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歷史

山西歷史

山西省自古就有人類活動的跡象,並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根據中國最早的史書《禹貢》記載,山西地區最早為冀州之域,後為并州、以及司隸校尉部之西北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歷史
早期人類,古代時期,近代時期,新中國時期,經濟發展,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

早期人類

山西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產。迄今為止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美稱。下川遺址西侯度文化丁村文化遺址表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有了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為活動的主要地區。中國史前三大偉人堯、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內建都立業。
山西古代又稱并州古屬冀州之域,虞舜以冀州南北太遠,分置并州。應邵曰:“地在兩谷之間,故曰并州。”夏仍為冀州地,周曰并州。《周禮·職方》:“正北曰并州,其山鎮曰恆山,藪曰昭余祁,川曰滹沱、嘔夷;浸曰淶、易。”據《輿地廣記》載,周并州包括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內蒙部分地區。

古代時期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政權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統治區。周代,晉國由山西境內崛興,晉文公曾為春秋五霸之一。
山西在春秋時為晉國,故後世簡稱山西為晉。按,晉,西周侯國,姬姓。周成王封其弟叔虞於唐,傳子燮父,因地鄰晉水,改國名為晉。晉極盛時,疆域有今山西大部地區、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陝西的一角。春秋後期六卿逐漸強大,國力日漸削弱,至公元前376年為韓、趙、魏三家所瓜分。
戰國時稱瓜分晉國的韓、趙、魏為三晉。《商君書·徠民》:“秦之所與鄰者,三晉也。”《戰國策·趙策》:“三晉合而秦弱,三晉離而秦強。”後世以三晉之地大部在山西,故別稱山西為三晉。
秦、漢、魏、晉時期,山西無論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秦置太原、上黨、河東、雁門、代等郡。漢漢武帝元封中年置并州,統領太原、上黨、雁門、定襄、西河、雲中六郡;其時,河東郡屬司隸,代郡屬幽州。東漢時,并州始治晉陽,建安十八年(213)并州併入冀州。
三國魏黃初元年(220)復置并州,晉因之,永嘉後陷。
東晉太元中年(383),西燕慕容永稱帝,分置建興郡(今晉城全境),隸司州。建興是南北衝要,地勢險要,爾朱榮曾以司馬子如為建興太守,令其以三千騎兵鎮守建興。
北魏皇始元年(396)仍屬并州。天興元年(398)遷都平城,置司州,另置秦、東雍、朔、肆、汾五州。太和十八年(494)遷都洛陽後,改司州為恆州,另置建、朔、晉、顯、蔚五州。
南北朝時期,山西是北朝統治的中心地帶,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為都,之後的東魏、北齊也曾以晉陽(今太原)為“陪都”,以河東(今運城)、建興(今晉城)為屏障,這對促進山西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隋煬帝以李淵為山西河東道慰撫大使,山西之名始於此。
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認為是“龍興”之地,一直把山西作為唐帝國的腹髒地區,封太原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發達的經濟、文化稱著於世。
到五代十國,山西仍然對中國北方的政治、軍事形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五代周廣順元年(951),劉崇據太原,是為北漢。轄並、汾、遼、沁、石、忻、代、嵐、憲、隆等州。郭威據開封,是為後周。轄澤、潞等州。
宋太平興國四年(979)滅北漢,改置河東路。遼重熙十三年(1044)晉北分置西京道。
宋遼時期,山西進一步繁榮,是中國北方經濟、文化的主要發達地區,澤、潞的鐵煤、絲綢、硫磺,河東的鹽名揚天下。
金為河東、西京兩路,天會六年(1128)又分河東路為河東南路、河東北路。
元代,全國共11個行省,山西與山東、河北,並稱為元朝“腹地”,大同、平陽(今臨汾)、太原三城則成為黃河流域的著名都會。當時山西商業的發達、經濟的繁榮、文化的昌明,曾受到當時來中國旅行的義大利偉大旅行家馬可·波羅的盛讚。
明洪武元年(1368)置山西行中書省,九年(1376)改為山西等處承宣布政使司,轄太原、大同、平陽、澤州、潞安、汾州六府,遼、沁二直隸州。其時,山西等處按察司分設冀寧、冀南、冀北、河東四道,兼察諸府、州,是為省設道之始。
明代,山西的商業迅猛發展,曾領全國之先。特別是晉商十分活躍,威震海內外,其足跡東出日本,北抵沙俄,開闢了著名的萬里茶路、草原絲綢之路,最著名的是山西票號,可謂中國金融之鼻祖。
明代沈思孝在《晉錄》里的描述最為出名,廣為研究者所徵引:“平陽、澤、潞,豪商大賈甲天下,非數十萬不稱富。”有人以太行山之左右,稱山西為山右、山東為山左。謝肇淛《五雜俎》卷四稱:“富室之稱雄者,江南則推新安(即今安徽),江北則推山右”; “山右或鹽、或絲、或轉販、或窖粟,其富甚於新安”,即是。
清為山西省,領太原、平陽、蒲州、潞安、汾州、澤州、大同、寧武、朔平九府,平定、忻、代、保德、霍、解、絳、隰、沁、遼十州,歸化城、寧遠 托克托、清水河、薩拉齊、和林格爾六廳,以冀寧道、雁平道、河東道、歸綏道兼察之。
清代,晉商足跡進一步遍布天下,形成喬、常、曹、侯、渠、亢、范、孔等晉商八大家,此外還建有許多商業會館,如山西會館、山陝會館、潞澤會館等。

近代時期

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後,山西的經濟、文化發展受到嚴重破壞。民國元年(1912)原歸綏道所屬地區脫離山西建為綏遠省,即今內蒙古自治區。民國三年(1914)五月分設冀寧道雁門道、河東道,十九年(1930)廢道。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山西人民進行了更加頑強的鬥爭,在三晉大地上譜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百團大戰平型關大捷上黨戰役等。以太行山、五台山、呂梁山為依託建立了晉冀魯豫晉察冀晉綏根據地,在我省境內設太行、太岳、北嶽、晉西北等行署,領導人民堅持對敵鬥爭。

新中國時期

1949年4月,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從此揭開了山西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歷史新篇章。幾十年來,山西人民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為重大貢獻。

經濟發展

綜述

2014年,山西省生產總值12759.4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88.1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6.2%;第二產業增加值6343.3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49.7%;第三產業增加值5628.0億元,占生產總值的比重44.1%。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5064元,按2014年平均匯率計算為5708美元。
2014年,山西省公共財政收入1820.1億元。稅收收入1133.8億元,其中國內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城建稅總計完成稅收924.4億元。公共財政支出3096.3億元。其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公共運輸運輸、節能環保、城鄉社區事務等民生支出2583.1億元,民生支出占全省公共財政支出的比重83.4%。

第一產業

2014年,山西省農作物種植面積3840.5千公頃。其中,糧食種植面積3286.4千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29.7千公頃;棉花種植面積18.7千公頃。在糧食種植面積中,玉米種植面積1676.5千公頃;小麥種植面積673.9千公頃。全年糧食產量1330.8萬噸。其中,夏糧260.3萬噸;秋糧1070.5萬噸。
2014年,山西省完成造林307.9千公頃。其中,荒山荒地造林面積303.5千公頃。全年木材產量15.6萬立方米。
2014年,山西省豬牛羊肉總產量76.7萬噸。其中,豬肉產量64.2萬噸;牛肉產量5.8萬噸;羊肉產量6.7萬噸。生豬存欄514.7萬頭,生豬出欄837.3萬頭。牛奶產量96.2萬噸;禽蛋產量83.7萬噸;水產品產量5.1萬噸。
2014年,山西省農業機械總動力3286.2萬千瓦。機械耕地面積2683.1千公頃;機械播種面積2622.3千公頃,機械收穫面積1810.7千公頃。全省農機化經營總收入131.1億元。

第二產業

2014年,山西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72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焦炭產量8722.3萬噸;鋼材產量4701.0萬噸。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119.9億元。其中,裝備製造和醫藥工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582.1億元和158.9億元;煤炭、焦炭、冶金、電力、化學、建材和食品工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781.0億元、1026.4億元、3768.2億元、1597.2億元、844.9億元、358.6億元和701.4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973.4億元;實現利潤210.6億元。
2014年,山西省建築業實現增加值825.7億元。具有建築業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90.2億元。

第三產業

2014年,山西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49.9億元。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600.8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49.1億元。按消費形態統計,商品零售額5036.7億元;餐飲收入額513.2億元。
2014年,山西省海關進出口總額162.5億美元。其中,進口額73.1億美元;出口額89.4億美元。全年出口煤炭45.0萬噸;出口焦炭98.9萬噸;出口鎂及其製品8.8萬噸;出口鋼材144.2萬噸,其中不鏽鋼61.5萬噸。出口機電產品51.1億美元;出口高新技術產品37.6億美元。全年進口鐵礦砂1616萬噸,進口金額15.5億美元;進口機電產品28.6億美元。全年全省新設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50家;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金額29.5億美元。全年對外經濟合作新簽契約額3.5億美元,完成營業額7.4億美元。
2014年,山西省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6942.9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6559.4億元。全省農村金融合作機構(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人民幣貸款餘額3367.6億元;人民幣存款餘額5268.2億元。全省共有上市公司35家,證券市場各類證券成交額20465.5億元。其中股票成交額14037.0億元;基金成交額730.0億元;債券成交額5698.5億元;投資者資金賬戶累計開戶數179.5萬戶。全省保費收入465.4億元。其中,壽險業務保費收入271.9億元;健康險業務保費收入28.7億元;意外險業務保費收入8.7億元;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156.0億元。全年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182.5億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