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齊河縣四清運動研究是一篇中共黨史專業的博士論文,由李瑗指導,張健編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齊河縣四清運動研究
- 時間:2008
- 館藏號:D651.7
- 導師:李瑗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學位授予單位
中共中央黨校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社會主義教育運動 四清運動 山東
館藏號
D651.7
館藏目錄
2010\D651.7\1
中文摘要
20世紀60年代在全國部分城鄉開展的四清運動,是中共中央領導發動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這一運動整體上經歷了1963年——1966年四年的時間。從中共中央高層領導,到基層幹部和民眾,運動參與面之廣泛,影響之深遠,都是中共歷史上所鮮見。因此,四清運動也成了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問題。立足於四清運動研究的現狀,筆者選取了山東省齊河縣作為個案,從微觀層面對四清運動進行了梳理和分析。 山東省齊河縣四清運動,具有全國範圍內四清運動的共性。同時,由於自然條件和社會歷史原因,山東省齊河縣的四清運動中也表現出自己的特點。1964年9月,山東省齊河縣被列為山東省四清運動的試點縣。以此為界,齊河縣的四清運動明顯分為兩個不同階段。在齊河縣幹部民眾的印象中,一般把前一階段的四清運動稱為“小四清”,把後一階段的四清運動稱為“大四清”。對於齊河縣而言,“大四清”才是人們印象中真正意義上的四清運動。為了彰顯齊河縣四清運動的特點,本文重點介紹該縣在“萬人工作團”領導下的“大四清”。 本選題的基本框架,整體上是以時間順序進行了歷時性梳理,部分章節的安排突破了時間順序,以專題的形式展開。論文由緒論、正文五章和結束語組成。 第一章,介紹了山東省齊河縣的風土風貌和社會歷史狀況。通過對齊河縣的風土風貌的介紹,使我們了解該縣的自然地理狀況,從而加深了對1960年前後該縣經濟困難發生時“天災”原因的解讀;通過對該縣社會歷史狀況的梳理,使我們了解該縣的歷史文化特點,從而更好地解讀影響該縣四清運動的關聯性社會歷史因素。 第二章,介紹了齊河縣四清運動發生的歷史背景。歷史事件的描述,離不開特定的時空坐標,微觀歷史事件需要放在巨觀背景中去解讀。本章通過對當時全國的形勢、全國四清運動的開展以及山東省四清運動的開展狀況進行了梳理,介紹了齊河縣四清運動發生的巨觀背景條件。這種梳理,是解讀齊河縣四清運動的必要前提。 第三章,對齊河縣的整風整社和“小四清”情況進行了梳理。由於非常嚴重的經濟困難狀況,齊河縣的整風整社運動和“小四清”運動,從整體上來講,形式主義的成分要多一些,政治運動的成分要少一些。這同1964年10月之後的四清運動有著明顯不同。這種梳理有助於我們了解齊河縣“小四清”同“大四清”的根本區別,從而彰顯齊河縣四清運動的特點。 第四章,對“萬人工作團”領導下齊河縣“大四清”情況進行了梳理。本章以專題的形式(集訓工作隊、組織貧協、工作組“三同”、運動中的反右傾、清理和退賠、控訴鬥爭、幹部自殺事件等)展開論述。這種論述將齊河縣“大四清”的歷史過程進行了個性化解剖,使該縣“大四清”每個運動階段的不同內容和特點,更加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更有助於我們了解齊河縣四清運動的個案特色。 第五章,對《二十三條》下達之後齊河縣“大四清”運動糾偏情況進行了梳理。筆者認為,對於齊河縣四清運動來講,《二十三條》就是“糾偏檔案”。為了突出這一特點,本章對《二十三條》的傳達、學習、貫徹情況,對幹部核實定案以及大部工作隊撤出齊河後的留守工作情況作了梳理,並對核實定案中的“徐師範問題”做個案描述。這有助於我們了解《二十三條》同齊河縣四清運動糾偏工作的密切聯繫,有助於我們了解齊河縣四清運動糾偏階段的主要情況和特點。 結束語部分,對筆者關於四清運動的整體認識和齊河縣四清運動個案研究感受作了總結。對四清運動的整體認識,是以齊河縣四清運動個案為切入點,對學術界“四清”運研究的巨觀評價進行了反思,從微觀角度透視了全國範圍巨觀意義上的四清運動,由此談出了筆者的某些啟發和體會:一、四清運動對基層幹部和民眾造成了極大傷害;二、四清運動積累的乾群矛盾,造成了社會生活的劇烈動盪;三、四清工作團的某些做法,破壞了基層社會的民主與法制;四、四清運動期間的生產發展,不能“歸功”於四清運動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