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山寶塔

崇山寶塔

崇山寶塔位於山西省襄汾塔兒山,古稱崇山。寶塔建於隋末,唐代修建了臥龍祠,毀於歷史,僅留4根石柱。1999年當地重修寶塔,緬懷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崇山寶塔
  • 地理位置塔兒山
  • 氣候類型:溫帶
  • 開放時間:全年
寶塔簡介,塔爾山描述,

寶塔簡介

崇山寶塔,始建於隋末,至今千餘年,可謂之古塔也。
崇山寶塔,坐落在塔兒山上。塔兒山,又名臥龍山、崇山、大尖山,在襄汾縣陶寺鄉東陲,海拔1493米,因七級浮屠建於主峰之巔而得其名。
寶塔寶塔
寶塔雄踞山顛,巍巍峨峨,立足襄汾,環視五縣,為襄汾之象徵,為平陽之奇觀。其山因寶塔而得名。塔山又因寶塔精神別具個性而成為全縣人民開拓進取、前赴後繼承、鑄造輝煌的精神之柱,其文韜武略,自出其間。

崇山寶塔,歷經千餘,雖有神龜之壽,但難以抗衡萬物竟時之規律,於是修復寶塔便提出議事日程。時在一九九九年,由幾位長者,籌資策劃,左右周旋,終成善事。其金頂碧瓦,玉砌石雕,百日即成,寶塔重光,舊貌換新顏,可謂修復之速,工藝之高,寶塔之精神更加璀璨奪目,為當代文人墨客寫詩填詞,染翰揮毫,創造了契機。崇山寶塔,位於塔兒山山巔。依山巔之勢,其精神自有個性,別於其它。余認為,寶塔精神有三,其一是有登同望遠,高瞻遠矚的氣概,統覽全局,主宰命運;其二,有頂天立地,搏擊風霜的雄姿,傲然挺立,矢志不移;其三,有超凡脫俗咬定青山的胸懷,任人評說,泰然處之。以上寶塔精神,我們若能領悟,或官或民,終生受益。如果我們在一方為官,則定會政績顯著;如果我們或工或商,均能生意興隆;如果我們或文或武,則會立德立言,功成名就;如果我們是平民百姓,則會安居樂業,享樂人生;如果我們全縣五十萬人民,都能夠從寶塔精神中汲取力量,那么我們的所謂興縣富民,則定可成為囊中之物,伸手可取之。
崇山寶塔
崇山寶塔,是可以觀賞的瀏覽勝境,可以使千萬遊人賞心悅目,但寶塔之精神,若能有更多的人所領悟,那么寶塔之“寶”,將會大放其光,見“塔”又見“寶”,可謂:來此一游,受益匪淺。此情此景,不知諸君有同感否!
簡介采自段培武的崇山寶塔記。

塔爾山描述

塔爾山古稱崇山,為太岳山系之一。臥龍山是塔爾山(崇山) 的主峰。相傳隋代時有一千尺大蛇臥於其上而得名,而臥龍祠又因建造於此而得名。據史書記載,臥龍祠是古代當地百姓為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而輸財佐力共同建造的祭祀神靈的地方。據專家考證,該祠始建於唐代,距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建成後雖曾幾次重新修建,但終因年深日久,現已面目全非,惟4根石柱仍遺留於此。該祠究竟毀於何時何故,尚需進一步考證。
4根石柱均為青石質,成不規則型八稜柱,由東向西平行排列。柱高300厘米,邊長40厘米,切角10厘米。柱的頂端均有一10×15厘米的橫切卯槽。4根石柱南北間距7米,東西間距9米,由此推測,在這裡曾有過一座規模不小的祠堂建築。東北角石柱上豎刻有《蒙溪山居》五言古體詩一首,共8行,滿行19字。東南角石柱上豎刻《崇山臥龍祠獻殿石柱銘》一文,9行,滿行49字,此文系蒙溪先生中年所作。文中記述歲時獻殿木柱已敗裂,廟貌損毀,上雨旁風,議作重建。柱以石代木,然石未到,延至延佑三年(1316年)才由其子思敬書丹石上,衛寧刻之。西南角石柱已斷裂臥地,柱上有文字痕跡,漫漶不清,殊難辨認。西北角石柱無文字。往北10米處有一巨型碑首,雙螭盤繞,另有碑趺一方,碑版已失。 現以重修。
崇山寶塔崇山寶塔
----描述采於塔山老猴的花果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