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由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司改名。監治本道諸路,為內八道監司之一,隸御史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
- 性質:官署名
- 朝代:元朝
- 職能:監治本道諸路
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由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司改名。監治本道諸路,為內八道監司之一,隸御史台。
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由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司改名。監治本道諸路,為內八道監司之一,隸御史台。沿革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官署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由山東東西道提刑按察司改名...
山北遼東道肅政廉訪司,官署名。由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由山北遼東道提刑按察司改名。屬內八道監司之一,隸御史台。治大寧。沿革 山北遼東道肅政廉訪司,官署名。由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由山北遼東道提刑按察司改名。屬...
河東山西道肅政廉訪司 河東山西道肅政廉訪司,官署名。元朝地方監察機構,由提刑按察司改名,仍置司太原,為內八道監司之一,直隸御史台。職責 監察地方。參見“肅政廉訪司”。
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 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古代官制名。沿革 江南浙西道肅政廉訪司,官署名。元朝地方監察機構,由提刑按察司改立,置司於杭州 (至元二十九年由平江路遷至杭州),為江南十道監司之一。職責 監察地方。
山東西路 博州 堂邑 鎮二回河、侯固。元史 卷五十八 志第十 地理一 中書省 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司 東昌路 縣六 聊城,(中。倚郭。)堂邑,(中。)莘縣,(中。宋隸大名府,元割以來屬。)博平,(中。)茌平,(中。)丘縣...
江北淮東道肅政廉訪司,官署名。元地方監察機構,由提刑按察司改立,置司揚州 (至元二十九年由淮安遷至揚州)。沿革 江北淮東道肅政廉訪司,官署名。元地方監察機構,由提刑按察司改立,置司揚州 (至元二十九年由淮安遷至揚州),...
淮西江北道肅政廉訪司 淮西江北道肅政廉訪司,古代官制名。沿革 淮西江北道肅政廉訪司,官署名。元朝地方監察官,由提刑按察司改立,為內八道監司之一,直隸御史台。參見“肅政廉訪司”。職責 地方監察。
肅政廉訪司本名提刑按察司。世祖至元六年(1269)置山東東西道、河東陝西道、山北東西道及河北河南道四道,屬御史台。其後累有增減。二十八年改名肅政廉訪司。成宗大德年間定為二十二道:中書省境分設燕南河北道(治真定路,今河北...
建文時,改為十三道肅政廉訪司。靖難之役後重新改肅政廉訪使為提刑按察使。明中葉後各地多設巡撫,成為巡撫的屬官。清沿明制,按察使隸屬於各省總督、巡撫。清初,直隸不置按察使,設大名巡道兼河南按察使銜,通永、天津巡道兼山東...
山東與河北、山西、內蒙等地處於元大都周圍,通稱為“腹里”,由中書省管轄,故沒有設行省,而是直接設路和直隸州。由於中書省區域廣大,為便於管理,在路之上設立肅政廉訪司和宣慰司,作為檢察區。山東地域分屬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
宣慰使司,秩從二品。每司宣慰使三員,從二品;同知一員,從三品;副使一員,正四品;經歷一員,從六品;都事一員,從七品;照磨兼架閣管勾一員,正九品。凡六道:山東東西道,益都路置。 河東山西道,大同路置。 淮東道,...
後歷官奉訓大夫,僉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事,累官至翰林國史院都事、太子司經。傳聞之中的拜住,有一喜一喪。“一喜”,是說元朝的宣徽院使、色目人孛羅家有座杏園。到了春天,他的幾個女兒都要在園中盪鞦韆遊玩。有一次,...
歷太廟署令、太常博士,遷翰林待制,出僉山東肅政廉訪司事,擢監察御史,復出為山北肅政廉訪司副使。後拜翰林直學士,升侍講學士,除參議中書省事。至正二十年(1360年),陳祖仁上疏諫阻重修被紅巾軍焚毀之上都宮闕。至正二十三年(...
泛指黃河、東海的近海地區,以其在大海之右(西),故名。元置浙東海右道肅政廉訪司,駐婺州路(治今浙江金華市);明置海右道,駐濟南府(治今山東濟南市)。出處 南朝 梁 江淹 《恨賦》:“方架黿鼉以為梁,巡海右以送日。”唐...
閻復(1236年-1312年),字子靜,號靜軒,又號靜齋、靜山。高唐(山東聊城)人。中國元朝大臣、文章家。憲宗九年(1259年),閻復始為東平行台掌書記,擢御史掾。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用王磐薦,為翰林應奉,以才選充會同館副使...
羅貫中故里,羅貫中本人的籍貫一直存在爭議,所以其故里主流的有三種說法:分別為:山西晉中祁縣,山西太原清徐縣和山東東平縣羅莊村。祁縣說 羅貫中,元末明初生於山西太原祁,這個大多數學者考究的籍貫。元代中期,由於滅宋戰爭的創傷逐漸...
金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東東、西路統軍司,治益都(今山東青州市),統轄山東地區。至此,“山東”一名始正式成為一個行政區之名稱。元代置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及山東東西道宣尉司,直隸中書省,稱為“腹里”。明洪武元年(1368年),...
大德三年(1299年),移任中台都事,不久,改任中書左司都事。台臣上奏,仍為中台都事。歷任山東肅政廉訪副使。大德六年(1302年),改任江南行台治書侍御史。大德十年(1306年),升任安西路總管。安西路是過去京兆省台的治所...
二、字致道,元嵫陽(今山東省滋陽縣)人。王思誠天資過人,元至治二年(1322年)進士,至正年間(1341~1368年)遷國與司業,拜監察御史,累上疏言時政,多被朝廷採納。出任河南山西肅政廉訪司事時,正值陝西行台言欲鑿黃河三門...
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由山北東西道提刑按察司改名,又稱北京按察司,設使、副使等,置司於大寧路。二十四年,因蒙古宗王乃顏反叛,司治由大寧移置豪州。後又遷回大寧路。二十八年,改為山北遼東道肅政廉訪司。職責 監治遼陽...
金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東東、西路統軍司,治益都(今山東青州市),統轄山東地區。至此,“山東”一名始正式成為一個行政區之名稱。元代置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及山東東西道宣尉司,直隸中書省,稱為“腹里”。明洪武元年(136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