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畜禽養殖糞污處理利用實施方案

為深入推進全省畜禽養殖糞污處理利用,有效防治養殖污染,防控動物疫病,保護和改善環境,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制定本方案。
一、畜禽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現狀
(一)畜禽糞污產生情況。
1.畜禽養殖量大。我省是畜禽養殖大省。據初步測算,2015年,全省畜牧業總產值2500億元,居全國第一位;生豬存欄2849.6萬頭,居全國第4位;牛存欄503.6萬頭,居全國第5位;羊存欄2235.7萬隻,居全國第2位;家禽存欄6.1億隻,居全國第1位。全省畜禽總存欄合計9490萬個標準豬單位。每平方公里土地負荷604.7個標準豬單位,是全國平均水平的6.4倍;每公頃耕地負荷12.6個標準豬單位,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9倍。
2.糞污產生量多。全省畜禽養殖每年約產生糞尿2.7億噸,其中糞1.8億噸、尿0.9億噸。分品種看,豬為1.0億噸,占36.3%;牛為0.9億噸,占32.6%;羊為0.3億噸,占12.0%;家禽為0.5億噸,占19.1%。
3.分布差異顯著。從生豬和奶牛糞尿產生量看,產生量比較大的前5個市是臨沂、濰坊、菏澤、泰安、濟寧,糞尿產生量為9080萬噸,占全省的52.2%。從畜禽糞尿產生總量看,比較大的前5個市是德州、菏澤、臨沂、濰坊和聊城,糞尿產生量為1.31億噸,占全省的48.9%。從單位耕地面積負荷看,糞污產生量最為集中的地區為泰安、德州和濟南,每公頃耕地負載達到50噸以上,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多。綜合評價,德州、泰安、濟南、臨沂、濰坊、菏澤、聊城等畜禽養殖處理利用的任務比較繁重。
(二)糞污處理利用情況。
1.利用取得較大進展。近年來,各級政府把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擺上重要議程,逐步加大工作力度,強化規劃布局,推廣適宜模式,取得了較好效果。目前,全省畜禽糞便利用率達到92%,處理利用率70%,污水處理利用率46%。
2.主要模式得到推廣。一是自然發酵處理。主要用於家禽和散養牛羊、生豬,糞便堆積發酵、污水沉澱降解後還田,約占畜禽糞污處理量的30%;二是墊料發酵床處理。主要用於中小型生豬和肉禽養殖,糞尿同時發酵降解,基本實現零排放,約占畜禽糞污處理量的17%;三是沼氣工程處理。主要用於大中型生豬和奶牛養殖,糞尿厭氧發酵,沼氣用於生產、生活或發電,沼渣沼液處理還田,約占畜禽糞污處理量的5%;四是生產有機肥。主要是利用生豬、奶牛和肉牛規模化養殖場的糞便,加工成商品有機肥,約占畜禽糞便處理量的4%。
3.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建設各類畜禽發酵床1350萬平方米,存養畜禽6025.7萬頭(只),其中生豬538萬平方米、484萬頭,家禽807萬平方米、5541萬隻,肉牛肉羊5萬平方米、0.7萬頭(只)。全省利用畜禽糞便生產有機肥企業108個,年加工商品有機肥425萬噸。全省畜禽養殖場共建設大型沼氣工程360個,厭氧池總容積51.2萬立方米,其中利用沼氣發電企業63家,年發電量約7000萬千瓦時。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污染影響大。全省600多萬個畜禽養殖場戶廣泛分布在各地,污染面廣量大。不僅造成部分水體富營養化,污染養殖場周邊空氣,而且傳播疫病,影響農牧產品質量安全和人體健康。其中,污水是養殖污染的主要來源。據環保部門檢測,全省COD排放和氨氮排放總量中,來自畜禽養殖的分別占70%和38%。
2.處理成本高。存欄量2000頭的養豬場日產污水約30噸,存欄量1000頭的奶牛場日產污水約100噸。出欄1頭生豬污水處理成本需要20元,1頭奶牛每年的污水處理費用要260元。如果加上折舊和固體糞便的處理,成本還要增加50%。
3.種養循環差。由於化肥增產的比較優勢、耕地碎片化、農村勞動力缺乏等問題,使養殖與種植無法有效銜接,造成了畜禽糞污無法得到充分利用。據調查,全省真正實現種養結合的比例在20%左右。充足的畜禽糞肥資源與僅有1.4%有機質含量的土壤地力現狀形成了較大反差。據資料,歐美等已開發國家農作物產量70%—80%靠基礎地力,20%—30%靠水肥投入,而我省耕地基礎地力對農作物產量的貢獻率僅為50%,與歐美等已開發國家相比,低20—30個百分點。4.技術支撐弱。無論在控源減排、清潔生產、無害化處理,還是在資源化利用等技術方面,缺乏專門研究、推廣和服務力量,造成單位產品糞污產生量多、糞污處理不徹底、利用率不高等問題。畜禽養殖污染監測和治理的標準、方法、技術難以滿足需要,無害化處理、市場化運作機制尚未建立。
5.資金投入少。畜禽養殖比較效益低,大多數場戶無力對污染治理進行投入。近幾年,各級財政在畜禽污染治理上的投入較少,遠不能滿足糞污處理資金需求。金融部門的信貸積極性不高,已有的沼氣發電併網和補貼政策難以落實,導致糞污治理設施設備配套不全、運轉困難。
6.歷史欠賬多。主要表現在,養殖場內部設施設備工藝落後,如長流水飲水,水沖糞、水泡糞工藝多,雨污混流,糞污貯存不符合防滲、防雨、防溢流要求,糞污處理利用設施不配套等,填平補齊改造投資需求量大,全省畜禽糞污處理欠賬多。
二、基本原則和任務目標
(一)基本原則。
———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突出扶持畜禽養殖大縣(市、區)糞污處理利用,特別支持產污量較多的生豬、奶牛養殖場糞污處理利用。既要著眼長遠源頭預防,又要突出當前污染治理。
———全程控制,生態循環。按照全程控制要求,落實畜禽養殖糞污處理利用措施。把畜牧業變成生態循環大農業的重要一環,合理布局規模化養殖場,積極發展糞污利用資源化等生態循環畜牧業模式。———政府引導,多方投入。積極採取財政扶持、信貸支持等措施,引導社會資本投資畜禽養殖糞污利用和污染治理項目建設。鼓勵發展包括設計、施工、運行等畜牧環保服務承包、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形成多路徑、多形式、多層次推進格局。
———無害處理,資源利用。要把糞污就地無害化處理、就近肥料化利用的種養結合方式放在首位。因地制宜,利用糞污發展商品有機肥、沼氣、天然氣生產等,提高資源化利用水平。
———科技支撐,創新驅動。圍繞重點問題和關鍵環節,加強糞污處理利用關鍵技術攻關和新技術轉化,加快提升科技支撐能力。不斷創新思路、創新機制、創新方法,加快培植新主體、培育新業態、培養新產業。
(二)任務目標。
到2017年,依法完成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小區)和養殖專業戶的關閉或搬遷;畜禽糞便處理利用率達到78%以上,污水處理利用率達到50%以上;向環境排放的畜禽糞污符合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總量控制指標;糞污處理利用模式基本建立;糞污處理利用產業化開發初見成效。
到2020年,全省規模養殖場畜禽糞便和污水處理利用率分別到90%和60%以上;種養相對平衡、農牧共生互動、生態良好循環的生態畜牧業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在全國率先建成現代生態畜牧業強省。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區全部配套建設糞污貯存、處理、利用設施並正常運行,或者委託他人對畜禽糞污代為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各地完成畜禽養殖“三區”劃分,區域養殖量達到“三區”功能定位要求。糞污處理利用模式趨於成熟穩定,糞污處理利用產業化開發取得突破。
三、實施重點
(一)加快調整最佳化產業布局。
1.劃定“三區”,最佳化養殖布局。縣級政府應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當地畜禽養殖實際和環境保護需要,科學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2017年年底前完成禁養區內養殖場戶關閉或搬遷,其中,國家水污染防治重點流域即海河淮河流域內各市及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重點區域提前1年完成。限養區內,嚴格控制畜禽養殖場區的數量和規模,不得新建小型畜禽養殖場區。限養區和適養區內,新建畜禽養殖場(區),要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及“三同時”制度。對既有的畜禽養殖場(區)要落實糞污處理利用措施,對不達標的限期治理。
2.農牧結合,最佳化生態布局。引導支持畜禽養殖向適宜養殖區集中,並與種植業生產配套布局。結合各地畜牧業發展規劃、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和《山東省主體功能區規劃》等,因地制宜,做好畜-糧、畜-菜、畜-果結合工作,在搞好糞污無害化處理的基礎上,實現糞污資源化利用,形成養殖業、種植業生態循環大格局。在目前農牧結合率約30%的基礎上,未來5年,分別按照15%、12%、9%、6%和3%的速度增加農牧結合的比例,到2020年爭取75%的畜禽養殖實現農牧結合。糞便污水產生量超過周邊環境承載能力的養殖場(區),要切實搞好糞便的商品化利用和污水的處理再利用或達標排放。各級政府應對購買使用有機肥的種植者給予政策補貼,鼓勵使用有機肥,減少化肥使用量。
(二)大力推行標準化清潔生產。
1.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組織環保飼料研究開發。積極推廣飼料科學配方、新型飼料添加劑、分階段高效飼養技術,提高畜禽生產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完善技術、設備的組裝配套,引導大型奶牛場和養豬場不斷完善精細化管理制度,採用先進適用生產技術,加強養殖全程監控,提高生產管理水平。
2.全面推行糞污處理基礎設施標準化改造,即“一控兩分三防兩配套一基本”建設。“一控”,即改進節水設備,控制用水量,壓減污水產生量。“兩分”,即改造建設雨污分流、暗溝布設的污水收集輸送系統,實現雨污分離;改變水沖糞、水泡糞等濕法清糞工藝,推行乾法清糞工藝,實現乾濕分離;“三防”,即配套設施符合防滲、防雨、防溢流要求;“兩配套”,即養殖場配套建設儲糞場和污水儲存池,“一基本”,即糞污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
(三)分類推行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模式。
1.自然發酵。厭氧堆肥發酵是傳統的堆肥方法,在無氧條件下,藉助厭氧微生物將有機質進行分解,主要適用於各類中小型畜禽養殖場和散養戶固體糞便的處理。液體糞污,在氧化塘自然發酵處理後還田,主要適用於各類中小型畜禽養殖場和散養戶。
2.墊料發酵床。將發酵菌種與秸稈等混合製成有機墊料,利用其中的微生物對糞便進行分解形成有機肥還田。主要適用於中小型生豬養殖場、肉鴨養殖場等。
3.有機肥生產。有機肥生產主要是採用好氧堆肥發酵。好氧堆肥發酵,是在有氧條件下,依靠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使糞便中有機物質穩定化的過程。好氧堆肥有條垛、靜態通氣、槽式、容器等4種堆肥形式。堆肥過程中可通過調節碳氮比、控制堆溫、通風、添加沸石和採用生物過濾床等技術進行除臭。主要適用於各類大型養殖場、養殖密集區和區域性有機肥生產中心對固體糞便處理。
4.沼氣工程。養殖場畜禽糞便、尿液及其沖洗污水經過預處理後進入厭氧反應器,經厭氧發酵產生沼氣、沼渣和沼液。一般1噸鮮糞產生沼氣50立方米左右,1立方米沼氣相當於0.7公斤標準煤,能夠發電約2度。主要適用於大型畜禽養殖場、區域性專業化集中處理中心。
5.種養結合。即“以地定養、以養肥地、種養對接”,根據畜禽養殖規模配套相應糞污消納土地,或根據種植需要發展相應養殖場戶。種植養殖通過流轉土地一體運作、建立合作社聯動運作、簽訂糞污產用契約訂單運作等方式,針對種植需要對畜禽糞便和污水採取不同方式處理後,直接用於農作物、蔬菜、果品生產,形成農牧良性循環模式,維護畜禽健康養殖、生產高端農產品、提高土壤肥力,實現生態、經濟效益雙豐收。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政策支持。
按照“政策引導、社會參與,重點治理、區域推進,目標分解、逐步實施”原則,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特點、畜禽養殖發展現狀、種養業結合程度、畜禽糞污處理利用基礎等情況,對畜禽糞污處理利用分類、分批、分區域進行政策支持。對於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戶關閉或搬遷,致使畜禽養殖者遭受經濟損失的,縣級以上政府要依法予以補償。對於畜禽養殖糞污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用地,國土資源部門要按照土地管理法律法規規定,優先予以保障。從事畜禽養殖糞污無害化處理的個人和單位,享受國家規定的辦理有關許可、稅收、用電等優惠政策。環保部門要嚴格依法加快區域性專業化糞污無害化處理廠(中心)的環評檔案審批工作。畜禽養殖糞污無害化處理廠從事循環經濟的收入,按規定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的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用電,執行農業用電價格。農業機械管理部門要將符合要求的畜禽糞污處理設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範圍。金融機構要拓寬金融支持領域,加大對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企業的貸款扶持力度。
(二)強化示範引導。
1.加強示範創建。開展不同畜禽、不同規模、不同模式的畜禽糞污處理技術示範和典型培育。引導畜禽養殖場以“一控兩分三防兩配套一基本”為主要內容,進行標準化改造。及時總結典型,樹立示範標桿,通過現場會、座談會、培訓班等形式,推廣先進經驗,不斷提高糞污處理利用水平。
2.搞好規劃引導。制定發布我省畜禽養殖糞污處理利用實施意見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確定目標,明確重點,制定政策,落實措施。根據全省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和畜牧業發展實際,引導各地及早劃定禁養區、限養區。
3.推進政策落實。現代畜牧業、耕地質量提升等相關項目繼續向畜禽糞污處理利用傾斜。拓寬現有的環保和涉農財政資金渠道,加強資金整合,逐步建立各級財政、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
(三)強化科技支撐。
1.加強科技研發。集中人力、物力、財力,研究集成一批控源減排、清潔生產、高效堆肥、沼液沼渣綜合利用等先進技術。攻關研發前瞻技術,如畜禽糞便綜合養分管理計畫編制、糞污利用環境風險防控等技術。
2.加強技術組裝。組織科研、教學、推廣等各方力量,對場舍建設、飼料生產、飼餵方式、糞污處理、農牧結合等關鍵技術組裝配套。廣泛開展國際技術交流合作,加強先進技術和設備的引進與創新,為畜禽糞污處理利用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3.加強技術推廣。通過示範、培訓等多種方式,加快糞污處理技術推廣,把低氮飼料生產使用、乾清糞、污水處理利用等先進實用技術,儘快套用到生產實踐中。通過人才引進、交流合作、技能培訓,儘快建立一支與糞污處理利用相適應的人才隊伍。
(四)強化監督管理。
1.抓好條例落實。全面貫徹《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643號),明確部門職能,落實預防措施,配套完善綜合利用與治理設施,細化激勵政策,明確法律責任,全面做好畜禽糞污處理,有效預防環境污染。
2.密切部門合作。環保部門要把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作為經常性監督檢查的重要內容,在搞好日常監管的同時,組織開展對重點區域、重點企業的聯合執法檢查。逐步建立監督監測、信息發布制度,加強日常抽查檢測,定期公布檢測結果。畜牧獸醫部門要做好畜禽養殖糞污處理與綜合利用的技術指導和服務工作,農業部門應做好畜禽糞肥還田的組織與引導工作。
3.加大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加強宣傳報導,提高社會各界對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重要性的認識,增強環保意識,調動社會各方面參與污染防治的積極性,為搞好畜禽養殖糞污處理利用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