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茄子(紫草科山茄子屬植物)

山茄子(紫草科山茄子屬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山茄子(學名:Brachybotrys paridiformis Maxim. ex Oliv.)是紫草科山茄子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高可達40厘米,不分枝,基部莖生葉鱗片狀;葉片倒卵狀長圓形,葉柄有狹翅,花序頂生,具纖細的花序軸,花集於花序軸的上部,花梗無苞片,花萼裂片鑽狀披針形,花冠紫色,檐部裂片倒卵狀長圓形,雄蕊著生附屬物之下,小堅果背面三角狀卵形,腹面由三個面組成,著生面在腹面近基部。

分布於中國遼寧、吉林、黑龍江。生長在 林下、草坡、田邊等處。

山茄子幼嫩時莖葉可作蔬菜。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約3毫米。莖直立,高30-40厘米,不分枝,上部疏生短伏毛。基部莖生葉鱗片狀;中部莖生葉具長葉柄,葉片倒卵狀長圓形,長2-5厘米,下面稍有短伏毛;葉柄長3-5厘米,有狹翅,下面有長柔毛;上部5-6葉假輪生,具短柄,葉片倒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6-12厘米,寬2-5厘米,上面幾無毛,下面有稀疏短伏毛,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
花序頂生,長約5厘米,具纖細的花序軸,花集於花序軸的上部,通常約為6朵;花梗長4-15毫米,無苞片,花序軸、花梗及花萼都有密短伏毛;花萼長約8毫米,5裂至近基部,裂片鑽狀披針形,果期長約11毫米;花冠紫色,長約11毫米,筒部約比檐部短2倍,檐部裂片倒卵狀長圓形,長約6毫米,附屬物舌狀;雄蕊著生附屬物之下,花絲長約4毫米,花葯伸出喉部,長約3毫米,先端具小尖頭;子房4裂,花柱長約1.7毫米,有彎曲,柱頭微小,頭狀。小堅果長3-3.5毫米,背面三角狀卵形,腹面由三個面組成,著生面在腹面近基部。

生長環境

生長在林下、草坡、田邊等處。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遼寧、吉林、黑龍江。
山茄子山茄子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珍珠岩蛭石按1:1混合均勻,裝入育苗盤,將種子用5倍細沙混合播種,覆土1厘米,澆透水,保持濕潤,20天左右即可出苗。選擇肥沃向陽處,深翻25厘米,耙平,做寬1米的平畦,按株行距20厘米×20厘米,每穴1株移栽,施基肥,當幼苗3葉時進行除草,促進幼苗生長。直播可於9月末至10月初,按行距25厘米,條播,第二年受早春溫度的影響,使種子很快通過休眠階段,迅速萌發,出苗。田間管理按時澆水、除草,過密的間隙,苗間距保持3厘米左右為好,幼苗約經過兩個月的培育,植株生長出6片真葉,苗高達10厘米左右,就可以移栽定苗。播種法育株,需滿二年生育周期才能達到採收的標準。
山茄子山茄子
分離繁殖:山茄子挖根株,進行分株,可在上年秋季進行,在第二年春季扣棚移栽,可提前上市,移栽按株行距2厘米,栽後及時澆水、除草,在緩苗後15-20天,追氮肥1次,促進幼苗生長,生長中後期應及時中耕除草和補施磷、鉀肥。當植株高30厘米以上,葉片顏色開始變深時,即可採收。

主要價值

山茄子幼嫩時莖葉可作蔬菜。山茄子含有16種胺基酸:⑴天門冬氨酸17.19毫克/克、⑵蘇氨酸8.49毫克/克、⑶絲氨酸8.37毫克/克、⑷谷氨酸21.84毫克/克、⑸丙氨酸11.09毫克/克、⑹纈氨酸9.53毫克/克、⑺蛋氨酸0.67毫克/克、⑻異亮氨酸7.48毫克/克、⑼甘氨酸9.18毫克/克、⑽亮氨酸15.51毫克/克、⑾酪氨酸6.09毫克/克、⑿苯丙氨酸8.48毫克/克、⒀賴氨酸8.24毫克/克、⒁組氨酸2.67毫克/克、⒂精氨酸12.27毫克/克、⒃脯氨酸8.20毫克/克。是值得利用的天然野菜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