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見牡丹

山中見牡丹

這是明代李昌祺詩作,詩題名是《山中見牡丹》。

基本介紹

詩詞正文,作品鑑賞,

詩詞正文

《山中見牡丹》
作者:李昌祺
不謙惡雨並乖風,且共山花作伴紅。
縱在五侯池館裡,可能春去不成空?
山中見牡丹
山中見牡丹

作品鑑賞

明代學者李昌祺著有《山中見牡丹》:不謙惡雨並乖風,且共山花作伴紅。縱在五侯池館裡,可能春去不成空?
作者李昌祺,是明代一位品格高尚的學者和清官。詩言志。這首《山中見牡丹》中,詩人勾畫出的不是醉胭脂、映日紅,“競夸天下無雙艷,獨占人間第一香”(皮日休句)的富貴牡丹,恰恰相反,我們看到了個性獨特,和山花作伴的村姑一樣的山野牡丹。
“不謙惡雨並乖風,且共山花作伴紅。”起句意多慷慨。“不謙”即不謙讓,不客氣。“謙”還通“慊”(音欠),“不慊”即不甘。“乖”古時本義指背離、違背、不和諧,如“乖氣致戾,和氣致祥”;現代漢語中常用於褒義,表示順從、聽話等意,如“這孩子真乖”。起句是針對誰呢?是指下句中的“五侯池館裡”的惡雨乖風,摧殘牡丹生機的政治上的惡勢力。也就是說,起句講不甘心在五侯池館裡受惡雨乖風之摧殘,並且與山花作伴照樣紅艷嬌美。由此把作為一切正直的有識之士象徵的牡丹放在了“五侯池館”、“惡雨乖風”的對立面。
“縱在五侯池館裡,可能春去不成空?”第三句中的“五侯”,典出《後漢書》。東漢桓帝時,“梁氏五侯,毒遍海內。”桓帝借宦官單超等五人之力滅梁氏,可是這五個接著又都封了侯,後來比梁氏還壞。“五侯”是個貶義詞。本詩中用“五侯”典故,可以看出作者對腐敗政治深惡痛絕。末句“可能春去不成空?”最後一問,是借牡丹警告攀附“五侯”的人:靠山垮台(春去)後能夠不凋零嗎?——已經預見到了腐敗政治的必然滅亡。深意也是在說,時局如此,還有出路沒有呢?已在第二句“且共山花作伴紅”作了回答。牡丹花呀,別留戀什麼“五侯池館”,還是到山野間去和山花作伴吧!
山中見牡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