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
屠甸舊稱“石涇”,是中國良諸文化的次中心。
建國後改名為屠甸鎮。
2008年起正在爭創“國家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鎮”,2009年達標。
行政區劃
全鎮總面積41.28平方千米(2017年),轄9個行政村,125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現有常駐人口33568人(2017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屠甸鎮位於桐鄉市東南部,與海寧市、嘉興秀州區交界,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東距
上海107公里,西離
杭州54公里,距桐鄉、海寧市區各9公里。
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該區域冬季不冷,1月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上,夏季較熱,7、8月份平均氣溫一般為25℃-35℃左右,由於受海洋氣流影響,年降水量一般在800至1000毫米以上,屬於濕潤區。
其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較少。
地貌地形
地勢平坦,河流密布,長山河橫穿本鎮,為鎮內主要河流。為水陸交通,灌溉要脈。長水塘北起長山河屠甸鎮,向東南伸入海寧境內,為鎮南部主要河流,桐硤公路穿境而過。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屠甸鎮有耕地33813畝,全年種植蔬菜29411畝、水果753畝、苗木1095畝,
水產養殖286畝。
植物資源
以水稻、蠶桑、果蔬等農作物為主的植物類型較多。
人口
現有常駐人口33568人(2017年)。
經濟發展
綜述
2005年全鎮實現生產總值7.6億元,比上年增長16%;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6.33億元,比上年增長16.8%;鎮財政可用財力35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915元。
第一產業
主要以
糧食、蠶桑、果蔬、養殖業為主。全鎮共實現農業總產值1.26億元。
以蔬菜、水果、
食用菌、苗木為主的四大農業基地不斷壯大,全年發展訂單農業4320畝農業生產條件得到大力改善,全年實施五個村4173畝土地整理工程項目,配套落實3500畝節水灌溉工程。
冬修水利設施建設得到改觀,全年新建和改建泵站16座,修建民橋8座;疏浚斜港、毛竹港等河道11條、20餘公里,建設生態圩堤15.6公里,配套4家磚瓦企業利用淤泥制磚7.7萬方,全年累計完成土石方267.1萬方。
屠甸鎮根據各村農業
塊狀經濟的特點,鼓勵農民擴大種植面積,引導農民種植新品種,並採取套種等辦法,提高土地畝產質量和效益,積極牽頭實施
訂單農業,保證了農民在純農業上的收益。同時,穩步調整農業種養結構,在滙豐、紅星等村分別建起了大蔥基地、生態畜牧園區,大力發展效益農業,鼓勵有一定技術和知識的種養大戶在自身富起來的同時帶動周邊農戶的發展。該鎮又成立槜李經濟合作組織,使
槜李從種植、採摘、銷售實行一條龍服務,為農民增收提供保障。
2005年,全鎮共實現農業總產值1.33億元。農業基地建設不斷拓展,農業生產條件得到大力改善,全鎮土地整理工程項目,標準田建設等一系列工程基本完成,全鎮河道疏浚工程開展的有聲有色。
已註冊的農產品“獼猴”牌
榨菜、“春發”牌
杭白菊和特色水果檇李等遠銷中國各地。
第二產業
工業有紡織、化工、化纖、機械、農機、建材等企業。
屠甸鎮黨委、政府提出以“工業興鎮、城建同步,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戰略。加強投入力度,大力扶持屠甸特色紡織(植絨)工業發展。先後投資興建紡織
坯布特色市場、完善輕紡工業區內基礎設施建設等,同時制定規劃政策,積極推廣環保生產,其中全鎮所有的特色紡織(植絨)企業均接入到了工業區
污水處理廠,對污水進行統一管理。同時政府繼續積極營造區域品牌,鼓勵企業爭創嘉興市級、浙江省級和國家級的植絨品牌商標,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並通過拓展植絨產品空間和銷售渠道,加快產業結構升級,提高環保意識等措施叫響植絨配套行業。
屠甸鎮工業企業發展較快,已形成了
植絨、
羊毛衫加工和電子為支柱產業的工業經濟。2005年,全鎮共實現工業總產值25億元,增長16.9%。輕紡工業區位於屠甸鎮北側,傍滬杭高速公路和新鹽湖公路,規劃總面積10平方公里,擁有滬杭高速公路桐鄉市出口處的優越區位,緊鄰桐鄉市區和
320國道,是屠甸鎮最佳化經濟結構,加快發展工業經濟,培育區域特色支柱產業的重要基地。
全鎮有規模以上特色紡織(植絨)及配套企業(年銷售收入1000萬元以上企業)26家,擁有先進的特色紡織(植絨)生產流水線31條及後整理設備,具有1億米特色紡織(植絨)布的年生產能力;規模以下特色紡織(植絨)企業87家, 2006年該鎮紡織植絨行業產值達24.9億元,年出口交貨值在1.58億元以上,植絨行業的產值占屠甸鎮工業總值近50%。金都植絨、萬達植絨、萊士達植絨、你我植絨等六家企業已成為屠甸鎮的植絨重點骨幹企業,產品品種多元化、質量穩定,市場信譽也不斷增加。同時解決就業職工人數8250人,高中(中專)人數占35%,技術管理人員1975人,占24% ,職工年均收入1.5萬元。
屠甸鎮通過現有輕紡工業區整合特色紡織(植絨)業
產業鏈,從而提升特色紡織(植絨)業占桐鄉市乃至中國特色紡織(植絨)業中的比重。植絨業產值超40億元,外貿出口交貨值超4億,新開工廠18家,紡織坯布市場二期2007年全部建成,整個市場交易額超10億元,並爭取到2010年,屠甸鎮成為國內最大特色紡織(植絨)業生產和出口地之一。
屠甸鎮以植絨、羊毛衫加工和電子為主的工業經濟得到蓬勃發展。2004年,全鎮共實現工業總產值21.55億元,比上年增長23.4%,實現外貿出口交貨值8551萬元,比上年增長36.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7.3億元,比上年增長31.7%;工業生產性投入2.24億元,比上年增長27.3%。同時,工業區土地挖潛取得成效,回收簽約未開工企業用地90畝。全年實際到位外資526.8萬美元,引進市外內資5966萬元,新建項目16個,新增註冊資本1億元。
第三產業
城鎮建設堅持規劃先導,屠甸鎮依託優越的區位優勢,著力構築特色城鎮框架。鎮區山門街舊城改造取得新成就,屠甸新的商貿中心正不斷形成;新上海湖濱莊園高品位別墅區、西新家園、東方花園等房地產業得到迅猛發展;鹽湖公路入口處名為“石涇”的巨石城標已成為屠甸的象徵。
建有40多家農村文化示範戶,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得到蓬勃發展;“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深入開展,已順利完成市級整治村3個;新村規劃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已實施新村規劃點85個,
江南水鄉特色逐步顯現。
交通
屠甸鎮已全部實現鎮村互通,公路橋樑和民橋改建基本完成,城鄉公交一體化開通。
滬杭高速公路橫貫全鎮並設有屠甸通口,鹽湖公路穿鎮而過,南排工程長山河依鎮向東流向錢塘江,水陸交通便捷,是桐鄉市的重要門戶。
社會事業
教育
屠甸鎮科教文衛事業不斷發展,改善和調整好中、國小和幼稚園等多個教育網點建設;鎮
有線電視普及率達到50%以上。
衛生
自來水入戶率為99%;農村大病合作醫療參保率在85%以上;農村二輪殯葬改革順利實施。依託桐鄉市慈善總會屠甸分會,積極推進社會慈善事業發展,
敬老院設施完善。
文體
為創建體育強鎮,屠甸鎮大力加強體育文化的宣傳,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橫幅標語、宣傳櫥窗等多種方式進行體育文化宣傳,提高
全民健身理念,形成濃厚的體育運動氛圍。並組織安排各類培訓班,發揮各級各類協會的作用,指導人民科學健身鍛鍊。各基層單位創造更多的活動機會,以此來促進體育相互交流,不斷提升全民體育素質,傳播體育文化。
經濟的騰飛、推動了屠甸體育事業的全面發展。屠甸的體育硬體得到了全面提升。屠甸鎮投入55萬元新建文體活動中心,投資35萬元在鎮區建設屠甸鎮小廣場,並出資50萬改建屠甸石涇公園,使其更好地成為廣大民眾健身、休閒的好場所。同時修建了
門球場,在鎮區增設健身苑點,方便民眾健身活動。
在9個行政村中,分別建起了室外健身苑點、籃球場、羽毛球場以及室內桌球室、棋牌室。機關、企事業單位也修建了籃球場、羽毛球場、室內桌球室等其它活動場所。屠甸鎮共有標準
籃球場9隻、羽毛球場4隻、門球場1隻、室外健身園點10個、室內桌球室13個、室內健身房2個,為發展屠甸鎮的全民健身運動開展提供了充實的場所,豐富了廣大民眾的業餘生活,推動了屠甸鎮體育事業的健康發展。
村鎮建設
屠甸鎮已獲得浙江省民眾體育先進單位、浙江省第三批體育鄉鎮、省級衛生城鎮、省級教育強鎮等稱號。屠甸鎮舊稱“石涇”,是典型的江南水鄉集鎮,是中國良諸文化的次中心,是現代書法家錢君陶先生的故鄉,歷史文化底蘊豐富,環境優美,風光秀麗,一派繁榮景象。全鎮面積44.52平方公里,常駐人口32120人,外來人口10000多人。供電、供水、廣播電視、
郵政、
通信、文體娛樂等設施和公安、司法、工商、稅務、金融保險等機構齊全。
星星村位於屠甸鎮西南部,南與南日鎮相交,西面和北面同百桃鄉接壤,是一個工業、農業綜合發展的強村,1998年,實現工業產值1014萬元,銷售收入911萬元。村民人均收入4073元。以星馬製衣有限公司為龍頭的村辦企業,自98年以來一直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農業基礎紮實,水利設施配套,一直是桐鄉市水利建設標準村之一。1998年,又新建成現代農業示範園區500多畝,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各個村民小組都通了簡易公路。村里用自己的資金建造起標準水塔1座,村民人人喝上清潔衛生的自來水。由於經濟實力雄厚,精神文明抓得紮實,該村被評為嘉興市級百強村。
名勝古蹟
屠甸鎮還是環太湖流域
良渚文化的次中心,其中發掘的姚家山墓葬群堪稱中華文明的曙光,有4000多年的歷史。屠甸鎮歷史悠久,風光秀麗。據傳,春秋時期
西施和
范蠡曾在屠甸鎮的一個湖畔定居,當地人為了紀念他們,便將該湖取名為
范蠡湖。民族英雄于謙後代也聚居於屠甸一個古村落,千年古剎寂照寺建於後晉時期,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錢君陶故居
屠甸還是現代著名書法家
錢君陶先生的故鄉,鎮區仍保留有錢先生的故居。錢君陶故居位於桐鄉市屠甸鎮郵電弄,是一所晚清民居。在那裡,錢君陶度過了難忘的青少年時代。1998,錢君陶先生逝世後,桐鄉市文物管理部門將其列為保護單位。2007恰逢錢君陶先生誕辰100周年,桐鄉市政府出資將故居進行了較為全面的整修。
寂照禪寺
桐鄉市寂照禪寺院修建於後晉天福八年(公元943年),初名報恩院,宋治平年間(公元1064~1067年)改稱寂照院,明洪武二四年(1391年)改名寂照寺,清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有高僧金山重修,時規模之宏大,占地有72畝,有天王殿、大雄寶殿、金剛殿、三聖殿等諸殿相映生輝,四大金剛比杭州靈隱寺的更為影子雄偉,據有關資料記載其中一樽金剛化時達十八年之久,由此可見寺內佛像做工精細,後歷經兵災劫難,尤其是解放前期和文革時期被拆毀殆盡,只存下明代古建築金剛殿。寂照禪寺歷史上名揚海內外,歷代名人如陳堯叟、趙孟俯、張堯同、張仁麟等諸多緣分瓜葛,因此更是聞名天下。現代著名藝術家、出版家、篆刻印人錢君陶得先生有巨印“鐘聲送盡流光”,並記“余幼年居屠甸寂照寺西,昕西必聞寺鐘”之名傳揚中外。
改革開放,正東清源,桐鄉寂照禪寺在黨的宗教系列政策貫徹下,在各級政府、眾多企事業主、居士、香客、信眾的支持關愛下,於2000年8月對外正式開放,經過九年的艱苦創業,歷史曾經聞名遐邇,布局緊湊、氣勢恢宏、莊嚴巍然聳立在屠甸鎮長山河畔。還有觀音殿、放生池、七級佛塔、綠化帶正在籌劃建設中。寺內金剛殿系明代古建築,是浙江省桐鄉市重點保護文物,桐鄉寂照寺更是桐鄉旅遊景點之一。
歷史人物
錢君陶:(1907~1998),
浙江桐鄉屠甸鎮人,名玉堂、錦堂,字君陶,號豫堂、禹堂、午齋,室名無倦苦齋、新羅錢君陶山館、抱華精舍。他既是魯迅先生的學生,裝幀藝術的開拓者,也是中國當代“一身精三藝,九十臻
高峰”的著名篆刻書畫家。曾任
西泠印社副社長、上海文藝出版社編審、上海市政協委員等職。他一生治印兩萬餘方,上溯秦漢璽印,下取晚清諸家精髓。 他是一位詩、書、畫、印熔於一身的藝術家,創作有《長征印譜》、《君長跋巨卯選》、《魯迅印譜》、《錢君陶印存》、《錢君陶書籍裝幀藝術選》等數十卷 。
張金龍:1949年出生,星星村人,中共黨員。1984年擔任村主要領導以來,勤勤懇懇,一心撲在集體事業上。他帶領村民創辦村辦企業,從一個小菜廠發展到商標廠,再到創建星馬製衣有限公司,使一個單純從事農業生產的窮村變為農、工、副綜合發展的強村。他本人連續八年被評為桐鄉市級優秀黨員。
地圖信息
地址: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屠甸鎮政府(東新南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