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薩特拉普王朝
- 外文名:The Western Satraps
- 統治民族:斯基泰人
- 創建者:納哈帕納
- 建立時間:公元1世紀初
- 滅亡時間:公元5世紀
肇建時期,鼎盛時期,盛極而衰,最終滅亡,後世影響,
肇建時期
對很多人而言,塞種人的名字雖然談不上家喻戶曉,但也是一支十分具有傳奇色彩的遊牧民族。他們是第一代遊牧霸主斯基泰人的亞洲分支,一度給侵入自己領地的居魯士和亞歷山大大帝造成很大麻煩。但他們也是戰敗者與逃亡者,在西遷的月氏人的壓力下,不得不選擇背井離鄉。最終在印度鳩占鵲巢,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印度-斯基泰國家——西薩特拉普王朝(西部總督區),從而改變了當地的歷史走向。
印度西部最早被孔雀王朝崩潰後乘勢崛起的南印度薩塔瓦哈納人(娑多婆訶王朝/百乘王朝)占據。公元1世紀初,一支先前占據旁遮普的斯基泰人地方勢力,因無力抵擋印度-帕提亞大王岡多法勒斯二世的攻擊,沿印度河南下遷徙至印度河口。隨後他們繼續向東擴張,打敗了安度羅王朝的地方總督,從後者手中奪取了該地。從此奠定了維繫近四個世紀的西部總督區的基石。
考古證據顯示,斯基泰人為了避開北方的帕提亞人和貴霜人的威脅,進而團結在的奠基者納哈帕納(納哈巴納)的周圍。一夥人在公元1世紀中期,他向東方強鄰安度羅王朝發動了一系列征戰。靠著中亞騎兵與依附他們的一些希臘部隊,把原屬後者領土的印度西海岸附近的納西克(Nashik)、卡爾勒(Karli、見加爾利石窟)和朱納爾地區(Junnar,)據為己有。此舉對西部總督區的崛起具有舉足輕重的積極影響。
從印度河口至納巴達河口(訥爾默達河)之間的印度西北地區,一直人多地少。即使當地土地產值較高,單純依靠農業稅入也無法維持基本的國庫收支平衡。但印度洋上日益興旺的海上貿易,卻能讓占據海岸線的一方成為贏家。因為只要羅馬貴族有追求東方奢侈品的風氣,來自地中海商船上的黃金白銀就能源源不斷地流入海岸線的貿易口岸。這些貿易財富足以將據有者打造為當地霸主。因此對海岸線貿易主導權的爭奪,就成為西部總督區繞不過去的戰略抉擇。
作為曾經的既得利益者,安度羅王朝絕不會放任巨額財源的丟失。所以在納哈帕納(納哈巴納)死後的公元63年,薩塔瓦哈納人很快就對入侵海岸的塞人發起了反撲。納西克(Nashik)附近發現的安度羅王朝國王高塔米普特拉(喬達密補特羅·薩陀迦羅尼)篆刻的銘文提到,約在公元81-87年間擊敗了斯基泰人、帕提亞人和希臘人,並殲滅了西部總督區的有生力量。與此同時,約格爾特姆比地區也發現了大量被高塔米普特拉(喬達密補特羅·薩陀迦羅尼)重新疊制的納哈帕納(納哈巴納)錢幣,證明後者所言非虛。
我們在此人篆刻的銘文中發現,他首次在文獻中出現時已是即位後的第11年(公元 89年)。正是高塔米普特拉(喬達密補特羅·薩陀迦羅尼)擊敗入侵塞人後不久。當時他僅僅是西部總督區的一個普通斯基泰人將領,偏居古吉拉特北部一隅。但在其在位第52年(公元130年)去世之際,他已成為從古吉拉特經蘇拉什特拉到馬爾瓦的廣大領地的主人。正是此人在公元106-114年間的軍事行動,將高塔米普特拉(喬達密補特羅·薩陀迦羅尼)的繼承者徹底趕出了印度西北海岸線。斯基泰人就此占領歷史名城烏賈因(優禪尼),並重新攫取了當地的貿易主導權。
鼎盛時期
查斯塔納(遮濕吒那)在位後期,雖然在對安度羅王朝的漫長戰爭中占據了上風,本國國力也消耗過大。頻繁的征戰與印度濕熱的天氣,讓王儲賈雅達曼甚至因過於辛勞而病逝。因此當魯德拉達曼(樓陀羅達曼一世)跳過其父直接繼位時,西部總督區本身也已經處於民眾怨聲載道的邊緣。
正是魯德拉達曼(樓陀羅達曼一世)及時調整了此前以軍事鬥爭為主的國策,得以讓臣民適時地休養生息。在他的治下,西部總督區的經濟繁榮臻於極盛。公元1世紀,佚名希臘海員在其撰寫的《厄利垂亞航海記》曾對當地的特產評價很高。在希臘人筆下,西部總督區是一處富饒的國度。國內盛產小麥、大米、芝麻油、高純度奶油。棉花和印度人穿著的各色粗製服飾也是在當地紡織。此地擁有可放牧畜群的大量牧場,土著大多是棕褐色皮膚的高個子。
如果說納哈帕納(納哈巴納)時代的塞人轄地就已經如此讓外來者印象深刻,那么魯德拉達曼(樓陀羅達曼一世)時期的社會生活則更加富庶繁茂。這位國王曾大力發展民生民計產業,興修水利和道路設施。同時還弘揚佛法,積極推進塞人融入印度文化。因此,如同他在銘文中宣稱的那樣,當彼時世界上的其它斯基泰人國家,不是灰飛煙滅就是苟延殘喘的時候,西部總督區卻頗富有,由貢賦、捐稅、應得的份額而財庫盈實,充溢著無數金銀珠寶和珍奇。
盛極而衰
在對待其它國家的關係上,魯德拉達曼(樓陀羅達曼一世)同樣表現得相當強勢。他曾打敗居住在恆河與印度河流域之間的哈里亞納與貴霜的附庸瑤德亞部落。即使面對正處於迦膩色伽大帝統治下的貴霜帝國,他也沒有絲毫怯場。
考古證據曾發現查斯塔納(遮濕吒那)一度向迦膩色伽俯首稱臣,但卻從未表現出對後者的任何尊崇行為。不僅如此,他還極力向世人宣揚自己與貴霜國王是平等的關係。我們在其發行的錢幣上發現,魯德拉達曼(樓陀羅達曼一世)啟用了一個看似更加顯赫的頭銜——大總督,其意義恰似波斯傳統頭銜"萬王之王"一樣,代表了西部總督區的至尊地位。他甚至吹噓自己曾把領土擴張至信德和木爾坦。雖然後者當時被公認為迦膩色伽治下貴霜帝國的領地,但此舉至少表明魯德拉達曼(樓陀羅達曼一世)確實獨立於貴霜影響之外的事實。
西部總督區的強盛無疑讓世人印象深刻。但和幾乎所有依仗武力強行闖入異域世界中的外族一樣,隨著他們憑恃力量的衰減,入侵者終將融入土著們的汪洋大海中。
公元150年魯德拉達曼(樓陀羅達曼一世)死後,西部總督區就走上了致使他們前輩衰亡的同一條道路。對外軍事失敗最先成為國家盛極而衰的徵兆。薩塔瓦哈納人(百乘王朝)在斯基泰人大總督死後不久,成功地奪回了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孔坎海岸(貢根平原)地區。此舉無疑讓魯德拉達曼(樓陀羅達曼一世)的後人丟失了相當程度的貿易財賦。
不僅如此,伴隨著強力君王的消亡,王朝內部的爭權奪利也取代了昔日的團結一致。內戰成為2世紀中中期到3世紀的常態。不少地方勢力得以坐大。到3世紀初,以烏賈因為首都的中央朝廷,已經喪失了對馬爾瓦高原和拉賈斯坦大部、庫奇和古吉拉特北部的控制。新繼位的君王們對此無力阻止。他們的威權此時已經下降到如斯糟糕境地,以至於在公元295--348年間,竟然沒有一位統治者敢於鑄造任何帶有"大總督"頭銜的錢幣。
斯基泰人文化的落後性也在其衰亡歷程中暴露無遺。這些來源於中亞大草原的遊牧民族,原本是崇尚原始薩滿的野蠻戰士。但在遷徙至阿富汗和西北印度的過程中,先是接受了當地的希臘-伊朗文明,然後又逐漸印度化。在這過程中,雖然他們為適應徵服地而拋棄了祖先那套原始落後的統治手段,然而其充滿生機的勃勃野性也因此泯滅,逐漸變得不思進取。
隨著時間流逝,西部總督區流通錢幣的風格日益印度化。原本在印度-斯基泰時代充斥著的希臘-伊朗神祗,慢慢被印度濕婆和佛陀們取代,甚至連篆刻的希臘文字也無人能識。這樣一個陷入長期內亂,又被印度文化日漸剪除爪牙的國家,似乎距離滅亡已為時不遠。
最終滅亡
公元4世紀末期,已經非常衰弱的西部總督區反而迎來了一次復興。一位名叫魯德拉塞納三世的總督,出現於西部總督區的王座上。他重新控制了一盤散沙的地方勢力,再度啟用久違的大總督的榮譽頭銜,甚至曾短暫地打敗過鄰近的納伽人。
他的最後榮光似乎喚起了四周鄰居對塞人昔日恢弘霸業的恐懼,但歷史證明,上述努力僅僅是該國的迴光返照。新的敵人已經在東面的印度內陸,孕育而生。發跡自恆河流域的新本土帝國——笈多王朝,開始了史無前例的擴張。
後世影響
西部總督區的瓦解,是印度歷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它代表著自公元2世紀,中亞大遷徙以來,持續近6個世紀的遊牧帝國的最後消亡。同時,這也是笈多王朝趨於鼎盛的標誌。印度本地殘存的希臘人社區,也在差不多時間內消失。
但作為一支曾經十分個性鮮明的民族,塞人卻並未立即消散於印度本土化的浪潮中。在旃陀羅笈多二世死後60多年,西部總督區的故址上又興起了一支由梅特拉卡人(梅特拉卡王朝)建立的地區性王國——伐拉毗。由於其名字與伊朗神祗密特拉的相似性,人們認為該國王室起源於伊朗地區。但其統治根基,無疑源自原西部總督治下的諸多外來部族。
這些自古典時代以來,就在亞洲腹地翻雲覆雨的戰士後裔,此後又在當地經歷長達三個世紀的同化歷程。最終融入到印度教種姓社會中,形成中世紀時主導北印度歷史的拉傑普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