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石斛

川石斛

石斛別名川石斛最早見於《山海經》,2000多年前的藥物經典《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謂其“味甘平,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川石斛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蘭科
  • :石斛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藥用簡史,

形態特徵

莖直立,肉質狀肥厚,稍扁的圓柱形,長10-60厘米,粗達1.3厘米,上部多少回折狀彎曲,基部明顯收狹,不分枝,具多節,節有時稍腫大;節間多少呈倒圓錐形,長2-4厘米,乾後金黃色。葉革質,長圓形,長6-11厘米,寬1-3厘米,先端鈍並且不等側2裂,基部具抱莖的鞘。總狀花序從具葉或落了葉的老莖中部以上部分發出,長2-4厘米,具1-4朵花;花序柄長5-15毫米,基部被數枚筒狀鞘;花苞片膜質,卵狀披針形,長6-13毫米,先端漸尖;花梗和子房淡紫色,長3-6毫米;花大,白色帶淡紫色先端,有時全體淡紫紅色或除唇盤上具1個紫紅色斑塊外,其餘均為白色;中萼片長圓形,長 2.5-3.5厘米,寬1-1.4厘米,先端鈍,具5條脈;側萼片相似於中萼片,先端銳尖,基部歪斜,具5條脈;萼囊圓錐形,長6毫米;花瓣多少斜寬卵形,長2.5-3.5厘米,寬1.8-2.5厘米,先端鈍,基部具短爪,全緣,具3條主脈和許多支脈;唇瓣寬卵形,長2.5-3.5厘米,寬2.2-3.2厘米,先端鈍,基部兩側具紫紅色條紋並且收狹為短爪,中部以下兩側圍抱蕊柱,邊緣具短的睫毛,兩面密布短絨毛,唇盤中央具1個紫紅色大斑塊;蕊柱綠色,長5毫米,基部稍擴大,具綠色的蕊柱足;藥帽紫紅色,圓錐形,密布細乳突,前端邊緣具不整齊的尖齒。花期4-5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80-1700米的山地林中樹幹上或山谷岩石上。

分布範圍

產台灣、湖北南部(宜昌)、香港、海南(白沙)、廣西西部至東北部(百色、平南、興安、金秀、靖西)、四川南部(長寧、峨眉山、樂山)、貴州西南部至北部(赤水、習水、羅甸、興義、三都)、雲南東南部至西北部(富民、石屏、滄源、勐臘、勐海、思茅、怒江河谷、貢山一帶)、西藏東南部(墨脫)。分布於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泰國、寮國、越南。模式標本采自雲南(西北部)。

主要價值

古代藥學家張壽頤稱:石斛“必以皮色深綠,質地堅實,生嚼之脂膏黏舌,味厚微甘者為上品,名鐵皮石斛”。鐵皮石斛被世人視為中華仙草之最,具有生津養胃,滋陰清熱,潤肺益腎,明目強腰之功效。主治熱病傷津,口乾煩渴,胃陰不足,胃痛乾嘔,肺燥乾咳,虛熱不退,陰傷目暗,腰膝軟弱。現代藥理研究發現,鐵皮石斛有效成分為內脂類生物鹼和石斛水溶性多糖,可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滋陰,解毒,抗癌,抗動脈硬化,降血壓,抗疲勞,抗輻射,耐缺氧,延緩衰老等作用。鐵皮石斛(又名萬丈須)以其特殊的功效、獨特的生境及至今尚難以摸透的生活習性,使其身價百倍,國際市場上有價無貨。
川石斛川石斛
潤養陰精 定志除驚
《中國藥學大辭典》稱石斛“專滋肺胃之氣液,氣液充旺,腎水自生”。謂其養陰生津,治療陰虛津虧諸症。中醫學認為,陰液為人體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具有滋潤形體臟腑、充養腦髓骨骼、抑制陽亢火動的作用,能維持正常的生長發育與生殖等功能活動。如果人體陰液不足,就會出現精神萎靡、面色無光、眼乾無神、腰膝酸軟、頭暈乏力、口乾舌燥、咽喉疼痛、大便秘結等症狀。石斛作為滋陰極品,能有效補充體內的血、精、津液等物質,從根本上解決人體陰液不足的問題。精血既足,腎氣盛,驚恐自除。同時可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燥熱症如慢性咽喉炎、乾咳等病症的預防和治療。
提高免疫 增強體質
石斛內含豐富的多糖物質。石斛多糖具有增強肌體免疫功能的作用,可增強腹腔巨噬細胞對雞紅細胞的吞噬能力。巨噬細胞吞噬能力的大小,是衡量機體功能的一項重要指標。巨噬細胞不僅擔負著吞噬和殺菌作用,而且能加工處理抗原,傳遞信息,調節機體的免疫。福建中醫學院研究結果表明石斛具有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以及拮抗環磷醯胺的免疫抑制作用,並使巨噬細胞吞噬的功能恢復到正常水平。堅持長期服用石斛,能使體質增強。
健脾開胃 促進消化
石斛的養胃生津作用較強,歷代醫家稱其“久服厚胃”,“平胃氣,長肌肉”,“理胃氣,清胃火”。因此,人們還將它稱之為“腸胃藥”,是治療胃脘痛、上腹脹滿的常用藥物。現代藥理實驗也證實,口服石斛煎劑能促進胃液的分泌,增強胃的排空能力,幫助消化。中國藥科大學第二臨床學院研究表明,石斛能使人血中的促胃液素濃度升高,而促胃液素是由分布在胃竇及小腸上部黏膜的G細胞分泌的,有益於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治療。北京市中醫研究所的藥理實驗也證實,石斛能促進胃腸排空過程,並能保護胃黏膜的損傷,明顯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者症狀。石斛對脾胃病中的致病菌—幽門螺桿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有助於治療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等幽門螺桿菌陽性的病症,是脾胃病的理想藥物。
護肝利膽 預防病變
石斛是一味防治肝膽病十分重要的藥物。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肝纖維化是諸多慢性肝病的早期特徵性病理改變,也是向不可逆性的後期病變肝硬化演變的病理過程。有效地預防肝纖維化將有利於阻止和抑制肝硬化的發生和發展。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的實驗表明,配用石斛等養陰藥顯示出良好的擴肝抗酶和抗肝纖維化作用。石斛還有較好的利膽作用,可以治療膽囊炎、膽結石等膽疾病。湖北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運用石斛治療慢性膽結石病,結果表明能有效地控制症狀,防止復發。藥理實驗也證實,石斛能降低血游離膽紅素和總膽紅素,抑制膽色素結石的形成,有利於預防膽石的新生和促進膽石溶解。
逐邪清熱 消炎止痛
早在1500年前《名醫別錄》中就稱石斛“逐皮肌邪熱痱氣”。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謂石斛“治發熱自汗”。歷代醫家認為,石斛功能清胃生津,胃腎虛熱者最宜,能退火,養陰除煩躁。廣東省東莞市莞城醫院用石斛複方製劑治療小兒反覆發作的呼吸道感染,取得了較好療效。對肺炎鏈球菌的感染及由肺炎鏈球菌引起的大葉性肺炎均有較好的預防及治療效果。據現代藥理研究,石斛鹼有一定的止痛作用,與常用止痛藥作用相似,能治療身體各種疼痛病症。
除痹下氣 強筋壯骨
在歷代中醫本草著作中,均有石斛壯筋補虛、健腰膝、祛冷痹的記載。如《神農本草經》稱石斛“除痹,下氣”。《名醫別錄》稱石斛可治療“腳膝痛,冷痹弱”。《藥性論》謂石斛“主治男子腰腳軟弱,健陽,逐皮肌風痹,骨中久冷”。《日華子本草》記載石斛可“壯筋骨”。現代藥理研究也表明,石斛能顯著延長小鼠的游泳時間,提高應激能力,具有良好的抗疲勞,耐缺氧等作用。人到中年以後,陰津開始虛衰,筋骨功能逐漸減退。堅持服用石斛就有助強筋健骨,使關節靈活。
養陰通瘀 促進循環
由於石斛能養陰,可以濡潤脈道,擴張血管,從而能促進血液循環。南京中醫學院藥理教研室開展石斛對心血管作用的實驗研究,結果證明石斛能使股動脈和頸動脈血管阻力降低,改善肢體、腎及腦的血流量,可擴張腸系膜血管。浙江中醫學院等單位運用石斛等組成的“養陰通瘀方”治療血瘀證,結果表明能顯著改善血瘀症狀,降低血膽固醇和甘油三脂,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用以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福建中醫學院通過研究表明,石斛水提液和醇提液均能顯著降低全血黏度,降低血漿黏度和纖維蛋白原。中國藥科大學生藥學研究室試驗結果,石斛的甲醇提取物能抑制血小板凝集,並可顯著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抑制內源性及外源性凝血系統,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新開發的以石斛為重要原料的通塞脈片,用於治療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
保護胰島 降低血糖
糖尿病是一種胰島分泌絕對或相對不足引起的代謝性疾病。中醫認為消渴(糖尿病)的發生,主要以腎陰虛、肺胃、燥熱為基本病機,氣陰兩虛為其病理特點。石斛功能養陰清熱潤燥,自古以來就是治療消渴(糖尿病)的專藥。浙江大學藥學院研究試驗結果表明,鐵皮石斛對腎臟腺素性高血糖有明顯降血糖作用。其降血糖的胰內機制是促進胰島α細胞分泌胰島素,抑制胰島。細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福建中醫學院治療糖尿病臨床結果顯示,石斛能通過抗氧化作用,減少自由基對胰島功能的損傷,使胰島β細胞釋放和合成胰島素增加,活性增強,從而降低血糖。北京市中醫院運用石斛複方治療糖尿病時還發現,石斛在降低血糖、改善症狀的同時,可降低患者血漿前列腺水平,有一定保護糖尿病患者血管內皮細胞的作用,對預防糖尿病血管併發症有積極意義。
殺滅病株 抑制腫瘤
石斛能抑制腫瘤,具有抗癌的作用。朝鮮科學家在研究石斛清熱、鎮痛作用時,觀察到石斛對人體肺癌、卵巢癌和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某些細胞株有殺滅作用,具有較強的抗腫瘤活性。表明石斛中的有效成分對腫瘤細胞株的生長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細胞增殖抑制率在50%左右。臨床實踐證明,石斛用於惡性腫瘤的輔助治療,能改善腫瘤患者的症狀,減輕放化療引起的副作用,增強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浙江省腫瘤醫院用石斛對腫瘤患者放化療進行輔助治療,結果患者免疫功能得到提高,頭暈目眩、煩熱口乾等症狀顯著改善,總有效率達90%以上。
潤養肌膚 明亮眼目
石斛含有多量的黏液質,對人體皮膚有滋潤營養作用。人體進入中年以後,由於體內陰液的日益減少,從而加速了皮膚的老化,使之變黑、變皺。服用石斛可使陰液充足,從而起到延緩皮膚老化的作用。中醫認為,眼睛的生理病理與肝的陰精充盛與否關係密功。石斛具有滋陰養肝的功能,故被歷代醫家用作養護眼睛的佳品。現代藥理實驗證實,石斛對防治老年人常見的眼科疾病—白內障確有較好的作用。北京大學醫學院生化教研室實驗的結果表明,石斛不僅對半乳糖性白內障有延緩作用,而且還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其保持晶狀體的透明度為36.8%。進一步的研究證實,石斛可使白內障晶狀體中的醛糖還原酶的活性明顯提高,並使多種酶的活性基本恢復到正常,表明石斛對半乳糖所致的酶活性異常變化有抑制或糾正作用。
延緩衰老 延年益壽
古人早就認識到石斛抗衰老、延年益壽的作用。兩千多年前的《神農本草經》就將石斛列為具有“輕身延年”作用的上品藥物。現代研究表明,石斛含有多種的微量元素和胺基酸,這對於防治人體的各種病症是十分有益的,並有助於老年健身。福建中醫學院實驗結果表明,石斛具有延緩衰老和延長壽命作用。人們對石斛進行藥理研究結果發現,石斛能顯著提高體內的SOD水平,減弱氧自由基所引發的過氧化反應,使由此而產生的LPO下降。此外,石斛能使血清的羥脯氨酸增高。由此可見,石斛具有一定的抗衰老和延緩衰老的作用。

藥用簡史

石斛作為藥用最早見載於《神農本草經》,距今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在公元220~450年出版的《名醫別錄》中也有著對石斛藥用的記載,距今亦有約1700年的歷史。用石斛屬植物加工楓斗則起源於清代,被記載於趙學敏、趙學楷《本草綱目拾遺》及《百草鏡》中,距今有250年的歷史。兩則相距一千多年。由於自19、20世紀起,石斛與楓斗兩者的功效與套用在眾多文獻中均被視為一物共同述說,難以區分,因而對楓斗效用的敘述,只能自石斛古代文獻說起。
石斛首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謂:“……味甘,平,無毒。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長肌肉,逐皮膚邪熱,痱氣,定志除驚……”由以上記述可見,其功能與套用範圍相當廣泛。
  • 《神農本草經》以後,歷代本草對石斛功能與套用疾病有不斷補充與發展。
  • 《名醫別錄》(公元220~450年)除摘錄《神農本草經》記錄內容以外,還增加了:“益精,補內絕不足,平胃氣……”
  • 《日華子本草》(公元908~923年)補載:“治虛損劣弱,壯筋骨,暖水髒,益智,平胃氣,逐虛邪。”
  • 《本草衍義》(公元1116年)補載:“治胃中虛熱”
  • 《本草綱目》(公元1590年)補載“治發熱自汗,癰疽排膿內塞。”
  • 《藥品化義》(公元1680年)補載“治肺氣久虛,咳嗽不止。”
  • 《本草備要》(公元1765年)補載“療萎遺滑精。”
  • 《本草綱目拾遺》(公元1765年)補載“清熱解暑醒脾,止渴利水,益人力氣。”(唯一指出所用的石斛是霍山石斛,而是指成“毬”者,即楓斗的前身)
  • 《中藥大辭典》有考記趙學敏的原記載:“清胃除虛熱,生津,已勞損,以之代茶,開胃健脾,定驚療風,能鎮涎痰,解暑,甘芳降氣。”
  • 《本草再新》(公元1841年)補載:“理胃氣,清胃火,除心中煩渴,療腎經虛熱,安神定驚,解盜汗,能散暑。”
另《千金方》(《千金翼方》第十六卷)秦王續命大八風散其中石斛的功用註明曰:“主風益氣,嗜食。”更生丸(《外台》卷虛勞)原方中石斛齊量為四分,隨症加減:“若體疼加一倍。”
凡熱病後期,出現津液缺乏、口乾舌燥、心煩、低熱不退、餘熱不清、食欲不振、胃痛乾嘔、自汗盜汗、頭目虛眩、舌乾而紅、光剝無苔等症,以石斛最為適宜。石斛之功效為補虛益胃、養陰明目、清熱生津。其特點在於清中有補、補中有清。石斛還能補腎益精明目,對於久視傷血、年邁體弱、肝腎不足所致的兩目昏花、視物模糊,久服大有裨益。
由以上記述來看:石斛的套用與適用範圍很廣,除涉及可用於消化系統疾病外,還對神經系統、生殖系統、呼吸系統及外科、皮膚科等疾病均適用,而對眼疾未曾提及。
陳存仁在《中國醫藥大辭典》(1935年)石斛名下,“近人學說”欄目中總結古人對石斛的套用經驗後,又總結性地認為:“……總之,石斛能清胃生津,胃、腎虛熱者最宜。”並指出按《蘇沈良方》石斛夜光丸心治目光不斂,神水散下。這是歷代本草中最早記載石斛可治眼疾的論述。
至於石斛,特別是楓斗為何為我國南方人士所青睞,是否可與趙學敏所謂“極解暑醒脾,止渴利水,益人力氣”有關。
在《中國藥學大辭典》中,作者在總結性提到石斛功效時寫道:“養胃陰,除虛熱,對胃略能促進胃液,幫助消化之不足,至腸能刺激腸蠕動,且能制止其吸收能力,故能使積糞排出,同時亦能使體溫下降三度(攝氏度)余,乃作健胃強壯藥。”
《中國藥學大辭典》特別提及霍山石斛,謂:“若老人虛弱,胃液不足而不宜太寒得,而霍山石斛為佳……而近時更有所謂綠毛楓斛者,色作淡綠,質柔而軟,吵濃而又富脂膏,養益液,卻無清涼凝脾之慮,確為無上妙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