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園

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園

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園於1999年12月列入全國15家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試點單位,2001年5月被列入國家科技部、教育部正式認定的首批22家國家大學科技園之一,2003年正式通過國家科技部、教育部驗收。 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園的主要依託單位是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和長沙礦冶研究院長沙礦山研究院、湖南中醫研究院、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等四校四院,屬於多校一園的建設模式,總部位於國家級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由長沙高新區管委會統籌發展與協調管理·

基本介紹

發展歷史,園區與發展,本部基地,分園建設,科教優勢,環境與區位,聯繫我們,

發展歷史

2002年初,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園就被納入長沙市“兩區六園”規劃範圍,作為長沙市乃至湖南省推進工業化的源頭予以重點扶持。
2004年4月,根據長沙市委發[2004]7號檔案精神,對大學科技園管理和運作體制進行了重大調整:將大學科技園納入長沙高新區統一管理,在高新區管委會成立大學科技園建設管理辦公室;原大學科技園的人、財、物保留在嶽麓區,按嶽麓山大學科技園嶽麓分園模式運作。 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園的主要依託單位是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和長沙礦冶研究院長沙礦山研究院、湖南中醫研究院、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等四校四院,目前已拓展到長株潭其他高校。其基本功能是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中小企業孵化培育和創新型複合人才培養,特別是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項目支持和智力支持。
2009年為進一步整合高新區的優勢資源,創新企業服務體系,適應大學科技園未來的發展趨勢和自身需求,嶽麓山大學科技園建設管理辦公室與長沙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實行了機構重組,並組建了市場化運作公司---長沙高新開發區嶽麓山大學科技園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由公司全面負責和承接嶽麓山大學科技園的具體事務與業務工作。

園區與發展

2004年,嶽麓山國家大學科技園由嶽麓區調整到高新區後統一協調管理,建立了由高新區麓谷基地為本部,嶽麓分園、中南大學校區分園、湖南大學科技園分園(地處高新區,目前為國家級)等為組成,整合資源並積極拓展發展向長沙,湘潭等新大學的共同建設局面。

本部基地

根據國家大學科技園要求,結合自身場地情況和高校合作共建基地情況,嶽麓山大學科技園在麓谷本部建設了企業廣場孵化器大樓的大學科技園形象基地,延農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航天亞衛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並在高新區內合作建設了湖南大學科技園、橡樹園等產業化基地。

分園建設

為進一步整合資源,發揮高校的科技優勢和高新區產業園區的服務優勢和地域優勢,依託合作高校建立科技園分園、產學研基地或大學生創業基地,並共同努力協商建設長沙理工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分園,拓展與湖南師範大學、湖南農業大學、長沙學院合作共建校內基地。因地制宜地共建高校創業苗圃、大學生創業基地、高校產學研基地或科技園分園等,輸出嶽麓山大學科技園的品牌和管理服務,增強嶽麓山大學科技園的帶動力,實現區校多方共贏,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

科教優勢

長沙嶽麓山地區是我國少有的大學、科研機構密集區之一,智力資源極為豐富,科研開發能力強,已具有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的基礎和條件,科教優勢通過技術創新正在轉化為產業優勢。
1. 領導重視,六校四院積極行動;
2. 園內學科齊全,大學科研院所集中;
3. 園內科技人才雲集,各類中心、基地集中;
4. 科研實力強,成果水平高,承擔項目多;
5. 學校產業發展初具規模;
6. 園內有一大批成果居國內外領先水平;
7. 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創造良好社會經濟效益;
8. 園區環境條件十分優越。

環境與區位

區位優勢十分顯著。該區地處聯南拉北、承東啟西的長沙市湘江西岸,流經的常年不凍的湘江主航道可通行萬噸船隻,且距長沙火車站僅6公里、距長沙黃花國際機場20公里、緊鄰319國道、長(沙)常(德)高速公路,具有“貫通全國、聯接世界”的交通便利。生態環境無與倫比。嶽麓區全境丘、岡、平原地貌均有,山(嶽麓山天馬山、谷山)、水(湘江)、洲(桔子洲、傅家洲)、橋(長沙湘江一橋、二橋)相間,風景十分獨特。特別是集名山、名水、名洲、名院(嶽麓書院)、名亭(愛晚亭)於一域,堪稱全國山水城市的典型代表長沙市有20多所綜合性大學和學院,大部集中分布於嶽麓山周邊地帶,擁有兩院院士26人,同期有10餘萬人在讀,其中博士生、碩士生10000多人,博士後流動站近20個,博士點近80個,形成獨特的開放型高校集聚區。嶽麓山周邊科研院所云集,我國著名的知識人才密集區,其新材料技術、電子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技術精細化工技術和生物基因技術的部分領域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聯繫我們

  • 地址:長沙高新區麓景路8號巨星創業基地(河西麓谷);
  • 公交:118,913路在湖南公信,少管所站;移動圖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