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背文化陶器

【山背文化陶器】山背文化遺址出土的陶器。山背文化是我國東南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階段的典型遺存之一,主要分布在鄱陽湖周圍和贛江中下游一帶。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約為公元前2800年。因首次發現於江西修水山背而命名。陶器成形基本手制,少量經慢輪修整。夾砂和泥質紅陶為多,其他為夾砂和泥質灰陶及極少數黑皮陶。三足器和圈足器比較普遍,器形有罐形鼎、直壁盤形鼎、瘦高袋足籬、圈底罐、圈足壺、豆、缽、簋等。其中大袋足帶把需、杯形豆為典型器。鼎足變化較多,有扁平、圓錐和羊角等式。陶器多為素麵和磨光,紋飾以凹凸弦紋為主。出現了少量的幾何印紋陶,拍印的方格紋、曲折紋、圓圈紋、旋渦紋等比較粗淺凌亂,是華南地區發生期幾何印紋陶的一種。這對我國東南地區印紋硬陶起源的研究有重要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