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形成
嶗山位於山東半島南部溫暖帶季風氣候區,
嶗山區域農業資源豐富,山崗草場眾多、水質資源極佳,本地農民素有
養羊習慣。據
膠澳志記載:在1898年德國占領青島以後,就帶來了
莎能奶山羊,1934年俄國人也帶來莎能奶山羊,以後又引進過
吐根堡羊,這些
奶山羊與當地羊經過長期雜交和擴群繁育,逐漸形成了嶗山奶山羊。嶗山奶山羊分布於青島市的城陽、
黃島區及5個市(區),煙臺、威海等地也有分布,約有25萬隻,以嶗山地區周圍的嶗山奶山羊質量最好。
外貌特徵
嶗山奶山羊體質結實粗壯,結構緊湊勻稱、頭長額寬、鼻直、眼大、嘴齊、耳薄並向前外方伸展;全身白色,毛細短,皮膚粉紅有彈性,成年羊頭、耳、乳房有淺色黑斑;公母羊大多無角,有肉垂。公羊頸粗、雄壯,胸部寬深,背腰平直,腹大不下垂,四肢較高,蹄質結實,蹄壁淡黃色,
睪丸大小適度、對稱、發育良好。母羊體軀發達,乳房基部發育好、上方下圓、皮薄毛稀、乳頭大小適中對稱。
繁殖性能
嶗山奶山羊母羊屬於季節性多次發情家畜,產後4~6個月開始發情每年9~11月為發情旺季,發情周期20.5天,懷孕期150天,年產一胎,平均產羔率170%,經產母羊年產羔率可達190%。
產肉性能
經公羔育肥性能試驗,去勢公羊飼養8~9個月齡,平均體重35.25千克,胴體重為17.78千克,
屠宰率50.44%,
淨肉率39.39%。
產皮性能
成年嶗山奶山羊鮮皮厚0.22~0.24厘米,面積0.63平方米,符合國內板皮市場的特級皮標準。
生長發育
嶗山奶山羊具有適應性強,耐粗飼,生長發育快,體格粗壯,產奶較多,遺傳性能穩定的特點。適合山區、丘陵、平原放牧飼養。出生重母羔平均3.10千克,公羔3.30千克,正常飼養的母羊7個月體重可達到25千克以上,就可以配種;成年母羊體重平均50千克以上,體高70厘米,體長75厘米。成年公羊體重75千克,體高80厘米,體長85厘米。
產奶性能
嶗山奶山羊產奶期8個月,最高可達10個月,平均產奶一胎340千克,二胎600千克,三胎700千克,最高產奶可達1300千克,鮮奶比重1.028,
乾物質含量12.03%,乳蛋白含量2.89%,乳質率3.73%,
乳糖含量4.53%,其中蛋氨酸、賴氨酸和
組氨酸含量較高。
種群現狀
在青島市奧特種羊場建立嶗山奶山羊保種群之前,嶗山奶山羊原種主要分布在嶗山區的個鄉鎮、村舍,群體規模小,沒有良種登記、種公畜隨意使用,再加上城市化、旅遊區開發等影響,原種群數量明顯減少且大多處在自生自滅的狀態,缺乏本品種選育和定向培育。此外,粗放的飼養管理、衛生防疫手段以及選育措施的缺乏使其生產水平存在下降的趨勢,逐步失去其競爭優勢。對於小規模的原種飼養單位來說,飼養嶗山奶山羊較低的效益或者根本沒有效益也使部分原種場喪失飼養的積極性。青島市嶗山區農業局在最近幾年的調查表明,現在要想在原種場外找到一隻純種嶗山奶山羊很困難。
價值
養殖奶山羊投資小、見效快、綜合效益高,是充分利用農作物秸桿資源,持續發展草食畜牧業,實施生態循環經濟,帶動農民增收的戰略選擇;其次,羊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鈣、鐵、鋅、維生素等成分,是世界上公認最接近人奶的乳品,被世界營養學會稱為“奶中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