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皮影

山東皮影

山東皮影是一門古老的漢族傳統藝術,據傳系河北灤州傳入,故又叫“灤州布影”,山東皮影是一種一人操縱一人伴奏的藝術表演形式,一般流行於棗莊、臨沂、濟寧、青島、煙臺一帶,不過大多已經自然而然地消亡了,但製作皮影人的工藝流傳了下來。清代已遍及全省。影人造型簡樸,刻工粗獷,敷色古雅、高約26厘米。所演劇目多為神話傳奇和當地流傳的歷史傳說,唱腔主要是柳琴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皮影
  • 又叫:“灤州布影
  • 高約:26厘米
  • 步驟:六個
藝術特色 ,相關信息,

藝術特色 

山東皮影
山東皮影戲是一人操縱一人伴奏。一般藝人兩隻手操縱兩隻皮影,高手則可以操縱4隻"人子"(皮影),還要一邊操作一邊演唱。就伴奏而言,山東皮影戲的伴奏都是打擊樂,沒有管弦樂,樂器一般只有三件:一個釵,一個鼓,一個梆子。山東皮影戲一般流行於棗莊、臨沂、濟寧、青島、煙臺一帶,不過大多已經自然而然地消亡了。但製作皮影人的工藝很幸運的流傳了下來。

相關信息

皮影人製作分六個步驟:制皮、雕鏤、著色、熨平、上油、釘綴。
制皮∶以新宰的牛皮或驢皮為最佳。先用清水浸泡數日,取出後將皮的兩面反覆刮制乾淨,再刮薄至透明。洗淨後,於木框上繃緊陰乾。
描樣∶將制好的皮料切塊,經濕布捂軟後,用硬木推扳打磨光平,再用鋼針描繪圖樣。
雕鏤∶將描好圖樣的皮料墊在木板或蠟板上進行鏤刻。鏤刻的技法很多,西北地區藝人善用推皮走刀的刻法,並用多種型刃刀具進行雕鑿。而東北部地區一般不用型刃刀具。雕鏤完畢後,擦洗乾淨,壓平著色。
著色∶現今常用透明色料取代過去的傳統色料,既方便,透光效果又好。著色時,主要使用紅、黃、青、綠、黑5種純色,一般互不調配,但可分深淺色區分層次,進行平塗,雙面著色。
熨平∶皮影著色後陰乾,熨壓平整。
上油∶東北部地區的皮影在壓平後,還要上一層桐油或清漆,以增強透明度和耐用性。
釘綴∶在影人的兩手、兩下臂、兩上臂、上身、下身和兩腿十個部件的關節點處,用線釘綴起來,再用一皮條包圍在上身的脖領處作為安裝影人頭的插口。最後在脖領前釘上一根鐵絲作為支撐影人的主桿,在兩手端處用線各拴一根鐵絲為耍桿,插上影人頭後,一件完整的皮影人即告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