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

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

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的前身是山東大學外文系,1930年始建於青島,1994年更名為外國語學院,2000年與原山東工業大學外語系、山東醫科大學外語教研室合併組建成新的外語學院。目前,外國語學院下設九個系,一個教學部和八個研究所。承擔英、俄、日、朝、法、德、世界語、西班牙等語種的教學、科研和交流工作。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洪家樓5號(山東大學洪家樓校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
  • 外文名: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 始建:1930年
  • 更名:1994年
  • 教職工:289名
  • 地理位置:山東青島
歷史沿革,學校介紹,系所設定,科研部門,

歷史沿革

山東大學的前身---山東大學堂於1901年即光緒15年誕生於齊魯大地首府濟南。作為當時山東巡撫袁世凱就“興新學,廢舊制”之召請慈禧創辦了此學堂,教授工業、工藝、醫學等“格致之學”,當時也開設了英、德、法、日等外語課,但只作為公共課講授。
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
1926年任南京政府教授教育部長的蔡元培先生指定山大的另一身――私立青島大學國立大學,設文理兩院,外文系雖隸屬文學院,但外語已作為一門專業講授,學制四年。1932年青島大學改名為山東大學後,外文系先後由梁實秋洪深、凌達楊等幾位著名學者任主任,在此期間,著名教授還有潭瑩慎、趙少候等。當時的專業課程是英語,法、德、日作為第二外語列為公共課。
抗戰全面爆發後山大停辦,大部分人員遷往四川萬縣的大後方,1946年復校。此時的山東大學不僅規模擴大,分科更細,設文、理、工、農、醫五個學院,外文系作為十四個系別之一,錄屬文學院,由山大校長趙太侔先生任系主任。至此山大才成為現代意義上的高校。
1949年青島解放,山東大學由新的人民政府接收並在1951年與抗戰後期創建的華東大學合併,華崗先生任校長。在此前一年,在“向蘇學習”的號召下,山大以何奉為主任的俄語系,華東大學也設俄語專業兩年制長期班,兩校合併後組建了外文系,當時只有英俄兩個四年制專業。
在1952年國家院系調整,山東大學的部分院系分散到其它省份或地區,當時的外文系的英語於次年遷至上海外國語學院,只留下了由方未艾先生任主任的俄語組。
1955年,曾任撫大和東北師大校長的成仿吾先生任山大校長,1958年山大由青島遷至濟南,取得一定發展,但“文革”後受到社會的影響山東大學曾一度停辦,文革後隨著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深入和發展,山東大學不斷壯大,外文系也於1994年擴建為院。期間曾任系主任或院長的先後有張健胡德林李乃坤李延福,1998年王守元博士任新一屆院長。而這一時期我們擁有一批知名教授從事第一線的教學工作,如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西洋戲劇及翻譯方面具有極深造詣的趙太侔先生,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曾任上海外文雜誌主編並在英美文學方面作出突出成就的黃嘉德先生;另外,梁希彥先生在英美文學研究及翻譯方面學有專長,而方未艾先生則特別擅長於俄語翻譯。同時我們又為社會和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象北海艦隊司令王海,國務院、山東、河南、陝西、上海等一些高級黨政人才及國內外一大批教授、學者都為國家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學校介紹

外國語學院擁有英語語言文學博士學位授權點,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英語、俄語、日語、德語、亞非語言文學套用語言學等碩士學位授權點。外語學院共有在職教職工289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19人,博士與在讀博士59人。專業外語方向有96名專業教師,包括教授、副教授61人,博士與在讀博士52人,90%的教師有海外訪問、進修的經歷,是一支學歷和職稱層次較高、年齡結構合理、具有創新精神和發展潛力的學術隊伍。
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
學院多年來堅持外教聘用制度,主要擔任口語和寫作等課程的教學任務,兼學生課外活動的輔導工作,外語學院與國內外多家學術機構和高校建立了合作關係,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多名教授在全國和省級學會中擔任會長、副會長等職務,並擔任了兼職教授和特聘教授等職,並有多名國內外知名學者、專家被聘請為外語學院的兼職或客座教授
外語學院位於環境優雅的山東大學洪家樓校區,圖書資料齊全,教學設施完善。目前,學院共有5個語音實驗室,10個多媒體教室和1個自主學習室,並設有大學生外語自主學習平台,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練習外語視聽的場所和機會。學院建有自己的資料室,有各語種圖書7萬餘冊及大量的有聲資料,各類中外學術期刊近百種,能夠很好的滿足教學與科研需要。
學院既重視對學生的外語基本功和專業理論知識的嚴格訓練,也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積極穩步地探索外語+專業、外語+專業知識等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英語專業除了傳統的語言學和文學方向,以及英語+法學、英語+國際政治等雙學位班;其它語種也全面啟動了小語種+輔修專業的新培養模式。同時,每年都選派各個語種的同學到國內外大學進行交流和訪學。學院目前有在校本科生1228名,碩士生421名,博士生42名。

系所設定

外國語學院現有五個系,一個教學部和五個科研所,即英語系、套用英語系、俄語系、日語系、朝鮮語系、德語系、西班牙語專業和法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部,外國語言文化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套用英語與翻譯研究所、東亞文化研究所、大學英語研究所,承擔英、俄、日、朝、法、德、世界語七個語種的教學、科研和交流工作。大學英語教學部承擔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公共英語教學任務。

科研部門

翻譯研究中心
翻譯研究中心是外國語學院根據翻譯教學與翻譯人才培養的需要而成立的一個專門研究機構,其宗旨是為全院教師提供開展翻譯研究的組織保障和交流場所,探索並分享對各語種翻譯活動的理論認識或心得,進一步提高翻譯實踐能力與理論水平,為教學和科研服務。
翻譯是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繼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之後的高級語言能力,是外語教學水平的綜合體現,翻譯研究以提高翻譯教學效果為最終目的。同時,翻譯理論又是一種高端研究,它可以利用和借鑑各種既有理論,一方面從中汲取營養,同時又為各種基礎理論開闢了套用空間,可以從更高更廣的視角觀照各工具理論的長短得失。因此,翻譯研究為各種跨學科研究提供了匯合點,為多學科融合與交流提供了契機。
翻譯研究中心的研究規劃包括翻譯理論、翻譯教學和翻譯實踐三大領域。翻譯理論主要以各種基礎理論為工具,如語言理論、文學理論、文化研究、符號學、交際學、心理學等等,對翻譯現象進行描寫、界定和評價。翻譯實踐主要以各種實用翻譯工作為主,包括獨立、合作及委託的形式承擔多語種、多形式的翻譯任務,交流經驗,解決翻譯難題,宣傳普及對翻譯重要性的認識,引起社會對翻譯工作的關注和重視,同時也為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提供第一手資料。翻譯教學研究則以理論研究和實踐成果為原材料和工具,探討通過課堂培養翻譯人才的方法與模式,強化各語種語言文學專業學生的高級翻譯技能,促進本科及研究生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中心將陸續配備必要的研究設施和工具資料,匯集研究常用的資料信息,為師生從事翻譯及研究提供方便條件。中心將開闢對外交流的渠道,不定期舉辦翻譯論題講座,邀請知名譯家學者作報告,傳授經驗,指導研究。中心將開設電子交流平台(類似部落格或社區論壇),為大家提供一處展示自己翻譯研究成果的場所,也可以通過它的互動交流心得,交換意見,完善提高翻譯研究能力。
翻譯研究中心除目前由主任和副主任負責日常工作外,研究活動向全體教師及博士、碩士研究生開放,也歡迎外校及兄弟院系對翻譯感興趣的師生積極參與、大力支持。
翻譯研究中心的工作剛剛起步,許多條件尚在創建過程中,工作思路也在探索和檢驗之中,望師生們多提建議,共同把中心工作做好。
英語文學研究中心
英語文學研究中心成立於2009年3月,其宗旨是整合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文學研究力量,致力於開展英語國家文學的研究工作,提高我院對英語國家文學的研究質量,培養英語文學研究的新生力量,壯大我院英語文學的研究力量,促進我院在英語文學研究方面與國內、國外同行的交流。
研究中心所研究的範圍包括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愛爾蘭等英語國家的文學、文論以及與文學緊密相關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哲學等現象,其中特色鮮明的研究項目包括:美國戲劇研究、英美現代主義文學研究、加拿大文學研究、英國女性主義文學研究、英美少數族裔文學研究、英語國家生態文學研究、愛爾蘭文學研究、英美現當代小說研究、美國實用主義哲學研究等。
研究中心研究人員中3位博導、5位教授、6位副教授、13位博士(在讀博士)。他們中既有國家社科項目主持人,也有國家社科成功獎獲得者;他們中既有經驗豐富著述頗豐的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也有年富力強的後起之秀。他們學歷高、職稱高、科研能力強,年齡結構分布合理的特點將有力地保證研究中心能夠在相關研究領域中大有作為。
俄羅斯學研究中心
俄羅斯學研究中心成立於2007年,以外國語學院俄語專業為依託,充分發揮山東大學的學科優勢,搭建一個跨學科、多層次、立體交叉研究平台,把俄語學科同國際政治、社會學、哲學、歷史學、民俗學、法學等學科融為一體,開拓研究新領域,實現俄語專業教學與科研的大跨越。俄羅斯學研究中心的任務是首先是充分利用俄語專業的現有資源,重新配置現有力量,進一步加強俄羅斯語言學研究、俄羅斯文學研究以及俄羅斯文化研究,鞏固其基礎研究地位;其二是利用山東大學學科齊備的優勢,與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文學院、歷史文化學院等相關學科合作,逐步拓展本研究室的研究範圍,同時實行人員和資源的共享;其三是與國內外有關研究機構開展學術合作和交流,不斷提高其學術研究水平。
東亞文化研究所
東亞文化研究所成立於1995年。現任所長高文漢教授。現有研究人員21名,其中教授4名(含博士生導師兩名),副教授9名,講師8名。下設三個研究方向:東亞文學與比較文學;東亞社會文化研究;語言學與比較語言學。自成立以來,研究所以外國語學院日語系、韓語係為依託,採取自由選題、自主研究與集體申報科研課題等方式,紮實有序地推進了各項研究,並取得了一定成果。
目前,已出版專著《中日古代文學比較研究》、《日本佛教故事集的源流》、《日本語與日本人》、《前近代日本人的對外認識》、《金聖歎與韓國古典文學》、《近代日本女子教育研究》等20餘部;出版教材《日本古典文學史》、《基礎韓國語》、《韓國經貿會話》、《日本古典文學作品選讀》等10餘部;發表高水平論文200餘篇。其中,《日本佛教故事集的源流》獲孫平化日本學術獎勵基金著作一等獎;《中日古代文學比較研究》、《日僧中岩圓月的世界》(論文)獲山東省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近年來,已完成 “東亞漢文學關係研究”(國家社科基金)、“中國古典文學對日本文學的影響”(教育部規劃項目)等研究課題。現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日本說話文學對中國古典文獻的引用和翻譯研究;日本女性道德觀的衍變——以中國女訓作品在日本的傳播為中心;華北鄉村社會姻親關係研究。教育部規劃項目5項:日本現存佚書——唐宋時期佛教靈驗小說集的研究;中國傷痕反思文學與韓國戰後文學的比較研究;中國文化對韓國的影響研究。另有山東省社科規劃項目“日本近世漢文學研究”、“儒家經典文獻東傳與日本儒學”等多項。
國際合作交流(留學預備教育項目)
為滿足國內學子日益高漲的出國留學需求,發揮山東大學外語學院獨有的外語及專業教學優勢,學院自2004年起創辦留學培訓項目,面向包括高中畢業生(含高二在讀)、專科以上畢業等各層次的學生,為其提供語言培訓、學習規劃以及國外大學資訊,幫助學生以更安全、更便捷的方式順利進入國外大學學習。
本項目根據中國學生普遍存在的留學弱項,開發了一套完善的的培訓體系,致力成為溝通東西方文化和教育的思維橋樑,解決東西方文化差異所帶來的諸如語言綜合套用能力薄弱、不適應國外教育體制、批判性思維能力欠缺、專業基礎知識缺乏等一系列問題,在為學生打下良好的語言能力的基礎上,幫助其高質量完成國外大學學位課程。自開辦以來,已有千餘名優秀學員進入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的一流大學學習。
(韓國國立大學本科項目)
學院為了滿足社會需求、服務國家人才發展戰略,發揮小語種語言教學優勢與韓國知名大學合作,開設了中國學生赴韓國的學位銜接課程,建立起一條幫助優秀畢業生進入韓國一流大學的安全、可靠的海外升學途徑。
本課程採用“0.5 0.5(1)2”的培養模式,即在國內學習半年語言、國外學習半年語言加兩年專業課(根據韓國政府規定入學須通過TOPIK3級或校內語言考試,畢業須通過TOPIK4級)。國內學習階段,我們還針對中國學生的學習特點,由我院韓國語系(國家級特色專業)教授組對課程進行了本地化調整,使通過本課程學習的學生能很快的適應韓國留學生活。
國內學習期間與在校本科生共享一流師資,同時接受科學嚴謹的教學管理,感受山東大學的濃厚學習氛圍,結業考試合格者由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頒髮結業證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