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家庭情況
山內家出自
藤原氏,由於所謂的“尊卑分脈”,以首藤義通之子俊通移居鎌倉郡山內,開創了山內家的家門。而之後到了山內貞通一代,作為幕臣,跟隨將軍
足利義澄前往阿波,之後移居到
尾張國,這就是山內一豐的
祖源。
山內一豐之父,山內但馬守盛豐之時,正值
尾張織田家分裂時期,自應仁年間,尾張織田家分為伊勢守家和
大和守家兩支,。
應仁之亂以後,分支的織田敏定趁君家
斯波家衰微,在清洲築城,而本宗的尾張
守護代織田敏廣就在岩倉築城。而盛豐此時就士奉了岩倉織田,位列家老,領有黑田城。山內一豐就
於天文十四年(公元1545年)誕生於黑田城。但是,以下克上的兩支織田家也未能逃脫衰敗的命運,天文以後,兩家持續衰微,原先把持君家的清洲織田家也進入三奉行專政的局面(織田因幡守﹑織田藤
左衛門﹑織田信秀)。其中以據守勝幡城的
織田信秀最為昌隆,操縱了他的君家---織田大和守家的實權。信秀在世之時,已經控制了
尾張一半的領地,為其繼承者信長
統一尾張提供了基礎。信秀死後,信長先後攻滅了清洲的織田彥五郎,平定了信勝的叛亂,移居
清洲城,加快統一尾張的步伐。永祿元年(公元1558年),岩倉織田家因為繼嗣問題內訌,城主織田信安被兒子織田信賢所敗,逃奔美濃。信長趁此良機,出兵討伐岩倉織田的居城---岩倉城。作為家老的盛豐,也理所當然被捲入戰爭當中,其居城黑田城被敵軍夜襲,盛豐與其子(一豐長兄十郎,名不詳)力戰不敵,雙雙戰死(一說盛豐只是手臂重傷)。當時十三歲的一豐與其母親法秀院及弟妹在家臣的掩護之下,逃離出城池,輾轉依附親戚家中。
早期生活
當時關於一豐的史實記載相當混亂,一說當年一豐十五歲,有弟妹五人,時年為永祿二年。是年,歷經父兄喪命之痛的一豐元服,名一豐,通稱辰之助﹑伊(豬)右衛門。之後的山內一豐,先後出士美濃的牧村政倫﹑近江的山岡景隆,不遲於元龜元年,出士風雲兒織田信長。此期間,迎娶了他的賢內助---千代。千代是若宮喜助友興的女兒,自國小習禮儀﹑裁縫等女兒活兒時就表現十分出眾。據說她與一豐是一見鐘情---一豐迷戀著她,竟然當場提親,而千代也為一豐的人品所吸引,於是,兩情相悅,遂結為夫婦。事實也證明憑藉著內助之功,一豐開始在仕途上平步青雲。有一次,一豐相中一匹好馬,體形矯健,正好適合一豐上陣。但是,一豐作為信長手下一個下級家臣,沒有多餘的金錢支付買馬的費用。而得知此事的千代,毫不猶豫地拿出自己的嫁妝,替丈夫支付了買馬的費用。可能此時千代買馬的目的僅僅是出於對丈夫的敬愛,不過,這卻為一豐的事業製造了契機。不久之後,信長在點兵之際,發現了一豐的這匹良駒,與身著戎裝的一豐十分匹配,當眾對一豐大加讚揚。這個事件無疑給信長留下了一個很好的印象,使一豐留下了十分好的形象,而伴之而來著的副產品,是秀吉的信任。
獲得信任
自公元1567年信長攻下稻葉山(
岐阜)城以來,織田家朝著
天下布武的目標邁進,擁立將軍
上洛,號令天下。
元龜元年四月,信長征伐朝倉家,兩軍在金崎布陣。一豐從征,在
羽柴秀吉麾下從軍。織
田軍遭受朝倉軍﹑淺井軍的袋形包圍,形勢十分緊急。羽柴秀吉請纓殿後,掩護信長本部撤退。朝倉軍此時窮追不放,作為先發部隊的一豐奮起反擊,強頂敵軍的強弓,揮槍衝殺在最前沿。戰鬥中,他眼角受箭傷,牙齒也被打斷。儘管如此還是奮力搏鬥,用盡全身
餘力一舉將朝倉家的三段崎勘左衛門擊斃。萬分疲憊的一豐無力割下敵人
首級,在同伴大鹽金又衛門的幫助下才得以取下首級報功。一豐初次出陣一戰成名,受到信長的嘉獎,受封近江
唐國200石,同時也得到秀吉的信任,此時的一豐正值29歲。此後,一豐跟隨著秀吉前往播磨征伐毛利家,轉封到播磨2,700石。天正六年,秀吉攻略
三木城,一豐被視為心腹將領,跟隨左右。此時的一豐,在軍中頗有勇名。在三木城的戰鬥中,一豐以及其漂亮的刀法,眼捷手快地將潛入軍中的敵兵斬殺,得到秀吉的高度讚許,傳為佳話。
積蓄力量
天正十年,正當秀吉與毛利議和期間,京里傳來了信長在
本能寺死亡的訊息。秀吉聞訊立即回軍,討伐
明智光秀,在天王山擊潰光秀,迅速平定了叛亂。本能寺之後,織田家四分五裂,織田家重臣
羽柴秀吉柴田秀家等人在清洲召開會議,進行論功行賞領地分配,以及織田家的繼嗣問題。一豐藉此再次加封到3,200石,繼續跟隨秀吉轉戰南北,歷次參加了
龜山城之戰﹑
賤岳之戰,由於戰功又加封了
河內361石,翌年回到了舊有領地長濱,加封到5000石。在這個波瀾壯闊的時代,一豐並未能建功立業,位列諸侯,仕途未有一步登天的重大發展,僅僅猶如螻蟻一般,一點一滴地積蓄力量。
天正十三年六月,一豐終於榮登萬石的大名行列,受封若狹一萬九千八百石,八月份又轉封到長濱二萬石,長年累月為君家竭盡心力,雖然是遲來,但終究獲得了回報,一豐此時的喜悅之情是不難想像。而昔日迫於生計困苦而四散的弟妹此時也得以在長濱重聚,諸事順心,一豐在長濱渡過了他一生中最為舒心的時光。但是天意弄人,在同年的十一月二十九日的大地震中,一豐多年來唯一的血胤禰姬死於地震中,緊接著,母親法秀院也悲傷致死。突如其來的打擊,令一豐夫婦萬分哀傷。命途多舛,一度令一豐對前途心感十分灰心。降臨一豐頭上不久的幸運,轉眼又離之而去了。
天正十八年,秀吉出兵小田原攻打不臣的
北條氏政父子。此時的一豐作為
豐臣秀次的家臣,奉命出征。戰爭理所當然地以秀吉的勝利而告終。家康因此次戰功而獲得關東八州的領地,而一豐因為這次的軍功,於同年的九月得到了相良榛原﹑佐野郡內合計五萬石的奉祿,居掛川城。人到中年的一豐,終於迎來了他夢寐以求的這一日,作為一個五萬石的大名,一豐終於可以施展自己卓越的內政才能。早在士奉織田家期間,一豐曾經參加
安土城修築的籌劃工作,有豐富的經營城下町經驗。此次一豐所領的
掛川城,歷來就是東海到甲信﹑濃尾的要道,是一個溝通了關東與關西的樞紐。自今川家﹑
德川家時代,掛川城就已經成為重要得軍事據點,在牽制
武田信玄攻擊駿河腹地發揮過重要作用,是
兵家必爭之地。一豐在前代經營的基礎上,大肆擴充城下町,修復掛川城的城防,同時治理了
大井川的洪水。此期間一豐的作為,無疑為他日後經營
土佐有莫大的幫助,之後
高知城的規劃,也是參照此模式進行。
山內一豐與
中村一氏﹑
崛尾吉晴等被秀吉任命為
關白豐臣秀次的
輔臣,但是他們並沒有盡到其應有的責任。自從秀吉的兒子秀賴降生以來,秀吉更加疏遠
秀次這個養子,秀次也因此變得喜怒無常,動輒殺人取樂,人稱殺生關白。秀次的暴虐,一豐的視若無睹不加制止,正中秀吉下懷,為免秀次日後不利於秀賴,秀吉讓秀次
切腹。而山內一豐這些監護人不但沒有受到懲處,而且還將秀次的領地也分了給一豐,一豐無端得到了意外的收穫。
環境混亂
慶長三年,秀吉亡故,天下再度出現戰亂的暗涌。以
石田三成的文吏派和德川家康一夥的武人派鬥爭白熱化。敏銳的一豐,預料到天下即將再度易主,開始尋找值得自己依附的強者。一豐預見當今之世,只有德川家康具備“智﹑仁﹑勇三德”,毅然決定投向家康,隨之出征
會津。而此時的千代,作為人質,被扣留在
京都。西軍派人威脅千代,逼迫她致書一豐,勸他投奔西軍。千代為了丈夫的前途,置生死於不顧,假裝應允,寫勸書給一封,同時冒險附上自己的家書一封,內容大致是勸一豐依附家康,收藏在斗笠的細繩中。這就是有名的“笠の緒の文”。一豐收到信件後,將之原封不動交給家康。家康見狀大為感動,讚揚一豐的忠節“猶如樹木的中心”,其它眾人只是“枝葉而已”。此次千代再為丈夫立下大功績,為他不久之後得到
土佐二十四萬石的高額
奉祿作出卓越貢獻。“笠の緒の文”可以說是一豐人生最高成就的決定性事件,之後一豐在
關原之戰中並沒有什麼出眾的表現,但是僅僅因為千代的信,以及一豐在小山陣向家康交出信件這兩個動作,就贏得了二十四萬石,一豐夫婦一唱一和,確實達到了舉世無雙的地步了。
由於土佐的大名
長宗我部家在
關原合戰中依附西軍,其領地此時被家康沒收。戰後的第二年,山內一豐正式到土佐入國。入國之初,一豐居住在長宗我部家的舊城浦戶城。一豐初到陌生的土地土佐,是個沒有威望的領主。舊領主長宗我部在土佐一帶的舊家臣依舊依戀著舊主,對一豐陽奉陰違,只是貌為恭順而已。早在一豐入國之前,長宗我部的遺臣就煽動
一揆,以抵制一豐入國,後來被一豐所派遣的先發接收人員其弟山內
康豐所鎮壓,270多人被斬首。一揆被鎮壓之後,
土佐稍微平靜。一豐為了建立自己在土佐的絕對統治權威,勢必重新建設一座屬於自己的居城,來顯示自己是當地唯一領主的氣派。而更為現實的原因,浦戶城實在過於狹小,並無太大的發展餘地。晚年熱衷於內政的一豐,決定在高42米的大高阪山上建設一座新的城池。
由於地形關係,這一帶每逢大雨必發洪水,所以這裡自古以來都沒有大規模地修築城池。而山內一豐首先著手水利工程,以百百綱家為
普請奉行,開掘運河,改變河道以及地形,以暢通洪水。一切水利工程完畢之後,一豐才開始興建城池。經過兩年的努力,在慶長八年,新城的本丸和二之丸相繼完工,矗立在大高阪山之上。新城以平山城式設計,本丸建築在被削平的山頂,二之丸和本丸以本丸為中心包圍著
天守閣。天守閣矗立在本丸的東面,採用入母屋式設計,共四層,另外有兩層地庫,高18.5米,據說是仿照一豐舊領的
掛川城所建造的。本丸的中央是主殿,分為第二殿﹑第三殿和南閣,是城主的日常居地。而本丸的後半部份,則建設了存放重要文書的納戶藏。與本丸並排的二之丸,是建築在本丸西面的軍事據點,這裡建有一座從浦戶城移建的乾櫓,與本丸遙相呼應。而本丸東面的是三之丸,此處則是全城最廣闊的地域,建設有書院﹑藩學等。三之丸與二之丸由廊下門連線。這座廊下門設計也頗為巧妙,是一座長方形的城樓,內里分為南﹑中﹑北三個房間,以作為守護本丸的番士的居所,而其下則是一座鐵門,稱為黑鐵門,如此,城內門門連鐶,戒備深嚴,全日本恐怕只有這座城池所特有。整個城池的樓櫓井井有條,足見一豐多年來爐火純青的築城技術。此外,城池的護城河也別具一格,以四方形包圍著城池,分內護城河與外護城河,內護城河成迂迴狀保護著本丸,北通江之口川,南通鏡川,守護十分嚴密,而且有很強的排水作用。
遷居新城
慶長八年八月二十一日,一豐遷居新城。初時此城因地形緣故被命名為河中山城,後改高智山城,最後簡略為
高知城。
高知城逐漸發展成為南方的重鎮,到了亨保年間,城下人口多達2萬。
兩年後的慶長十年九月二十一日,61歲的山內一豐在高知城因高血壓病發逝世,葬於高知的日輪山,法號大通院。千代也在京都的大通院出家為尼,法號
見性院。元和三年(公元1617年),法性院也享年六十一歲,與世長辭。
人物評價
以山內一豐的才能,充其量只有作為一城之主,頂多有個五萬石的領地罷了。但是,一豐所具有的優點有兩個,一個是他具有所謂的內助之功。可以這么說,山內一豐的事業,或者說是
土佐藩的創立,離不開與千代的努力,沒有千代,有沒有土佐藩24萬石還很難說,土佐藩是山內夫婦二人三足努力的結果。其二,一豐本身所具有敏銳的政治觸覺,還有其純樸的鄉土武士的性格,也是他成功必備的條件。
換言之,山內一豐前半身的事業,基本上是他自身努力的成果;而日後成為大藩則是他和妻子千代的功勞了。山內一豐與千代這對戰國時代的模範夫妻的故事,與代表了一豐人生最高成就的
高知城,一同成為世人世代相傳的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