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堇年,1986年10月5日生於四川瀘州,原名趙勤,中國作家。
七堇年2002署名發表《被窩是青春的墳墓》併入圍第六屆新概念作文大賽,開始嶄露頭角。2006年,她在二十歲的時候完成第一部長篇小說《大地之燈》,並於2007年首次出版,獲得矚目。2008年出版第二部長篇小說《瀾本嫁衣》 ;其後有《被窩是青春的墳墓》、《塵曲》等文集出版、再版。2010年榮獲第九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最具潛力新人獎;2013年,第三部長篇小說《平生歡》問世。2014年獲紫金·人民文學之星長篇小說獎。逾十年來,七堇年的寫作不斷趨於成熟,以風格獨特的洗麗文筆著稱。2014年起逐步開始涉及編劇、翻譯等領域,2015年主編岸口系列第一輯《近在遠方》,翻譯愛爾蘭作家克萊爾·吉根的短篇小說《寄養》,出版文集《燈下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七堇年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瀘州
- 出生日期:1986年10月5日
- 職業:作家
- 畢業院校:香港浸會大學
- 代表作品:《被窩是青春的墳墓》、《少年殘像》《大地之燈》、《瀾本嫁衣》、《平生歡》
- 學歷:碩士研究生
- 性別:女
人物經歷,個人作品,發表作品,作品年表,音樂作品,文學特點,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2002年,七堇年寫下了第一篇文字《被窩是青春的墳墓》。
2003年,受到《我與地壇》的影響,執筆寫下了《北方》《幻聽》《故城》《昨天》奠定了七堇年的作品特點。
2003年,受到在創辦《島》書系的郭敬明關注,受邀開始為《島》《最小說》供稿,以《遠鎮》等文章樹立獨特風格,受到讀者喜愛。
2007年開始,連續出版《大地之燈》《被窩是青春的墳墓》《瀾本嫁衣》《少年殘像》等作品。
2009年9月,赴香港浸會大學,攻讀新聞傳播專業碩士。
2010年,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成員,並與柯艾期滿後未續約,離開郭敬明團隊。同年獲第九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最具潛力新人獎。
2010年10月,出版《塵曲》。
2013年9月5日,任成都作協副秘書長,《青年作家》執行主編。
2013年12月,暌違五年推出新長篇小說《平生歡》,並在國家級文學雜誌《收穫》上發表。
2014年,獲“紫金·人民文學之星”長篇小說獎。
2015年3月,出版主編文集《近在遠方》。
2015年8月,出版文集《燈下塵》。
個人作品
發表作品
單行本 | |
《大地之燈》 | 長篇小說(2007.1,長江文藝出版社) |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 | 小說散文集(2007.11,長江文藝出版社) |
《少年殘像》 | 中篇小說(pook2系列)(2008.1,長江文藝出版社) |
《瀾本嫁衣》 | 長篇小說(2008.12月,長江文藝出版社) |
《大地之燈》再版 | 長篇小說(2009.6月,長江文藝出版社) |
《塵曲》 | 小說散文集(2010年.10月,浙江文藝出版社) |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再版 | 小說散文集(2013.4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
《平生歡》 | 長篇小說(2013.11月,浙江文藝出版社) |
《大地之燈》再版 | 長篇小說(2014.5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
《瀾本嫁衣》再版 | 長篇小說(2014.5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
《近在遠方》 | 主編文集(2015年3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
《寄養》 | 譯作(2015年6月,南海出版公司) |
《燈下塵》 | 文集(2015年8月,九州出版社) |
作品年表
作品發表時間 | 作品名稱 |
2004年 | |
2005年 | 《睡在路上》(2005年2月,島第四輯) 《書信》《花朵之藍》(2005年12月,島第六輯) |
2006年 | 《春別》(2006年11月,最小說第一輯) |
2007年 | 《大地之燈》(2007年1月,單行本) 《燈下夜禱》(2007年1月,最小說第三輯) 《少年殘像》(2007年3-6月,分上、中、下、終連載於最小說第五-八輯) 《薄奠》(2007年6月,最小說第八輯) 《流景閒草》(2007年7月,最小說第九輯) 《北之零年》(《少年殘像》番外)(2007年8月,最小說第十輯) 《我不能悲傷地坐在你身旁》(2007年9月,最小說第十一輯) 《江河夢》 《為了忘卻的紀念》(《被窩是青春的墳墓》自序)(2007年10月,最小說第十二輯) 《藍顏》(2007年11月,最小說第十三輯) 《城事》(2007年11月,島第九輯)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2007年11月,單行本,收錄未發表的《札記》) 《七,給世界上另外一個我》(2007年12月,最小說第十四輯) |
2008年 | 《少年殘像》(2008年1月,單行本) 《你的名字叫紅》(2008年1月,最小說第1期) 《夜殤》(2008年2月,最小說第2期) 《月光下我記得》(2008年3月,島第十輯) 《幻世》(2008年4-6月,分一二三連載於最小說4-6期) 《再見敦刻爾克,再見》(2008年4月,最小說第4期) 《地震在別處》《昨日以前的星光》(2008年7月,最小說第7期) 《沉默如謎的呼吸》(2008年8月,最小說第8期) 《一束河流》(2008年9月,最小說第9期) 《九月》(2008年9月,最小說第9期,最小說卷首詩) 《如果天空不死》(2008年10月,最小說第10期) 《碧雲女子》(2008年11月,最小說11期) 《瀾本嫁衣》(2008年12月,單行本) 《是的,是的》《雲荷》(2008年12月,最小說兩周年紀念特刊) |
2009年 | |
2010年 | 《塵曲》 (小說散文集 2010 年10月 浙江文藝出版社) |
2011年 | |
2012年 | 《但願你的旅途漫長》(《花溪》雜誌七堇年遊記專欄野渡分十篇連載) 《站者那則》 (《收穫》2012年第六期短篇小說) |
2013年 | 《官方的我不夠立體》(《萌芽》雜誌2013年一月號萌芽星報的專訪 《懷念寫作》(《萌芽》2013年1月號專欄) 《斷章》(《萌芽》2013年2月號專欄) 《不凡的平凡》(《萌芽》2013年3月號專欄) 《消失的廢墟》(《萌芽》2013年4月號專欄) 《金剛鸚鵡》(《萌芽》2013年5月號專欄) 《K歌記》(《萌芽》2013年6月號專欄) 《燈下塵》(韓寒電子雜誌《ONE·一個》2013.1.29)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2013年4月新版 特別收錄《少年殘像》) 《燃燒吧,狗日的生活》(《視野》2013年第15期,頌·生活,第28-29頁) 《人可生如蟻而美如神》 (《文藝報》2013.7.26 《卡里戈往事》(《迪奧傳奇花園》2013.8.1) 《燈下塵》(韓寒主編《一個:很高興見到你》2013.8.1) 《平生歡》(《收穫》長篇專號 2013年秋冬卷) 《九月十三》 (韓寒電子雜誌《ONE.一個》 2013.9) 《平生歡》(浙江文藝出版社2013.12) |
2014年 | 《青年韓寒》 (《青年作家》2014.1) 《一杯水背後的蔚藍》 (《青年作家》2014.2) 《世界流浪者的自白》 (《青年作家》2014.2) 《何偉訪談:局外人》 (《青年作家》2014.3) 《晚櫻》 (《青年作家》2014.4) 《大地之燈》 (再版,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4.5) 《瀾本嫁衣》 (再版,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5) 《Brainternet》 (韓寒主編《不散的宴席》 2014.7) 《余幼幼一種屬於詩人的明亮》 (《青年作家》2014.8) 《夜 陽》 (《收穫》2014.9.12) 《維卡,維卡》 (韓寒電子雜誌《ONE.一個2014.9.12》 |
2015年 | 《近在遠方》(主編文集,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3) |
《燈下塵》(文集,2015年8月,九州出版社) |
(上述作品部分參考資料來源於:)
音樂作品
《一頁愛情》 吉他彈唱/ 作詞:郭珊 作曲:七堇年
《Love is like a river》鋼琴配樂英文詩朗誦/ 作詩:郭珊 作曲:七堇年
文學特點
以成長為主題,注重反思和救贖
七堇年熱衷於書寫成長的諸種疼痛與記憶。她的小說到目前為止,始終都在圍繞成長的主題展開。這是七堇年的小說最明顯的精神標記,也是她有別於其他“80後”作家的地方。雖然說,很多“80後”作家都在寫成長之痛,但成長於七堇年而言,仍有不同一般的意義。在七堇年的筆下,成長不僅僅是噩夢,還是自我的反思和救贖。在“80後”作家中,七堇年是為數不多的寫出了成長過程中的疼痛與反思的作家。七堇年的成長敘事充滿了辯證的理性之光。《大地之燈》(2006)是七堇年寫的第一部長篇;連同2008年出版的《瀾本嫁衣》,截至目前,她的長篇只有這兩部。但僅這兩部就已奠定了七堇年在“80後”作家中的地位。《大地之燈》是七堇年十九歲前後寫成的作品。相比同時代的“80後”作家游離於時代和歷史的傾向,這部小說的突出之處在於,它把個人的成長放在時代、宗教和文化的背景中展開,因而別有深度和力度。這一成長的模式在她的其他小說如《瀾本嫁衣》和《塵曲》中都有延續。《大地之燈》圍繞主人公簡生展開了對一家三代人各自不同的成長過程的敘述。雖然說三代人的經歷各異,但在對孤獨和創痛的感受方面彼此相似;所不同的是,因為三代人身處不同的背景,其具體形態和表現不一樣。
多方面多角度描寫,文字趨於成熟
在《大地之燈》中,作者在簡生和母親之間設定了一個第三者“淮”的形象。這是一個在年齡上幾可以做簡生母親的女子,但她和簡生之間是一種亦師亦友而有曖昧的關係。在小說中,這是一個功能人物,她充當的是簡生母親的替代和補充,以幫助簡生順利地成長。故而在她身上集合了所有美好女性的完美品質,慈母和情人應有的品格都在她身上呈現出來:她美麗、大方、溫柔、體貼和善良;她既浪漫,又現實;既有母性,又善解人意;她默默奉獻,不計回報。雖然說,這是一個想像中虛構的人物形象,但因為其在簡生“成長之痛”的敘述中充當的獨特角色,很值得被分析。但七堇年也知道,這樣的想像,其實只是一廂情願。在稍後的《瀾本嫁衣》中,她放棄了這樣的想像,開始直面成長過程中殘酷甚至殘忍的一面。相比《大地之燈》的純淨與希望,《瀾本嫁衣》則瀰漫著血腥和絕望。風格上的截然不同,很難想像這兩本書出自同一作者之手。但細細讀來,仍能看出兩書之間內在的精神上的關聯。應該說,在《大地之燈》中,雖然作者也看到了成長中的艱難和觸痛,但她更願意相信因了這“大地之燈”的照耀,成長便不再是噩夢和不堪回首;但作者十分清楚,“就像心之大地,朵朵光亮都是只呈現給別人看的華麗。那些間隙中的一塊塊黑暗,只能等待自己去消融。”(《大地之燈·後記》)“黑暗”不會因為“燈”的存在而“消融”,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地之燈》正是這“呈現給別人看的華麗”,而《瀾本嫁衣》則是留給自己咀嚼和“消融”的“黑暗”。
青春文學中的嚴肅風格
七堇年的文字中處處體現著思想成熟的細膩和靈性,雖然被稱為“後安妮寶貝時代”的代表,不過不同於安妮寶貝的自白似的慵懶和漫不經心,七堇年的文字相對於同時期作家顯得更加沉穩,通透直白,。從成名作《被窩是青春的墳墓》開始,以關注青春成長為題,以散文的形式表達了對世界成熟的思考,風格受史鐵生影響頗大,偏向深邃沉靜,又有魯迅、余華的凌厲尖峰。厚實的文字,銳利的語言是七堇年作品風格之一,作品中也不乏顯出黃碧雲、張愛玲等的影子,相似的老辣和冷峻,相似的女性關注,《藍顏》、《碧雲女子》、《瀾本嫁衣》、《生如夏花》等均是代表;當然也有對上一輩人物的刻畫和描寫,對時代苦難的自我理解,《遠鎮》、《大地之燈》都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七堇年的作品多給人以沉重悲劇的色彩,家庭環境導致七堇年比同齡人更加早熟。個人文化積澱與經歷在作品中有很大的體現。第一部長篇小說《大地之燈》內容關注生死、宗教、信仰與情感。《大地之燈》中也不難看出台灣女作家簡媜對於七堇年的影響,對簡楨作品的引用,七堇年在《大地之燈》之中用的尤為甚多。《大地之燈》的每一章節開始的序言中都有簡媜作品的語句,或節選自《四月裂帛》或是《落葵》等作品。
從七堇年的作品中也不難看出作者自己的成長經歷與感悟。如《大地之燈》中再現小資化的西藏,《瀾本嫁衣》中美麗的伊斯坦堡,《遠鎮》中展示的美麗新疆等都是個人遊歷的基礎;而在小說《瀾本嫁衣》、《平生歡》中除了私人化的記憶也包含了眾多80後的青春記憶和普世素材,巧妙地把握了文學與市場的關係。
七堇年的作品中有強烈的地域特色和厚重的人文關懷,擅長人物的內心獨白和時代感的塑造,人物素描清淡卻又回味悠長,現實主義風格濃烈,悲喜劇交織,筆觸輕盈而內容沉重。
成長類型小說,敢於展示青春的真實
在七堇年的作品中,寫於十六歲前後的《被窩是青春的墳墓》(2007)雖多少顯得幼稚而有點虛張聲勢,但就其在她的創作歷程上的意義看卻不可不提。這是作者早年作品的合集,其中包括《遠鎮》、《藍顏》等常被評論者提到的作品,總計17篇。就它們表現的內容而言,這是成長期的少女關於成長的心路歷程的寫照,“記錄這旅途的大部分文字,從高一到高三畢業,用了整個成長的時間來完成它”(《 被窩是青春的墳墓·自序》),裡面充滿了成長期的少年所特有的困惑、苦悶和思考。想要充分認識青少年的成長曆程,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作品。它們在認識上的價值表現在,看似充滿“種種矯情”的文字,表達的卻是“真實而切膚”的“體會”。七堇年一方面對青春期的種種苦悶、“痛苦”和“殘酷”賦以“傾訴”的語調,感情雖略顯誇飾,但十分誠摯;一方面又對成長中青春諸種命題保持自省和自審的姿態;這種既非沉湎亦非僅僅審視的矛盾姿態,使得成長和青春在七堇年的筆下已然成為審美的對象。成長和青春不僅僅是表現的主題,也是審美的對象。而事實上,成長之痛在七堇年這裡還具有本體論的意義。在她看來,成長之痛既不可避免,又多有矯情和想像虛構的一面:它雖非虛妄,但往往在無意間被青少年誇大,因而成長也就意味著對疼痛的自戀和最終揚棄的過程。可以說,七堇年是“80後”作家中難得地賦予成長的主題以美感的人。這樣一種姿態,在她的一篇散文中有極為精彩而形象的表述:
正因為此,收在這部集子裡的作品,在文體上既非散文亦非小說。就單篇來看,其中大多歸屬於散文的範疇,因為它們以敘述者“七堇年”的口吻敘述,真實感很強,並非虛構類的文體(其中有些,比如《遠鎮》至多只能算是自傳體小說)。但就整體而論,它們又非小說莫屬。因為,這整個一部作品集,都在塑造一個叫作“青春”和“成長”的主人公形象。集子裡一篇篇看似無序而瑣碎,其實是七堇年“賦形”“青春”以不同的側面和投影,合起來是一個立體、豐滿的形象。可以說,在《被窩是青春的墳墓》中,七堇年創造了一種打破了散文和小說的邊界、介於它們之間的新的文體形式,或可稱之為“散文體小說”,這是七堇年的獨有貢獻。遺憾的是,她以她無意識的行為投入真情完成了這一創造;一旦她明確意識到這一點時,已意味著昨是而今非。
獲獎記錄
人物評價
七堇年,80後中罕有的嚴肅文學派作者,後安妮寶貝時代的代表作家。其文風成熟穩健,闃靜通透,充滿靈性且藝術感極強。在她看來任何藝術形式的終極追求都是表達內在外在的美,由此反對以詞藻堆砌為由批判年輕作者的表達。她說,在對語言美的盲目迴避漸成潮流時,還沒有能力做到筆致極簡包容萬象時,以為選擇了粗劣無趣的平白敘述就是所謂大氣,或許才是可笑。——《人民日報》
以前一直覺得青春寫作很膚淺,七堇年的文字讓我覺得中國的青春寫作有了新希望。——陳曉明(文學評論家)
有同齡人所沒有的成熟,無論是文章的立意還是文字本身的高度都勝於同期作者。——郭敬明(80後青春文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