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

山西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

山西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山西省永和縣西,黃河沿線,陝西與山西省交界處,北起英雄灣,南至仙人灣,全長約50千米,東西寬約2-13千米。地理坐標為東經110°22′00″-110°38′00″,北緯36°34′44″-36°54′00″。面積210平方千米,地質遺蹟保護面積152.64平方千米。

山西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所在地區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演化歷史,保存了從中生代三疊紀、新生代第四紀及黃河形成等的地質演化記錄,其地層中的岩石特徵、沉積構造及所保存的化石,展現了鄂爾多斯地塊的古河湖相環境及古地理演化特點,由於地形切割劇烈,區內具有很好的觀賞剖面,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

2011年11月,山西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並進入第六批國家地質公園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
  • 地理位置:山西省永和縣
  •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 景點級別:國家級地質公園
  • 占地面積:210 km
  • 著名景點:英雄灣、仙人灣
  • 認證時間:2011年11月 
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勢,氣候狀況,水文,土壤,地質概況,地質背景,地質特色,地質價值,資源狀況,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主要景點,開發建設,旅遊交通,地方特產,所獲榮譽,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山西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永和縣西,黃河沿線,陝西山西省交界處,北起英雄灣,南至仙人灣,全長約50千米,東西寬約2-13千米。總面積210平方千米,地質遺蹟保護面積152.64平方千米。
山西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地處南莊鄉打石腰鄉閣底鄉境內。公園東距縣城20千米,東南距臨汾市180千米,東北距太原280千米,西距陝西省延安市160千米,經永和關過延永大橋距陝西省延川縣30千米。
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

地形地勢

地質公園地處黃河沿岸,此處山大溝深,溝壑縱橫,把地形切割得支離破碎,極其複雜。閣底鄉多為殘垣溝壑區,打石腰鄉、南莊鄉及黃河沿岸地區為梁峁溝壑區。公園內海拔最高點為打石腰鄉東山脊黑龍神圪塔,海拔高度1321米,最低點為千隻溝河入黃河口,海拔高度511.9米,相對高差810米。
山西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
英雄灣景區
公園地勢東高西低,黃河水自北向南奔流而過,千隻溝河(芝河、桑壁河)、峪里河及其支流向西流入黃河。

氣候狀況

公園地處黃河沿岸,日照充分,年降雨量稀少,土壤含沙量大,特別適合棗樹生長。氣溫季節差、晝夜溫差較大。全年平均氣溫9.4℃,一月份最冷,極端最低-22.6℃(1984年12月24日),極端最高為37.3℃(1987年7月31日)。全年平均日照時數達2474.9小時,日照率56.7%,太陽年均輻射總量為4卡/cm2。
園區內無霜期,因地勢而異,年平均為175天左右;初霜出現於10月上旬到10月下旬,晚霜期在翌年4月上旬至4月下旬,年平均降水量為524.3毫米,年平均蒸發量為1618.9毫米,蒸發量約為平均降水量的3倍。
園區內冬季多東北風,夏季西南風,年平均風速2.0米/秒,最大風速16米/秒。一日內風速變化明顯,一般20時以後風速漸弱,次日6時後隨溫度增高風速逐漸增大,13時-16時風速最大,風力冬春較強,夏秋較弱,全年平均出現6級以上大風日數為23天,8級以上大風每年出現1次。雲量隨季節變化,春冬少雲,為高中雲族;夏秋雲量偏多,為低中雲族,年晴天數平均為101天,陰雨天數為98天。

水文

園區地表水主要為降雨經流和泉水兩部分。
山西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
乾坤灣景區
園區內的河流均屬黃河水系,黃河位於園區西部,為山西省永和縣與陝西省延川縣界河,流經園區長度為68千米,境內落差為52.7米,流域面積為1185.7平方千米。園區內流入黃河的一級支流有35條,芝河是其中最大的一條,全長62千米,流域面積976平方千米,占全縣面積的80.5%,平均清水流量0.25立方米/秒,年清水流量788.4萬立方米;桑壁河發源於茶布山東側辛莊村後,於交口鄉匯入芝河後流入黃河,全長28千米,清水流量0.05立方米/秒。
園區內的泉水主要有東征泉和西後峪泉。東征泉位於閣底鄉東征村西溝底,流量1.0升/秒;西後峪泉位於閣底鄉西後峪村,流量1.61升/秒。
園區內較發育的含水層為砂岩裂隙含水層,另有少量局部發育的第四紀沖積砂礫層孔隙含水層,三是黃土殘垣溝壑裂隙含水層。地下水位雨季上升,旱季下降,其補給全靠大氣降水。

土壤

園區內土壤為灰褐土類,其中灰褐土性土包括6個土屬、22個土種,分布在丘陵地區;灰褐土包括3個土屬、4個土種,分布在平地、溝川高平階地,其中含有豐富的養分。

地質概況

地質背景

在距今黃河水面150米的高程上,在三疊系基岩平檯面上,發現了隱藏於黃土丘陵中黃河的三級階地。在壺口柳林的軍渡黃河三級介地的礫石層上,有典型的灰紅色亞粘土鈣結核覆蓋,由此可判斷,這同一高度(與河水面)的三級階地,形成於距今74萬年到12萬年之間。只不過那裡的三級階地分布在黃河基岩河谷平台上,所以地貌特徵明顯。而永和的三級階地,沿河谷兩岸都被後來黃河河水所沖蝕,只在基岩平台的深處,才能找到階地礫石堆積。
山西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蛇曲
依據黃河三級階地的礫石層位置,及這一高程基岩平台向黃土區的延伸判斷,黃河東岸永和關境內,此期黃河河谷寬度在3-4千米左右,加上河西陝西境內同等寬度。得到幾十萬年前永和段黃河河道寬度為6-8千米。
永和段黃河谷底比河水面高出200-250米,海拔800-850米,亦形成平直的岩平台.其上到海拔高程1000米才出現基岩山體。由1000米高程基岩可圈出河東的早期黃河河谷寬度為8-10千米。則得出當時黃河谷為12-20千米。
復原74-12萬年前永和段黃河河道面貌:在寬度達12-20千米,相對高差150-200米的丘陵嶺河谷中,蜿蜒曲折地流淌著寬6-8千米的黃河,這是一條以堆積作用為主的老年期河流。
如今的黃河蛇曲外形,在幾十萬年前已具雛形,只不過後來兩次地殼抬升,黃河河道在原來曲度較大的彎道上,曲度進一步發展而呈典型的蛇曲,並深深地切入當年黃河谷底基岩中。第一次抬升發生在中更新世晚期。地殼抬升幅度為100米,在距今黃河水面40-50米高程發育了二級階地.根據這級階地底部的礫石層分布點,推算了該時黃河河道寬約1-1.2千米,兩側谷坡高100米,即黃河在那時已成狹窄的峽谷,今日的蛇曲是在12萬年前定型的。
永和段黃河蛇曲最後定型,發生在距今一萬兩千年的全新世。形成黃河一級階地,高出河水面8-10米,亦有底礫岩分布。此時河道寬度在300-500米之間。
與河流凹岸的侵蝕作用對應,河流的凸岸總發生堆積作用。所以永和蛇曲每個拐彎處,凹岸為繼承型的陡岸,而凸岸總成新月形外突的堆積階地。最終以高出河面5——8米形成黃河蛇曲。

地質特色

水蝕浮雕
永和關前沿公路,有一段長500-600米的崖壁,上面布滿了莫名其妙的圖象,過去人們曾稱之為魔壁或魔崖,給人以神秘的色彩。其實是由於河水對岸石的侵蝕和溶解,將岩石中可溶物質溶走,從而使岩石分解、崩塌、剝落。在岩石表麵塑造出千奇百怪的圖象來。圖象按其展布,可分為橫向、縱向兩大類。橫向的圖象如長廊、浮雲、海浪、魚、龍等,縱向的圖象如立柱、寶塔、仕女、力士等。還有一種是園形圖象,小的如蜂巢,大的如園窗,稀流不均地分布在岩壁上,這是因為溶蝕作用從點開始擴展,受岩石中隱性球狀構造影響而造成。以上圖象統稱水蝕浮雕。
山西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
永和關灣景區
水蝕浮雕還發育在高出河面幾十米、幾百米山崖上,尤其高150-200米黃河三級階地附近常見大小石龕,在羅岔村中,形成多孔的山洞,洞中有柱有門,有窗有廊,分成3個洞室彼此相通。更值得欣賞的是洞壁由深淺不同草綠密集橫紋組成。這類岩石地質上稱水平韻律層,如能開採下來打磨後,一定能成為高貴又文雅的飾面石板。
石球”之鄉
“石球”是一種球狀岩石,1968年首次見於墨西哥熱帶雨林中,那是由石英岩構成的直徑達2米的大型球體。原以為當地古代土著民族人工建造。後來在山崖岩石中,見到未脫落的球體,才知那是天然形成。從地質學角度,無論沉積成因,構造成因,風化成因,都無法合理解釋。
永和縣全境幾乎全為三疊系地層分布。在山西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內發現了各種成因的石球,包括沉積作用形成的石球,成不規則形狀;沉積盆內,同生礫石構成的石球,呈扁球體;早期成岩過程收縮形成的石球,呈不規則球狀;沉積結核形成的石球,呈圪塔狀、姜狀、餅狀;以及成因不明形成的石球,呈半球狀凸出,全風化後成整體脫落,基岩中留下半球形凹痕。以上形狀各異的石球在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內分布非常廣泛,固該處又被稱為“石球”之鄉。

地質價值

公園所在的地區經歷了漫長的地質演化歷史,保存了從中生代三疊紀、新生代第四紀及黃河形成等的地質演化記錄,其地層中的岩石特徵、沉積構造及所保存的化石,展現了鄂爾多斯地塊的古河湖相環境及古地理演化特點,由於地形切割劇烈,區內具有很好的觀賞剖面,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另外,此處也是研究新構造運動和溝谷溯源侵蝕及沙土流失的理想場所。

資源狀況

植物資源

截止2013年,山西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植物資源情況如下圖:
分布區域
主要植被
梁峁溝壑區和殘垣溝壑區
農作物
小麥、玉米、豆類、黍類、薯類和棉花等
人工林
刺槐、油松、核桃等
沿黃河一帶
棗樹、蘋果樹及木本糧油樹等
較遠的山溝及荒坡
沙棘、牡羊草、蒿類等灌草植物
部分陰坡
山楊、楊、柳、榆、中槐、刺槐、臭椿、杜梨、側柏等散生木
四十里山脊及近山脊區
野刺梅、沙棘、沙柳、沙棗、檸條、荊條、山榆、暴馬丁香、衛茅、虎榛子、六道木、山桃、文冠果、毛櫻桃、青青木、酸棗以及羊胡草、野菊花、山棉花、柔花菊、菅草、蒼朮、蒿類等灌木植物
閣山
散生木
側柏次生疏林、小片狀山楊和杜梨、元寶、楓、臭椿、山杏等
人工林
刺槐、油松、核桃等
[表格資料來源於:]

動物資源

截止2013年,山西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動物資源情況如下圖:
動物資源
哺乳綱
貓科
豺豹
犬科
狼、狐狸、(赤狐、草狐)、狗
鼬科
黃鼬、青鼬、狗獾
豬科
野豬、山豬
鹿科
麝、麅、狍子、梅花鹿(草鹿)
羊科
青羊(野山羊、斑羚)、黃羊
兔科
野兔
鼠科
田鼠、小家鼠(小耗子)、褐家鼠(大耗子)
松鼠科
花鼠
蝙蝠科
大耳鼠蝠、蝙蝠
倉鼠科
大倉鼠、長尾鼠、中華鼢鼠
鳥綱
鷹科
金雕、鳶(老鷹)、鷂、貓頭鷹
雉科
石雞、鵪鶉、白脖雞、褐馬雞、環頸雞
鳩鴿科
斑鳩、灰斑鳩、野鴿
啄木鳥科
綠啄木鳥、大斑啄木鳥、星頭啄木鳥
翠鳥科
藍翠鳥、花鵓鴣
百靈科
雲雀、小雲雀、鳳頭百靈
燕科
家燕、金腰燕
鴉科
喜鵲、烏鴉、百脖鴉、紅嘴山鴉
山雀科
大山雀、褐頭山雀
文鳥科
麻雀、山麻雀
雀科
麥雀、火燕、麻陽雀、(金翅雀)
爬行綱
鱉科
鱉、地鱉
壁虎科
無蹼壁虎、多疣壁虎
蜥蜴科
山地麻蜥、麗斑麻蜥
游蛇科
虎斑游蛇、黃脊綿青蛇、草水蛇
兩棲綱
蟾蜍科
大蟾蜍、花背、蟾蜍
蛙科
黑斑蛙、金錢蛙
更骨魚綱
鯉科
鯉魚、鯽魚
鮎科
鮎魚
鰍科
泥鰍
鱔科
黃鱔
昆蟲綱
鼠婦科
鼠婦
蝗科
東西飛蝗
螻蛄科
非洲螻蛄
蟋蟀科
蟋蟀
[表格資料來源於:]

主要景點

山西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分為五個地質遺蹟景觀區,主要包括英雄灣河谷階地峽谷地貌旅遊區、永和關灣河谷階地峽谷地貌旅遊區、郭家灣黃土高原生態旅遊區、乾坤灣蛇曲地貌旅遊區和仙人灣蛇曲地貌旅遊區。
景區
景點
景點屬性
級別
英雄灣景區
黃土地貌,漂流側蝕地貌,漂流階地,黃河(浮冰)
自然
峽谷,沖蝕凹槽,懸谷
自然
紅軍崖
人文
崩塌,節理群,跌水
自然
棗林
人文
泉水
自然
永和關灣景區
明代古城,清代長城
人文

風蝕魔崖地:金牛飲水,神龜探河,將軍石(象形石),黃土地貌
自然
古窯群,古墓群
人文
神龜護駕、玉龍回宮,玉犬吠天河(蜀犬吠日),臥鱷含珠,河流階地(二元結構),侵蝕洞穴,壺穴,懸谷,冰瀑
自然
永和關,古(名)槐樹-生命樹,漢代遺址,永和關古渡口
人文
節理群,斜層理,砂岩中巨礫,波痕,碉堡
自然
望河台,觀河台
人文
跌水
自然
郭家灣景區
蛇曲地貌-邊灘、側蝕崖
自然
黃土地貌
自然
斜層理,沖蝕凹槽,懸谷,侵蝕洞穴,象形石
自然
崩塌,泉水
自然
乾坤灣景區
乾坤灣蛇曲
自然
夏商文化遺址
人文
曲流頸,堆積河灘,侵蝕懸崖,河心島,冰花沐浴,象形石-黃牛飲水,女媧頭像
自然
河會裡古渡口,古石橋(及渡水槽),電影外景地
人文
支流入乾,河流階地(二元結構),沖蝕凹槽,飛流(浮冰),植物化石,懸谷,冰簾、冰瀑
自然
白家祠堂,娘娘廟,古戲台,河神廟,延永大橋
人文
泉水,崩塌
自然
仙人灣景區
風蝕魔崖剖面,象形石
自然
下辛角南古墓群
人文
河流階地,河心島,蛇曲地貌
自然
石窯口水神廟,望海寺,高閣翠柏,剪紙,陰德河古渡口,李家畔戰國遺址,鐵羅關古渡口,碉堡,東征紀念館,毛主席住的窯洞
人文
沙發石,紅軍井
自然、人文
植物化石,岩壁浮雕,板狀斜層理,東征泉,西後峪泉
自然
懸崖側柏,龍王廟,黃家嶺民俗村-磨、碾、槽、聯、洞,崖灘紅棗,偉人樹
人文
東征渡口
自然、人文
崩塌,跌水、冰瀑
自然
[表格資料來自於:]

開發建設

山西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於2005年3月被省國土資源廳批准為省級地質公園,2007年12月21日被國土資源部地環司批准同意納入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建設範疇,2011年11月,山西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被國土資源部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並進入第六批國家地質公園名錄。
山西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
仙人灣景區

旅遊交通

從太原乘汽車前往永和縣280千米,永和縣距地質公園20千米。
山西永和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
郭家灣景區
從北京、太原、鄭州等地可乘火車至臨汾,從臨汾乘汽車至永和180千米。
從西安、成都、蘭州等地可乘火車至延安,從延安乘汽車經延川到永和。

地方特產

珍珠米
永和縣閣底鄉的特產小米被稱為珍珠米,這種小米熬出的粥有三大特點:黃、粘、香。1936年5月2日,毛主席住宿在上退乾村,早上炊事員給主席端來早餐,主食是饅頭和小米粥,主席吃著饅頭,喝著小米粥,覺得此粥又香又甜,味道很美。於是細細端祥,發現該米黃中透亮,晶瑩潤滑,於是脫口而出:真像黃珍珠啊。此後,這種米便被稱為“珍珠米”。
五星棗
永和盛產紅棗,而且品種繁多,其中有一種棗棗臍呈五角星狀。據當地棗農講,過去永和並沒有這種棗,自從毛主席率紅軍東征後這裡才出現了這種棗。於是便有了“自從主席東征後,永和有了五星棗”的民謠。

所獲榮譽

2022年9月27日,被山西省自然資源廳授予“山西最美地質遺蹟”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