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京十三布政使司

兩京十三布政使司

明代直轄地區的省級行政機構和區劃。

明朝建立後為加強中央集權,改元朝之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僅主管民政,又設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獄、都指揮使司掌軍政,合稱都、布、按三司,遇大事由三司會商。

簡介,結語,

簡介

為防止布政使司長官專權,每一布政使司又設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明布政使司的職掌雖與元行省有差異,但作為行政區劃並無本質上的不同,所以,習慣上仍稱布政使司為省。俗稱為藩司,代稱為薇垣;布政使則俗稱為方伯。有明一代,除京師、南京(見明都城)外,計有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湖廣、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十三個布政使司,京師又稱北直隸,南京又稱南直隸,此即兩京(直隸)十三布政使司,俗稱為十五省,為明直轄地區的行政區劃。
明代在改元行省為布政使司的過程中,除元嶺北行省大部分不在境內、遼陽行省分屬奴兒乾都司及山東布政使司境的遼東都司外,京師和山東、山西二布政使司析自元中書省,南京為元河南行省(今皖北、蘇北)與江浙行省(今皖南、蘇南及上海市),廣東布政使司為元江西行省(今廣東大部)與湖廣行省(今廣西欽州、合浦地區及廣東留州半島和海南島),陝西布政使司為元陝西、甘肅(今甘肅嘉峪關以東部分)兩行省地;四川布政使司併入部分元雲南行省(今四川大涼山以西及金沙江以西、以北地),湖廣布政使司併入了元河南行省(今桐柏山以南、長江以北湖北大部),兩广部分已析出,但仍習稱湖廣;浙江布政使司大部為元江浙行省;貴州布政使司則為析雲南、四川、湖廣三布政使司鄰境地置。其他各布政使司的名稱、轄境與元行省大致相同(見行中書省)。明代的布政使司是元代行省制的進一步發展,設定較元朝合理,它奠定了清代以來內地省級行政區劃的基礎。
明代布政使司與都指揮使司轄境大致相同,但略有參差,有相互約制之意。如潁州(今安徽阜陽)隸南京鳳陽府,而潁州衛屬河南都司;夔州府(今四川奉節)隸四川,而瞿塘衛(治今奉節)屬湖廣都司;磁州(今河北磁縣)隸京師,而磁州千戶所屬山西部司等皆是。布政使司下轄府、州、縣和土府州縣及部分土司,據《大明會典》記載,萬曆初有一百三十七府、十三軍民府、一百九十九州、一千一百四十九縣、八土府、四十六土州、七土縣及八宣慰司、五宣撫司、七安撫司、一百一十六長官司、一衛軍民指揮使。另有布政使司佐理官參政、參議分守各道,派管糧儲、屯田、清軍、驛傳、水利、撫民等事,或節制一或數府州,稱分守道。各布政使司參政、參議均因事而設,員額不等,京師、南京不設布政使司,無參政、參議,境內各道由鄰省布政使司帶管。

結語

明布政使司雖為地方的最高行政機構,但自中葉以後,各地遍設總督、巡撫,布政使司需受其節制,地位下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