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立第八鄉村師範學校

原山東省立第八鄉村師範學校(簡稱八鄉師)位於山東省壽張縣(現陽穀縣壽張鎮),1931年由山東省教育廳廳長何思源授意創建。

1932年夏,八鄉師在壽張城東關外建成,招生對象為東阿、陽穀、壽張、莘縣、冠縣、鄆城、東平等縣的高小畢業生和部分社會青年,畢業後分配到上述各縣鄉村國小任教,是一所培養鄉村國小教師的學校。

1937年10月,因戰事奉命急遷至黃河南岸梁山縣,旋即與山東各校遷湖北鄖陽,後輾轉至四川綿陽,山東省各學校合為國立六中,八鄉師初入師範部,後成立梓潼師範;抗戰勝利後國立六中各校籌備回原籍復校,八鄉師後因陽穀、壽張解放,且解放區新建學校冀魯豫建國學院(後為山東省陽穀師範學校)遷於陽穀坡里,恢復工作告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立第八鄉村師範學校
  • 別名:壽張八鄉師
發展歷史,壽張八鄉師,流亡南下,國立第六中學,戰後恢復,

發展歷史

壽張八鄉師

山東省立第八鄉村師範學校設校長、教育長、訓育長各1名。首批招收新生兩個班,共80人,學制為4年。
學校設定課程有國文、數學、地理、歷史、化學、物理、動物、植物、音樂、體育、勞作和實習、教育學概論、教學法、心理學等。學生生活費每人每月5元,由政府撥發。學校下設附小班1個。
學校建校不久,校內即有共產黨的秘密活動。
1933年,中共山東省委政治交通員趙健民受組織委派,到“八鄉師”開展工作,指導建立了中共“八鄉師”支部委員會。
1934年春,中共八鄉師黨支部成立後,組織同鄉會,出版《八鄉師校刊》,引導學生開展各種進步活動。
至1935年,全校八個班有六個班建立了黨小組,黨員發展到30多名。在黨支部領導下,“八鄉師”學生曾多次走上街頭,宣傳反帝反封建,倡導抵制日貨,團結禦敵。
至1937年,先後招收學生6屆,12個班,480人,其中良陵畢業兩屆,轎民員4個班,160人

流亡南下

1937年秋,抗日戰爭爆發,因韓復榘不當命令,山東省教育廳緊急秘密組織全省師生南遷。
山東省第八鄉村師範學校與濟南省立一中、齊光中學、山東省立菏澤中學等30餘所即將成為淪陷區的中等學校師生,於1938年初春,陸續集結於河南開封、許昌等地,後全部遷至河南南陽賒旗鎮(今社旗縣),暫時組成了“山東省立聯合中學”,正式複課,校長由原山東省教育廳中等教育科科長揚展雲擔任。
不久,國軍節節失利,許昌等地已臨前線,山東聯合中學師生三千餘人,再次向西南方向流亡,1938年四、五月間抵達湖北鄖陽(今鄖縣)、均縣,學校奉命易名為“國立湖北中學”,由國民政府教育部直轄。
1938年夏,日寇溯長淚只敬烏江而上,武漢告急,教育部下令學校遷至四川,三千莘莘學嚷騙斷子歷經千辛萬苦,徒步流亡七千餘里,跨魯、豫、鄂、陝、川五省,歷時一年零三個月,有師生歿命途中;終在1939年春,分別抵達四川綿陽、德陽、梓潼、羅江、新店子等地。

國立第六中學

1939年初,學校先命名國立山東中學,月後,奉教育部之命,編入戰時淪陷區內遷中等學校之序列,正式命名為“國立第六中學”。
國立六中陣容龐大,學類繁雜,國中、高中、高職、農高、前期師範、後期師範俱全,全部師生要在校食宿,川地實在找不到一處合適的地方來欠奔汗容納這所學校。因此只有將國立六中化整為零,分成5所分校,方才在綿陽附近的幾個縣鎮利用廟宇、祠堂、軍營、廢棄廠房安頓下來。
原壽張第八鄉村師範學校全體師生合併進國立六中第一分校(師範部):設在梓潼縣,在綿陽東北一百多華里,山東來川的師範學生全部在此學習,校內分簡易師範(前期師範)和後期師範,學制均為四年。校長楊書田(字雲齋),楊校長曾是山東第二師範(曲阜),山東第四師範(益都)校長。後來因故離任,由蔡復元接替。
1941年,山東南遷學生全部畢業,總計培養學生52個班,2500人,此後,各校區在四川就地招生,繼續辦學,何思源、張含英(建國後水電部副部長)等著名人士均系該校早期畢業生。
1942年後,國主挨循立六中一分校梓潼分校脫離國立六中,單獨成立梓潼師範。

戰後恢復

1946年6月,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教育部召開復原會議,但解放戰爭隨之而來,六中龐大的體系30餘所學校資產已集中,無法拆分,復原幾乎不可能,只能繼續辦學下去。校長葛蘭笙奔走於魯,與山東省教育廳廳長李泰華商議,將國立六中回魯轉為省立,在濟南設定了“國立六中復原籌備處”,議定魯籍師生回魯,其餘就地於四川安置。
1948年2月,國民黨山東省教育廳曾下達指示,擬恢復戰前各學校並進行籌備,山東省第八鄉村師範學校亦回原籍,但不久山東各地解放,恢復工作陸續告終。
山東省府連雅體第八鄉村師範恢復無望,原山東省各師範學校作為梓潼師範繼續存在下去,但大部分師生後續陸續自行回魯。
原壽張第八鄉村師範學校全體師生合併進國立六中第一分校(師範部):設在梓潼縣,在綿陽東北一百多華里,山東來川的師範學生全部在此學習,校內分簡易師範(前期師範)和後期師範,學制均為四年。校長楊書田(字雲齋),楊校長曾是山東第二師範(曲阜),山東第四師範(益都)校長。後來因故離任,由蔡復元接替。
1941年,山東南遷學生全部畢業,總計培養學生52個班,2500人,此後,各校區在四川就地招生,繼續辦學,何思源、張含英(建國後水電部副部長)等著名人士均系該校早期畢業生。
1942年後,國立六中一分校梓潼分校脫離國立六中,單獨成立梓潼師範。

戰後恢復

1946年6月,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教育部召開復原會議,但解放戰爭隨之而來,六中龐大的體系30餘所學校資產已集中,無法拆分,復原幾乎不可能,只能繼續辦學下去。校長葛蘭笙奔走於魯,與山東省教育廳廳長李泰華商議,將國立六中回魯轉為省立,在濟南設定了“國立六中復原籌備處”,議定魯籍師生回魯,其餘就地於四川安置。
1948年2月,國民黨山東省教育廳曾下達指示,擬恢復戰前各學校並進行籌備,山東省第八鄉村師範學校亦回原籍,但不久山東各地解放,恢復工作陸續告終。
山東省第八鄉村師範恢復無望,原山東省各師範學校作為梓潼師範繼續存在下去,但大部分師生後續陸續自行回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