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數字政府建設實施方案

《山東省數字政府建設實施方案》是根據國家檔案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省大數據局會同有關部門單位深入開展調研,廣泛徵求各市、省直相關部門和有關方面意見,認真學習借鑑先進省份經驗,研究起草的方案。

先後經省政府常務會議、省委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後,以省政府檔案正式印發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數字政府建設實施方案
  • 印發單位:山東省人民政府
  • 印發時間:2023年1月29日 
印發通知,方案全文,

印發通知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山東省數字政府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
魯政字〔2023〕15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現將《山東省數字政府建設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山東省人民政府
2023年1月29日

方案全文

山東省數字政府建設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國發〔2022〕14號),充分發揮數字政府在數字強省建設中的引領驅動作用,全面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數字強省建設,堅持系統觀念、改革創新、數據賦能、惠民便民、整體協同、安全可控,運用數位技術對政務服務模式、機關運行流程、政府治理範式進行全方位、系統性重塑,推動實現政府決策科學精準、公共服務普惠均衡、社會治理精細智慧、政務運行協同順暢,全面打造整體高效的數字政府,為建設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總體目標。到2025年,全面建成高效協同的施政履職數位化工作體系,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生態環保、機關運行、政策服務等領域數位化建設取得重大突破,數字政府基礎底座更加堅實,實現機關辦公“一網協同”、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社會治理“一網統管”、政府決策“一網支撐”,數字政府建設成效更加明顯,在服務重大戰略、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到2035年,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數字政府體系更加成熟完備,數字政府建設水平位居全國前列,全面引領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生態發展,為基本建成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提供強勁動力和有力支撐。
二、全面建設高效協同的施政履職數位化工作體系
(一)提升經濟社會調節數位化水平。將數位技術廣泛套用於經濟社會發展分析、投資監管、財政預算管理、數字經濟治理等方面,全面提升政府經濟調節數位化水平。
1.加快經濟社會運行數據整合利用。加強對涉及國計民生關鍵數據的全鏈條全流程治理和套用,圍繞投資、消費、工業運行、稅收、財政、金融、就業和社會保障、土地要素服務、交通運輸、農業農村、水利等經濟社會運行重點領域的基礎數據進行分類採集、集成共享,構建經濟治理資料庫。建立健全經濟社會治理數據指標體系,推動統計數據、行業數據、政務數據、社會數據等數據資源的整合利用,支撐巨觀決策。(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大數據局,責任單位:省政府有關部門)
2.加強經濟社會運行監測預警。持續提升財政、稅收、金融、就業、工業運行、統計、審計等領域數位化監測預警水平,開發構建經濟監測預測預警、季度年度計量分析等分析套用模型,完善智慧型化監測分析體系,系統刻畫分析經濟社會運行情況,實現對經濟運行情況的動態監測和趨勢研判,助力跨周期政策設計,提升逆周期調節能力。(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審計廳、省統計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稅務局)
3.助力經濟社會重大政策精準協同。強化經濟社會政策統籌協調能力,提升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數位化水平,深入開展經濟社會運行大數據創新套用,促進各領域經濟政策有效銜接。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加強經濟社會運行研判分析,開展政策出台效果研判,推動政策更加精準協同,充分發揮政策的集成效應。(牽頭單位:省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省政府有關部門)
(二)提升監管執法數位化水平。充分運用數位技術支撐構建新型監管機制,推動實現多部門、全領域聯合監管常態化,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監管體系。
1.推動監管精準化。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監管效能,推進全流程數位化、信息化監管。結合企業信用評價、公共信用綜合評價、行業信用評價結果等,明確企業信用等級,確定差異化監管措施,提高監管及時性、精準性、有效性。加強重點領域全覆蓋監管,在公共安全、危險化學品、生態環保、衛生健康、食品藥品、特種設備、消防安全等重點領域,建立全省統一的重點監管清單制度,壓實監管責任。2023年年底前,推動涉企信息統一歸集,實現登記註冊、行政審批、生產許可、行政處罰、投訴舉報等信息“應歸盡歸”,為市場主體精準“畫像”,建立精準靶向的監管機制,實現風險動態評估和分類監管。(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大數據局、省藥監局、省消防救援總隊,各有關監管部門)
2.推動監管協同化。強化監管數據和行政執法信息歸集共享和有效利用,推動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協同監管。加快“網際網路+監管”系統建設,推動各類監管業務系統互聯互通,加強監管數據與公共信用、企業信用公示等數據協同共享,強化對基層監管業務的信息化支撐。2025年年底前,基本建立集動態監測、科學分析、風險預警、輔助決策等功能於一體的智慧監管體系。(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司法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大數據局,各有關監管部門)
3.推動監管智慧型化。加強監管執法智慧化建設,打造全省“一體化線上監管平台”。全省各級監管部門充分利用“山東通”移動監管功能,在日常檢查、專項檢查、“雙隨機”檢查等監管工作中開展移動檢查,提高監管執法效率,做到執法結果即時上傳,實現違法線索互聯、監管標準互通、處理結果互認。2025年年底前,在金融、生態環保、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工程建設、交通運輸、耕地保護、城鄉歷史文化保護、自然資源等領域廣泛套用智慧監管手段,推進遠程監管、移動監管、實時監管。(責任單位:省司法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大數據局、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山東銀保監局、山東證監局,各有關監管部門)
(三)提升社會治理數位化水平。加快推動社會治理模式從單向管理轉向雙向互動、從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著力提升社會治理各領域數位化治理能力,加快建設精準高效、智慧和諧的數位化治理體系。
1.提升社會矛盾化解能力。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快推進社會矛盾糾紛化解數位化套用,提高網上行政複議、網上信訪、網上調解、智慧法律援助等水平,拓展多元化服務渠道,構建線上線下矛盾糾紛化解工作體系,促進矛盾糾紛源頭預防和排查化解。實施“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平台建設融合發展工程,2023年年底前,初步打造標準一致、流程規範的全省統一線上平台,基本具備矛盾糾紛線上化解處置能力;2025年年底前,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數位化、智慧型化水平明顯提升。(牽頭單位:省委政法委,責任單位:省婦聯、省法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司法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信訪局)
2.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智慧型化。深化數位化手段在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打擊犯罪、治安聯動等方面的套用,全面助力“平安山東”建設。加強“雪亮工程”“天網工程”建設,強化智慧型感知設施共享套用,加快社會治安全息感知體系建設。加強公安大數據平台建設,持續強化數據資源智慧型分析研判,不斷提高社會治安防控立體化、智慧型化管理水平。深入開展智慧安防小區建設,提升基層格線感知能力。2025年年底前,“平安山東”建設取得更大突破進展,社會治安智慧型化防控體系更加完備。(牽頭單位: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廳)
3.推進應急管理能力現代化。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應急管理業務深度融合,以信息化推進應急管理能力現代化。整合構建全省應急救援現場“空天地”一體化應急通訊網路。推進化工園區、危化品管道、森林防火、防汛抗旱、非煤礦山和工貿行業感知網路建設。提升救災物資和救援力量保障管理能力,推進應急物資和物流信息全面採集和監測。2023年年底前,全省應急管理信息化重點套用智慧型化取得突破。2025年年底前,應急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早期預警、科學決策、快速指揮、精準執法”的山東特色“智慧應急”體系基本形成。(牽頭單位:省應急廳,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水利廳、省能源局)
4.提高基層治理精細水平。構建基層治理智慧型套用體系,不斷強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精確把握基層社會治理運行態勢,推動格線事項精細化管理,及時預警風險隱患,實現基層社會治理運行狀況全時段、全方位智慧型監測,提升基層智慧治理能力。開展智慧社區建設突破行動,創新基層治理工作機制,提升基層智慧治理能力。2023年年底前,全省建設不少於2000個智慧社區,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2025年年底前,智慧社區覆蓋率達到90%以上。(責任單位:省委政法委、省大數據局、省民政廳等有關部門)
(四)提升公共服務數位化水平。聚焦企業和民眾期盼,不斷滿足企業和民眾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打造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數位化服務體系。
1.打造泛在可及的服務體系。發揮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一網通辦”樞紐作用,疊代升級“愛山東”政務服務平台,推動線上線下多渠道業務協同和服務融合,打造以線上“全程網辦”為主,線下專窗代收代辦為輔,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政務服務通辦體系。2023年年底前,以“愛山東”為統一服務品牌,強化網上受理、權力運行、用戶評價等全流程套用支撐體系,各級政務服務實施機構統一使用“愛山東”政務服務平台提供政務服務,原則上不再單獨建設業務系統,實現線上線下並行提供服務、標準統一、服務同質。2025年年底前,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實現全域覆蓋,企業和民眾到政府辦事更加高效便捷。(牽頭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大數據局,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
2.提升智慧便捷的服務能力。深化“雙全雙百”工程,以企業和民眾眼中“一件事”為導向,推出“新生兒出生”“靈活就業”“公民婚育”“扶殘助困”“企業職工退休”,以及企業開辦、辦理建築許可、獲得水電氣暖信、納稅、不動產登記等數位化套用,推動政務服務事項集成化辦理。2023年年底前,圍繞企業和個人“全生命周期”重要階段,通過疊代和新增的方式,實現高頻主題集成服務全覆蓋。2025年年底前,各地集成化辦理事項範圍和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展,企業和個人全生命周期重要階段涉及的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網上辦事“一次告知、一表申請、一套材料、一次辦好”。(牽頭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大數據局,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
3.提供優質便利的涉企服務。探索簡化審批新途徑,推進涉企審批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費用。2023年年底前,最佳化企業用戶空間,完善“一企一檔”功能,推動政策“精準匹配、快速直達、一鍵兌現”。圍繞企業開辦、經營、投資、清算退出等全生命周期,持續推動企業常用證照證明電子化套用。2025年年底前,企業“免證辦事”“一碼通行”成為常態,“免申即享”“精準服務”全面推開,數字賦能利企水平全面提升。(牽頭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大數據局,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
4.拓展公平普惠的民生服務。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數位化套用,提升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服務能力。建設全省一體化“居民碼”服務體系,整體關聯電子證照等基礎信息,實現一人一碼。推動各級政府網站、政務服務平台進行適老化、無障礙改造,各類政務服務場所採取傳統服務和智慧型化服務並行方式,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提供貼心暖心的便利服務。2023年年底前,圍繞個人出生、教育、就業、就醫、養老等全生命周期社會化場景與領域,實現民生服務辦事“一碼通行”。2025年年底前,建立健全幫辦代辦服務體系,合理布局線下政務服務網點,實現民眾經常辦理且基層能有效承接的政務服務事項下沉至便民服務中心(站)辦理,不斷提升公平普惠的政務服務水平。(牽頭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大數據局,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
(五)提升生態環保數位化水平。全面推進生態環保數位化轉型,增強生態環保監測監管、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開發利用、風險預警,提升生態環保和自然資源保障的數位化協同治理水平。
1.推動生態環保協同治理。聚焦生態環境監測治理,構建全域感知、精準監管、高效協同的生態治理體系。最佳化完善全省生態環境自動監測網路,打造大數據綜合分析套用場景,提升水、氣環境質量和重點污染源的全面感知和實時監控能力。2023年年底前,建設完善生態環境大數據平台,強化大氣、水、土壤、自然生態、核與輻射、氣候變化等數據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提升環境狀況綜合研判、環境污染問題追因溯源、環境風險預測預警能力。2025年年底前,完善“智慧生態黃河”項目,以濟南市為試點示範,藉助信息化手段推進重點流域區域協同治理,加強生態環境要素綜合管控,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技術支撐。(牽頭單位:省生態環境廳)
2.推進自然資源高效利用。圍繞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開發利用,構建精準感知、智慧管控的協同治理體系。2023年年底前,升級完善省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台,研發自然資源三維立體“一張圖”數據集成展示功能,為自然資源管理和國土空間治理提供全方位、一體化的支撐服務;圍繞自然資源全業務,開展國土空間協同治理數位化套用體系建設,提升國土空間規劃、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等能力。2025年年底前,著力提升自然資源管理和國土空間協同治理全域全業務數位化水平,提供統一的共享門戶,形成省域國土空間一張圖,推進自然資源高效利用和國土空間智慧治理;深化空天地一體化自然資源監測監管系統支撐作用,為全省自然資源全要素保護監管提供信息化支撐。(牽頭單位:省自然資源廳)
3.助力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加大企業碳排放數據質量管理,夯實火電、水泥、電解鋁、鋼鐵等行業碳排放數據管理。健全排放源統計調查、核算核查、監管制度,加強重點排放單位溫室氣體排放核查,推動形成集約節約、循環高效、普惠共享的綠色低碳發展新格局,服務保障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順利實現。(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統計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提升機關運行數位化水平。深入推進數字機關建設,加快形成各級黨政職能部門核心業務全覆蓋、橫向縱向全貫通的全方位數位化工作體系,打造協同高效之省。
1.推進機關決策科學化。建設黨委、政府智慧型輔助決策系統,為智慧型分析、科學研判和風險防控提供支撐。圍繞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部署,打造疫情防控、安全生產風險防控和應急救援、房屋安全精準監管、基層格線治理、空天地一體化監測、“兩高”行業監管等重大專項套用,在宣傳思想文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海洋強省等領域啟動規劃一批具有省域特色的多跨綜合套用。高標準推進全省“一網統攬”綜合慧治平台建設,構建省市一體、高效協同的全省經濟社會運行態勢感知體系和可視化指揮調度體系。推進數字人大建設,打造人大智慧型監督及評價系統,推動人大核心業務和重大任務流程再造。推進“數字政協”建設,最佳化政協各類業務事項多跨場景協同套用,拓展委員履職的廣度、深度、效度。建設紀檢監察工作平台,推進監督信息化、審查調查智慧型化。持續深化全省幹部數據中心建設,推進幹部數據整合共享、數據維護與業務辦理深度融合。推進數字文化建設,打造數字文化大平台,推動宣傳思想文化領域數據共享、業務流程再造。建設全省統戰信息化資源體系,提升數字統戰服務水平。構建全省數字法治系統體系,推進執法司法相關領域數位化轉型持續升級。實施群團組織數字平台提升行動,打造一批具有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特點的業務套用。2023年年底前,深入推進黨委、政府智慧型輔助決策系統建設,圍繞動態監測、統計分析、趨勢研判、效果評估、風險防控等打造一批典型套用場景。2025年年底前,基本形成“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輔助決策體系。(責任單位:省紀委監委機關、省委辦公廳、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省委統戰部、省委政法委、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協辦公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省大數據局、省海洋局)
2.推進機關辦公協同化。打造全省統一的“山東通”協同辦公平台,集成公文辦理、視頻會議、即時通訊、信息報送、督查督辦、值班值守、個人事務等通用功能,接入政務服務、監管執法等業務系統,實現辦文、辦會、辦事功能全覆蓋,做到機關工作人員“一人一號”、隨時隨地可線上辦公,各級各部門單位相關非涉密系統全部接入“山東通”,實現移動辦公。2023年年底前,實現全省非涉密業務移動辦公全覆蓋。(牽頭單位: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省大數據局,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
堅持統建共用,機關黨建、組織人事、財稅服務、機關事務、檔案管理等綜合共性辦公業務,由省級業務主管部門統籌建設全省一體化業務信息系統,各級各部門單位統一使用。2023年年底前,完成系統建設並在全省推廣。疊代升級“燈塔—黨建線上”網路平台,推動黨建工作線上化、數位化。加強組織人事等業務數據一體化管理套用,構建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數位化管理體系。建設統一的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實現財政、財務數據統一管理套用。打通財政電子票據數據“孤島”,建立全省財政票據數據聯網機制,為異地查驗票據、異地報銷提供便利。最佳化電子稅務局建設,對劃轉至稅務徵收的非稅收入全部實現網上申報和繳款。加快智慧機關事務建設,推動辦公用房、公務用車、公共機構節能、公務接待等管理數位化。加強黨政機關電子檔案規範化管理,推動黨政機關電子公文和政務服務電子檔案電子化歸檔,提升“一網查檔、掌上查檔”服務水平,全面建設省級檔案數位化利用服務體系。2025年年底前,全省各級黨政機關基本建成一體化、全流程的數位化辦公體系。(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委省直機關工委、省檔案館、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機關事務局、省稅務局)
3.推進行政監督規範化。以數位化手段固化行政權力事項運行流程,加快推動行政執法全流程數位化運行、管理和監督,促進行政權力規範透明運行。進一步完善政府採購、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數位化運行標準和規範,探索建立全省統一的排污權、用能權等資源和綠色要素平台數位化交易流程和規範,為實施行政監管提供支持。強化審計大數據套用,逐步推廣“總體分析、發現疑點、分散核查、系統研究”數位化審計方式,有效提升審計監督效能。完善“網際網路+督查”工作機制,建設全省統一的督查信息系統,實現督查事項全流程網上辦理。(責任單位:省委辦公廳、省審計廳、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七)提升政策服務數位化水平。運用數位技術全面支撐惠企利民政策的發布、解讀、推送服務,提高政策服務的主動性、有效性,推動政策落地落實。
1.最佳化政策發布解讀。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平台建設,構建以網上發布為主、其他發布渠道為輔的政策發布新格局。完成全省政府檔案類數據的匯聚,打造分類分級、集中統一、共享共用、動態更新的“山東省政府檔案庫”。聚焦企業民眾關切,進一步規範解讀程式,創新解讀方式,提升解讀實效。(牽頭單位:省政府辦公廳,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
2.最佳化政策智慧型推送。對涉及惠企利民的重點政策進行標準化梳理,形成政策兌現事項清單,對要素信息進行細化,讓政策“找得到”“看得懂”“辦得了”。通過數據共享、數據採集等方式建立企業畫像,推進兌現事項和符合條件企業的精準匹配和智慧型推送。按照成熟一個、上線一個的原則,加快推進“免申即享”服務,實現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轉變。(牽頭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大數據局,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
3.最佳化傳播互動渠道。積極搭建政務新媒體矩陣體系,強化政策解讀傳播及時性和有效性,做好突發公共事件信息發布和政務輿情回應,形成整體聯動、資源共享、同頻共振的政策信息傳播格局。暢通政民互動渠道,發揮政府網站、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省長信箱等在回應民眾訴求中的陣地作用,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推動各類民意服務平台數據整合共享,探索建設智慧型化政策問答平台,提供智慧型、及時的政務問答服務,提高民意大數據輔助決策水平。(牽頭單位:省政府辦公廳、省信訪局,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
三、全面建設開放共享的數據資源體系
(一)健全數據管理機制。
進一步健全完善權威高效的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強化政府部門數據管理職責,明確數據歸集、共享、開放、套用、安全、存儲、歸檔等責任,各部門單位明確專人統籌負責本部門單位的數據資源管理工作。加強對政務數據、公共數據和社會數據的統籌管理,加快構建標準統一、管理協同、安全可靠的全省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2023年年底前,探索建立數據授權運營管理機制,開展數據產品交易試點。2025年年底前,構建形成相對完善的數據授權運營管理機制,政務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套用水平大幅提升。(牽頭單位:省大數據局,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
(二)強化數據資源供給。
1.強化數據源頭生產。各部門按照“業務—系統—數據”匹配的要求,持續深化“數源”“數治”“數用”行動,加快推進業務數位化,推進戶籍、婚姻登記、不動產登記等重點領域歷史數據電子化,不斷提升數據供給能力。完善數據質量標準體系,依託“愛山東”政務服務平台、一體化大數據平台,建立統一的問題數據異議處理業務流程,推動各級各部門單位線上反饋異議問題。2023年年底前,各級各部門單位基本完成業務數據整合,核心職責業務全部建立專題資料庫。2025年年底前,各領域業務數據標準體系基本建成,“一數一源、多源校核”等數據高效協同治理機制基本形成。(牽頭單位:省大數據局,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
2.建立統一目錄體系。推行統一數據目錄管理,各級各部門單位按照應編盡編的原則,完成現有數據資源目錄規範化梳理,逐步建立全量覆蓋、互聯互通的高質量全省一體化政務數據目錄體系。2023年年底前,建立數據目錄系統與部門目錄、行業目錄實時同步更新機制,實現政務數據資源“一本賬”管理。2025年年底前,將數據目錄梳理拓展至重點社會行業領域。(牽頭單位:省大數據局,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
(三)最佳化數據匯聚共享。
1.加強數據匯聚治理。推動各級黨政機關以及公共企事業單位的數據“按需匯聚”“應匯盡匯”,通過物理匯聚與邏輯接入匯聚全省政務數據資源,並進行統籌管理。持續提升人口、法人單位、電子證照、地理空間等基礎信息資源庫數據質量,按需建設完善各領域主題信息資源庫。構建“一人一檔、一企一檔”的數據治理服務標準,以個人身份證號和企業社會信用代碼為源點,匯聚關聯各類數據資源。2023年年底前,強化數據分類治理,持續拓展匯聚關聯數據的類型,全面規範數據業務屬性、來源屬性、共享開放屬性等,開展數據質量校核和績效評價。2025年年底前,各行業領域按需匯聚社會數據,進一步提升數據資源配置效率。(牽頭單位:省大數據局,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
2.提升數據共享效能。構建完善統一的共享體系和開放體系,進一步暢通國家、省、市數據共享渠道,推動國家、省級數據直達基層。各級各部門單位定期梳理需求清單,動態編制供給清單,依託省一體化大數據平台,常態化開展數據供需對接服務。疊代提升山東公共數據開放網服務能力,通過隱私計算等“可用不可見”方式,不斷創新數據開放服務模式。推進社會數據“統采共用”,提升數據資源使用效益。2023年年底前,拓展數據統一服務範圍,通過一體化大數據平台統一提供數據服務的比例達到35%以上。2025年年底前,統一提供的數據服務達到70%以上,政務數據共享需求普遍滿足,數據資源實現有序流通、高效配置。(牽頭單位:省大數據局,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
(四)深化數據創新套用。
1.打造數據創新套用典型場景。圍繞重大改革和重點任務,不斷提升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持續組織開展大數據創新套用,推進大數據創新套用示範體系建設,每年打造不少於500個大數據套用場景和解決方案。支持各市打造數據創新套用場景,推動一體化大數據平台縣級節點建設、公共數據匯聚治理、歷史數據電子化等工作開展。構建完善“一地創新、全省復用”工作機制,複製推廣典型套用場景。常態化舉辦大數據創新創業大賽,加快構建公共數據和社會數據融合套用生態,在醫療、能源、製造、金融、交通、生態等重點領域打造標桿套用。(牽頭單位:省大數據局,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
2.全面推動“無證明之省”建設。開展歷史數據電子化專項行動,提升電子證照支撐能力,積極拓展電子證照證明套用和服務領域,深化數據共享,凡是通過電子證照、數據共享可以獲取的信息,不再要求企業和民眾提供相應材料。2023年年底前,使用頻率最高的前100項電子證照證明在政務服務和社會生活場景中全面套用。2025年年底前,依託“居民碼”“企業碼”等,全面深化企業和民眾“免證辦事”“一碼通行”,“免申即享”“精準服務”全面推開,數字賦能惠民利企水平達到全國領先。(牽頭單位:省大數據局,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
四、全面建設集約先進的基礎支撐體系
深入實施數字政府強基工程,不斷提升政務雲網集約化水平,推進一體化大數據平台和“一網統攬”綜合慧治平台建設,打造統一的數字政府基礎支撐體系。
(一)提升政務雲平台支撐能力。
全面提升政務雲服務層級和服務能力,推廣套用雲原生技術,賦能政務信息系統開發建設和部署。加強對全省政務雲節點的一體化監管,最佳化政務雲服務布局,打造政務雲競合服務生態。探索推進政務雲資源統一調度管理,實現跨雲節點資源的統一自動化調度、管理、監控和交付,推動關鍵套用的多節點分散式部署。2023年年底前,推廣套用雲原生技術,實現對全省政務雲節點的一體化監管。2025年年底前,探索推進政務雲資源統一調度管理,推動關鍵套用的多節點分散式部署。(牽頭單位:省大數據局,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
(二)提升政務網路承載能力。
加快構建全域覆蓋、多業務融合的統一政務外網,推進政務外網骨幹線路“一網多平面”最佳化升級,提升政務外網的承載能力和運維保障水平。實施基層政務外網普惠工程,支持各市加強基礎支撐能力建設,推動基層政務外網建設、視頻協同能力建設、區域骨幹節點建設等基礎支撐工作開展。健全網路邊界安全防護措施,建立完善跨網數據傳輸機制,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按需向企事業單位拓展,配合國家有關部委做好非涉密業務專網的整合遷移。2023年年底前,完成政務外網骨幹線路“一網多平面”最佳化升級。建設青島市、棗莊市等區域骨幹節點,構建形成多中心、高可用體系架構,核心鏈路達到100G承載能力。2025年年底前,全面打造“政務網路高速公路”,支撐IPV6規模化部署套用,形成高效互聯、雲網融合的新型政務網路體系。(牽頭單位:省大數據局,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
(三)提升一體化大數據平台支撐能力。
加快構建一體匯聚、布局合理、標準統一、管理協同的“數紐”“數湖”“數網”,打造涵蓋省、市、縣三級以及多個行業領域的全省一體化大數據平台,將各級各部門單位公共數據資源納入統一管理,推動數據、算法、服務等共建共享共用。依託省級主節點,集成目錄管理、數據匯聚、供需對接、資源管理等功能並不斷疊代升級,打造全省公共數據管理總樞紐、流轉總通道和服務總門戶。開展行業分節點、市級節點標準化改造,按需推進縣級節點建設,支撐各級各部門單位數據創新套用。建設數據直達系統地方端,並實現與國家端互聯互通,支持數據直達基層套用。實施數據全生命周期監測,套用區塊鏈等技術進行數據授權和追溯。2023年年底前,建設完善數據流通監測體系,實現數據共享過程可追溯、問題數據可反饋、數據質量問題可定責;2025年年底前,完成縣級節點建設,構建形成省、市、縣三級數據合理分布、協同共享、有序開放和融合套用的服務體系,為全社會開發利用公共數據提供一體化、智慧型化服務。(牽頭單位:省大數據局,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
(四)豐富共性套用支撐。
1.身份認證服務。繼續完善全省政務服務統一身份認證系統,進一步豐富認證手段,不斷完善認證功能,持續提升服務支撐能力。2023年年底前,充分運用人臉、聲紋、指紋等多種生物識別技術,強化身份識別和隱私保護。2025年年底前,深化統一身份認證套用,全面實現省內面向社會服務的政務套用系統“一次認證,全省通行”。(牽頭單位:省大數據局)
2.電子證照服務。最佳化升級省市電子證照系統架構,提升服務支撐能力和使用體驗。按照“成熟一個、推進一個”的原則,逐步推動電子證照證明線上開具和調用。2023年年底前,深化國家、省、市三級電子證照系統對接,支撐電子證照跨層級、跨地域、跨部門調取使用,開展電子證照跨省互認套用。2025年年底前,積極推動企業、社會組織等參與提供電子證照服務。電子證照套用制度規則更加健全,套用領域更加廣泛,支撐政務服務標準化、規範化、便利化取得顯著成效。(牽頭單位:省大數據局)
3.電子印章服務。推動山東省電子印章系統不斷最佳化升級,規範電子印章制發、管理和使用。加快推廣電子印章套用,推動實現政務服務領域套用全覆蓋。2023年年底前,進一步完善政務服務領域電子印章套用管理體制機制,確保電子印章合法、安全、可靠使用。2025年年底前,進一步擴寬套用領域,推動電子印章套用向其他社會領域延伸。(牽頭單位:省大數據局)
4.區塊鏈服務。創新探索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型技術在數字政府領域的運用,基於電子政務外網、省級政務雲節點,統籌建設全省政務區塊鏈基礎服務平台。2023年年底前,規範政務區塊鏈基礎服務平台管理,按需推動各級部門基於政務區塊鏈開展數位化服務套用。(牽頭單位:省大數據局)
5.視頻資源服務。完善全省一體化公共視頻監控平台體系,統籌“雪亮工程”“天網工程”、應急、水利等各領域視頻資源,推進省、市、縣、鄉、村“應接盡接”“應存盡存”,加快打造全場景、全感知、全關聯、全流程的視頻資源交換中樞和“視頻數據+業務數據”的視慧融合大腦,實現全省視頻資源“看得見、看得清、看得遠、看得懂”。2023年年底前,完成視頻協同工作倉部署,實現省級平台能力向各地賦能。提升通用化智慧型服務能力,賦能各級各部門單位視頻智慧型套用算法入駐和場景訓練,支撐視頻智慧型技術與部門業務的融合,推進重點領域視頻存儲和智慧型套用。2025年年底前,全面完成視頻資源交換中樞和視慧融合大腦建設,探索推進建設管理模式創新,構建全省公共視頻整體智治服務體系。(牽頭單位:省大數據局、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廳,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
6.公共信用服務。最佳化升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完成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和信用網站省、市、縣一體化,實現更加規範、高效、安全的數據採集、歸集和共享。加強信用數據套用,實現更有深度的數據挖掘。推動公共信用信息平台與政務服務平台融合套用。2025年年底前,建成數據全面覆蓋、套用持續加強、監管有力有效的社會信用體系,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信用核查、聯合獎懲系統年均查詢量突破2000萬人次。(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
7.地理信息服務。提升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數位化水平,加快地理空間數據線上協同更新體系建設,實現國家、省、市、縣四級資料庫的互聯互通和實時同步更新。構建覆蓋全省的政務空間地理信息專題“一張圖”,為全省信息化套用提供統一政務可視化和GIS雲服務統一支撐。(牽頭單位:省自然資源廳)
五、全面建設系統完備的政策法規體系
(一)創新管理機制。
創新數字政府建設協同機制,推進政府部門規範有序運用新技術手段賦能管理服務,鼓勵政產學研用等多方力量參與數字政府建設。健全完善政務信息化項目統籌建設和聯合評審機制,加強項目綜合論證,實施項目全流程管理。做好數字政府建設經費保障,統籌各類資金,建立多渠道投入資金保障機制。加大對經濟基礎薄弱以及農村地區數字政府建設支持力度,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豐富支持措施,擴大數字基礎設施覆蓋範圍,最佳化數字公共產品供給,加快消除區域間“數字鴻溝”。推動將數字政府建設資金分配與建設項目績效考核等掛鈎,常態化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加強業務一體化平台統建力度,梳理典型套用成果清單,強化推廣復用。依法加強審計監督,強化項目績效評估,避免分散、重複建設,提升數字政府建設成效。(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審計廳、省大數據局)
(二)完善法規制度。
全面建設數字法治政府,推動完善法規政策體系,依法依規推進技術套用、流程最佳化和制度創新。持續推進《山東省大數據發展促進條例》宣貫落實工作,加快推動制定山東省網路安全條例。推動制定電子印章、電子證照、公共視頻監控資源等方面的政府規章,不斷細化完善配套措施,確保政策落地。加強行政規範性檔案合法性審核,清理與數字政府建設不相適應的檔案。鼓勵各市立足實際開展數字政府立法工作。(責任單位:省委網信辦、省司法廳、省大數據局)
(三)統一標準規範。
健全完善數字政府領域標準體系,不斷推進數據開發利用、政務信息系統建設管理、共性辦公套用、關鍵政務套用等標準制定,鼓勵支持省內相關單位積極參與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構建完備的山東數字政府標準體系。開展標準宣貫及評估評價工作,加大既有標準推廣執行力度,建立標準跟蹤評價機制,提升標準套用水平。加強數字政府領域標準管理,統籌推進數字政府標準化相關工作。(責任單位:省大數據局,省市場監管局)
六、全面建設立體可控的安全保障體系
(一)強化安全管理責任。
全面落實各級各部門單位網路安全主體責任,加強安全防護措施,確保網路和數據安全。建立健全安全事件預警處置和協同聯動機制,完善數據安全防護能力,推動監督檢查、安全預警、應急演練工作常態開展,提升安全防範水平。加強數字政府建設過程中外包運營企業網路安全責任落實,健全完善安全檢查評估制度。2023年年底前,完善由政府主管部門主導、運營者參與、專業技術企業支撐的安全治理體系框架和網路安全防禦能力框架。2025年年底前,建成“責任明晰、安全可控、能力完備、協同高效”的網路安全體系。(責任單位:省委網信辦、省公安廳、省大數據局)
(二)落實安全制度要求。
建立數據分類分級標準規範,對數據開展分類分級保護。構築公共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防護體系,建立數據安全防護管理制度和數據安全審計制度,推進數據安全各項技術全面套用。2023年年底前,建立數據運營監測體系,強化“數據可用不可見”,建立全省公共數據平台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健全數據安全防護能力評估指標,推動數據安全管理工作可量化、可追溯、可評估。全面落實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職能部門相關責任,統籌組織開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路安全檢查。進一步加強數據出境安全監管,有序開展數據出境安全評估工作。深化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定級備案、等級測評、建設整改和監督檢查等各項工作,落實網路安全責任制。建立數字政府密碼服務保障體系,推進政務系統商用密碼套用改造,積極推進密碼套用評估工作。(責任單位:省委國安辦、省委網信辦、省公安廳、省大數據局)
(三)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提升數字政府領域安全防護技術水平,加強政務雲網安全能力建設,提高政務系統安全支撐能力。2023年年底前,完善政務雲網的安全態勢感知體系,建設安全協調指揮平台,加強網路安全工作的全面感知、協調指揮。2025年年底前,提升數字政府安全運營能力,提高安全防護水平,實現對各類安全風險的統一管理。(牽頭單位:省委網信辦、省大數據局)
(四)提高自主可控水平。
加強自主創新,加快數字政府建設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示範引領及套用工作,加大信息技術套用研發創新力度。建立健全新技術、新套用安全評估機制,以及審核、運用、監督管理制度和技術措施,保障新技術新套用的安全可控。2023年年底前,聯合安全廠商、軟體企業、雲服務商、運營商等開展自主可控安全技術研究,促進政產學研協同創新。2025年年底前,建立健全工作保障機制和能力,全面推進自主可控技術在數字政府建設領域的廣泛套用。(責任單位:省委辦公廳、省委網信辦、省大數據局)
七、以數字政府建設引領驅動數位化發展
(一)助推數字經濟發展。以數字政府建設為牽引,不斷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加快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全面提高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1.創新服務供給模式。準確把握行業和企業發展需求,打造主動式、多層次創新服務場景。制定全省數位技術套用場景打造計畫,強化數位技術對“十強產業”賦能增效,構建與數位化契合的全域性、多元化套用場景。建立“政府搭台、社會出題、企業答題”機制,定期徵集數位化套用場景需求和優秀數字產品、服務方案,制定“需求”+“供給”兩張清單;開展“百城牽手萬項”活動,運用大數據實現“雲速配”。2025年年底前,基本建成與數字強省建設相適應的更具競爭力的創新性服務供給模式。(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大數據局)
2.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發揮數字經濟工作聯席會議工作機製作用,創新協同治理和監管模式,統籌推進全省數字經濟發展。探索建立與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相適應的推進模式,不斷加強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分工協作。構建數字經濟多元、開放、公平的市場環境,建立與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相適應的數位化治理方式。強化數字經濟運行統計監測,完善數字經濟發展考核指標,常態化開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核算。(牽頭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3.加快數字產業發展。加快推動企業開展數據分類分級治理,聚焦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領域需求,推動產業數據和公共數據高效、高質量匯聚。實施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培育工程,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作用。聚焦產業數位化領域,深入開展“雲行齊魯 工賦山東”行動,培育一批專業化、場景化工業大數據解決方案,打造一批工業大數據套用示範項目,建設一批工業大數據省級區域中心和行業中心。2025年年底前,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力爭超過10%,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責任單位: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大數據局)
(二)引領數字社會建設。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公共服務深度融合,穩步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著力普及數字基礎設施,打造數字惠民服務體系,提升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慧型化水平。
1.提速建設智慧城市。開展新型智慧城市提標行動,全面最佳化提升新型智慧城市星級創建標準,加快建設人民滿意的新型智慧城市。2025年年底前,全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實現全覆蓋。實施“城市大腦”建設提升行動,探索構建“城市智慧型體”。2023年年底前,依託“一網統攬”綜合慧治平台,推動市級“城市大腦”實現整體協同、一體聯動。2025年年底前,“一網統攬”綜合慧治平台功能更加完備智慧,為城市智慧運行提供堅實支撐。(牽頭單位:省大數據局)
2.助力城鄉融合發展。加大城鎮通信網路、基礎算力、智慧型終端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傳統基礎設施智慧型化升級,全面支撐城鎮智慧化建設。圍繞教育、醫療、文體、出行、就業、社保、養老、救助等重點領域,打造一批典型城鎮智慧化套用場景,加快建設全生命周期的數字惠民服務體系。2025年年底前,打造不少於1000個智慧化套用場景,以數據創新套用驅動城鎮治理理念、治理手段、治理模式變革,加快建成精準高效、智慧和諧的數位化治理體系。(牽頭單位:省大數據局,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
3.加快建設數字鄉村。推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推進涉農服務事項線上辦理。全面推進鄉村數字校園建設,發展“網際網路+教育”,建設一批城鄉中國小優質資源共享的教學模式改革示範項目。推動千兆光網、5G網路和物聯網向有需求的農村地區延伸。2025年年底前,80%以上的農村家庭具備千兆接入能力。(牽頭單位:省委網信辦、省農業農村廳,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大數據局、省通信管理局)
(三)營造良好數字生態。
1.促進數據要素市場流通。深化公共數據開放,探索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新模式,鼓勵企業、科研機構、社會組織等市場主體運營自有數據,豐富數據要素供給。探索建立公共數據資產確權登記和評估制度,逐步健全數據流通交易規則,規範培育數據交易市場主體,發展數據資產評估、登記結算、交易撮合、爭議仲裁等市場運營體系,探索構建數據資源化、資產化、資本化相結合的新型數據要素分配機制,穩妥探索開展數據資產化服務。在金融、衛生健康、電力、海洋等重點領域,探索以數據為核心的產品和服務創新,孵化相關數字產業。建設一批引領型、創新型的數據開放創新套用實驗室。2023年年底前,建設80個實驗室,建立健全數據流通交易規則,在健康醫療、金融服務等領域探索開展數據要素流通試點工作。2025年年底前,形成較為完善的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制度規則和組織體系。(牽頭單位:省大數據局,責任單位:省政府各部門)
2.營造穩定有序發展環境。加強政府指導,強化依法監管,完善數據安全防護能力評估指標,制定數據交易管理辦法,嚴厲打擊非法篡改數據和盜賣倒賣數據行為,保障數據資源依法交易。建立健全網路安全協同聯動機制和定期報告機制,建立安全事件預警處置機制,推動預警、應急演練工作常態化開展。舉辦國家網路安全宣傳周、網路安全大賽活動,提升全社會網路安全意識水平。(責任單位:省委網信辦、省公安廳、省大數據局)
八、加強黨對數字政府建設工作的領導
(一)加強組織領導。始終把黨的全面領導作為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根本保證。各級黨委要切實履行領導責任,及時研究解決影響數字政府建設重大問題。各級政府要履行主體責任,謀劃落實好數字政府建設各項任務,主動向黨委報告數字政府建設推進中的重大問題並及時研究解決。各級各有關部門單位要履職盡責,將數字政府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進一步明確職責分工,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見效。(責任單位:各級各部門單位)
(二)完善推進體系。在數字強省建設領導小組領導下,進一步完善“1+3+N”工作體系,統籌指導協調數字政府建設。各級各部門單位要建立健全數字政府建設工作推進機制,制定工作推進方案,細化目標任務,工程化、項目化推進各項工作。省直各部門單位要明確數位化工作的內設機構,配齊配強工作力量,健全完善市縣大數據體制機制。各級各部門單位要充分發揮政務數據“首席代表”作用,統籌推進本單位、本系統數字政府建設各項工作。(責任單位:各級各部門單位)
(三)提升數字素養。在各級黨校(行政學院)主體班次中將大數據知識作為重要培訓內容,依託各類網路教育學習平台、知名高校等培訓機構開展大數據專題培訓,不斷提升領導幹部的數字素養和履職能力。成立數字政府建設專家委員會,積極探索“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數字政府建設理論研究機制,加快形成系統完備的數字政府建設理論體系。引進高端人才,引導高校和科研機構科學設定數字政府相關學科專業,開展大數據工程專業職稱考試,為數字政府建設提供人才支撐。(責任單位: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大數據局)
(四)強化考核評估。完善數字政府建設考核評估指標體系,將數字政府建設作為省委、省政府重點督查事項,加強統計監測、協調調度、績效評估和考核監督,對各級各部門單位建設情況定期進行評估通報,保障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堅持示範引領,每年選樹一批標桿單位和典型套用,在全省進行複製推廣。開展評先樹優活動,按照有關規定,對數字政府建設中湧現出來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給予表彰。(責任單位:省委辦公廳、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大數據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