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嵋接引殿

峨嵋接引殿

《峨嵋接引殿》是中國著名畫家張大千於1948年8月最後一次登峨眉山時所創作的作品。畫作里山坡上的每一棵樹、每一片葉都認真細緻描繪,是張大千盛年時期山水精品作之代表。

基本介紹

作品簡介,展覽記錄,拍賣紀錄,作品賞析,創作背景,作家簡介,

作品簡介

《峨嵋接引殿》是中國著名畫家張大千於1948年創作的國畫作品。
《峨嵋接引殿》頂部題識《峨嵋接引殿》頂部題識
《峨嵋接引殿》畫作尺寸為:170.5cm x 78.5cm。
蜀國多仙山,峨眉邈難匹。周流試登覽,絕怪安可悉。
青冥倚天開,彩錯疑畫出。泠然紫霞賞,果得錦囊術。
雲間吟瓊簫,石上弄寶瑟。平生有微尚,歡笑自此畢。
煙雲如在顏,塵累忽相失。倘逢騎羊子,攜手凌白日。
戊子春日寫太白詩,張爰。
鈐印張爰私印、蜀客、可以橫絕峨眉顛
題簽大千居士寫峨眉接引殿。

展覽記錄

1.天津文化街天樂園“南張北溥畫展,天津文物商店、天津楊柳青畫社聯合舉辦,1996年11月。
2.“南張北溥作品展”天津文物商店,1997年。
3.“新加坡秋齋藏畫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
4.“中國近現代十二大名家書畫精品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

拍賣紀錄

在2010年北京保利5周年秋季拍賣會上,張大千的《峨嵋接引殿》以5488萬人民幣成交。

作品賞析

《峨嵋接引殿》採用高遠、平遠、深遠的構圖,筆調雄渾、山勢高聳,氣象十分生動。近景處在茂密的樹叢間隱約可見只露出屋頂的幾間民居,旁邊兩位高士正在暢談,沿著小路通往山腳下;中景出矗立著一座陡峭的山峰,山頂上在樹林間坐落著接引殿,一條瀑布飛流直下,濺起了水霧,籠罩著整個山谷;遠景處坐落著群山,透視感極強。
《峨嵋接引殿》底部樹林《峨嵋接引殿》底部樹林
圖面精緻處理得十分開闊,遠近空間的透視效果絕佳,充滿一種律動感,也令人感到光影的質感,顯現出自然的生態,有一種空氣非常清新的感覺。
設色上則以青綠山水為主,鮮艷華美,使用石青石綠硃砂等重色,色彩十分鮮明且富裝飾性,恢復了中國業已失去久遠的色彩生命,得益於敦煌佛像人物圖之色彩表現。
《峨嵋接引殿》運用了傳統山水圖技法中的披麻皴與斧劈皴,山石樹木苔點的筆法,雖令人聯想到王蒙石濤,但已經融合為張大千自己的面目;筆調雄渾,傾向於職業圖家精麗繁複之表現,線條精煉有力,交代清楚,絕無贏弱之病。同時在圖面中融入了張大千遊歷峨眉山時的生活體驗,以自然實景之山水為描繪對象,也注重物理、物象的寫實性傳達,包括山石林木的質感、自然生態以及空間透視等表現。
《峨嵋接引殿》右上部山頂《峨嵋接引殿》右上部山頂
此圖作於張大千山水圖創作的中期,也是其藝術的成熟期;一方面承繼了古人圖山水創作經驗的心得,一方面也融合了張大千觀察自然與實際生活的體驗,堪稱張大千盛年山水精品作之代表。

創作背景

根據李永翹著《張大千年譜》記載,張大千於1939年6月首次和黃君璧登峨眉山,後來又先後於1944年9月、1945年4月、1946年8月、1948年8月遊覽峨眉山。《峨嵋接引殿》就是1948年8月最後一次登峨眉山時所作。
《峨嵋接引殿》中部瀑布《峨嵋接引殿》中部瀑布
此圖描繪的峨眉山接引殿,位於四川省峨眉山境內,宋代稱新殿,明時擴建為寺,稱接引殿,亦稱朝陽閣。明末殿宇朽敗垮陷。清順治年間僧聞達和尚重建。1917年毀於火,僅存羅漢堂。後聖欽和尚擴建,築殿三重,成為山中主要寺廟之一。1952年又被大火焚燒,1999年重建

作家簡介

張大千(1899~1983年),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無論是繪畫書法篆刻詩詞都無所不通。早期專心研習古人書畫,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他的治學方法,值得那些試圖從傳統走向現代的畫家們借鑑。
張大千張大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