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江中游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江西省修水縣城東南山背村附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跑馬嶺遺址
- 地理位置:江西省
- 發掘時間:1961年
- 屬性:新石器時代遺址
跑馬嶺遺址
1961年江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試掘。據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年代為公元前2800年。與跑馬嶺同類的遺存,在山背村所在的山區小盆地內,以及鄱陽湖濱和贛江中下游一帶均有發現,1978年起被命名為山背文化。
在遺址中發現圓角長方形地面房屋基址一座,牆基內擺放柱礎,用紅砂土摻入稻稈和穀殼築成牆壁,並經燒烤。室內面積為20多平方米。屋門朝南。北牆處設定灶坑。比較新穎的是在屋內西南角又圍築了一個小套間,顯示出建築技術的進步,也使住房更為合用。屋內出土各種生產工具和日用陶器,可窺見當時氏族家庭生產生活的情況。值得注意的是發現了4顆花生種子和1顆山核桃果核,均已炭化,但有人對花生尚存疑問。石器以錛為最多,石鏃次之。普遍使用長條形有段石錛和菱形有鋌或無鋌石鏃,還有很少的直刃半月形穿孔石刀、梳形穿孔石刀、雙肩石斧、穿孔石鏟等。陶器主要是夾砂紅陶,盛行裝飾凹凸弦紋,出現了很少的幾何印紋,代表性器形為罐形鼎、細頸瘦袋足□、球腹圜底罐、圈足壺、子母口豆等。有的陶器與屈家嶺文化、良渚文化和石峽文化的同類器物近似,為探討與這些文化的關係提供了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