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夏縣師村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西南15公里,距鹽湖7公里,地處中條山北麓青龍河故道的河曲地帶,是晉南發現的內涵最豐富的仰韶早期聚落遺址。
2022年2月,入圍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名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西夏縣師村遺址
- 類型:遺址
- 發掘單位: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運城市文物工作站
山西夏縣師村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西南15公里,距鹽湖7公里,地處中條山北麓青龍河故道的河曲地帶,是晉南發現的內涵最豐富的仰韶早期聚落遺址。
2022年2月,入圍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名單。
山西夏縣師村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西南15公里,距鹽湖7公里,地處中條山北麓青龍河故道的河曲地帶,是晉南發現的內涵最豐富的仰韶早期聚落遺址。2022年2月,入圍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名單。發掘歷程201...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近日對外公布夏縣轅村遺址考古新發現,夏縣轅村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裴介鎮轅村 遺址簡介 轅村遺址是以新石器時代和夏商時期遺存為主體的古代聚落遺址,總面積約110萬平方米。轅村遺址南依鹽湖,其鹽業資源與遺址的形成、發展密不可分,對探索文明起源和早期國家發展進程中的資源控制與利用,具有...
西陰村遺址位於山西省夏縣尉郭鄉西陰村的西北部,是一處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遺址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其範圍西北隔鳴條崗近涑水河,東南隔青龍河依中條山。遺址範圍 南至西陰村南今“嫘祖廟”一帶,北至“灰土嶺”邊緣,東至村東一條南北向小路;東西長600米,南北寬500米,總面積約30萬平方米。其東南部被...
夏縣,古稱安邑,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因中國奴隸制社會第一個王朝——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中條山雄居縣東,鳴條崗橫亘縣城之西。夏縣歷史悠久,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和革命遺址共69處,其中被列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6處。戰爭年代,先後有1258名優秀兒女為國捐軀。解放後,夏縣成為華北第一...
1997年春季至秋季,為配合黃河小浪底水庫建設工程,山西省的考古工作者對三門峽以東的黃河北岸做了詳細的考古勘查,在山西平陸、夏縣、垣曲三縣沿河一百餘里地段內,發現黃河棧道遺址遺蹟40處,累計長5000餘米。遺址特點 黃河棧道遺址依山傍河,基本呈水平狀,某些地段有起伏,由西向東,依次散布在平陸縣五一石膏廠、關...
圍繞中條山,山西夏縣發現了銅鑿、銅鏃和面范等古代銅製品,侯馬則發現了大規模的東周時代鑄銅遺址。緊鄰黃河和中條山、位於河南省三門峽市的古虢國墓地也出土了大量西周銅器。占據中條山為後勤基地,進可圖中原,退可守關中——這是周人崛起之時,周武王姬發的戰略規劃。與姬發有同樣想法的,還有春秋時期晉國的晉文公...
該遺址是我國年代最早的糧倉城,對研究中原地區早期國家的糧食管理、可能存在的貢賦制度和國家治理能力等具有重要價值。2021年3月19日,榮獲“2020河南五大考古新發現”之一。4月13日,榮獲“2020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遺址簡介 時莊遺址位於河南周口市淮陽區時莊村,遺址包含有龍山、岳石、春秋、漢唐時期遺存,...
金上京會寧府遺址,位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南郊,阿什河左岸,是上京城是金朝修建的第一座都城,是滿族的先世女真族所建金朝(1115年—1234年)的早期都城。金上京會寧府遺址由南北相鄰的兩個長方形城池組成,平面呈曲尺形,全城外城垣周長約11076米,含腰垣城垣全長約12708米。金上京會寧府遺址是保存較為完好...
2013年3月5日,雞叫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4年1月30日,雞叫城遺址被湖南省文物局列入湖南省第一批省級大遺址名單。所獲榮譽 雞叫城遺址入圍202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雞叫城遺址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澧縣涔南鎮雞叫城村。交通信息 自駕:自湖南省常德...
南牆自召陳村東南至禮村西南,長2415米、寬約10米。平面揭露兩處,鏟刮斷面3處,可知基槽內有4塊平行夯土,基槽底部不平,深的地方可達2米,遇生土則不深挖基槽。夯土內包含西周晚期陶片,又被西周晚期灰坑打破。內城(小城)內城(小城)位於周原遺址的西北部,東西約1480米,南北約1065米,整體呈規整的長方形...
考古發掘進一步證實了宣漢地區在春秋戰國時期屬賨族的範圍,羅家壩遺址是巴人賨族的活動區域。中國古代典籍記載最古老的音樂創作產生於巴地,巴渝舞來源於巴師伐紂時的“前歌后舞”,舞風剛勁,音樂鏗鏘,屬武舞、集體舞。漢初巴渝舞成為宮廷樂舞,既供宮中觀賞,又是接待各國使節、宮廷祭祀、天子喪禮的樂舞。唐朝時...
1 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2 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 3 浙江義烏橋頭遺址 4 內蒙古化德四麻溝遺址 5 河南靈寶城煙遺址 6 山西夏縣師村遺址 7 黑龍江齊齊哈爾洪河遺址 8 山東日照蘇家村遺址 9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台 10 山東滕州西孟莊遺址 11 河南淮陽平糧台城址 12 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 13 安徽肥西三...
禹王城遺址位於山西夏縣禹王鎮禹王村一帶,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司馬光墓約3千米。古城址有大、中、小三座城,形狀如梯形,總面積13平方千米。因傳說夏禹曾在此居住過,故俗稱禹王城。據考證,禹王城即春秋戰國時的魏國國都安邑城,也是秦、漢及晉時的河東郡治所。1988年1月13日,禹王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國十五年(1926年)李濟發掘的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為中國學者第一次主持的科學考古發掘,其對殷墟的發掘則奠定了中國考古學在世界考古學界的地位。李濟曾任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主任。1949年以後任台灣大學教授,創辦了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系。1979年8月1日,李濟去世,享年84歲。李濟為中國現代重要...
整理李濟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發掘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出土的部分史前陶片,寫出《山西西陰村史前遺址的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的英文專刊,對第四探方的萬餘片陶片進行了深入分析。由於缺乏能夠復原的完整器形,乃就陶片的質地、口沿、器底和柄把的形式分類敘述,對於它們在地層中的分布、變化作了詳細的統計,並用圖表...
牆下關帝廟,位於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裴介鎮牆下村中部,占地面積約3997.6平方米,創建於元至正七年(1347年),明、清、民國間都有重修或增建。牆下關帝廟坐北朝南,依中軸線從南至北建有樂樓、看亭、獻亭、卷棚、正殿,以及觀音堂、土地祠。牆下關帝廟是山西省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村級關帝廟,具有重要的...
北京周口店山頂洞遺址,曾發現赤鐵礦(赭石)粉末和塗染成赤色的石珠、魚骨等裝飾品。新石器時代的塗彩更多。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七的酒器和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彩陶上,有紅、白、黑、褐、橙等多種色彩。當時所用的顏料,大都是礦石研成的粉末。除粉狀赭石外,青海樂都柳灣墓地發現硃砂。山西夏縣西陰村遺址發現...
埝掌鎮,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夏縣,地處夏縣北端,東鄰聞喜縣河底鎮,南與南大里鄉接壤,西依胡張鄉,北連聞喜縣上王鄉,距夏縣城約18千米,區域總面積52.95平方千米。1949年,埝掌鎮境域屬夏縣第五區;1984年9月,由南大里公社改為埝掌鎮。截至2018年末,埝掌鎮戶籍人口為12743人。截至2020年6月,埝掌鎮下轄...
遺址內保存有115師指揮所(關帝廟)、林彪、聶榮臻住所窯洞二間及平型關戰役指揮所在地等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築物。繁峙琉璃塔 繁峙琉璃塔位於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岩頭鄉莊子村,塔身布滿琉璃佛像約萬尊,故稱“萬佛塔”,又稱“萬佛延壽寶塔”“佛像典翠琉璃塔”。於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開工建造,萬曆三十二年...
其後,衛聚賢因與大學院院長蔡元培不合而辭職,此前李濟先生髮掘山西夏縣西陰村新石器文化遺址揭開國人獨立考古發掘之序幕,受此影響,衛聚賢返鄉發掘漢汾陰后土祠及萬泉新石器文化遺址,部分出土文物曾運往北平展覽,事被北平女師大研究院知悉,遂聘其為該院研究員,派其代表該院與山西圖書博物館合作,偕董元忠和美國...
晉南一帶雖然也是溝壑縱橫,但是成片成片的田野沿著山腳向河岸階梯延展,一望無際,耕作和灌溉條件比較優越,自古以來就是山西的糧倉。這一帶,有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山,人稱“稷王山”。稷王山海拔高1279米,山之四周的聞喜、夏縣、運城、萬榮、稷山諸縣,從古至今皆為我國傳統農業最為發達的地方。華夏農業文明的...
芮城縣黃河河道總里程80千米,原有風陵渡、原村渡、禮教渡、大禹渡、沙窩渡、永樂渡、許家坡渡、馬崖渡、太安渡等9個渡口,現已大多廢棄。運輸 2022年,芮城縣規上企業貨運周轉量2.50億噸千米,比上年增長13.4%。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22年,芮城縣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家,總數累計達到21家。新申報山西省民營...
開封歷史上最早的城牆,是建築在2300多年前的戰國魏都大梁城。與今城牆部分重合,稍偏西北。公元前365年,魏惠王為了實現控制中原之目的,把都城由安邑(山西省夏縣)遷於此地,並修築了一座大梁城。唐朝 唐建中二年(781年),時任永平軍節度使兼汴州刺史的李勉重築南北朝時的汴州城,是如今開封城牆歷史的開始。
”被列為夏縣十二景觀之一。集自然奇觀、建築奇葩、道教文化、革命文物於一身的堆雲洞,屬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無論就其歷史意義還是革命傳統教育意義,都有著極大的研究價值和開發價值。是“旅遊觀光、休閒度假;探索宗教,激揚文化;追尋歷史,緬懷英烈”的絕佳旅遊勝地。相關歷史 堆雲洞地處幽僻,革命年代,嘉康傑...
垣曲縣,隸屬山西省運城市,位於山西省南部、運城市東北隅,東北與陽城縣、沁水縣毗連,北和翼城縣、絳縣接壤,西與聞喜縣交界,西南連線夏縣,東鄰河南省的濟源市,南與河南省的澠池縣、新安縣隔河相望。縣域面積1620平方千米,下轄11個鄉鎮、71個行政村。2022年末,垣曲縣常住人口為19.39萬人。商、周時叫“亘...
1926年春天,在山西夏縣西陰村一處遺址中,發現了一顆被割掉了一半的絲質繭殼,雖然已經部份腐蝕,但仍有光澤,而且繭殼的切割面極為平直。其時代距今約6000年左右。據專家研究,古人切割蠶繭的目的可能是要吃裡面的蠶蛹。所以,推測這時的蠶繭尚未被人們認識到可以抽絲織衣。1973年在浙江餘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距今...
南大里鄉,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夏縣,地處夏縣北部,介於東經111°15′—111°36′,北緯35°14′—35°18′之間,東隔中條山山脊與泗交鎮相壤,南接瑤峰鎮,西鄰胡張鄉、尉郭鄉,北連埝掌鎮,距夏縣城約12千米,總面積64.88平方千米。1949年,南大里鄉境域屬夏縣第五區;2000年4月,由埝掌鎮析置南大里鄉...
相傳唐堯的都城平陽(今山西臨汾縣南)、虞舜的都城蒲坂(今山西省永濟縣東南)、夏禹的都城安邑(山西省夏縣)都在古冀州境內。因此《穀梁傳·楊士勛疏》云:“冀州者,天下之中州,自唐虞及夏殷皆都焉,則冀州是天子之常居。”東漢涿郡人盧植的《冀州風土記》中稱:“唐虞以來,冀州為聖賢之泉藪,帝王之...
泗交鎮,隸屬於山西省運城市夏縣,地處夏縣東南端,東與祁家河鄉相鄰,南與平陸縣曹川鎮相接,西與瑤峰鎮相連,北與垣曲縣毛家灣鎮接壤,距夏縣城約27千米,區域總面積382.58平方千米。1949年,泗交鎮境域屬夏縣第二區;1984年9月,由泗交公社改為泗交鎮。截至2018年末,泗交鎮戶籍人口為9600人。截至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