巙巙

巙巙

康里巎巎(1295 ~1345)字子山,號正齋、恕叟,元康里部(西北遊牧民族)人,順帝時為翰林學士承旨,諡號文忠。此卷為紙本,草書,縱 35.8厘米,橫 329.6厘米,巎巎內容是康里為麓菴大學士錄唐顏真卿述張旭的筆法一文,書於至順四年(1333)。書法用鋒靈妙,流暢圓秀,有王獻之米芾草書遺意。該卷有明項元汴、清曹溶宋犖、乾隆內府等主要藏印。《平生壯觀》、《石渠寶笈·初編》著錄,現藏故宮博物院。

基本介紹

  • 本名:巙巙
  • 字號:子山
  • 出生時間:1295
  • 去世時間:1345
生平,作品,

生平

父不忽木。祖燕真,事世祖,從征有功。巎巎幼肄業國學,博通群書,其正心修身之要得諸許衡及父兄家傳。長襲宿衛,風神凝遠,制行峻潔,望而知其為貴介公子。其遇事英發,掀髯論辨,法家拂士不能過之。始授承直郎、集賢待制,遷兵部郎中,轉秘書監丞。奉命往核泉舶,芥視珠犀,不少留目。改同僉太常禮儀院事,拜監察御史,升河東廉訪副使。未上,遷秘書太監,升侍儀使。尋擢中書右司郎中,遷集賢直學士,轉江南行台治書侍御史。拜禮部尚書,監群玉內司。巎巎正色率下。國制,大樂諸坊鹹隸本部,遇公燕,眾伎畢陳。巎巎視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肅然。遷領會同館事尚書,監群玉內司如故。尋兼經筵官,復除江南行台治書侍御史。未行,留為奎章閣學士院承制學士,仍兼經筵官。升侍書學士、同知經筵事,復升奎章閣學士院大學士、知經筵事。除浙西廉訪使,復留為大學士、知經筵事。尋拜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知經筵事,提調宣文閣崇文監。
先是,文宗勵精圖治,巎巎嘗以聖賢格言講誦帝側,裨益良多。順帝即位之後,剪除權奸,思更治化。巎巎侍經筵,日勸帝務學,帝輒就之習授,欲寵以師禮,巎巎力辭不可。凡《四書》、《六經》所載治道,為帝紬繹而言,必使辭達感動帝衷敷暢旨意而後已。若柳宗元《梓人傳》、張商英《七臣論》,尤喜誦說。嘗於經筵力陳商英所言七臣之狀,左右錯愕,有嫉之之色,然素知其賢,不復肆慍。帝暇日欲觀古名畫,巎巎即取郭忠恕《比干圖》以進,因言商王受不聽忠臣之諫,遂亡其國。帝一日覽宋徽宗畫稱善,巎巎進言,徽宗多能,惟一事不能。帝問何謂一事。對曰:“獨不能為君爾。身辱國破,皆由不能為君所致。人君貴能為君,它非所尚也。”或遇天變民災,必憂見於色,乘間則進言於帝曰:“天心仁,愛人君,故以變示儆。譬如慈父於子,愛則教之戒之。子能起敬起孝,則父怒必釋。人君側身修行,則天意必回。”帝察其真誠,虛己以聽。特賜只孫燕服九襲及玉帶楮幣,以旌其言。巎巎嘗謂人曰:“天下事在宰相當言,宰相不得言則台諫言之,台諫不敢言則經筵言之。備位經筵,得言人所不敢言於天子之前,志願足矣。”故於時政得失有當匡救者,未嘗緘默。大臣議罷先朝所置奎章閣學士院及藝文監諸屬官。巎巎進曰:“民有千金之產,猶設家塾,延館客,豈有堂堂天朝,富有四海,一學房乃不能容耶?”帝聞而深然之。即日改奎章閣為宣文閣,藝文監為崇文監,存設如初,就命巎巎董治。又請置檢討等職十六員以備進講。帝皆俞允。時科舉既輟,巎巎從容為帝言:“古昔取人材以濟世用,必由科舉,何可廢也。”帝采其論,尋復舊制。一日,進讀司馬光《資治通鑑》,因言國家當及斯時修遼、金、宋三史,歲久恐致闕逸。後置纂修,實由巎巎發其端。又請行鄉飲酒於國學,使民知遜悌,及請褒贈唐劉蕡、宋邵雍以旌道德正直。帝從其請,為之下詔。
巎巎以重望居高位,而雅愛儒士,甚於饑渴,以故四方士大夫翕然宗之,萃於其門。達官有怙勢者,言曰:“儒有何好,君酷愛之。”巎巎曰:“世祖以儒足以致治,命裕宗學於贊善王恂。今秘書所藏裕宗仿書,當時御筆於學生之下親署御名習書謹呈,其敬慎若此。世祖嘗暮召我先人坐寢榻下,陳說《四書》及古史治亂,至丙夜不寐。世祖喜曰:‘朕所以令卿從許仲平學,正欲卿以嘉言入告朕耳,卿益加懋敬以副朕志。’今汝言不愛儒,寧不念聖祖神宗篤好之意乎?且儒者之道,從之則君仁、臣忠、父慈、子孝,人倫鹹得,國家鹹治;違之則人倫鹹失,家國鹹亂。汝欲亂而家,吾弗能御,汝慎勿以斯言亂我國也。儒者或身若不勝衣,言若不出口,然腹中貯儲有過人者,何可易視也。”達官色慚。
既而出拜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明年,復以翰林學士承旨召還。時中書平章闕員,近臣欲有所薦用,以言覘帝意。帝曰:“平章已有其人,今行半途矣。”近臣知帝意在巎巎,不復薦人。至京七日,感熱疾卒,實至正五年五月辛卯也,年五十一。家貧,幾無以為斂。帝聞,為震悼,賜賻銀五錠。其所負官中營運錢,台臣奏以罰布為之代償。巎巎善真行草書,識者謂得晉人筆意,單牘片紙,人爭寶之,不翅金玉。謚文忠

作品

康里巎巎草書《張旭筆法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