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北道位於中國山東省,是山東省下轄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岱北道
- 行政區類別:道
- 政府駐地:歷城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性氣候
岱北道位於中國山東省,是山東省下轄道。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設道,歷城縣屬山東省岱北道,並為道治所。民國三年(1914年),岱北道改稱濟南道,歷城縣屬濟南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歷城縣屬山東省。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國民政府析歷城縣城及四郊...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州,行縣道,商河縣屬岱北道。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濟南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劃為武定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制,省領縣,商河縣屬山東省政府。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省下設行政區...
民國三年(1914年)改岱北道為濟南道,霑化區隨屬。民國十四年(1925年)設武定道,霑化區改屬武定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縣直隸於省。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山東省政府劃霑化屬魯北行政區,抗日民主...
雍正十二年(1734年),撤直隸州,濱州降為散州,隸屬山東布政使司濟南道武定府,與沾、蒲、利各縣不相統屬。中華民國 民國二年(1913年),改濱州為濱縣,改武定府為岱北道,濱縣屬岱北道。民國三年(1914年),廢岱北道改屬濟南...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州,存縣、道,新城縣隸屬岱北道。次年1月,易名耏水縣。4月,改稱桓台縣,因齊桓公戲馬台得名。民國十八年(1928年),廢道制,直屬山東省。民國二十八年(1938年)7月,華北游擊縱隊第十三支隊第十二...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改道,高青為高苑、青城縣、蒲台縣、濱縣、齊東縣、鄒平縣地,隸屬岱北道。民國三年(1914年),改屬濟南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山東省分設十道,青城、蒲台、濱縣劃屬武定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
民國三年(1914年),岱北道更名為濟南道,屬山東省濟南道歷城縣。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存縣,屬山東省歷城縣。 民國十八年(1929年)7月,設立濟南市;今轄區制錦市、北坦、緯北路、官紮營、寶華街、堤口路、工人新村、天橋東街、北...
民國初年,廢府設道,博興縣屬岱北道;民國四年(1915年),改屬濟南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改屬淄青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道制廢,博興縣直屬省政府;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全省先後設魯西、魯北、膠東3個行署轄17個行政...
民國初年屬岱北道、濟南道、山東省政府。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先後屬魯北、冀南、冀魯三專署,渤海行署二專署和濼北專署。建國初,屬德州專署。1958年商河、樂陵並為一縣,初稱商河縣,後更名為樂陵縣,先後屬聊城、淄博專署。1961...
民國元年(1912),長清屬岱北道。民國二年(1913年),改屬濟南道。(1928年),廢道置省,長清屬山東省。1939年,長清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後,因尚未成立專署,長清縣受魯西北第四地委領導,後屬泰西專署。1941年9月,長清縣分為...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置道,濟陽縣屬山東省岱北道,次年改岱北道為濟南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濟陽縣直屬山東省。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7月,抗日民主政權冀魯邊行政區,將濟陽縣併入齊濟縣。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1月,...
民國十四年(1925年)改屬岱北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制直隸于山東省。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國民黨山東省政府第五行政督察區,後改屬魯北行政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中國共產黨始建抗日民主政府,屬冀魯邊區。民國三十三年(1944...
民國二年(1913年),屬岱北道歷城縣。民國三年(1914年),屬濟南道歷城縣。民國十八年(1929年),設立濟南市,現轄區為1948年9月濟南解放時濟南市第一、二、三區的全部,第四、八、十區及歷城縣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1...
民國二年(1913年),屬岱北道。民國三年(1914年),屬濟南道。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第十二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屬第十五行政督察區。1949年10月,新泰縣人民政府成立,隸泰山專署。1950年,泰山專署改為泰安區...
中華民國無棣縣,屬濟南道。民國二年(1913年)2月,海豐縣屬山東省岱北道。民國三年(1914年)6月,海豐復稱無棣縣,屬濟南道。民國十四年(1925年)10月,改屬武定道。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直屬山東省。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2月,...
唐貞觀元年(627年),屬河南道齊州濟南郡。宋、金,屬濟南府。元,屬山東東路西南道濟南路總管府。明、清,皆屬濟南府。民國初,屬岱北道。民國三年(1914年),改屬濟南道。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劃為章丘、章歷2縣,屬...
民國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屬岱北道(翌年改稱濟南道),民國十四年(乙丑,公元1925年)屬淄青道,民國十七年(戊辰,公元1928年)廢道直屬於省,民國二十七年(戊寅,公元1938年)屬國民黨山東省第十二行政督察區,9月建立博山縣抗日民主...
元,齊河縣隸燕南河北道德州。明,齊河縣隸濟南府。清,齊河縣隸山東布政使司濟南府。民國時期(1912年—1949年),齊河縣隸岱北道,繼隸濟南道。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1945年),齊河縣境分北、中、南三個人民政權統轄。分別隸屬濼...
中華民國成立後,改府為道,濟南初屬岱北道,1914年改稱濟南道。1921年春,王盡美、鄧恩銘在濟南建立共產主義小組,成為國內建立最早的共產主義組織之一。 [17] 1928年5月3日,日本帝國主義,悍然出兵濟南 [19] ,在濟南製造了五三慘案,...
1913年廢止府州制,屬岱北道(1914年改稱濟南道)。1925年10月屬武定道。1950年5月屬惠民專區。1956年3月,蒲台縣併入博興。其它蒲台縣 明永樂五年(1407)六月置,屬化州,永樂十七年(1419)九月廢,故治在今越南順化省光田縣...
清雍正十二年(甲寅,公元1734年)改屬泰安州,隸屬山東布政使司泰武道。清雍正十三年(乙卯,公元1735年)泰安州升為泰安府,肥城縣仍屬之。民國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屬岱北道。民國三年(甲寅,公元1914年)屬濟南道。民國二十七年(...
民國二年(1913年),山東省設立岱北道、岱南道、濟西道、膠東道 [55] 。民國三年(1914年),日軍從德國手中奪取青島。民國十一年(1922年),華盛頓會議後歸還中國。民國十八年(1928年),山東省撤銷道這一級,省直轄107個縣。民國十九年(...
清初沿明制。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屬泰安州,隸屬山東布政使司泰武道。雍正十三年(1735年)泰安州升為泰安府,肥城縣仍屬之。民國二年(1913年),屬岱北道。民國三年(1914年),屬濟南道。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第六行政...
中華民國:民國二年(1914年),改岱北道為濟南道,惠民縣改屬濟南道。民國十三年(1925年),置武定道,道治設惠民城。民國十六年(1928年)廢武定道,惠民縣直屬山東省。民國二十四年(1936年),於惠民縣城置山東省第五行政區督察...
民國二年(1913年),裁府留泰安縣,屬岱北道。中華人民共和國 新中國建立後,泰城為泰安專署及泰安縣駐地。1958年6月,泰安城關鎮及周圍村莊劃出建立泰山市。1958年11月29日,泰山市與泰安縣合併建立泰安市。1963年4月,撤市復縣。
“淄博”作為地域名稱,是隨著淄川、博山兩地煤礦開發於20世紀20年代初形成的;北洋政府時期,淄博地區各縣分屬淄青道、岱北道(濟南道)、膠東道、岱南道(濟寧道)、琅琊道和武定道;國民政府1928年廢道,各縣直隸於省。 [7-8] 張店杏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