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區道路建設與維護技術重慶市重點實驗室

山區道路建設與維護技術實驗室創建於1951年,2006年被認定為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是“道路與鐵道工程”重慶市重點學科的重要科研基地,也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道路工程專業實驗室之一。

簡介,規模,

簡介

山區道路建設與維護技術實驗室實行開放的運行管理體制,建立了較完善的管理制度。由實驗室學術委員會提出研究方向、發展目標及建設任務,指導實驗室學術活動,審定實驗室發展規劃和實驗室開放課題;由實驗室主任管理實驗室日常事務、制定實驗室發展規劃、實施對外服務工作。實驗室主任為凌天清教授,學術委員會主任為鄭穎人院士。
山區道路建設與維護技術實驗室由道路工程實驗室、測量實驗室和道路建築材料實驗室組成。實驗室現有建築面積3850平方米,擁有掃描電子顯微鏡、土工離心試驗機、瀝青混合料伺服試驗系統、雷射路面斷面檢測系統、綜合熱分析儀等先進的實驗儀器設備,固定資產總值2000餘萬元。

規模

實驗室依託“道路與鐵道工程”、“材料學”等學科,主要承擔西南山區道路建設與維護的理論與實驗研究工作,是我校進行科學研究與培養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基地。目前,實驗室有固定人員46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7人,34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其中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人選2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2人,交通部“跨世紀學術帶頭人” 1人,交通部科技英才2人,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三層次人選2人,交通部首屆“吳福-振華交通教育青年教師獎”獲得者1人,國家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4人,重慶市首批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後備人選7人;重慶市“322重點人才工程”二層次人選3人重慶市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6人。
根據長期科研工作基礎和技術優勢,實驗室確定了“山區道路路面結構設計理論與病害處治技術研究”、“山區道路路基結構設計理論與災害治理技術研究”、“高性能築路材料開發與性能研究”、“山區道路線形設計理論與勘測技術研究”、“道路施工管理與維護技術研究”五個相對穩定的研究方向。實驗室在高填深挖路基處治技術、高大支擋結構設計理論、高性能纖維改性水泥混凝土技術、新型彩色路面結構、道路防災減災理論、工業廢料在道路工程中套用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部分處於國際領先水平。近五年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計畫”科技項目、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等重點科研項目160多項,科研經費7000多萬元,獲國家、省部級科技成果獎近30項。
實驗室支撐著 “道路與鐵道工程”二級學科博士點和“交通運輸工程”、“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500餘名。實驗室積極參與本科教學,部分科研成果進教材,進課堂,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以較強的科研優勢促進了本科教學水平的提高。多年來,實驗室參與培養了一大批道路工程高級專業人才,西南地區一半以上的道路建設和管理人員在道路工程實驗室接受過教育和培訓。
在山區道路建設與維護技術實驗室今後的建設發展方向是逐漸建成西南地區最大的行業高級人才培育中心和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孵化器及成果向市場轉化的技術平台。通過對管理體制的不斷創新和科研創新,把實驗室建成為在行業內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能力、科研成果和經濟效益總體水平國內領先,部分專業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重點實驗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