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岩倉具視(1825年10月26日—1883年7月20日),號對岳,幕府末期、明治初期的公卿、政治家,對
日本皇室有很大的影響力,也影響明治維新的發展。他出生於京都,是權中納言河堀川康親的第二子。1836年,他被貴族岩倉具康收養,後來受訓於關白鷹司政通,在1854年(安政元年)擔任
孝明天皇的宮廷大臣。1854年(安政元年)任孝明天皇侍從。
正如其他朝臣,岩倉反對
德川幕府開國。1858年,幕府老中
堀田正睦去京都,想得到天皇的批准,與美國簽訂《日美友好通商條約》,岩倉與“公家”八十八人反對,使其失敗。岩倉與群臣反對條約,更嘗試阻止簽署條約,以及阻止幕府與皇室聯絡,稱為廷臣八十八卿列參事件 。但是,他的政治思想為幕府及皇室的聯盟帶來契機。1860年,幕府大老
井伊直弼遇刺身亡。岩倉藉此機會,提出“公武合體”,改善雙方關係——他安排將軍
德川家茂與天皇的妹妹
和宮親子內親王結婚。反對幕府及開國的武士認為岩倉支持幕府,要求
王廷驅逐他。岩倉惟有離開王廷,遷到京都以北的岩倉。後主張“
公武合體”,勸和宮下嫁,被尊攘派彈劾,列為所謂“四奸”之一。
1862年(文久2年)8月,被勒令辭官,落髮為僧,並禁止外出。在這期間逐漸傾向討幕,並與各藩志士聯繫。住在岩倉時,他寫過很多文書、提出政見,並去信王廷與薩摩藩的盟友。1866年,德川家茂去世。岩倉企圖聯合大名,以皇室之名奪權,但失敗。翌年,天皇逝世,有傳言指岩倉策劃毒殺天皇,但此事不了了之。
1867年,他主要策劃
王政復古,讓
明治天皇即位,革新日本政治。他令末代將軍
德川慶喜放棄名位,把所有權力交回皇室。由於將軍的支持者不服,導致戊辰戰爭暴發。由於明治天皇即位而遇赦,隨即與
大久保利通等進行王政復古政變,成為建立維新政權的中心人物,就任新政府的副總裁、議定、大納言等要職。另外,他對
廢藩置縣也起了重要作用。
1871年,他成為日本右大臣,又主導了著名的
岩倉使團,與
大久保利通、
木戶孝允、
伊藤博文等重要官員訪問歐美,以求改革之道。為外務卿時,又接著任右大臣兼特命全權大使,率領政府首腦遍訪美國及歐洲各國,進行修改條約的預備談判和考察歐美近代國家的制度和文化。歸國後反對“
征韓論”,努力充實內政。
使團在1873年回國。岩倉其後反對征服朝鮮,主張先改革內政,是為緩徵。1874年1月,赤坂吟違之變時負傷。當自由民權運動擴大發展之際,採取擁護天皇制的立場,令井上毅起草欽定憲法的原則,奠定明治憲法體制的基礎。還為
華族創辦第十五銀行,建立日本鐵道公司,並致力於士族授產事業。
評價
從平安時代末期以來,武士掌握實權,京都的朝廷形同虛設,在倒幕活動中,脫離現實將近千年的大批公卿根本不可能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他們所幻想的不過是打倒幕府,驅逐夷狄,恢復平安時代的宮廷政治之類的迷夢。而岩倉則是公卿中的異類,具備難得的政治才能和手腕。能因時度勢,有效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可以說,他絕非
三條實美那樣的橡皮圖章,而是真正的政治大佬。舊式
日圓五百圓券鈔票上,印有岩倉的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