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畫征略:附續錄、嶺南畫人疑年錄

嶺南畫征略:附續錄、嶺南畫人疑年錄

《嶺南畫征略:附續錄、嶺南畫人疑年錄》是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兆鏞,汪宗衍

基本介紹

  • 作者:汪兆鏞、汪宗衍
  •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8年
  • 頁數:312 頁
  • 定價:2.75 元
  • 裝幀:平
  • ISBN:9787218000237
  • 叢書:廣東地方文獻叢書
內容簡介
《嶺南畫征略》,廣收嶺南畫家書家近400人生平事跡、遺作纂編成書,為嶺南歷代書畫人物傳首開張本,皆言詞簡潔,裁斷嚴謹,取用精宏,故得學人贊其“多發前人所未及”; 汪兆鏞,(1861~1939)字伯序,號憬吾,又稱微尚居士、清溪漁隱。祖籍浙江山陰縣,父來粵為幕客而入籍番禺。汪兆鏞是汪家之長子。與汪兆銘是同父異母兄弟。 汪兆鏞自幼聰穎,10歲能詩。少從叔父汪蠳讀書於隨山館。青年時入廣州學海堂,得山長陳澧教導,為陳門高足之一。在學與梁鼎芬等人過從甚密,後來在纂修《番禺縣續志》中結成親密友誼。光緒十五年(1889)中舉之後赴京兩次會試受選為謄錄,然後南歸輾轉於廣東各州、縣為幕府。時值岑春煊出任兩廣總督,聘入督府掌司奏章,備加敬禮,保奏加四品頂戴,薦任湖南知縣。但他矢志於鑽研經史、金石和詩文,謝而不就。 辛亥(1911)武昌起義告成,民國始建,汪兆鏞無獻身革命之志,有甘當清末遺民之心。稱武昌起義首開民國紀元為“國變”,同年赴澳門僑居。民國元年(1912)在澳門所撰詩文不少,多懷舊厭新之作,慨嘆所謂“禮教亡矣!何以國為”...(展開全部) 汪兆鏞,(1861~1939)字伯序,號憬吾,又稱微尚居士、清溪漁隱。祖籍浙江山陰縣,父來粵為幕客而入籍番禺。汪兆鏞是汪家之長子。與汪兆銘是同父異母兄弟。 汪兆鏞自幼聰穎,10歲能詩。少從叔父汪蠳讀書於隨山館。青年時入廣州學海堂,得山長陳澧教導,為陳門高足之一。在學與梁鼎芬等人過從甚密,後來在纂修《番禺縣續志》中結成親密友誼。光緒十五年(1889)中舉之後赴京兩次會試受選為謄錄,然後南歸輾轉於廣東各州、縣為幕府。時值岑春煊出任兩廣總督,聘入督府掌司奏章,備加敬禮,保奏加四品頂戴,薦任湖南知縣。但他矢志於鑽研經史、金石和詩文,謝而不就。 辛亥(1911)武昌起義告成,民國始建,汪兆鏞無獻身革命之志,有甘當清末遺民之心。稱武昌起義首開民國紀元為“國變”,同年赴澳門僑居。民國元年(1912)在澳門所撰詩文不少,多懷舊厭新之作,慨嘆所謂“禮教亡矣!何以國為”。在此期間,他兩上羅浮山,住酥醪觀,自號“覺道士”,又游杭州西湖、蘇州虎丘諸名勝。行跡到處,皆有詩文,與四海名流廣結文字之交,收藏書畫不惜重價,故所獲極豐。 汪兆鏞一生於書無所不讀, 識地方文獻,貫通歷史典籍並擅駢文、詩詞,又長於考據訂訛。以著書撰文自樂。所著計數十種,共200餘卷,主要有:《碑傳集》(三編),收羅清代光緒、宣統以來商官顯要、名流學者的生平事績 、碑傳、墓銘等匯成50卷,是繼錢儀吉《碑傳集》、繆荃孫《續碑傳集》、閔爾昌《碑傳集補》之後又一重要貢獻,對清代人物多有訂訛、補遺、參證、續纂之功;《嶺南畫征略》,廣收嶺南畫家書家近400人生平事跡、遺作纂編成書,為嶺南歷代書畫人物傳首開張本,皆言詞簡潔,裁斷嚴謹,取用精宏,故得學人贊其“多發前人所未及”;還有《孔門弟子學行考》、《補三國食貨刑法志》、《晉會要》、《番禺縣續志》、《金石篇》、《元廣東遺民錄》、《微尚齋雜文》、《微尚齋詩》、《雨屋深燈詞》、《續舉貢衣》、《山陰汪氏譜表》、《老子道經撮要》、《棕窗雜記》、《澳門雜詩》、《東塾遺詩》、《憶江南館詞》、《誦芬錄》、《廣州城殘磚錄》、《廣州新出土隋碑三種考》、《兆鏞印存》及《微尚齋叢刻》等等。所著廣及上下古今、經史詩文和金石書畫,蔚然大觀。 汪兆鏞晚歲蟄居澳門前後20餘年。當抗日烽火瀰漫全國,中華兒女無不投身抗日救亡之時,傳來汪精衛投敵賣國的訊息,他深以為恥,乃告誡子孫勿賣國求榮。於1939年病故。後歸葬於廣州三寶虛蜆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