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領十多萬大軍南下,在江陵得到劉琮的水軍和船隻後直取巴邱,出洞庭在赤壁敗於孫權、劉備合兵。赤壁之戰後,
魯肅以萬人屯巴邱為城。
東漢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病逝於巴邱。孫權繼命魯肅在巴邱高築城牆,操練水軍,在瀕臨洞庭湖水的西城門上,建起了操練水軍的閱軍樓,這就是岳陽樓肇始,時為東漢建安十九年至二十二年(214年~217年)。
南朝宋元嘉三年(426年),始安郡太守、文學家
顏延之在此登城樓留有《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詩一首。
唐開元四年(716年),中書令張說謫守岳州,在南樓留下了《與趙冬曦、尹懋、子均登南樓》等眾多詩篇。何謂南樓,據《巴陵縣誌》載:“張說詩只有南樓,並無岳陽樓。南樓即岳陽樓,岳陽樓於郡署為南,於城乃為西,故以郡署方位稱也。”
唐乾元初(758年~760年),在賈至、李白等人詩中才出現“岳陽樓”之名,並一直沿襲至今。
北宋慶曆四年(1044年),滕子京謫守巴陵郡,翌年重修岳陽樓。在“增其舊制”的基礎上,雄麗新樓於慶曆六年(1046年)六月十五日告成,同日,他向范仲淹寫了《求記書》,九月十五日范仲淹寫成了融情入景、議論縱橫、辭采飛動、哲理永垂的《岳陽樓記》。
北宋元豐二年(1079年),大火將34年前滕子京重修的岳陽樓連同土木碑碣均化為灰燼。
後又經北宋、南宋、元、明至清光緒五年(1879年)前,岳陽樓經歷了有史可查的30多次水、火、雷擊的破壞,但每毀每修,得以保存。
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新任岳州知府翟聲煥與巴陵知縣陳大綱共同督請本地名望士紳或者富戶捐錢修補,不到幾天,岳陽樓就煥然一新了,只有接壤洞庭湖的地方,棟基崩裂之處也不少。這時,翟聲煥已改他任,新接替的志勤又組織重修了岳陽樓泊岸。
清道光九年(1829年),巴陵知縣徐琨重在候補岳州知府
呂恩湛的支持下,倡議邑人捐資進行了小修。
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春,陰雨連綿,岳陽樓基浸灌坍塌。岳州知府翟聲浩為重修岳陽樓,莫辭厥責,動員商民捐資,固其址而培其基,拆修湖邊碼頭,修繕樓下瓮門,左右各修三層石堤,復修瞭望仙閣,更名為斗姆閣,用以祭祀北斗星神。在仙梅亭左復建景燕樓,並寫有《重修岳陽樓記》,記述了修樓經過及費用來源。
清同治六年(1867年),湘鄉
曾國荃撥岳卡厘稅重修,改斗姆閣為三醉亭。自樓上為閣道屬之為宴席地。
清光緒五年(1879年),岳陽樓樓基坼裂。
清光緒六年(1880年),岳州知府
張德容撥茶厘及捐項改修。移進樓址六丈有奇。左仙梅亭,右三醉亭,皆加於舊。前回駁岸雉堞,亦加固築,費二萬餘金,樓復舊觀。
中華民國時期,對岳陽樓進行了2次小規模維修。
第一次維修
據當時岳陽知縣魯滿平《重修岳陽樓記》記載,魯滿平於民國九年(1920年)年五月出任岳陽知縣時,“岳陽樓僅存鐘樓及呂祖塑像而已,其它均遭破壞,前賢題詠,無一見存,嘆世變之滄桑,悲文物之凋落”,於是他募資並主持進行了修葺。這次修葺的規模很小,只是增加了《岳陽樓記》屏風和一些匾對,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第二次維修
岳陽樓的破爛不堪、岌岌可危引起了湖南省政府主席
何鍵的關注,由省政府撥出銀洋一萬元,地方募集銀洋兩萬元,指定當時岳陽駐防旅長段珩、岳陽縣教育局長廖莘耕等人組成重修岳陽樓委員會,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開工,次年一月竣工。據當時修樓主持人之一的廖莘耕和修樓施工人之一的劉勝華先生介紹:那次修樓,整個主樓的骨架樑柱全部未動,僅將樓頂所蓋大型琉璃筒瓦換成了中型琉璃筒瓦,更新了一些露在外面的腐朽構件,針對一樓四周的格門殘破不堪但又無力重製的情況,將能用的格門集中在正面一方,而將其餘三方改砌磚牆,以加固搖搖欲墜的樓身,致使這次維修後的岳陽樓,破壞了原有的純木結構風格。
抗日戰爭時期,岳陽淪陷,岳陽樓成了日本侵略軍的情報機關駐地和堆放炸藥、燃料的場地。岳陽光復後,又被國民黨軍隊踞作兵營。到解放前夕,岳陽樓已是瘡痍滿目,瀕於倒塌。
1949年10月1日至2003年,岳陽樓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各級政府多次撥款進行了維修,其中規模較大的3次。這一時期的維修、保護情況大致可分為二個階段。
全面維修、加強保護階段
1950年4月,中國共產黨岳陽縣委員會、岳陽縣人民政府對岳陽樓、三醉亭、仙梅亭進行維修,更換了岳陽樓上已經腐朽的木構件,加固了樑柱,對樓體進行了油漆。
1954年,岳陽縣人民政府多次向上級報告請求對岳陽樓進行修繕。尤其是該年夏天,岳陽樓在連遭暴雨,洞庭湖發生特大水災後,沿湖駁岸部分坍塌,基台、城牆出現多處裂縫,岳陽縣人民政府請求湖南省人民政府及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從速撥款搶修岳陽樓。1955年4月,湖南省建築工程局向湖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交《岳陽樓勘測報告》、《岳陽樓臨時修補計畫》並獲湖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准。4月底工程正式開工。整個工程耗時約3個月,整修了岳陽樓基礎、沿湖駁岸,改善了古城樓排水系統,修復了古城牆的破裂之處及石欄桿,補修了三醉亭、仙梅亭。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首次全面維修岳陽樓,工程費用10萬元。
1970年,岳陽樓管理人員發現岳陽樓四根金柱已有三根遭白蟻蛀蝕,部分梁枋已經腐朽,全樓向西南方傾斜20多厘米,如不進行修整則有倒塌之虞。湖南省革委文化局指示“確保主樓不倒”,先後於1970年撥款3萬元、1972年撥款5萬元、1973年撥款5.7萬元進行維修。
1976年—1978年先後在加固仙梅、三醉兩亭基礎後,對兩亭進行了落架大修。這一時期的岳陽樓,基本上保留了晚清岳陽樓的建築風格。
岳陽樓大修並實施重點保護時期
1975年,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決定大修岳陽樓。從1976年開始,湖南省文化廳請湖南省建築設計院多次對岳陽樓進行實測,繪製了《岳陽樓施工圖》。
1979年,國家文物局同意撥款維修岳陽樓主樓,之後湖南省文化局湘文發[1979]73號檔案正式明確“岳陽樓主樓維修方案確定為落架大修”。
1980年,國家文物局《關於岳陽樓維修問題的復文》“同意落架方案,在‘整舊如舊’和儘量保存原有構件及式樣的原則下,可以落架進行修配和加固”。為此,國家文物局撥款82萬元修建主樓,湖南省人民政府和岳陽市人民政府為附屬配套工程總計撥專款150萬元。各級政府還為大修工程批撥古建築材料計木材350立方米,琉璃瓦55000片,花崗岩石1500平方米,國漆850公斤,金箔1萬張(含黃金二兩),桐油1000公斤。但由於管理體制問題,大修工程遲遲難以開工。
1982年5月,新華社記者劉春賢到岳陽採訪,寫下了《聞名中外的岳陽樓亟需修繕》一文。該文在《國內動態清樣》第1045期刊登。
胡耀邦主席閱後,於5月11日批示:“此件轉致用、
萬達同志。……請你們大聲疾呼一下。”5月27日,湖南省省長辦公會議專題學習胡耀邦同志的批示,研究岳陽樓管理體制問題,決定將管理權歸還文化部門。同年8月,岳陽市人民政府發文成立“岳陽樓大修工程領導小組”。大修工程於1983年3月15日開工,到1984年5月1日竣工。
1991年,國家文物局批准“岳陽樓泊岸台基維修加固工程”正式立項,次年12月,批准了工程施工方案。1993年8月,基礎加固抗滑樁工程正式開工。1994年5月30日,抗滑樁建築工程竣工。按設計要求在岳陽樓第三、四平台共設抗滑樁23根,使用水泥940噸,鋼筋37.73噸,項目經費187萬餘元,穩定了岳陽樓台基,控制了平台地面及城牆裂縫的發展。
1994年10月1日,第二期地面排水系統整治及基礎維修工程正式動工。工程重點一是全面整治第一平台,緊貼原城牆,以花崗石重新修築一道擋土牆;二是全面整治各平台排水系統,改暗溝為明溝,疏通水道,根治隱患;三是以花崗石重新修砌第三、四平台擋土牆,以三合土翻修平台地面。工程於1996年3月31日竣工,用費204.8萬元。第二期工程結束後,岳陽樓管理處又投入資金99.6萬元展開第三期維修工程,對岳陽樓及仙梅、三醉、懷甫三亭進行全面維修養護,使其面貌一新,以花崗石更換了三醉亭以北古城牆上的片石和青磚等。工程於1996年4月22日動工,8月31日告竣。
1992年,對岳陽樓北面的碑廊進行翻修擴建,倚圍牆向北延伸,長近100米,高2.65米,碑體以河南鞏縣基石雕刻,以山東濟南花崗岩石作碑頭,碑座顯得古樸莊重。歷時近3年,總耗資180萬元,於1995年1月8日正式竣工對外開放。
2003年3月10日至4月24日,岳陽樓管理處投資55萬元對岳陽樓、三醉亭、仙梅亭、懷甫亭進行了保養性維修。
2005年秋,中國共產黨岳陽市委員會、岳陽市人民政府順應民意,開工建設岳陽樓景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岳陽樓-君山島景區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景區位於岳陽樓區岳陽樓社區,岳陽樓景區所在的岳陽樓區地處東經113°03′45″~113°15′05″,北緯29°13′40″~29°27′00″。君山島景區位於君山區柳林洲街道,君山島景區所在的君山區地處東經112°37′24″~113°08′15″、北緯29°19′01″~29°38′42″。
地形地貌
岳陽樓-君山島景區所在的岳陽市處於新華夏系巨型第二沉降帶,地貌組合複雜,擁有山地、丘陵、崗地、平原、水面5種地貌,丘陵與平原是構成地貌的主體。地勢東高西低,呈階梯狀向洞庭湖盆傾斜。東部是連綿起伏的山嶽地帶,中部以崗地丘陵為主,西部是河湖沖積的平原。最高海拔1600.3米(平江縣境內連雲山主峰),最低海拔23米。平原面積38.78萬公頃,占全市總面積的26%;丘陵35.78萬公頃,占24%;崗地26.8萬公頃,占18%;山地23.8萬公頃,占16%;水面23.8萬公頃(其中東洞庭湖面積7.6萬公頃、橫嶺湖面積4.3萬公頃),占16%。
氣候特點
岳陽樓-君山島景區所在的岳陽市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光熱資源豐富,雨量充沛,山區略多湖區,生產季節光熱水基本協調,四季分明,春秋多變等特點。
主要景點
岳陽樓景區
綜述
岳陽樓景區景觀,除岳陽樓主樓外,還有三醉亭、仙梅亭、懷甫亭、小喬墓等景點。
岳陽樓
岳陽樓主樓高19.42米,進深14.54米,寬17.42米,為三層、四柱、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貫樓頂,周圍繞以廊、枋、椽、檁互相榫合,結為整體。
岳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
岳陽樓坐西朝東,構造古樸獨特, 岳陽樓台基以花崗岩圍砌而成,台基寬度17.24米,進14.54米,高度為0.65米。岳陽樓高度19米,在建築風格上,前人將其歸納為木製、三層、四柱、飛檐、斗拱、盔頂。岳陽樓是純本結構,整座建築沒用一釘一鉚,僅靠木製構件的彼此勾連。
“四柱”指的是岳陽樓的基本構架,首先承重的主柱是四根楠木,被稱為“通天柱”從一樓直抵三樓。除四根通天柱外,其餘的柱子都是四的倍數。其中廊柱有12根;檐柱是32根。這些木柱彼此牽制,結為整體,既增加了樓的美感,又使整個建築更加堅固。
斗拱是中國建築中特有的結構,由於古代中國建築中房檐挑出很長,斗拱的基本功能就是對挑出的屋檐進行承托。這種方木塊叫做“斗”,托著斗的木條叫做“拱”,二者合稱斗拱。岳陽樓的斗拱結構複雜,工藝精美,幾非人力所能為,當地人傳說是魯班親手製造的。斗拱承托的就是岳陽樓的飛檐,岳陽樓三層建築均有飛檐。
岳陽樓的樓頂為層疊相襯的“如意斗拱”托舉而成的盔頂式,這種拱而復翹的古代將軍頭盔式的頂式結構在古代中國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這頂就是岳陽樓最突出的特點——盔頂結構。據考證,岳陽樓是中國僅存的盔頂結構的古建築。
岳陽樓採用純木結構,其造型因露明的木樑柱、構件、裝修具有線條優美的表現力,顯示出中國古建築的獨特的民族風格。
三醉亭
三醉亭 位於岳陽樓北側,為主樓的輔亭之一,與仙梅亭遙相呼應。始建於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系根據民間流傳“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的故事而建,初名“望仙閣”,與君山的“朗吟亭”隔湖相呼應。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改稱“三醉亭”。三醉亭坐東朝西,純木結構,重檐歇山頂,占地135.7平方米,全亭總高11.59米,覆蓋藍色琉璃瓦。
仙梅亭
仙梅亭位於岳陽樓南側,與三醉亭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始建於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始稱“仙梅堂”。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巴陵知縣熊懋獎重建仙梅亭,將仙梅摹刻於亭中石碑上,並撰《仙梅亭記》;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後改稱“留仙亭”;清光緒六年(1880年)修葺後復稱仙梅亭。仙梅亭為純木結構,二層六角攢尖頂,高11.99米,覆蓋藍色琉璃瓦。亭中豎仙梅石碑一通,上鐫《仙梅亭記》及摹刻的“仙梅”。
懷甫亭
懷甫亭位於五平台點將台南側。1962年,在唐代愛國詩人杜甫誕辰125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將他列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為紀念其晚年生活漂泊於岳陽一帶,岳陽人民建亭予以紀念。懷甫亭坐南朝北,歇山頂由四根方柱支撐,全亭總高6.5米。亭中豎有石碑一方,正面鐫刻杜甫畫像及其《登岳陽樓詩》,背面刻《懷甫亭序》,介紹杜甫生平事跡。“懷甫亭”匾額為朱德所書。
小喬墓
原在岳陽市一中校園,1992年遷於岳陽樓東側約百米,形制大體依循清代舊例。墓冢為圓形土堆,墓區占地約1400平方米,入口設照壁,正面為蘇東坡手跡:“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背面刻有《重修小喬墓記》。墓前建有“歡軒”,軒內立小喬塑像,陳列有關小喬史料和書畫藝術作品。
岳陽門
岳陽門即古時西城門。城門隧道沿岳陽樓縱軸線貫穿城牆,隧道長38米。城門洞寬2.1米,高由門洞地面至半圓旋頂3.18米。門額上嵌青石匾一方,上鐫“岳陽門”三個大字,右邊款識:“乾隆丁卯年(1747年)嘉平月,知岳州府事黃凝道重修”;左邊款識:“道光庚子年(1840年)清和月,知岳州府事耿自檢重修”。
瞻岳門
瞻岳門,又稱南城門, 城樓高17米,寬2.96米,按古代州府一級的規格修築,城樓高2層。東城樓門楣上書“瞻岳門”三個遒勁大字,為華國鋒同志親筆書寫。城牆之上的樓閣有48扇門,每扇門上刻有一字,連起來為唐代詩人孟浩然所作的《望洞庭湖上張丞相》一詩:“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採用篆體刻成,此樓在舊時的功能主要作用於政務。
仿古城牆
仿古城牆最高處達16米,長1200米,設有400個箭垛、3個碉樓(城牆的外城牆體,為古時傳送信號的地方,有代替樓梯和美觀的作用),借鑑了湖北荊州古城牆的規格,採集了6省8個城市的40多萬塊青磚砌成。
洞庭風韻詩廊 沿湖共126塊刻有詩文的石礅,以波浪式的鐵鏈相連,體現出洞庭湖親水的意境,石礅上的詩文都是以詠嘆洞庭、岳陽的優秀作品,從戰國詩祖屈原開始,歷經各個朝代至今。
堰虹堤
堰虹堤始建於宋代,是滕子京的惠民工程之一。當年滕子京被貶岳州三年,為百姓辦了四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構築堰虹堤,並請歐陽修寫了《堰虹堤記》,只可惜還沒有動工,他就調離了岳州,堰虹堤的作用在於防止流水沖刷,便於船舶躲避風浪。2007年景區擴建特別修復堰虹堤這一景觀,象徵岳陽市委市政府醫治水患的美好心愿,也替當年的滕子京了卻一樁心愿。
傳統風貌街
傳統風貌街,又稱汴河街,與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州文廟隔街相望,占地面積30畝。它北抵岳陽樓,西臨洞庭湖,全長320多米,總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街內共分4個商業小區,150多個店鋪。正中為內街,東西兩側為外街,清一色敞軒結構。汴河街全部採用仿古建築,體現出中國傳統建築的風貌,並且力求傳統文化與商業的融合,街內有八仙過海等文化浮雕。
巴陵勝狀
巴陵勝狀,又稱岳陽樓景區南門,位於岳陽樓以南500米處,坐北朝南,建築面積1000平方米,寬55米,其黃色剪邊風格獨特,東面窗戶則採用精美的手工青石雕刻。屋頂正脊上的荷花、蓮蓬、蓮葉,樑上的荷花雕花都凸顯出湖湘地域文化的神韻。
五朝樓觀
五朝樓觀以青銅微縮鑄造的形式,重現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五座風格各異的岳陽樓,五樓為水蜿蜒環繞,巍樓倚碧水,動靜結合,剛柔並濟。各樓均參照相關朝代建築上的建築符號而建,全部採用H78黃銅鑄造。唐代岳陽樓建築模型平面呈正方形,面闊七間,進深五間,邊長5.39米,高5.19米,淨重12.3噸,其匾額為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所書;宋代岳陽樓以北京大學圖書館收藏的宋代宮廷畫院《岳陽樓圖》為藍本而鑄,模型平面呈長方形,面闊3.608米,進深3.092米,高4.5米,淨重12.2噸,其匾額為宋代書法家米芾所書。元代岳陽樓以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元末明初界畫家夏永所繪《岳陽樓圖》為藍本,模型平面呈長方形,面闊3.608米,進深3.092米,高4.3米,淨重12.2噸,其匾額為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所書。明代岳陽樓以上海博物院收藏的明代宮廷畫家安正文所繪《岳陽樓圖》為藍本,模型平面呈六邊形,單面闊1.86米,高4.5米,淨重9.1噸,其匾額為明代書法家董其昌所書。清代岳陽樓以清代畫家龔賢所繪《岳陽樓圖》為藍本,模型平面呈長方形,面闊4.43米,進深3.152米,高4.83米,淨重10.7噸,其匾額為清朝康熙皇帝所書。
雙公祠
雙公祠位於岳陽樓以南155米,是為紀念范仲淹和滕子京兩位先賢而建的紀念性建築項目。該建築坐東朝西,建築面積800平方米,採用明清祠堂式建築風格,為單層磚混結構。門額“雙公祠”三字由范仲淹第28代後人范敬宜題寫,祠內設兩個陳列廳,展覽內容分兩部分,“名樓風範傳天下”布陳於雙公祠左邊、過廳、正堂,展示岳陽樓的建置沿革、形制演變、歷代名人詠嘆岳陽樓的詩文;“憂樂情懷啟後人”布陳於雙公祠右邊、過廳、正堂,展現范仲淹及滕子京生平以及對岳陽樓的歷史貢獻。展覽力圖通過文字、圖表、模型、文獻資料、照片、拓本、書畫等相結合的形式,再現岳陽樓的歷史和演變,展示岳陽樓的建築文化,揭示岳陽樓深厚的歷史人文內涵,弘揚“先憂後樂”的傳統人文精神。
碑廊
碑廊位於岳陽樓東面廣場東南側的老碑廊,建於1984年,全長32米,高5米,共嵌碑65方。新碑廊與“五朝樓觀”曲水相連,形成視覺上的連貫,整體上形如一片長長的金鑰匙,總長計240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新建碑廊在原碑廊的基礎上大幅提高作品的規格和品位,新增近50副歷朝歷代名家碑刻作品。
呂仙祠
呂仙祠位於岳陽樓以北100米處,坐北朝南,為供奉岳陽樓詩酒神仙呂洞賓而修,占地面積1000餘平方米,為單層、兩進、磚木結構,祠內大殿塑有呂祖金身神像。
君山島景區
君山島位於岳陽市境內,系洞庭湖中一小島,與岳陽樓遙遙相望(今岳陽)之山,其最著者,曰“君山”。君山小巧玲瓏,四面環水,風景秀麗,空氣新鮮,是避暑勝地,它峰巒盤結,溝壑迴環,竹木蒼翠,風景如畫。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平均海拔55米,最高點響山海拔為63.3米。
山的西南懸崖峭壁,怪石嶙響,岩下有石穴。因其浮游於浩浩蕩蕩的洞庭煙波之中,神秘飄渺,遠看知橫黛,近看似青螺,因而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的詩句來描繪它的景色和秀姿。
山上古蹟甚多,據《巴陵縣誌》記載,原有36亭,48廟,5井,4台,清末和民國年間先後被毀,現已修復了二妃墓、湘妃祠、柳毅井、傳書亭、朗吟亭、酒香亭、楊麼寨、龍涎井、飛來鐘等。還有新建的洞庭山莊、茶樓、酒店,朱檐碧瓦、玲瓏雅致,別具一格、獨有妙趣。島上異竹環生。君山,還具有“洞庭茶島”之稱,君山銀針,唐時就定為貢品,專供帝王飲用,曾在國際世界博覽會上獲金獎。此外,還有金龜、綠毛龜等珍奇動物。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君山新的景點不斷被開發,旅遊設施和建築不斷湧現,古老的茶文化、竹文化、食文化得到發掘,君山面目煥然一新。
君山名勝古蹟眾多,文化底蘊濃厚,相傳君山島有5井4台、36亭、48廟。歷代 文人墨客圍繞君山的“奇”、“小”、“巧”、“幽”、“古”,或著文賦詩,或題書刻石,有中國發現的歷史上最早的摩崖石刻、“星雲圖”、新石器遺址。
君山人文背景博大精深。有"江南第一祠"之譽的湘妃祠;有漢代武帝射蛟台;有宋代農民起義的楊麼寨;有中國發現歷史上最早的摩岩石刻;有張之洞把人物、故事、風景、名詩詞融為一體的天下第一長聯--君山湘妃祠聯堪稱聯中一絕。
君山四時景色各異,自然風光秀美,春賞奇花,夏觀白銀盤,秋戲林中仙子紅綠葉,冬觀洞庭湖候鳥。君山物產豐富,盛產中國十大名茶--君山銀針,另外還有君山金龜,洞庭銀魚,被稱為君山三寶。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唐代詩人劉禹錫才思敏捷,聯想豐富,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把君山的地貌、位置和美麗迷人的風光惟妙惟肖地勾畫在遊人眼前。君山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位於岳陽市西南12公里的東洞庭湖中,與千古名樓遙遙相望。在全國僅有的幾條大的旅遊線路中,君山恰處於長江三峽旅遊路線中段延伸部的樞紐位置。
文化活動
人文歷史
君山島景區有二妃的傳說,東方朔盜喝君山酒,漢武帝君山射蛟,黃帝君山鑄鼎,乾隆帝君山考侍臣,舜帝君山留二妃,秦始皇君山封印,白鶴泉,柳毅傳書,呂洞賓朗吟過洞庭等傳說故事。
活動
2014年9月,“岳陽樓中秋詩歌朗誦會”在岳陽樓景區舉行。
2015年4月,中國名樓協會2015年第一次會長會議在岳陽樓景區召開。
2015年4月,“第八屆4.2世界自閉症日點亮藍燈活動”及自閉症兒童畫展在岳陽樓景區舉行。
所獲榮譽
2001年,岳陽樓景區通過國家4A旅遊景區評定驗收。
2004年,君山公園通過了湖南省旅遊局4A旅遊景區的初審。
2011年9月,岳陽樓-君山島景區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正式批准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管理機構
1994年1月28日,岳陽市政府同意岳陽樓管理處升為副處級事業單位,歸口岳陽市文化局管理。管理處設5個科室、6個班組。
2000年,岳陽市委決定將岳陽樓管理處劃歸岳陽市旅遊局領導。
2008年,岳陽市政府決定將岳陽樓管理處更名為岳陽樓景區管委會。
2014年,岳陽樓景區管委會下設工會、辦公室、財務科、園容科、保衛科、人事科、文物科、接待科、質監科、市場行銷科、經營科、瞻岳門管理辦公室、文化研究院。
旅遊信息
門票
| | | |
| | |
| | |
| | | |
| | |
免費人群 14周歲(不含14周歲)以下的兒童、65周歲(含65周歲)以上老年人、殘疾人、現役軍人、軍隊離退休幹部憑有效證件。 註:有效證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頒發的身份證、學生證、軍官證、軍殘證、殘疾證及《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 優惠人群 60周歲(含60周歲)~65周歲(不含65周歲)的老年人,14周歲(含14周歲)~18周歲(不含18周歲)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在校學生憑有效證件購買。 香港、澳門、台灣等入境游青少年,憑《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或學生證件等有效身份證明 , 實行同等門票價格優惠。現役軍人、軍隊離退休幹部憑有效證件實行半票優惠 。 2024年08月22日起,對每天18點以後(冬時制18:00-21:00、夏時制18:30-21:30)進入岳陽樓景區的遊客按原票價的半價(35元/人次)實行門票優惠。 註:有效證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頒發的身份證、學生證、軍官證、軍殘證、殘疾證。 |
交通
| 火車站:距離火車站3.8千米,在景區門口公交站台乘坐10路、15路、22路等前往火車站 |
岳陽東站:距離岳陽東站13千米,從景區步行至南嶽坡公交站台,乘坐55路前往岳陽東站計程車行程約30分鐘,費用約27元 |
機場:從岳陽東站乘坐高鐵至長沙,轉磁浮快線前往黃花機場 |
| 公車:在岳陽樓景區公路對面乘坐15路車可直接抵達君山島景區終點站(5元/人,從岳陽樓出發,30-40分鐘就能抵達目的地) 旅遊直通車:在岳陽樓景區停車場憑景區門票可免費乘坐旅遊直通大巴 |
坐船:每年7-9月份,如果路面被水淹沒,只能乘船上島。 乘船地點:巴陵廣場邊乘坐快艇登島或在君山碼頭乘坐遊船登島,乘船的同時還可以遊覽洞庭湖風光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