州橋(河南開封古橋)

州橋明月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州橋,又名天漢橋,是中國河南省開封汴河上的一座古橋樑。該橋是一座石砌平橋,修建於唐朝建中二年(781年),宣武軍節度使李勉重修汴州城時所建,當時位於南城門外的通濟渠上,名為汴州橋 ,簡稱州橋。

北宋汴京城擴建後,該橋就變成了鬧市中心,連線皇宮和南城門的南北御道與橫貫城市的汴河交匯處的水陸交通樞紐。明朝時,周王將州橋改建為拱橋。“州橋明月”為明清“汴京八景”之一。崇禎十五年(1642年),李自成攻打開封時,黃河淹沒開封城,州橋被淤埋於地下4.3米處。目前州橋埋於開封鬧市中心中山路與大紙坊街交叉口南側,1984年考古挖掘,發現了寬達30米的完整的古橋樑。此外,州橋仍用於地名,有州橋街道、州橋派出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州橋
  • 時代:南宋
  • 作者:范成大
  • 史料記載:《東京夢華錄》
  • 修建時間:1329年
  • 長度:16.2米
歷史沿革,相關文化,

歷史沿革

州橋,唐時叫“汴州橋”,五代稱“汴橋”,北宋時改名“州橋”,也稱“天漢橋”。由唐代汴州節度使李勉所建。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州橋,正名天漢橋,正對於大內御街,其橋與相國寺橋皆低平,不通舟船,唯西河平船可過,其柱皆青石為之,石樑石筍?欄,近橋兩岸皆石壁,雕鐫海牙、水獸、飛雲之狀。橋下密排石柱,蓋車駕御路也“。由此可見,當年的州橋,是一座鐫刻精美、構造堅固的純石結構的平橋。
宋代汴河流經東京的里外城,河上有橋十三座,其中以州橋最為壯觀。當年州橋“兩岸夾歌樓,明月光相射”,每當月明之夜,晴空月正,登橋觀月的人群,紛至沓來,熙熙攘攘。人們俯瞰河面,銀波泛泛,皎月沉底,一時“州橋明月”被譽為一景。清人無名氏題詠:
石橋高踞浚儀溝,月色如銀冷浸秋。
鰲背負山銀闕涌,虹光橫海玉梁浮。
香車已盡花間市,紅袖歌殘水上樓。
幾度有人吹鳳管,汴州風景勝杭州。
據記載,州橋在今南熏門正北,縣角十字口南,橋之東接袁宅街,橋故跡不可見,有坐東朝西關帝廟,其廟因建在古州橋舊址之上,遂稱為“州橋關帝廟”。相傳關帝廟殿前舊有八角亭,高丈余,下砌磚洞,洞下有水一泓,可照見月影,俗謂之“州橋明月”。其實,這完全是牽強附會之說。
州橋是北宋時東京城內橫跨汴河的一座大橋,也是四通八達的交通要道。橋下汴水奔流,浪聲滔滔,橋上人來人往,十分熱鬧,兩岸商業十分繁榮,笙聲連成一片。站在橋上,南望朱雀門,北望宣德樓,中間是天街。《水滸》里楊志賣刀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
可惜,明末毀於水患,遺址在今開封市大紙坊街東口至小紙坊街東口之間。
州橋遺址州橋遺址
唐宋州橋的樣式,由於沒有留下當時的畫圖,現在只能從描寫它的詩中去想像。今天,我們見到的“州橋明月圖”,是清人模仿送人的畫圖。這這幅畫面中,可以看出,當年州橋橫跨汴水,直貫天街,臨流玩月,風景絕佳。在州橋南街東首,曾建有明月樓,供人憑眺。
由於州橋久負盛名,騷人墨客,往往形諸吟詠,如宋代著名詩人梅堯臣的“堤上殘風雪,橋邊盛酒樓,據鞍衰意盡,倚坎艷歌留……”,王安石的“州橋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惴未覺遙,今夜重聞舊嗚咽,卻看山嶽話州橋。”南宋愛國詩人范成大,於孝宗乾道六年出使金國,途中登上州橋時,寫下“州橋南北時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的可歌可泣的名詩,表現了愛國詩人渴望恢復國家統一的願望,傳達了北宋遺民藏在內心的愛國心情。但州橋也記載著亡國的恥辱。據傳說,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東京陷落,徽、欽二帝被俘,就是經過州橋到北國去的。
今天,在當年州橋的遺蹟上,大街通衢,樓房林立,市井繁華,人如潮流,每逢月夜,天闊地清,到處著銀,不是當年,卻似當年。

相關文化

《如夢錄》記載:“州橋下即汴河,其橋腳北過縣角,南到小紙坊街口,……橋高水深,舟過皆不去桅。”與州橋有關的詩詞甚多,例如北宋詩人梅堯臣的詩作:
堤上殘風雪,橋邊盛酒樓。據鞍衰意盡,倚坎艷歌留。
又如南宋詩人范成大的詩作《州橋》: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清朝州橋已湮滅,仍有憑弔遺蹟的詩作:
石橋高踞浚儀溝,月色如銀冷浸秋。鰲背負山銀闕涌,虹光橫海玉梁浮。香車已盡花間市,紅袖歌殘水上樓。幾度有人吹鳳管,汴州風景勝杭州。
在《水滸傳》中,描寫楊志在東京因花光了錢財,無奈在州橋當街叫賣祖傳寶刀。卻在賣刀之時與潑皮牛二發生爭吵,不得已殺了牛二,而被發配到大名府充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