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6月設立中國廣東省嶺南道,治曲江縣(今廣東韶關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嶺南道
- 所屬地區:華南
- 地理位置:廣東省北部
- 下轄地區:曲江、南雄、始興、樂昌、仁化、乳源、英德、翁源、連縣、陽山、連山
1914年6月設立中國廣東省嶺南道,治曲江縣(今廣東韶關市)。
嶺南道,是唐朝的一個道,為貞觀十道和開元十五道之一,治所位於廣州(今廣州市),轄境包含今廣東全部、廣西大部、雲南東南部、越南北部地區。概況嶺南道,唐貞觀元年(627)初置,治所位於廣州(今廣州市),轄境包含今福建全部、廣...
嶺南道 1914年6月設立中國廣東省嶺南道,治曲江縣(今廣東韶關市)。嶺南道下轄曲江、南雄、始興、樂昌、仁化、乳源、英德、翁源、連縣、陽山、連山等縣。轄區約當今廣東省連山、連南、陽山、英德、翁源等縣市以北地區。
嶺南東道節度使 唐朝官名。鹹通三年(862)分嶺南道為東、西兩道。嶺南東道設節度使1員,為本道統掌軍、政、財大權之最高長官。駐廣州。轄廣州都督府、安南都護府。屬官有行軍司馬、掌書記各1人,判官2人,及參謀等。
16、嶺南道(治廣州,今廣州市)。轄五嶺以南地區。歷史沿革 隋朝疆域區劃以州為主,其後改州為郡,實際上並無所更張。亦曾設司隸刺史,分部巡察,似無具體建置。唐太宗貞觀年間(西元627—649),始因山河形便,分為關內道、河南...
《舊唐書·地理志》載及乾元以後增改,仍依十道編次;《新唐書·地理志》所敘州縣乃唐末制度,仍依十五道編次。862年(懿宗鹹通三年),嶺南道劃分為東、西道。宋太宗淳化四年(993),沿唐制分全國為河南、河東、河北、關西、劍南...
在唐代,“嶺南道”是當時全國十“道”之一, 管轄“南嶺”之南的兩廣區域。迄今為止,“嶺南”依然代表著這片土地,並滋生出別具一格的嶺南文化。另外,五嶺不是山脈,它沒有統一的走向,只是一片“破碎的山地”。紅軍長征後的游擊...
嶺南45州分屬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個都督府(又稱嶺南五管)。655年以後,5府皆隸於廣州,長官稱為五府(管)經略使,由廣州刺史兼任。756年(肅宗至德六年),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862年(懿宗鹹通三年),嶺南道...
嶺南45州分屬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個都督府(又稱嶺南五管)。655年以後,5府皆隸於廣州,長官稱為五府(管)經略使,由廣州刺史兼任。756年(肅宗至德六年),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862年(懿宗鹹通三年),嶺南道...
羅定直隸州設立後又新增加一個羅定道,因為羅定直隸州仍屬軍事管制,因此在羅定道前加上兵備兩字,全稱為欽差整飭羅定兵備道。羅定道設立前,明廣東設有五個分守道,分別為嶺東道、嶺南道、嶺西道、海南道、海北道,行政較府為高。
唐代至南漢,此地先後為嶺南道、南海郡、嶺南東道、興王府的治所及番禺縣治所。宋開寶四年(971年),平南漢復稱廣州,此地為廣南東路治所,亦為南海縣治,而後東屬番禺、西屬南海兩縣,時分時合。元代,屬江西行省廣東道廣州路,為...
756年(肅宗至德元年),升五府經略使為嶺南節度使。862年(懿宗鹹通三年),嶺南道劃分為東、西道,東道治廣州,廣東屬嶺南東道,這是廣東省名中“東”字的由來,也是兩廣分為東西的開始。 五代十國時期,嶺南為南漢王朝(公元917年至97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