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賢館·中國歷代文選:魏晉南北朝文選

崇賢館·中國歷代文選:魏晉南北朝文選

《崇賢館·中國歷代文選:魏晉南北朝文選》是2013年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傅剛、楊慶存。

基本介紹

  • 書名:崇賢館·中國歷代文選:魏晉南北朝文選
  • 作者:傅剛 楊慶存
  •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出版時間:2013年5月1日
  • 頁數:237 頁
  • 定價:630.00
  • 開本:8 開
  • ISBN:9787550215511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崇賢館·中國歷代文選:魏晉南北朝文選(套裝共3冊)》由精選作品與精彩賞析相結合構成。選錄了中國魏晉南北朝歷久不衰的經典散文作品。精到的選篇眼力與賞析文字相結合,既保證了《崇賢館·中國歷代文選:魏晉南北朝文選(套裝共3冊)》的學術水平,也將學術性與審美性很好地結合起來。
崇賢館藏書以安徽涇縣宣紙為材料,徽墨印刷,保證千年不褪色、不腐蝕、久折不斷;全部宋式手工裝幀,以錦絲為繩,莊重典雅,堅韌耐久,便於翻閱;花綾封面,耿絹包角,廣膠粘頁,雅致精美,平滑牢固,是值得珍藏的宣紙精品,藏書涵蓋經、史、子、集四庫精華及歷代碑刻書畫真跡,既囊括經天緯地之道,又攬集修身齊家之學,全部繁體豎排,極具古書風韻,堪稱“中華傳世珍本藏書”,具有增值保值特性,如今已成為各地藏家的新寵。已形成“家無線裝,絕非藏家;書無崇賢,妄稱尊者”的流行趨勢。

圖書目錄

崇賢館藏書系列:魏晉南北朝文選一
崇賢館藏書系列:魏晉南北朝文選二
崇賢館藏書系列:魏晉南北朝文選三

作者簡介

傅剛 江蘇睢寧人。1956年生。1996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文學系,獲文學博士學位,同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從事博士後研究,北京大學中文系工作。著有《魏晉南北朝詩歌史論》、《魏晉風度》、《昭明文選研究》、《文選版本研究》等書。

序言

前言
中國散文至東漢末發生了一大變化,其標誌是主要的文體完備且成熟,同時具有文藝性質的散文文體產生,故劉師培《中古文學史講義》說:‘文章各體,至東漢而大備。漢魏之際,文家承其體式,故辨別文體,其說不淆。’這一點在《後漢書》相關的記載中反映得很清楚。魏晉以後,作家承繼東漢以來的文體寫作,同時對各種文體的規定進行辨析。曹丕《典論·論文》所說:‘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一方面提供了當時主要流行的文體材料,另一方面,則是顯示了曹丕對文體辨析的看法。從積極的角度看,東漢以來,不同文體已經形成並具有了自己的特徵,寫作奏議須符合雅正的要求,書與論則以說理為主,銘和誄須符合事實,詩與賦則要有文辭之美。若從辨析的角度來看,則說明東漢以來的文體寫作並不都合於這些要求,故曹丕用‘宜’字闡明這些文體應該如此但卻沒有達到這個要求。自曹丕以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詩文寫作,其實都是在文體辨析的背景下展開的。後人每以後出的文學理論來觀察評價這一時期關於文學討論的意見,其實是不合於當時的寫作和評論的實際的。《文賦》、《詩品》、《文心雕龍》的撰寫無不如此,而當時編寫的詩文總集,其實也是出於這個目的。比如蕭統的《文選》,其編撰的目的就是選擇先秦以來各文體典範之作,以為學習者的模範,讓學習者明白各文體體式。所以一部《文選》才在當時和後來成為模擬和學習的范作,李白三擬《文選》的意義也正說明了這一點。
《文選》誕生之後,其編撰的體例和選文的標準為歷代編選者所推崇,並有所參考酌取。毫無疑問,《文選》所選篇目,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先秦漢魏六朝時期的優秀文章,基本為《文選》所錄入。今次入選的篇目,仍然脫離不了《文選》的影響。限於篇幅,本書共收錄各體文章四十篇,出於《文選》者有二十九篇,其餘則是後世皆目為名篇者,如《蘭亭集序》、《五柳先生傳》、《與朱元思書》,以及《文選》限於體例不錄,但是六朝駢文名篇者,如《梁東宮行雨山銘》、《謝滕王集序啟》、《哀江南賦序》、《韓陵山寺碑》、《與周弘讓書》等。
魏晉南北朝散文經歷了一個由古樸向華美、由散體向駢體的發展過程。漢末曹魏時期的文章,相對兩漢,略為駢整,但仍以散體為主,能以散馭駢。值漢末大亂之後,建安文人在曹氏父子領導下,志在恢復整頓,正如曹植所說,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玉,故其文章風格表現為慷慨以任氣,壘落以使才,我們在建安諸人的章表箋書等文中明顯體會到這一點。魯迅先生曾說曹操是改造文章的宗師,這當以他在建安十五年發布的述志令為代表,此令後人題為《讓縣自明本志令》,與兩漢以來諸王之令體大別。令本自帝王制詔發展而來,王言簡明專斷以誥令群臣,至漢則變為諸王文體,但未有若曹操這樣在令中暢敘個人平生懷抱及明心跡者。此文真率自然,不事雕琢,然個性鮮明,意思委曲而辭意明豁,不失為當時述志散文的代表,自然會對建安的文風產生影響。相比於曹操這篇帶有政治意圖的文章,建安時期文人以書信言志述情,從而賦予這種文體以文藝性,則是建安文人的一大貢獻。《文選》收錄多達十三篇,可見六朝時人對這種寫作的充分肯定。書箚之體,本朋舊之間往復之作,或辨難,或明志,先秦兩漢時如樂毅報燕惠王、司馬遷報任安書,往往因事而發,而無關私情。建安書箚則轉為感時傷往,紀念友情,無關公事而多一時心境之寫。故條暢宣意,盡其委曲。若曹丕與吳質二書、曹植與楊修書,或述鄴下之游,痛人生之短,感友情之重;或譚藝論文,指陳得失,所謂眼前景色,口邊談吐,真率而寓有深情,遂成建安書體文獨有的風格。又孔融與曹操《論盛孝章書》,救盛孝章本出於國家愛惜人才,卻以交情友道切入,又是建安文章一特色。故前人評為‘深情遠韻,逸宕絕倫’(《評註昭明文選》引孫執升語)。漢末文章,如陳琳之檄文,鼓舞氣勢,鋒芒畢露;諸葛亮之上表,陳辭懇切,志盡辭暢,皆令人讀之難以忘懷。
正始年間文章一變建安之慷慨任氣,而以論辯綿密為特色。嵇、阮師心遣論,鋒穎精密,其個性之鮮明銳利,析理之精深細微,遣辭之艷逸壯麗,均迥別於漢魏。西晉太康時期,三國統一,號稱太平,時人才輩出,各呈姿妍。陸機論辯詳瞻,潘岳長於哀情,張載《劍閣銘》典質合體,盡現太康文學長於騁辭特色。
東晉風流士風常為後人稱道,唐人有云:‘可憐東晉最風流。’其各體藝術最為發達,文章則簡暢清約,如王羲之諸尺牘,最能見晉人風流之貌。其傳世之文則為《蘭亭集序》,雖未入《文選》,卻為後人一再傳誦。東晉最風流者當屬陶淵明,其《歸去來兮辭》、《五柳先生傳》,直見陶令任自然的真率品格。其曰:‘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雲無心而出岫,鳥倦飛而知還。’物我兩適,各得其本性,非高遠之品格,難有此味深之語。千古以來人皆自命曰學陶,然真得陶之性情者又有幾人,故是千古文章之最。
南朝與魏晉迥然劃境,蓋聲色情辭入文,文章之美亦無過此時。自漢代以來的散體文,至此時已大變為駢文。文章以對偶、聲律、辭采、典故為準式,雖流入形式,然中國之美文實以此時為最。觀《六朝文絜》所選諸文,不得不為南朝人熟練運用漢文字之技巧所嘆服。故本書選鮑照、丘遲、吳均、庾信、王褒諸人數篇,以覘六朝駢文之美。
自古以來編集,選家各有會心,優劣好壞,讀者亦自有評陟。魏晉六朝美文甚伙,然限於體例,掛一漏萬,亦自知之。本書篇目由本人選出,註譯則由張珊博士完成,故詮解若有可取,功在張珊,若有錯謬,是本人學問不精,審讀不嚴所致,敬希讀者惠予指正為盼。
傅剛
癸己年夏六月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