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血(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山羊血,中藥材名。本品為牛科動物青羊的血。一般採用套索、下網和陷阱等方法獵取。捕得後,用注射器刺入心臟,抽取心血;或殺取鮮血。置盆內曬乾後切成小塊。也可將鮮血復灌於刮淨油脂的羊腸內,紮成3~4厘米長的小節,曬乾後取出。功能主治為:活血,散瘀,通絡,解毒。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癰腫。①《本草匯言》:能活血、散血,如跌扑內損,血脹垂絕,或內傷藏腑筋骨膜絡,外損血脈破裂,皮肉色變,氣將絕者,用一、二厘,溫酒調化,灌入喉中。②《藥性考》:療跌扑損傷,咯、吐、嘔、衄、便溺諸血,能止血消瘀。③《祝穆試效方》:能解鮮菌、河毒。④《黑龍江中藥》:療婦女經血病。⑤《四川中藥志》:治一切癰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羊血
  • 漢語名稱:Shan Yang Xue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生產區域,藥材性狀,用法用量,相關配伍,注意事項,相關論述,特別說明,

來源

本品為牛科動物青羊的血。一般採用套索、下網和陷阱等方法獵取。捕得後,用注射器刺入心臟,抽取心血;或殺取鮮血。置盆內曬乾後切成小塊。也可將鮮血復灌於刮淨油脂的羊腸內,紮成3~4厘米長的小節,曬乾後取出。

性味歸經

鹹,熱。
①《本草匯言》:味甘,性熱,無毒。
②《玉楸藥解》:味鹹,甘,氣平。⑧《本草再新》:味甘,性大熱,有小毒。
入心、肝經。
①《本草新編》:入肺、心二髒。
②《本草再新》:入肝、胃二經。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通絡,解毒。治跌打損傷,筋骨疼痛,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癰腫。
①《本草匯言》:能活血、散血,如跌扑內損,血脹垂絕,或內傷藏腑筋骨膜絡,外損血脈破裂,皮肉色變,氣將絕者,用一、二厘,溫酒調化,灌入喉中。
②《藥性考》:療跌扑損傷,咯、吐、嘔、衄、便溺諸血,能止血消瘀。
③《祝穆試效方》:能解鮮菌、河毒。
④《黑龍江中藥》:療婦女經血病。
⑤《四川中藥志》:治一切癰腫。

形態特徵

肯羊,又名:野羊(《字林》)、山羊(《日用本草》),斑羚。體長0.9~1.1米,尾長13~17厘米,雌者較小。四肢短。眶下腺退化。雌雄均有角,角短而直,長10~14厘米,色黑,斜向後方,二角基部很靠近,除尖端外,其餘部分都有橫棱。通體毛色灰棕褐色,底絨灰色。額、下頰及喉部均呈棕色,喉後部有一塊白色大斑。尾基部近乎灰棕色,末端棕黑色。多棲於高山森林,也常在山頂裸岩一帶。夏日居於岩洞,冬季下到森林。善爬懸崖,早晚覓食。冬季以樹枝、地衣、苔蘚等為食,春、夏、秋食草類及果實。冬季交配,懷孕期6個月,每胎產1~2仔。本動物的角(山羊角)、肉(山羊肉)、肝(山羊肝)、脂肪油(山羊油)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生產區域

分布東北及內蒙古、河北、陝西、山西、湖北、浙扛、廣東、廣西、西藏、四川、雲南等地。產四川、廣西、雲南、黑龍江、河北、內蒙古等地。

藥材性狀

乾燥血,呈塊狀或片狀,黑褐色或深紫色,稍現光澤。體輕。氣腥。以色深紫有光澤者為佳。以清水一碗,入血少許,其血即由碗底上升成線形血絲不散者為真。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酒化0.3~1錢;或入丸劑。

相關配伍

①治跌打損傷:山羊血一錢,三七三錢。為末。黑糖五錢,童便一合,酒一碗,調勻飲之,不必大醉。(《洞天奧旨》山羊酒)
②活血散瘀,續筋接骨:山羊血、脆蛇、三七。共為末,兌酒服。(《四川中藥志》)
③治軟組織損傷:青羊血、衛矛皮、赤芍、鐵棒七。研末,沖酒服。(《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④治吐血:廣西真山羊血。臨臥時每服三分,能引血歸源。(《蔣莘田經驗方》)
⑤治急心痛:山羊血一分。燒酒化下。(《年希堯集驗良方》)

注意事項

陰虛血熱者慎服。

相關論述

1.《本草匯言》:能活血、散血,如跌扑內損,血脹垂絕,或內傷藏腑筋骨膜絡,外損血脈破裂,皮肉色變,氣將絕者,用一、二厘,溫酒調化,灌入喉中。
2.《藥性考》:療跌扑損傷,咯、吐、嘔、衄、便溺諸血,能止血消瘀。
3.《祝穆試效方》:能解鮮菌、河毒。
4.《黑龍江中藥》:療婦女經血病。
5.《四川中藥志》:治一切癰腫。

特別說明

本詞條僅用於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於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