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岡多法勒斯二世
- 別稱:岡多法勒斯大王
- 所處時代:公元1世紀
- 民族族群:帕拉瓦人
- 出生地:錫斯坦
- 主要成就:使得印度-帕提亞王國成為雄霸北印度的帝國
- 英文:Gondophares II
名將之後,厲兵秣馬,大舉東進,內外兼修,聖經人物,盛極而衰,
名將之後
岡多法勒斯大王,王號全稱岡多法勒斯二世“偉大的統帥”,出身於統治錫斯坦的地方王國岡多法勒王室。該國主要分布即現今的阿富汗中南部,由遷徙至當地的帕提亞人、塞種和本地土著居民,共同組成。他們經融合形成了帕拉瓦民族,所以他們的國家又稱印度-帕提亞王國。後世大眾大多不曾對上述王族有過基本了解,但它的另一段卻廣為人知的傳奇。
印度-帕提亞王國的王室,正是以帕提亞七大貴族之首自居的蘇倫家族。這一著名家族最初因鎮壓入侵的塞人而被帕提亞國王賜予錫斯坦的封地。但隨著時間流逝,留在錫斯坦的蘇倫支系逐漸與泰西封中央政府漸行漸遠。以至於當贏得卡萊戰役的蘇倫首領——蘇萊納(蘇雷納),因功高震主而慘遭殺害之後,在封地的蘇倫支系選擇了揭竿而起。
“岡多法勒斯”一詞在古波斯語中有“榮耀獲得者”之意。第一位自立為王的蘇倫領袖遂在發行的錢幣上以該名自號,並被其後的家族繼承者相繼採納。人們因此改稱這一王室為岡多法勒王朝。
雖然脫離了帕提亞的控制,但印度-帕提亞的首位國王岡多法勒斯一世“米諾斯”(Gondophares I)最初獨立時,所轄領地僅有錫斯坦,人口不超過百萬。是典型的南亞小國。與之相反,該國東西鄰居皆為國力強勢之輩:
西部的原宗主國帕提亞自不用提。卡萊之戰後正處於中興狀態、實力甚厚。
因此,人少勢弱的帕拉瓦人儘管覬覦東鄰富裕的土地,但終究不得不暫時蟄伏以待時局變化。
厲兵秣馬
正是岡多法勒斯大王促成了印度-帕提亞王國的真正崛起。我們從著名的塔克提-巴希銘文上得知,這位名副其實的君主在公元20年繼承大位。
登基伊始,他就大力發展軍事力量,擴充軍隊實力。錫斯坦一直是古典時代伊朗高原的重要產馬地之一,有些推測認為其境內的戰馬數量,多達80萬匹。羅馬歷史學家普魯塔克就曾記載,參與卡萊戰役的蘇萊納擁有一萬之眾的私邑騎兵。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卡萊之戰結束70年後,經過長期休養生息的帕拉瓦人無疑能夠出動一支規模更大的騎兵部隊。而岡多法勒斯大王所要做的,就是將上述潛在兵源匯聚在一起,訓練成一支精銳的鐵甲洪流。
對岡多法勒斯大王而言幸運的是,繼承遊牧祖先優良傳統的帕拉瓦人完全有能力實現國王的期許:
他們的騎兵,大部分擁有嫻熟操作弓箭的本領。可以在3至15分鐘內,將所攜帶的30-50支箭,發射完畢。
少數覆甲的具裝精銳,則能在行進中以密集陣型高速沖向組織鬆散的敵軍。依靠勢不可擋的衝鋒,撕裂對方的防禦。
大舉東進
顯然,以上地方軍閥因為占據所轄地區時日尚短和互相間的勾心鬥角,根本不可能形成合力抵禦入侵者。這就為早就對印度西北垂涎三尺的帕拉瓦人提供了東進的好機遇。
根據考古文物方面的佐證,我們能夠推測岡多法勒斯大王的征服行動大致發生在公元 1世紀的20年代。原犍陀羅的塞人統治者,總督阿斯帕瓦爾馬(Aspavarma),就是在此時向新入侵者俯首稱臣的。
由佚名作者撰寫的古代著名航海遊記《厄利垂亞行航海記》也寫道:明納伽拉是斯基提亞的重要城市,掌握在帕提亞人手中。他們驅逐每一個異邦人離開。這就表明帕拉瓦人的兵鋒已經抵達了印度河口。
因此,在繼位的短短的十幾年內。岡多法勒斯大王就將印度-帕提亞國家的版圖擴張到東起恆河上游,西至錫斯坦,北界興都庫什山,南鄰印度洋的廣大領地內。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南亞強權。
內外兼修
印度-帕提亞王國,之所以能如此輕易地繼承塞人的遺產,與岡多法勒斯大王有效的治國手腕是分不開的。
由於帕拉瓦人的人數處於劣勢,這位國王遂沿襲了希臘人和塞人委派總督的政治統治政策,對新征服地的臣民分而治之。他也沒有過度干涉地方勢力的存在,許多世襲的地方領主只要對國王表示效忠,就依然可以保持自己在地方的統治。雖然這一政策從長遠看不可避免地帶有裂土分疆的潛在隱患,但在當時確實得以讓帕拉瓦人迅速地贏得了諸多地方勢力的支持。
岡多法勒斯大王的外交政策同樣高超。終其一生,他都與其原宗主國帕提亞保持著良好往來。兩國合作,一起壟斷了絲綢之路在西南亞的中介貿易,從而獲取了來自羅馬的大量財富。
他設在塔克西拉的宮廷名揚四方,不少小國君主自願來此覲見強勢的國王陛下。我們甚至從中發現了日後以四大帝國之一著稱的貴霜人的身影。塔克提-巴希銘文提到了一位名叫erjhuna Kapa的王公。此人顯然就是貴霜帝國創建者,當時尚為月氏五部翕侯之一的丘就卻。此事充分證明了岡多法勒斯大王的影響力。
帕拉瓦國王的武功確實讓人印象深刻。但作為一位能夠揚名於數千公里以遠的地中海世界的南亞君主,他絕不可能僅僅依靠那支鐵騎從馬背上治理天下。實際上,岡多法勒斯大王的文學素養同樣出類拔萃。公元43-44年間,有一位來自小亞細亞提亞納的希臘術士--阿波羅尼烏斯,不遠萬里的來到印度西北,與當地哲人志士探討文學和哲學。此人曾造訪過塔克西拉的王宮,與國王進行了深刻的哲學、神學等學術討論。
按其回憶所述,岡多法勒斯大王有一個叫弗拉奧特斯的典型帕提亞人名,早在孩提時代就開始接受哲學大家的指導。他能說流利的希臘語,而且時常用希臘語和陪同在身邊的賢人辯論哲學教義。以上橋段說明國王具備十分優秀的文學語言修辭等諸多方面的人文修養。
此外,從考古學家發掘出的當地文物分析,岡多法勒斯大王發行的錢幣具有十分明顯的諸如希臘神祗形象等希臘特徵。這恰恰與前朝印度-斯基泰王國諸王幣面上鑄刻的佛教三寶印記和印度神祗形成鮮明對比。顯然,這也從側面證實阿波羅尼烏斯所言非虛。因此,隨著阿波羅尼烏斯從東方遊歷歸來,岡多法勒斯的大名也逐漸被當時的地中海世界所熟知。
聖經人物
有趣的是,伴隨著帕拉瓦國王的名聲日漸大噪,他也被當時一種新興的宗教勢力當成了宣傳自己,吸納教徒的傳奇招牌。
國王原指望托馬斯能夠為他建造一座豪華美觀的宮殿,但托馬斯卻將專用的建築撥款資助贈送給窮人。因此他和奴隸商人阿班一起被判處先鞭笞後燒死的刑罰。就在判決令下達的當天夜裡,國王的兄弟伽德重病。臨終之際在天堂親眼看到了托馬斯為國王修建的美輪美奐的王宮,並在復活後將其見聞告訴給了國王。於是,在以上事件的影響下,不僅托馬斯和阿班因此獲釋,就連國王兄弟也成了耶穌的信徒。聖托馬斯終於為基督教在印度的傳播打開了一扇大門。
儘管以上故事完全可以定性為後世宣揚基督教而故意炮製出來的文學作品,但該故事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有趣的細節。文中的岡達法爾國王就是岡多法勒斯大王。而伽德則被一些學者認為是此後印度-帕提亞王國的一位僭君岡多法勒斯三世“伽達納”。
或許當時確實有少數傳教士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印度西北,但他們肯定無法在當地打開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名聲赫赫的岡多法勒斯大王就自然而然地被教士選為吸納教徒而樹立的目標。
盛極而衰
岡多法勒斯大王的執政時期是印度-帕提亞國家歷史上最繁榮、國力最強盛的時代。這一時期的印度-帕提亞就像後來的貴霜一樣,足以躋身世界二流強國的行列。倘若他能夠活得更長久,或者選擇一個更好的繼承人。也許印度-帕提亞王國能夠更長久地延續以上榮耀。
但很遺憾的是,歷史沒有給岡多法勒斯這樣的抉擇。塔克提-巴希銘文顯示,岡多法勒斯大王大約在公元46年之後不久去世。由於沒有確立繼承人序列,王朝立即爆發了大規模的長期內戰。內戰輕易地摧毀了岡多法勒斯大王為子孫打下的國家基礎,隨之而來的地方割據則毀掉了帕拉瓦人應對外來入侵者的防禦機制。
於是,在岡多法勒斯大王去世僅僅十幾年後,致命的威脅就從北方降臨。如同過去的帕拉瓦人一樣,曾親自到塔克西拉拜謁過國王的貴霜翕侯丘就卻摧枯拉朽地擊敗了岡多法勒斯大王的子孫。貴霜人吞併了後者的所有擴張所得,並將他們趕回了錫斯坦老家。苟延殘喘的印度-帕提亞,最終在公元3世紀,被新生的薩珊波斯徹底殲滅。
由於缺乏文字記載,衰亡中的印度-帕提亞歷史很快就變得模糊難辨。這更反襯出岡多法勒斯大王時代深入人心的榮耀功勳。他的文治武功和治國理念都讓帕拉瓦人享受到與其宗主國帕提亞一樣的大國地位。
他給王朝留下的威名是如此巨大。以至於在其去世幾乎一個世紀後,印度-帕提亞國家早已衰微以後,帕拉瓦人的名字仍然被印度中部的地區強國安度羅王朝當作強大入侵者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