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風景名勝區

岱山風景名勝區

岱山縣由岱山、衢山、大小長塗山、秀山、大魚山等379個島嶼和256個海礁組成,縣境廣袤,島嶼眾多。海岸線長,海上景觀豐富多樣,其中奇、特景觀眾多。岱山氣候宜人,景色旖旎,海岸、洞、山、沙灘、奇礁、怪石、古蹟遍及全島,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岱山省級風景名勝區是集觀光旅遊、休閒渡假、娛樂運動於一體海島旅遊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岱山風景名勝區
  • 古稱謂:蓬萊仙島
  • 組成:379個島嶼和256個海礁組成
  • 面積:5242平方公里
  • 類型:海島旅遊
  • 景點:蓬萊十景
發展歷史,主要景點,觀音山景區,雙龍戲珠景區,磨心山景區,東沙古鎮,秀山景區,燕窩山景區,燈塔博物館,鹽業博物館,島礁博物館,徐福博物館,中國書雕城,蓬萊新舊八景,竹嶼怒濤,

發展歷史

岱山古稱蓬萊仙島,歷史悠久,風光秀美。唐代大詩人李白,一生好游名山大川,在他的《瑩禪師房觀山海圖》中,曾寫了經過東海蓬萊時的印象:“蓬壺來軒窗,瀛海入几案。煙濤爭噴薄,島嶼相凌亂”。明清時期,就形成了“蓬萊十景”。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社會名流,前來攬勝,並留下了許多讚美岱山奇麗風光的千古詩章。清時,劉夢蘭、陳文份等文人墨客曾在島上盡興漫遊,唱和題詠,形成蓬萊十景:蒲門曉日、石壁殘照、南浦歸帆、石橋春漲、魚山蜃樓、橫街魚市、衢港漁燈、竹峙怒濤、白峰積雪、鹿欄睛沙。隨著歲月的消磨和時代的變遷,有些景點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賦有時代特色的新景觀,自然與人文相交織,歷史與現實相輝映,形成了新的蓬萊十景:蒲門曉日、白峰積雪、鹿欄晴沙、燕窩石筍、竹嶼怒濤、漁港棲霞、徐福公祠、金沙依翠、寶塔攬勝、觀音駕霧。
為充分挖掘和保護海洋文化,從岱山悠久的海洋歷史中汲取優秀的海洋文化內涵,打造以海洋文化博物館群為載體海洋旅遊精品、浙江省重要的海洋文化基地,岱山目前已經建成了5家國字號博物館,有中國首家以災難為主題博物館-中國颱風博物館;有以反映漁業生產為主題的中國海洋漁業博物館;中國燈塔博覽園則參照著世界著名古燈塔,建有體現不同建築特徵、不同民族文化的著名燈塔30餘座。此外還有中國鹽業博物館、中國島礁博物館等。秀山島上的滑泥主題公園更是把參與性活動發揮到極致,集保健、休閒、娛樂於一體,廣受遊客歡迎。
在這裡,您不僅可以海濱休閒度假,更可以感受多種海洋文化的薰陶,歷史與人文融合在這座海洋氣息濃厚的島城裡,卻渾然一體,感覺總是這樣豐富而獨特。

主要景點

觀音山景區

觀音山,峰巒高聳,山勢險峻,四周群山環抱,數峰連環似蓮花,面積約4平方公里。最高處天燈山,視野開闊,藍天碧海,一覽無餘。該景區環境清幽,冬暖如春,夏涼若秋。山之頂峰,常有雲霧繚繞,若隱若現,時濃時淡,故名“觀音駕霧”。該景區主要以觀音山為中心,由觀音山上的上中下3大寺、11層高的白色石塔和三星國際燈塔及沙灘所組成,進區有兩條路直到,一是公路,從碼頭直通山頂;另一條為上山游步道,也通到山頂。目前,進出島的交通也很方便,已開通了至岱山島定海寧波嵊泗等航線。該景區的主調為:以佛教文化為背景,山景、海景相襯托的避暑勝地。

雙龍戲珠景區

位於衢山鎮東北部有一條長達4公里的“W”形大海灣,灣中間有個伸向海灣中心的長礁,叫“狗頭頸”。“狗頭頸”往外,有一個圓形的礁石獨立於海中,叫“鑊臍礁”,這個礁正處於兩個海灣的中間,這“狗頭頸”與“鑊臍礁”把大海灣分成兩個曲率半徑略大於半公里的兩個分海灣。西北部較大的海灣,稱“沙**”,沙灘長2.5公里,寬約120米,沙灘面積約0.3平方公里。沙灘附近可利用面積800畝左右。沙灘西南面是東岙村,共有人口1958人,戶數825。東**較小的叫海灣冷**,長1.5公里,寬50米,面積約0.075平方公里,因冷龍與沙龍對峙,故又稱冷峙。沙灘**是具有海島漁家風情,號稱“**風情漁村”的涼峙村,共有人口1250人,戶數450戶。
雙龍灣灣形優美,**細軟,口小腹大,而這二龍戲珠景色,也不是簡單的、靜止的,只是兩灣**托著一個半島與圓礁,其實還有更為迷人的動感。因為灣朝東北向,每當東北風起,海浪衝進海灣,陣陣浪練吼嘯而來,碰到半島又兵分兩路,殺向兩個灣口,浪練迅即變成兩個弧形,翻卷著白色的浪花,恰如兩條白龍,中間的“鑊臍礁”在浪花的撞擊下,成了一個銀光四射的“珠子”,二龍衝上沙灘,在轟然聲中消失了,緊跟著的又是兩條白龍沖向沙灘。如此周而復始,使這“雙龍戲珠”的場面極富動感而又氣勢磅礴。實在是一種奇觀。

磨心山景區

位於岱山本島東南部的高亭鎮北面,距縣城2.2公里,占地約6平方公里,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山崗綿延疊翠。該景區以佛教文化為主體,徐福求仙為背景,海上千島相映襯,山上慈雲極樂禪寺依山而建,歷史悠久,規模恢弘,是緬甸國寺的姐妹寺。磨心山其它主要景點還包括白峰積雪、華藏世界、茶園曉霧、現龍井、玉佛寶塔、碧波亭、望海亭、超果寺、靜修庵、崇福廟、徐福廣場等,是觀賞海上千島美景,禮佛祈福的理想場所
位於岱山本島北部的鹿欄山下,並由此得名。該景區為“蓬萊十景”之一,是天然的大型海濱浴場及海灘活動中心,距縣城高亭鎮14公里。整個景區由鹿欄晴沙沙灘、徐福亭、泥螺山、沙灘觀海平台及規劃中的祭海台組成。鹿欄晴沙全長3.6公里,沙灘呈南北走向,東西寬300米,是江浙沿海最長一條沙灘,沙灘坡平,縱寬大,漲潮時浪大,回聲響徹,氣勢宏偉,退潮時潮水平靜、安寧。沙色呈鐵灰色,沙質細膩偏硬,沙灘上可行駛汽車,被冠以“萬步鐵板沙”美稱。

東沙古鎮

岱山境內的東沙鎮是一個古老漁鎮,也是舟山群島歷史上的著名漁港,更是清朝民國時期東部沿海的繁華商埠。
三百多年前,清廷海禁重開,憑藉瀕臨岱衢洋盛產大黃魚這一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東沙鎮以漁鹽興市,帶動商貿業的高度發展,民國二十二年(1933)《申報》記載:“東沙角一隅,居民三千,大小店鋪四百餘號,其商業密度實為罕見”。
至上個世紀中葉,隨著大黃魚資源的急劇衰落,凍結了東沙鎮的時空,在大街小巷留下了為數眾多的百年建築。在今天,踏入東沙古鎮,一條條悠悠的石板小巷,一處處古色古香的四合院,一間間留著古商號印跡的街旁店鋪,讓你穿越時空,感受到東沙昔日濃郁的漁鎮風情。
中國海洋漁業博物館位於以“大黃魚故鄉”而聞名的東沙古鎮,共展出“海洋是生命搖籃”、“舟山漁場”、“漁船與作業”等十大系列的陳列內容,展品多達1600餘件。中國海洋漁業博物館是一部中國漁業發展的歷史書,是陸地上的海洋生物館,是文化的使者,是知識的海洋。

秀山景區

位於岱山島南部以秀山島為中心,共有35個大小島嶼組成,陸地面積23平方公里,全島海岸線長40公里,多礁石、沙灘、泥塗,秀山島山清水秀,綠色覆蓋率達73%以上,為岱山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該景區有眾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主要有位於島東部的九子、三礁等三塊首尾相連的沙灘群形成的天然五里金沙,遍布島四周的造型獨特礁石群,高約50米的獅子岩,岩壁上留有唐代名人羅隱題留的“書仕岩”石刻,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當年在遊覽該景區時曾寫下“蘭山搖動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吞吐”的著名詩句。此外,景區根據自身的獨特條件還開展多種形式的帶海味特色項目,如滑泥、海上作業、海鮮燒烤、海洋特種養殖垂釣場等。
中國首家真正的泥主題公園,是一座集休閒娛樂,美容保健等功能於一體的特色主題公園,它依託秀山島豐富而獨特的灘涂海泥資源,創新立意,強烈刺激現代人挑剔的出遊動機,置身其中,驚險刺激,樂趣無限。

燕窩山景區

位於岱山島北端,距縣城16公里,景區面積約2平方公里。燕窩山由於長期受海水不斷沖刷形成眾多石柱,形似筍而得名。該景點長約300米,寬約100米,形態各異,高低大小不一,色澤似真筍,隨著海浪起伏而時隱時現、時出時沒,組成一幅海礁美景。距此西北2公里處,有一海灣,沿海灣遍地鵝卵石,被稱為彩石塘。此外還有向蓬望海、桐盤聆濤、桃林春曉等景點。
雄踞於燕窩山景區,颱風博物館開創中國災難旅遊之先河,館內陳列了大量的實物展品和豐富翔實的歷史資料及颱風知識,颱風博物館二期工程引入了4D颱風影像模擬技術,讓遊客可以隨時體驗“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雄偉氣魄。

燈塔博物館

中國燈塔博物館坐落於岱山竹嶼新區的燈塔博物館,是國內迄今為止第一個以燈塔為主題的旅遊景區,景區內匯聚了不同國家,不同建築風格的世界著名燈塔,你可以在這裡了解燈塔的發展演變史,閱讀一座座著名燈塔的軼聞趣事。登塔、駕船、聽琴、品茶、看海,在此感受愜意人生。

鹽業博物館

中國鹽業博物館位於岱西養殖休閒園區內,以萬畝鹽場主產區為背景,以“貢鹽之鄉”為文化背景,以灰鱉洋為自然背景。圖片實物部分陳列著“煎煮”“板曬”“灘曬”工藝演變過程中的鹽業各種工具和文字、圖片、實物。鹽雕工藝部分陳列著50餘件晶瑩剔透、以反映海洋生物為主要內容的鹽雕作品。
海鹽生產工藝更是可讓你親身參與體驗15分鐘快速製鹽的過程,過一把“鹽民”癮,並可以帶走自己親手製作出來的鹽。

島礁博物館

中國島礁博物館以總面積約420平方公里的海洋特別保護區作為天然舞台,是一個開放式的露天島礁自然博物館。博物館共有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大小島嶼134個、海礁69個,其中126個島是環境未遭破壞的原生態海島。島礁區內類型各異的海島、海礁以及的各種海洋資源豐富多彩,種類繁多。中國島礁博物館把海上觀光、海島保護與海洋科普有機結合起來,是開展遊艇觀光、海上垂釣、荒島探險、海上娛樂等項目的絕佳勝地。

徐福博物館

岱山自古就稱“蓬萊仙島”,是徐福東渡的過境地,候風站潮的錨泊地。直至今日,我們岱山民間還流傳著許多關於徐福求仙的生動故事。在這裡可以了解徐福的生平及跋山涉水的求仙歷程。

中國書雕城

位於東沙古鎮的中國書雕城是一座集藝術性、觀賞性、歷史性、學術性、休閒趣味性於一體的文化旅遊新景觀,內建有中國書雕藝術館、中國根石藝術館、中國書雕研究所等。
中國書雕城是有情的雕塑、無聲的音樂,能給人以樂趣、情趣、雅趣和美的享受。

蓬萊新舊八景

石壁殘照
位於岱山島最西端的岱西鎮雙合村,此處原為懸水孤島,後經人工修造一條攔海大壩同岱山島相連。此地有名的特產有石板(條)和糯米蝦,石板的石質細而堅韌,經當地居民五六百年世世代代的艱辛取石開鑿,遣今有石景舊跡50多處,其中有幾處規模宏大, 奇石怪洞形各有狀。有雄偉挺拔的石峰,形如刀削的石壁;有色彩繽紛的石幔,清晰見底的石潭,頗似紹興東湖的石景。若沿塘口下窺,洞洞幽幽,碧水挽天,進塘上望,峭壁戴雲,如夕陽投影石壁上,遠望近看煞是壯觀。此景曰“石壁殘照”,被選上古蓬萊十景之一,清詩人曾賦詩:石壁潺顏影倒橫,夕陽閃閃十分明,若教移入天台郡, 霞彩何曾讓赤誠。從縣城乘汽車可直到此景。
魚山蜃樓
海市蜃樓是光和水蒸氣等的作用,在海天際幻出的一種奇特的自然景觀。在岱山不少人曾看到過海市蜃樓,並留下 讚美的詩句。“雲連波白蒸鰲柱,月帶潮青結蜃宮”;“仙山樓閣影重重,縹緲虛無接太空”;“隱約煙霞警變幻,虛無屏嶂任迴環”。1916年8月,孫中山先生在佛頂山上見到一座偉麗的牌樓,以及十幾 個怪和尚舞幡笑迎來客,其中一大圓輪,盤旋極速,向遊客滾來,瞬間杳無影跡。1986年7月,上海徐玉珍等遊客在衢山觀音山頂看 到難以數計的群佛像,稍留即逝。另有一種稱海虹,即彩虹,當地人稱短篷,在海中或天時晴霽時能見到匹練橫天,七彩繽紛。還有一種稱海磁,在光照強烈,海上水蒸氣大時,遠望海上,大小島嶼漂在空中,幌幌忽忽,隱隱約約,恰似仙山瓊閣。海市、海虹、海磁是舟山群島3大海上奇觀。
蒲門曉日
在高亭鎮東面的蒲門山頂,為岱山觀海上日出之最佳處。唐朝詩人陳陶《蒲門戍觀海作》中就有“廓落溟漲曉,蒲門郁蒼蒼,登樓禮東君,旭日生扶桑,毫釐見蓬瀛,含吐金銀光” 的描述。一年四季,只要天晴,清晨站在蒲門山頂,近聞曉雞啼鳴,遠眺大海島影,隨即可見一輪紅日躍出東方,頓時朝暉會染紅天邊,灑滿海面,隨著潮水的涌動,眼前會呈出一幅金波閃爍、美艷至絕的天然彩圖
石橋春漲
在今東沙鎮橋頭地區,為"蓬萊十景"之一。據《岱山鎮志》記載,橋頭原稱石橋鎮。一百多年前,南浦之潮與北浦之潮在此相接,船隻可直至橋下。橋邊商鋪林立,市面繁榮,無數漁舟商船停泊於綠蔭深處,點點桃紅隨波逐流而去,風景如畫,譽稱"石橋春漲"。清劉夢蘭有詩讚道:“一字街頭古石橋,橋邊春水泊輕橈。浪花泛處桃花落,點點飛紅送暮潮。”
石橋,指的是橫跨在江蘇省興化市沙溝(原屬鹽城)石樑溪上的小橋,高(郵)、寶(應)、興(化)三州縣之水,匯於石粱溪,而後注入西塘河。這裡有建於晉代的古孝子王祥祠,春日泛舟溪上,綠柳垂絲,碧波蕩漾,令人心曠神怡。
橫街魚市
在東沙角大橫街,乾隆年間就已形成,為"蓬萊十景"之一。由於東沙角地近岱衢洋,漁民為了補給和出售魚貨,多集中於此,漁汛之際人最多,遂形成"橫街魚市"。每當早、晚潮以後,漁船攏岸,賣魚、買魚、運魚的簇聚於沿港一帶和街道兩旁,出水鮮魚,金鱗耀目,銀光閃爍,行人摩肩接踵,車載肩挑,把一條小街擠得水泄不通。沿街商鋪林立,人群熙攘,熱鬧非凡。如遇夜潮,漁船回港,人煙輻輳,把整條橫街照得燈火通明,如同白晝,成海島一大景觀。清劉夢蘭有詩讚曰,"無數漁船一港收,漁燈點點漾中流。九天星斗三更落,照遍珊瑚海中洲。"後因魚資源衰退,現在風景,今非昔比,但橫街夜市買賣仍比較活躍。
衢港漁燈
岱衢洋為舟山群島的中心漁場,每至春夏之交,大黃魚從深海區洄游至此,於是迎來了海洋捕撈的黃金時節。這時,岱衢洋面齊集了來自江、浙、閩、滬等沿海省市數萬隻漁船,船旗獵獵,赭帆點點。漁汛的時間一刻值千金,故而漁人們日以繼夜地勞動,他們勞動的地點離島山很近,從岱衢洋岸邊的岱山島、衢山島的山頭或港灣遠眺,即能看到海上夜捕的壯觀場面。你看,天漸漸暗下來,漁燈一盞一盞次第亮起來。燈火倒映在洋面上,在輕輕漾起的波濤間遊走,與繁星連在一起,難分天上與人間。
竹峙怒濤
位於岱山本島的東面,與長塗島相對,形成了一條窄長的港域,稱竹嶼港。港中多明礁、暗礁,受海底地表結構影 響,港中潮急浪大。尤其秋冬季節,如果你站在大嘴山頭,看到的是驚濤拍岸、濁浪排空,聽到的是如雷轟響、萬馬奔騰。這磅礴的氣勢,煞是壯觀,清文人陳文份曾有詩讚曰:“一灣海橫支港,萬里雷聲走怒濤;駭浪天翻銀練卷,疾流鼎沸素波熬。”
白峰積雪
在摩星山頂,慈雲極樂寺旁。摩星山群峰環拱,惟白峰獨尊,為岱山島上最高峰。白峰積雪是冬景,岱山島冬暖如春,偶有下雪也很難積起。由於垂直氣候差異,下過雪後,別處又青綠一片,唯白峰嶺上銀裝素裹。另有一說,當時白峰嶺上種有無 數臘梅,隆冬季節竟相開放,遠遠望去疑是積雪覆蓋。“中有玉梅花萬樹,開來如雪遍層巒。”現在峰頂建有一亭,周圍由大批翠綠的茶園擁抱。
鹿欄晴沙
因位於岱山本島北部的鹿欄山下而得名,距縣城高亭鎮14公里,鹿欄晴沙全長3.6公里,沙灘呈南北走向,東西寬150米,淹水部分縱寬200米以上,是江浙沿海最長一條沙灘。沙灘坡平, 縱寬大,幾百米外海水才及胸,漲潮時浪大,回聲響,氣勢宏大;退潮時潮水平靜、安寧。沙色呈鐵灰色,沙質細膩偏硬,沙質中含有多種礦物質,對皮膚病具有一定療效。由於沙質硬,沙灘上可行駛汽車,被冠以“萬步鐵板沙”美稱。沙灘三面秀峰環抱,中間有“灘中小嶼”——泥螺山,四周礁石各異。其近處有一“雞冠礁”,因形似公雞冠而得名。清晨,站在沙灘透過“雞冠礁”觀東海日出, 一輪紅日破海而出,霞彩繽紛,別有一番情趣。清代詩人劉夢蘭曾有詩讚曰:“一帶平沙繞海隅,鹿欄山下亦名區,好將白地光明錦, 寫出瀟湘落雁圖。”
燕窩石筍
在岱山島北端的泥峙鎮燕窩山,是一組自然礁石群,因海浪的長期沖刷,形成海蝕柱、海蝕礁,呈鐵灰色,形似筍, 故名。在寬約100米、長約300米的海礁群中,塊塊礁石形態各異, 高低不一,隨著海浪的起伏,時形時現,時出時沒,遠遠望去,疑似千萬株破土的春筍,是一幅極其秀美的海礁圖。海礁旁邊是布滿著色彩繽紛的鵝卵石彩石塘,對面是傳說徐福東渡求仙在海上最先見到的向蓬山。

竹嶼怒濤

位於岱山本島的東面,與長塗島相對,形成了一條窄長的港域,稱竹嶼港。港中多明礁、暗礁,受海底地表結構影 響,港中潮急浪大。尤其秋冬季節,如果你站在大嘴山頭,看到的是驚濤拍岸、濁浪排空,聽到的是如雷轟響、萬馬奔騰。這磅礴的氣勢,煞是壯觀,清文人陳文份曾有詩讚曰:“一灣海橫支港,萬里雷聲走怒濤;駭浪天翻銀練卷,疾流鼎沸素波熬。”
漁港棲霞
在岱山中心漁港在高亭鎮城區。東起仙洲橋,西至浪激咀,全長4757米,對面有蛤蟲巴山、官山等島嶼相對,港域面積達12餘平方公里,能容納1600餘艘大型漁船的停泊、避風、補給、交易等,並在陸域有1600米長、40米寬的濱港路道,形成了漁船補給、魚貨交易、拆修保養、文化娛樂、旅遊購物等5大功能區,是國家一級民眾漁港,也是岱山一大熱鬧去處。
漁港由東南向西南,呈月牙狀,西南出口開闊,每當傍晚,落日融金,殷紅的霞光染紅海天時,在漁港中停泊的漁船,隨著潮水的涌動而起起伏伏,煞是好看。這漁港棲霞的景觀在別處很難見到。到了晚上,港灣中的漁火,與濱港路、沿港路、安瀾路等鬧市區的燈火相輝映,又是一個漁港不夜城的熱鬧景象。
徐福公祠
二千多年前,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使自己長生不老,曾派徐福率數千童男童女到海上仙山尋找長生不老仙藥。徐福東渡曾途經岱山,故歷史上一直稱岱山為蓬萊仙島。岱山百姓為紀念徐福東渡,在高亭摩星山西側,建了一座徐福公祠。公祠朝東面海,視野開闊。公祠為四合院式,正殿與兩側廂房相連,正面用台門合圍,青磚灰瓦,顯得古樸而又嚴謹。祠堂正殿供奉徐福神像,兩邊有金童玉女相護。正殿與台門之間有一鵝卵石鋪就的過道,道兩側是鮮花盛開的花圃。出台門,是平坦四方的祭海台,台東南側豎有一灰色石碑,書刻著蒼勁有力的篆書“拜海”兩字,台正東設有一祭海方鼎。若站在祭海台上,海風拂面,煞是愜意,環顧四方,大海島嶼盡收眼底,再看看那虔誠的祭海儀式,就會油然而生對大海的神往和敬意。
金沙依翠
在秀山島東部,有一批連綿的沙灘群,上有群山環抱,下延汪洋大海,中有一塊塊形態各異的礁石相隔,自北向南,有九子、三礁、哞唬等8塊沙灘相連。遠遠望去,翠綠的山、湛藍的海合抱著一串金黃的沙灘,間有灰色的礁點綴,恰似一幅色彩繽 紛、美妙絕倫的海島圖。生機勃勃的山,質細坡緩的灘,千姿百態的礁,渾茫莫測的海組合在一起,不愧為蓬萊仙島獨特一景。
觀音駕霧
觀音山位於衢山島西南部,是觀音菩薩的陪場, 山上有上、中、下3寺,均建於清朝,古剎駐高僧,兩全其美。故上山禮佛者絡繹不絕,香火極旺,是舟山群島中除普陀山之外的又一佛教聖地。山上景色秀麗,環境清幽,冬暖如春,夏涼如秋,又是旅遊避暑之勝地。山在海邊突兀而起,峰巒高聳,山勢險峻,數峰連環似蓮花,海上水蒸氣不斷升騰,使峰頂常有雲霧繚繞,若隱若現,時濃時淡,變幻無窮,可謂“四季嵐氣自生煙”,人們給此景冠以一美名曰:“觀音駕霧”。大自然的造化與佛教的神聖揉合在一起,使該景
名聲更顯赫亮。
萬畝鹽田
岱山是浙江第一產鹽大縣,自南宋以來一直以漁鹽之利富甲一方。至今,岱山有鹽田3.5萬餘畝。如果你登高遠眺,就能看到在島的周邊圍墾起來的一片片鹽田,象豆腐格子一樣一塊塊方方正正地鑲嵌在海水與島嶼之間。鹽田的規模要數岱西鹽場與雙峰鹽場最大,一眼望去,灰濛濛的一大批,視線的源頭是海與天 的連線。再看近處每一塊黑乎乎的鹽田中結著白花花的鹽,一堆堆雪晶一樣的鹽垛錯錯落落地堆著,鹽晶在 陽光下發出閃閃的銀光。這一切實為蓬萊仙島構成了一條獨特的風景線。如果你來到鹽田中,正在勞作的鹽民會教你如何曬鹽,告訴你製鹽從鍋燒、板曬到今天這樣灘曬的發展過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