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業大學水利土木工程學院

山東農業大學水利土木工程學院

山東農業大學水利土木工程學院是以培養水利、土建類高級專門人才為主,學科門類齊全、 專業結構合理、辦學層次多樣化的工科學院。學院設有水利工程系、建築環境工程系、水資源工程系、工程力學系、土木工程系、藝術設計系、給水排水系等7個教學系,另設有較高水平的實驗中心、製圖繪畫中心和建築勘察設計研究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農業大學水利土木工程學院
  • 校訓:以人為本
  • 類別:公立大學
  • 所屬地區:中國山東
  • 主要院系:水利工程系,建築環境工程系,水資源工程系,
  • 主要獎項:混凝土疊合梁受力性能的研究水利科技進步一等獎
  • 主要培養人才:培養水利、土建類高級專門人才
  • 教職工:108人
  • 專職任課教師:81人
  • 博士:15人
  • 碩士:40餘人
學院概述,師資隊伍,本科專業設定,教學科研水平,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碩士點介紹,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土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結構工程,環境工程,地圖信息,

學院概述

學院在學科上覆蓋了國家基本建設所涉及的水利、建築、市政、交通、藝術設計等多個學科,形成了產、學、研協調發展的良好格局,設有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土木工程、藝術設計、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建築學(2011年新增)9個本科專業,道路橋樑工程技術1個專科專業,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土工程、水文學與水資源、結構工程及環境工程5個碩士學位授權點。其中水利水電工程是山東省重點學科,山東省特色專業。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為山東農業大學特色專業,土木工程為山東農業大學品牌專業。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職工108人,專職任課教師81人,教授、副教授31人,博士15人,碩士40餘人,其中山東水利科技學術帶頭人8人,碩士生導師1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知名專家3人。現有在校本專科生2500餘人。

本科專業設定

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土木工程、藝術設計、木材科學與工程專業、道路橋樑工程技術,其中省級特色專業為:水利水電工程、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教學科研水平

學院教學、科研設備完善,現有省內一流專業實驗室7個,CAD工作站2個,計算機120餘台,教學科研設備價值近800萬元,為教學和科研及社會服務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先後承擔和完成了水利部、省科委、省教育廳、省水利廳等科研課題40餘項,有10餘項科研獲省級以上獎勵,兩項課題獲國家專利,多項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多數科研項目套用於工程設計和施工單位,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人才培養

學院在教學與管理工作中,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以學生成才為中心,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重點,緊密結合"合格+特長"的教育目標,把專業教育、品德教育、專業基本技能的培養和訓練緊密結合起來,按照"深基礎、寬口徑、能力強、素質高和後勁足"的要求,緊密結合學科發展的前沿,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探索套用先進的教學手段,為學生考研和繼續學習創造了條件,增強了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提高了學生選擇職業的競爭力。在2002、2003年全國研究生考試中,我院本科學生平均考研率達33%以上,他們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大連理工大學合肥工業大學河海大學山東大學中國環境科學院華東理工大學北京工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全國知名大學,攻讀碩士學位。在近兩年的畢業生就業中,我院的畢業生普遍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本科就業率達100%,專科就業率86%,專升本率達35%,連續被學校評為就業指導工作先進單位。畢業生主要分布在山東省水利系統、建設系統、交通系統和北京、上海、成都等建設設計、施工、管理等單位,成為技術或管理骨幹,取得了良好的社會信譽。
學院的管理以服務於學生成才為宗旨,把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於人貫穿於實際工作中,把"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作為學院各項工作的出發點,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學生的成長成才創造條件。學院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各種社團組織為依託,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和科技創新活動,培養、鍛鍊學生專業基本技能和各種特長。在全國大學生"挑戰杯"創業比賽中,由我院大學生自己設計的"綠島生態園開發創業計畫",榮獲山東省特等獎,並被山東省選送到國家參賽。學院把優良院風和學風建設作為基本工作,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提倡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精神,形成了"嚴謹、求實、勤奮、活潑"的良好院風。

科學研究

獲獎情況
序號 獲獎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及等級 獲獎時間 獲獎者
1 混凝土疊合梁受力性能的研究
水利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0.12
2 山東省地下水資源開發與環境問題研究
山東水利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2.7
3 東平湖—大汶河水質預測及信息管理系統研究
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3.2
王開章
4 專利:土壤水分中子儀用水中定標器
授權專利
2003.8
5 小型水電站經濟運行
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8
6 城市供水水廠及管網無線數傳實時監測調度系統研究
山東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3
7 第三屆教師教學質量優秀獎評選
教師教學質量優秀三等獎
2004.7
8 城市生活用水考核與節水對策研究
山東水利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4.8
9 涌流節水灌溉技術水力自動裝置研究
山東省水利廳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4.9
10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試點專業的改革與實踐
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2004.11
11 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工程報價管理體系的研究
山東省軟科學三等獎
2004.12
12 工程預算與報價系列課程教學改革
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
2004.11
顏宏亮
13 農業節水模式研究與示範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4(參與)
14 水庫灌區自動化測水量水實時監測調度系統
山東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4
馬樹升
15 用水管理理論與實踐
山東省軟科學三等獎
2005.3
林洪孝
16 招標投標管理體系的研究
山東省軟科學三等獎
2005.3
林洪孝
17 城市生活用水考核與節水對策研究
山東軟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5.3
張慶華
18 建設項目智慧型招標評標管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泰安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7
徐學東
19 大汶河流域水資源承載能力及其調控戰略研究 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2005 龐清江
20 小開河引黃生態灌區建設與管理模式研究 山東水利科技進步二等獎、濱州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6 林洪孝
科研項目鑑定
序號
鑑定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鑑定水平
組織鑑定部門
鑑定時間
1 磚混結構設計助手系統BASE的開發
翟愛良
國內領先
省科委
2000.12
2 在AutoCAD環境下套用計算機進行土建工程量分析
翟愛良
國內領先
省教育廳
2002.1
3 小型水電站經濟運行
李天科
國內領先
省科委
2002.12
4 涌流節水灌溉技術水力自動裝置研究
王春堂
國內領先
省教育廳
2003.6
5 建設項目電子招標管理體系的研究
徐學東
國內領先
省科技廳
2004.6.18
6 建設項目智慧型招標管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徐學東
國內領先
省科技廳
2004.9.26
7 大汶河流域水資源承載能力及其調控戰略研究
龐清江
國際領先
山東省科技廳
2004.12.4
8 缺水山區雨水積蓄利用系統最佳化模式研究
白清俊
國內領先
省教委
2004.12
9 水資源管理理論研究與實踐
林洪孝
正式出版
水利部
2005.3
10 用水管理理論研究與實踐
林洪孝
正式出版
水利部
2005.3
11 小開河引黃生態灌區建設與管理模式研究 林洪孝 國內領先 省科技廳 2006.4
主要科研項目
序號 項目、課題名稱
項目來源
負責人
1 生態建設措施與涵養城市水源的關係研究
省科委
白清俊
2 缺水山區雨水集蓄利用系統最佳化模式研究
省教委
白清俊
3 玉米作物的調虧灌溉節水模式研究
山東農大博士科研基金
白清俊
4 科爾沁沙地退化草地植被恢復與重建技術示範
科技部
范世香
5 科爾沁沙地典型地區荒漠化定位監測
范世香
6 科爾沁沙地西部退化土地可持續經營示範研究
內蒙科委
范世香
7 科爾沁沙地退化草地生態恢復與畜牧業經營研究
中日合作項目
范世香
8 生態建設與水資源有效利用研究
山東農大
范世香
9 小型水電站運行研究與對策
省水利廳
李天科
10 汶源水庫規劃研究
李天科
11 水資源管理理論研究與實踐
水利部
林洪孝
12 用水管理理論研究與實踐
水利部
林洪孝
13 臨沂市水資源綜合規劃研究
林洪孝
14 臨沂市城市飲水安全保障規劃研究
臨沂市水利局
林洪孝
15 小開河引黃灌區生態建設與管理運行模式研究
濱州市水利局
林洪孝
16 濱州市平原水庫建設與科學管理研究
濱州市水利局
林洪孝
17 威海市城市節約用水規劃研究
威海市水利局
林洪孝
18 城市水務系統循環規律與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校青年科技創新基金 林洪孝
19 水庫灌區自動化量水無線數自動檢測調度系統研究
水利廳
馬樹升
20 城市供水監視、監控系統研究
濱州市
馬樹升
21 大棚果蔬微灌系統微機自動控制研究
水利廳
馬樹升
22 大汶河流域水資源承載能力及其調控戰略研究 山東省水利廳 龐清江
23 中小城市(以泰安市為例)分質供排水系統模式研究
泰安市科技局
龐清江
24 集約化養殖精準生產技術平台的研究開發與套用示範
山東省科技廳
龐清江
25 涌流節水灌溉技術水力自動裝置研究
省教育廳
王春堂
26 作物控根節灌技術研究
學校
王春堂
27 滴灌條件下土壤鹽分的運動規律試驗研究
學校
王春堂
28 城市供水水源地地下水環境模擬與安全供水對策研究
水利廳
王開章
29 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工程報價管理體系的研究
山東省科技廳
徐學東
30 建設項目智慧型招標管理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泰安市科技局
徐學東
31 中國建築業企業生產方式的變革與國際化的比較研究
建設部
徐學東
32 用炭纖維加固混凝土結構關鍵技術研究
省教育廳
翟愛良
33 山東省經濟自立灌區管理模式研究與示範
山東省科技廳
張慶華
34 WUA規範運行研究
省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辦公室
張慶華
35 WUA建立、支持與運行成本研究
省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辦公室
張慶華
36 岩石破壞機理的非線形動力學分析及其混沌控制 校青年科技創新基金 劉傳孝
37 岩體微地震精確定位及震源機制反演研究 校青年科技創新基金 史 紅
38 非線性統計理論及其套用研究 校青年科技創新基金 董 潔
39 邊坡岩體穩定性影響因素敏感性分析的神經解釋理論與方法 校青年科技創新基金 曹茂森

碩士點介紹

水利水電工程

水利水電工程碩士點設“節水灌溉與技術”、“水利水電工程設計理論與管理運行”、“水利水電工程經濟與項目管理”3個研究方向。本碩士點有教授10名,副教授11名,有博士4名,碩士5名。有碩士生導師13名。
節水灌溉與技術研究方向以農業節水灌溉技術為主要研究內容,包括灌溉輸配水系統的高效調控技
術;節水灌溉設備的設計與研究;農田水分高效利用綜合技術研究;節水灌溉現代化管理技術;渠道防滲方法、施工工藝設備及新型防滲材料研究。
水利水電工程設計理論與管理運行研究方向主要以水利水電工程的設計、建設、管理為主要研究內
容,包括監測方法、數據的採集與處理,病庫、險庫的測試分析與加固方法;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投資的系統分析和風險決策研究;粘彈性力學、彈塑性力學、可靠度理論的設計套用以及新型土工合成材料套用方法的研究;高面板堆石壩的靜動力分析,混凝土重力壩的靜力數值計算;基礎開挖和基坑支護的設計,大壩基礎處理;河流水力計算、壩體滲流計算;水利水電工程管理運行等方面的研究內容。
水利水電工程經濟與項目管理研究方向以水利水電工程與項目管理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水利水電工程的經濟評價理論與方法、水利水電工程的經濟運行、水利水電工程的運行管理體制、模式和科學管理方法、水權與水市場等內容。

農業水土工程

農業水土工程碩士點設“灌溉排水理論與技術”,“農業水土資源與環境”,“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3個研究方向。本碩士點有教授8名,副教授5名,有博士6名,有碩士生導師13名。
節水灌溉理論與技術研究方向是針對我國水源性缺水、水質性缺水、用水結構性缺水以及乾旱性缺水的特點,研究工程節水、農藝節水以及作物高效用水的各種高新技術和實用技術。農業水土資源與環境研究方向針對我國人口多、土地資源少、水資源緊缺的基本國情,研究農業水土資源的利用與評價、農業水土環境的治理與保護的理論與現代工程技術。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與管理主要是對農田灌溉與排水系統規劃設計理論與方法、工程建設科學管理理論與方法、灌區及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體制和管理理論與方法進行研究。

水文學與水資源

水文學與水資源碩士點設“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經濟管理”,“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與調控”,“工程水文與災害防治”3個研究方向。本碩士點有教授9名,副教授12名,有博士8名。有碩士生導師13名。
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經濟管理研究方向緊緊圍繞本學科研究的核心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與管理——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原則、開發利用水資源的科學技術、地區和部門間水資源最佳化配置與調度、節水理論與技術、水資源經濟管理、行政管理、法規管理,以及人、經濟社會建設和發展與水資源環境的辯證關係等問題開展研究。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與調控”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區域水資源系統評價方法,局域水資源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地下水與地表水聯合調度研究;水源地水流模型和溶質運移模型研究;水資源開發與環境效應及其對策研究;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方法研究;地下水信息技術與方法研究等。工程水文與災害防治研究方向主要對工程水文與水利計算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洪水災害的防治方法進行研究。

結構工程

結構工程碩士點設“結構非線性分析技術”,“施工技術與項目管理”,“工程結構鑑定與加固”3個研究方向。本碩士點有教授7名,副教授11名,有博士5名,有碩士生導師13名。
結構非線性分析技術研究方向以結構非線性分析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混凝土本構關係研究;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粘彈性力學、彈塑性力學、可靠度理論的套用以及新型土工合成材料套用方法的研究;無粘結部分預應力混凝土迭合梁受力性能研究;無粘結部分預應力混凝土迭合梁設計方法研究;基礎開挖和基坑支護的設計,深基坑基礎處理;樁基的檢測和非線性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內容。施工技術與項目管理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建築工程施工的工藝原理和方法以及組織施工的一般規律、建設項目管理的理論與方法等。工程結構鑑定與加固研究方向主要對已建工程的各種工程結構質量進行鑑定方法、結構加固技術與方法等進行研究。

環境工程

環境工程碩士點是我院與資源與環境學院聯合培養。我院承擔“水處理技術與利用”研究方向。該研究方向主要從事常規水處理的強化、臭氧化和生物過濾技術、膜處理技術、水質微污染控、廢水生物脫氮除磷技術、新型生物載體及匹配反應器開發、河流污染點源、面源治理技術。本碩士點有教授10名,副教授11名,有博士4名,碩士5名。有碩士生導師13名。

地圖信息

地址:岱宗大街山東農業大學東校區175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