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品種屬兩系雜交中熟中秈,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株高105厘米左右,株型鬆散,植株整齊,葉下禾,生長繁茂,莖稈粗壯。葉色淡綠,葉短且直立,葉緣內卷,劍葉較長,夾角較小,葉鞘、稃尖無色。長粒型,著粒一般。落色一般。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7.2萬穗左右,每穗總粒數138粒左右,結實率81%左右,千粒重28.7克左右。抗性:葉瘟3級,穗瘟9級,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高感穗稻瘟病,中感紋枯病;抗低溫、高溫能力較強。米質:糙米率82.3%,精米率73.5%,整精米率62.1%,粒長7.1毫米,長寬比3.2,堊白度4.1%,堊白粒率30%,透明度1級,鹼消值5.1級,膠稠度83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4.4%,蛋白質含量8.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川江優2號
- 種植區域:稻瘟病輕發山丘區
- 品種來源:江油市川江水稻研究所
- 特徵特性:兩系雜交中熟中秈
- 編號:黔審稻2007005號
黔審稻2007005號,產量表現,栽培要點,種植區域,2009年湖南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09,
黔審稻2007005號
品種來源
江油市川江水稻研究所,四川發生水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江育1S/蜀恢527。2007年通過貴州審定,審定編號:。
產量表現
2006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53.5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15.9%,極顯著;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545.2公斤,比對照增產22.8%,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49.3公斤,比對照增產19.3%,日產量4.2公斤,比對照高0.6公斤。
栽培要點
在我省作中稻栽培,4月中旬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1-1.5公斤,種植密度7×5或8×5(寸),秧齡26-30天,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7萬左右。合理施肥,重底早追,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科學管水,夠苗排水曬田,特別是深腳田,後期乾乾濕濕壯籽。注意病蟲害防治。
種植區域
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於我省海拔600米以下、稻瘟病輕發山丘區作中稻種植。
2009年湖南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09
2009年湖南審定,編號:湘審稻2009009 | |
---|---|
特徵特性:該品種屬兩系雜交中熟中秈,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株高105厘米左右,株型鬆散,植株整齊,葉下禾,生長繁茂,莖稈粗壯。葉色淡綠,葉短且直立,葉緣內卷,劍葉較長,夾角較小,葉鞘、稃尖無色。谷長粒形,著粒和落色一般。省區試結果:每畝有效穗17.2萬穗左右,每穗總粒數138粒左右,結實率81%左右,千粒重28.7克左右。抗性:葉瘟3級,穗瘟9級,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6,中感紋枯病,耐低溫、高溫能力較強。米質:糙米率82.3%,精米率73.5%,整精米率62.1%,粒長7.1毫米,長寬比3.2,堊白粒率30%,堊白度4.1%,透明度1級,鹼消值5.1級,膠稠度83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4.4%,蛋白質含量8.0%。 產量表現:2006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53.5公斤,比對照金優207增產15.9%,極顯著;2007年續試平均畝產545.2公斤,比對照增產22.8%,極顯著。兩年區試平均畝產549.3公斤,比對照增產19.3%,日產量4.2公斤,比對照高0.6公斤。 栽培要點:在我省作中稻栽培,4月中旬播種,每畝大田用種量1~1.5公斤,種植密度16.5厘米×23厘米或16.5厘米×26.5厘米,秧齡26~30天,每蔸插2粒谷秧,每畝基本苗7萬左右。合理施肥,重施底肥早施追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科學管水,夠苗及時曬田,後期乾乾濕濕壯籽。注意病蟲害的防治。 審定意見:該品種達到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於我省海拔600米以下稻瘟病輕發的山丘區作中稻種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