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農業生產服務業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6—2020年)

農業生產服務業是指貫穿於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和產後各環節,為農業生產經營提供中間投入服務的行業。農業生產服務業是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內容,也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基礎支撐。為進一步推動我省農業生產服務業轉型升級,加快現代農業建設進程,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圍繞服務業與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總體要求,以服務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以體制機制創新與科技、管理創新為動力,以信息化和先進技術套用為支撐,突出做好多元化主體培育、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打造、內部治理結構和管理升級、優惠政策體系支撐四項工作,實現各類主體協調發展,擴大服務惠及範圍,提高服務綜合效益,促進全省農業農村經濟以更大優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市場導向和政府引導。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突出解決主要農產品生產經營過程中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的重大技術、關鍵環節、基礎設施等需求難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改進農業生產方式,增強農業生產服務供給保障能力。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按照市場機制最佳化配置服務資源要素,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鼓勵支持各類經營性服務主體公開公平競爭,形成政府與市場優勢互補、良性互動的農業公益性服務供給新機制。
2.堅持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結合。在穩定和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等公益性服務機構的同時,積極培育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服務業,建立健全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新型農業生產服務體系。進一步簡政放權,發揮行業協會的橋樑和紐帶作用。探索農業公益性服務通過市場化機制供給的有效實現方式,形成主體多元、形式多樣、競爭充分的農業生產服務業發展格局。
3.堅持基礎性服務與增值性服務銜接。針對一般農戶,要做好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託管、統防統治等基礎性服務。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除提供生產過程中的基礎性服務外,還要重點開展農產品市場信息、包裝儲運、品牌推廣、產品銷售等增值性服務,提高農業增值收益。
4.堅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是新常態下農業農村轉型發展的根本選擇,農業生產服務業作為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紐帶,有利於實現資本、技術和資源要素的跨界集約化配置。通過生產服務業,把農業產前的投入品供給、產中的農事操作、產後的初加工和市場銷售有機整合在一起,有效促進農業的產業鏈條延伸、農產品的保值增值。
(三)總體目標。
農業生產服務業體系更加健全,新型專業化、社會化服務主體不斷壯大,服務內容的配套性、協調性明顯改善,產業素質和運行效率不斷提高,在農業增加值中的比重明顯上升,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和農業全產業鏈重要的利潤來源。到2020年,力爭全省農業生產服務業主體達到22萬家,農業生產服務業增加值達到330億元,占農林牧漁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2%,土地經營規模化率達到50%。
二、重點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實施八大工程:
(一)農業科技服務工程。
以培育優質品牌農產品、構建農業產業鏈為重點,圍繞提高農業技術創新和推廣套用能力,整合現有資源,推進“產學研”結合,發揮農業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完善農業生產服務標準體系,規範農業生產服務行為。加強縣鄉農業技術推廣體系與服務能力建設,推動植保、農機等要素裝備結構最佳化升級,進一步提升農業技術服務對現代農業發展的貢獻率。完善以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為載體的農業科技研發機制,提升科技對產業的支撐水平。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作用,鼓勵農業科研人員開展技術承包和技術入股,積極探索實行農業技術研究、推廣項目招投標制度,調動廣大農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依法推動農業科研人才、技術、資源向企業流動,保護農業智慧財產權。創新基層農技推廣服務方式,重點培植一批農業科技合作社、科技大戶,培育壯大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有效破解農業科技入戶下田“最後一公里”難題。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服務工程。
加強農業系統檢驗檢測認證資源整合,進一步規範和推進監測機構建設和發展,做大做強綜合性農產品檢驗檢測機構,最佳化要素配置,發揮集群效應。鼓勵和支持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平等參與社會競爭,探索建立獨立的第三方農業檢驗檢測認證機構,提升整體檢測技術能力。建立農產品檢測資源結果共享機制,加強農產品監測數據對農業生產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導向作用。積極發展農產品線上檢測,為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供保障服務。依託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自律水平。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
(三)農產品物流服務工程。
最佳化農產品物流企業供應鏈管理服務,推廣農產品生產企業零庫存管理等現代企業管理模式,提高農產品物流企業的信息化、智慧型化、精準化水平。加強核心技術開發,發展農產品連鎖配送等現代行銷方式。完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加強產銷銜接,積極開展展會促銷、網路促銷等線上線下農產品交易活動,依託郵政等農村電商服務平台,拓展優質品牌農產品的線上線下銷售渠道,擴大農超對接規模,加快農產品批發和零售市場改造升級,提升農產品流通服務水平。探索農村電子商務服務模式,科學編制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規劃。穩步發展移動電子商務,推動移動電子商務套用向農業生產服務業延伸。引導農產品生產企業剝離物流業務,發展專業化、社會化的大型農產品物流企業。鼓勵供銷、郵政等部門圍繞農業產前、產中、產後需求提供系列社會化服務,鼓勵第三方服務公司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專業化電子商務培訓服務、物流外包服務、行銷運營服務。
(四)農產品初加工服務工程。
支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以及中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開展農產品整理、分級、包裝等初加工項目,實現產品增值、損耗減少、收入增加。發展果品、蔬菜倉儲保鮮等產後服務項目,各地要在用地方面給予支持,在用電、設備購置等方面給予優惠和補助。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到農村設點,將初加工項目分散到農戶、合作社實施。支持電商企業在農村建設產品和原料基地,開展分級、包裝等初加工業務。
(五)農村資源、能源、環保服務工程。
加強農村可再生能源管理,完善服務體系,鼓勵引導社會力量開辦農村能源技術服務實體或服務網點,研究探索農業秸稈處理、養殖業廢棄物綜合利用、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民取暖、農村改廁、沼氣工廠、太陽能利用、微小水電和地熱能開發等方面的標準化服務模式。健全農業資源環保標準體系,增強農業資源環保指標的剛性約束,嚴格落實獎懲措施,逐步建立農業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農業生態補償制度,推行農業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發展農村清潔生產第三方服務體系。建立農業再生資源回收網路,發展農業資源再利用技術服務,規範引導規模養殖糞污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服務產業。
(六)農業信息服務工程。
以信息化帶動農業現代化,支持農業生產的信息技術服務創新,推進物聯網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消費與管理方面的套用。充分發揮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對農業生產要素配置的最佳化作用,以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各個環節和農村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為主線,以農業物聯網試驗示範、信息進村入戶、農業大數據、農技推廣信息化示範等重大工程為抓手,探索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管理服務體系和產業體系運行機制與模式,發展農作物良種繁育、農業生產動態監測、環境監控等信息技術服務,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充分發揮農業農村信息化示範省試點建設的基礎性工作成效,整合農業、郵政和供銷合作社等部門已有的信息化資源,加快建設功能完善、綜合統一的農業生產服務平台。
(七)土地流轉管理服務工程。
在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基礎上,搞好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重點建設縣域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合理劃分縣、鄉兩級市場功能,推進農村產權公開、公正、規範交易。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管理信息服務平台建設,提供信息的發布、管理套用與政策諮詢等服務。修訂完善全省統一的土地流轉契約示範文本,加強工作指導,引導流轉雙方簽訂規範的流轉契約。探索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的有效實現形式。按照國家統一部署,研究制定土地經營權證書的監製、頒發和管理辦法,為實現土地經營權流轉和抵押擔保提供鑑證服務。指導各地制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認定辦法和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改革實施辦法。開展土地經營權抵押、擔保試點,探索建立抵押資產處置機制。加強矛盾糾紛調處,加快建立健全“鄉村調解、縣市仲裁、司法保障”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
(八)農業金融服務工程。
建立完善農業生產融資運營服務體系,豐富融資方式,提升專業水平。大力推廣大型農機具設備、農業生產廠房設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等抵質押貸款業務,重點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發展。積極推動涉農企業通過上市掛牌、發債等方式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拓展涉農保險服務功能,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探索發展新型涉農保險業務,加快推動保險資金投入農業基礎設施領域。充分發揮齊魯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服務功能,促進農村產權有序流轉和涉農企業便利融資。結合我省農業特點和資源稟賦,探索發展介於現貨和期貨之間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引導小額貸款公司、民間融資機構堅持支農支小方向,支持涉農融資擔保機構加強與銀行、保險、信託等金融機構合作,多渠道拓展融資空間。深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金融改革試點,增強對農業和農民生產經營的金融支持。
三、保障措施
(一)培育多元化服務主體。
利用多種渠道和手段吸引並支持企業或產業要素投向為農業提供服務的現代服務組織,打造我省農業生產服務業品牌體系,鼓勵支持創建山東農產品的區域和行業品牌,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一是完善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政策。進一步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發展農業生產服務業中的載體和平台作用,著力解決其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引導其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二是完善龍頭企業發展農業生產服務業的激勵機制。強化對龍頭企業參與發展農業生產服務業的政策支持,鼓勵郵政、供銷等部門及龍頭企業利用內部服務能力,開展面向周邊農戶和區域農業的市場化服務。創新對龍頭企業的支持政策,逐步實現由支持龍頭企業直接帶動農戶,向支持龍頭企業通過加強農業服務體系建設間接帶動農戶轉變。三是充分發揮農村各類中介組織和專業服務機構的作用。引導專業大戶、經紀人等農村能人開展項目推介、生產組織、市場行銷等多種形式的中介服務,促進生產要素最佳化配置,激活農產品市場。四是大力培育各種新型農業服務組織。支持各類農業服務主體找準定位、加快發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各新型經營性服務組織發展壯大,提高服務效率,構建多元化農業生產服務業發展格局。積極發展覆蓋全程、綜合配套、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大力推廣承包土地託管、半託管、跨區作業等形式的系列化、規模化服務方式,開展多環節、全程化的規模化服務,推進農業經營的規模化、標準化。
(二)加快體制機制創新。
在加強公共服務和公益性服務的同時,強化對農業生產服務業創新和市場化改革的引導支持。一是創新組織協調機制。建立由農業部門牽頭,發展改革、科技、財政、水利、海洋與漁業、林業、統計、質監、物價、畜牧獸醫、供銷、郵政等多部門參與的工作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各部門的職能作用,為農業生產服務業發展提供組織保障。二是完善政策支持體系。對於一些公益性較強、覆蓋面較廣的關鍵服務環節,積極探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集中力量加大支持;各級稅務機關要不折不扣地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放開農業生產服務業領域市場準入,營造公平競爭環境,鼓勵供銷、郵政等部門按照公司化或非營利機構的方式,興辦綜合性或專業性的區域農業服務中心等農業生產公共服務平台;充分發揮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基金作用,將運行規範、為當地農業生產作出突出貢獻的示範園區、農業服務中心、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等農業生產公共服務平台納入項目庫,爭取基金扶持;總結成熟做法,推動促進農業生產服務業發展的地方立法工作,積極發揮立法引導、推動、規範、保障改革的作用。三是培強做大發展載體。鼓勵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參與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示範縣創建活動,支持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土地託管服務平台建設,為農業生產服務業發展提供載體,推進農業生產服務業健康發展。
(三)完善管理規範發展。
加強農業生產服務過程中矛盾糾紛的調處,加快構建多元化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公平公正解決糾紛、及時有效化解矛盾。制定農業生產服務標準體系,促進農業生產服務業規範、有序發展。加強行政指導,提高農業生產服務業主體商標註冊、運用、管理和保護水平,促進農業生產服務業品牌建設。組織開展農業生產服務業統計指標的設計和調查分析工作,建立基礎數據定時上報制度,完善農業生產服務業統計體系,提高統計的科學性、準確性,為政府制定農業生產服務業政策提供參考依據。
(四)加大人才培養力度。
創新農業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加快建立多層次的農業生產服務業人才培育體系、科學的人力資源開發利用體系、專業人才能力開發和客觀評價體系,推進農業領域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鼓勵涉農科研院所與高等學校加強教、科融合,共享優質資源,鼓勵高等院校、職業學校開辦相關專業課程,鼓勵科研院所開展專題研究,引導社會力量興辦專門學校,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和創業型服務人才。落實好對鄉村教師、基層農技人員、“三支一扶”大學生等的支持政策,加快培養一支熱愛農業、有技術專長、有管理能力的高素質農業服務人才隊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