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都指揮使司,明朝十六個都指揮使司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都指揮使司
- 地理位置 :山東
機構介紹
下轄衛所
- 登州衛、青州左衛、萊州衛、寧海衛、濟南衛、平山衛、安東衛
- 原有青州左護衛,後改天津右衛
- 原有貴州護衛,革
- 添設:海陽千戶所、東平千戶所、寧津千戶所、雄崖千戶所、浮山前千戶所、福山中前千戶所、奇山千戶所、濮州千戶所、金山左千戶所、尋山後千戶所、百尺崖後千戶所、王徐寨前千戶所、夏河寨前千戶所、魯府儀衛司、德府儀衛司、涇府儀衛司、衡府儀衛司、德府群牧所、涇府群牧所、衡山群牧所
山東都指揮使司,明朝十六個都指揮使司之一。
山東都指揮使司,明朝十六個都指揮使司之一。機構介紹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置山東等處行中書省。治濟南府。洪武三年(1370年)十二月置青州都衛。治青州府。洪武八年(1375年)十月改都衛為山東都指揮使司。洪武九年(13...
山東總督備倭都司府,全稱“總督登萊沿海兵馬備倭都指揮使司官衙”,位於山東省煙臺市蓬萊區蓬萊水城內,始建於明永樂六年(1408年),現存建築多為於原址上按明代正二品官府規制復建式樣,為明代海防軍事指揮官衙古建築群、中國首座以備倭...
元代,屬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總管府莒州。明代,屬山東布政使司青州府莒州。洪武十七年,在日照縣治南九十里析置安東衛,由山東都指揮使司直轄。清代,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以前,屬山東布政使司青州府莒州 清代,雍正十三年(公元...
洪武九年(1376年),濟南設山東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成為山東全省政治中心和首府。轄區迎仙橋外始設館驛總站,後形成館驛街。崇禎十二年(1639年),清軍占據濟南後,沿用明代建制,屬地仍為濟南府歷城所轄。光緒...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禦倭寇,在境內設威海、成山、靖海三衛和寧津守御千戶所。衛、所皆隸屬山東都指揮使司。清代 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成山衛置榮成縣,縣治在今榮成市成山衛,屬登州府。同時裁威海、靖海二衛併入文登縣,設...
永樂元年,朱棣向全國各地派出軍事將領,擔任“整肅兵備,安撫人民”的任務,都指揮使何清往浙江都司蘇州衛。當時的政治環境很微妙複雜,何清出水西門走水路,沿大運河北上,在山東境內大運河登岸,潛居到與朱元璋家鄉鳳陽一樣號稱中都的汶上...
永樂元年,朱棣向全國各地派出軍事將領,擔任“整肅兵備,安撫人民”的任務,都指揮使何清往浙江都司蘇州衛。當時的政治環境很微妙複雜,何清出水西門走水路,沿大運河北上,在山東境內大運河登岸,潛居到與朱元璋家鄉鳳陽一樣號稱中都的汶上...
山東巡撫岳睿將濟南的“白雪書院”(亦“歷山書院”)定為省會書院,因原址狹小不能容納更多士子讀書,遂遷址於城內明代都指揮司舊址(今泉城路原省統計局),並更名為“濼源書院”。地名含義 濼源就是濼水之源,趵突泉是古濼水的源頭,...
金代山東東西路統軍司衙署,明初山東布政分司衙署、山東都指揮使司衙署、青州左衛衙署、青州府貢院皆設於此街。沿街店鋪密布,有隆盛糕點、順和筆莊、仁和堂藥鋪、義翰齋、泰盛和、天增益帽店等老字號。大街兩側有前局、後司、南營...
東門大街是青州古城的主要街道,始建於北魏初期。為南陽城內最主要的東西大街,也是當時重要的商業街。東門過去稱海晏門。原來門洞上方有塊石匾,上刻有“海晏”門之舊名“海岱”二字,落款為“大明洪武三年山東都指揮使葉大旺監修”。...
濼源書院,位於山東濟南。 清雍正十一年(1733)山東巡撫岳濬奉“省會之地仍各建書院,以作育人才”御旨,將明代都指揮使司舊址改建而成。濼源書院是清代山東最大的官辦書院,於1901年被改為官立山東大學堂(山東大學的前身)。歷史沿革 ...
有明一代,除京師、南京(見明都城)外,計有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湖廣、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十三個布政使司,京師又稱北直隸,南京又稱南直隸,此即兩京(直隸)十三布政使司,俗稱為十五省,為明直轄...
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設立了雄崖守御千戶所,歸山東省都指揮使司管轄。清同治《即墨縣誌》載:雄崖守御千戶所原額設正千戶(正五品)2員,副千戶(從五品)2員,百戶(正六品)5員,吏目1員,正副千戶及百戶皆世襲。共有京...
元代,屬中書省山東益都路莒州日照縣(中樓鎮屬莒縣)。明初,屬山東布政使司青州府莒州。洪武十七年(1384年),信國公湯和奉命於沿海築城防倭寇,設立安東衛,軍事上隸屬山東都指揮使司並青州海防道(軍事建制),直接轄域北起梅園(現...
明初,太和區屬山東布政使司遼東都指指揮使司。正統元年(1463年),屬遼東巡撫廣寧中屯衛。清時,太和區屬奉天省奉天府。康熙元年(1662年),並廣寧中、左、右三屯衛為錦縣。康熙三年(1664年),6月置廣寧府,屬廣寧府;屬錦州...
在山東省登州,明朝廷設立了“領差總督山東備倭都指揮使司”,統轄山東境內的各個“衛所”。瀋陽故宮發現的明代“遼東巡按御史察院”檔案,分為三大類、670餘件,內容包括題本、申、呈、咨、批、信牌(憲牌)、手本冊簿、報書、試卷...
明代在改元行省為布政使司的過程中,除元嶺北行省大部分不在境內、遼陽行省分屬奴兒乾都司及山東布政使司境的遼東都司外,京師和山東、山西二布政使司析自元中書省,南京為元河南行省(今皖北、蘇北)與江浙行省(今皖南、蘇南及上海市)...
一、山東 二、北直隸 三、遼東 第二章洪武時期北部海防體制的建立 第一節海防形勢及活動 一、海防形勢 二、應對措施 第二節海防機構與設施的建立 一、海防機構的設定 二、海防設施的構築 第三節海防官員的配備 一、山東都指揮使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