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范蠡湖
范蠡與西施
范蠡,春秋楚國宛(今河南南陽)人,字少伯。越國大臣,著名政治家。范蠡侍奉越王
勾踐,盡其全力和越王一起共商救國之策有二十幾年,終於滅吳雪恥,又北上征服齊,晉,使越王勾踐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位霸主。在被封為上將軍回返越國之後,范蠡由於深知勾踐
刻薄寡思,只可共患難,而難以同富貴,於是攜家人離開了越國。
“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西施,姓施,春秋末越國
薴蘿人(今浙江諸暨人),本名
施夷光,也名先施。越王勾踐被
吳王夫差打敗後,欲獻美女給吳王,以亂其國政。於是
越王便把得到的美女
西施,
鄭旦裝扮起來,用時三年教習舉止,歌舞,
吳國風俗,派范蠡把她們獻給
吳王,吳王果然被女色迷惑而不顧國事,最終被越國所滅。據考,越王勾踐復國滅吳之後,說
西施乃亡國之婦,命人沉於江底。
范蠡和
西施為實現雪恥復國大計,忍辱負重。滅吳復國後,范蠡為避越王迫害,偕
西施重來故地,在湖邊隱居,西施每日妝後,將脂水傾入湖中,湖水染為
胭脂色,湖裡螺螄吃了脂粉水,變成了五彩螺。後范蠡,
西施由此發悼,泛遊五湖。後人寄託思念,將此湖叫做范蠡湖,又在湖邊建起
西施妝檯。晨光熹微或月白風清之時,坐在
台邊向下凝視,似可看到
西施色彩斑斕的裾,正隨著湖水輕盈地搖曳,浮動。
西施冢
范蠡湖還有
西施冢之稱,相傳西施死於此,墓葬湖中。湖西北岸築有水軒一座,即
西施妝檯,為歇山頂抬梁式建築,內原有范蠡和西施塑像。妝檯北面牆中有“少伯祠”白玉石匾一塊,系清光緒八年(1882年)夏立,妝檯東側湖上有
西施石雕像及“
沉魚”二字。范蠡湖歷史悠久,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年)狀元姚穎匾湖畔,名“景范廬”,明代其地築有祠宇,稱范蠡湖。范蠡湖多石刻,在妝檯北立面上,有文徵明手書“
浮碧”、兩字石刻,外牆上有明
車大任所書“放生池”,池郭所書“陶朱公里”等石碑。另外,還有清乾隆時
錢陳群所作《重建金明寺碑記》及
王蘧常,
譚建丞,
張振維等
名家墨跡。
嘉興,是吳越兩國爭霸的主戰場,並因此而最早見諸於史籍記載。根據史料記載,“蠡為越上大夫,竭智滅吳,報會稽之恥,
勾踐尊為上將軍。蠡以盛名難久居,自李韭溪泛五湖去即今范蠡湖。”清
俞樾《春在堂集》載“國朝無名氏述民記云:康熙四十一年(1702),嘉興開河,新橋下開出船一艘,深埋河底,不敢掘而止。金明寺范蠡湖內亦有船一艘,半在城內,半在城外鴛鴦湖,相傳范大夫之舟也。”
相關詩篇
清代朱彝尊的《鴛鴦湖悼歌之四十八》:落花三月葬
西施,寂寞城耦范蠡祠。水底盡傳螺五色,湖邊空
掛網千絲。
《種桃道人寄詩》:
吾友何年肯抵蘇?不愁臘酒沽三壺。秋蟲四壁續新網,落日一窗備舊書。胥子門開闔閭廟,秋娘渡下范蠡湖。小紅自在松林候,敢問姜郎詩可如?
湖柳絲絲醮碧波,金駝坊外綠陰多。落花何處尋西子,范蠡湖中五色螺。
周邊
菏澤范蠡湖
范蠡其人
菏澤范蠡湖位於
定陶縣城內,今南關北首,據說這裡是范蠡當年養魚的地方。范蠡,字少伯,楚國宛(今河南南陽縣)人。他出身貧賤,後仕越為大夫,擢上將軍,與
勾踐深謀20餘年,越為吳所敗時,曾赴吳為質2年,回越後,幫助越王勾踐10年生聚,埋頭奮戰,協力圖強,終於一舉滅吳。
歸隱定陶
雪恥後,范蠡以為人可以共患難,難以共安樂,為書辭
勾踐曰:“臣聞
主憂臣勞,
主辱臣死。昔者君王辱於
會稽,所以不死,為此事也。今既以雪恥,臣請從
會稽之誅。”
勾踐曰:“孤將與於分國而有之,不然,將加誅廠子。”范蠡曰:“君行今,臣行意。”乃裝其輕寶珠玉。自與其私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返也。至齊,變姓名曰
鴟夷子皮,耕種經商,致富於湖畔,時日不長,就置產萬餘。齊王聞其賢,聘為上卿,又獲利千萬,末幾棄官,散其財以給鄉黨,懷重寶另找謀生之地,公元前473年轉輾來到了宋國的經濟都會定陶。
陶朱公
當時的定陶,是中原地區最繁榮的經濟都會,一度享有“
天下之中”的盛譽,致使范蠡留戀不捨,在陶作起了商人。他精通行情時務,又善於用人,因而生意興隆。故《史記》載:“范蠡以
陶為‘
天下之中’,諸侯四通,貨物所交易也,乃治產積居,與時遂而不責於人,故善治產者,能擇人而任時,十九年間三致乾金”。當時的商人都很欽佩他,言富者,皆稱陶朱公。范蠡經商之餘,還和農民一起開荒種田,飼養五牝,相傳我國最早的養魚專著《陶朱公養魚經》為范蠡所撰,這部名著的問世對戰國以後的養魚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原書已佚,但《齊要民術》中所敘述的養魚方法,均引自《陶朱公養魚經》。
相關故事
琉璃的誕生歷程,曾是范蠡人生中的一次重大轉折,也是他第一次從一個新的側面來審視身邊的世界。
《吳越春秋》載:(范蠡)謂大夫種日:“天運曆紀,千萬一至,黃帝之元,執辰破已,霸王之氣,見於地戶。吳越之邦同風共俗,地戶之位非吳則越”
從認定地戶之位、擇越國而謀終成霸業,到認定
陶為天下之中,交易有無之路通,均包含了范蠡對地理天機準確而獨到的
認知。如果說當年“
良禽擇木而棲”的他還確信“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話,那么在越國近二十五年的經歷,則讓他對於“人道”有了更為深刻的
認知。
或許是造化弄人,許多年後,在他對天下、對人生的感悟中,“火里來,水裡去,凝天地之靈氣”的
琉璃,也漸漸成為了他一生的
真實寫照,
也許正是“不經火里來、水裡去的歷煉”,就不會有真金一樣的價值,所以當已成為
陶朱公的范蠡在感悟天下之後,會選擇用
琉璃和真金來凝鍊自己一生的感悟。
《列仙傳》記載:
陶朱公晚年
大徹大悟,將畢生全部的心血與感悟,凝鍊於一方室寶之中,取名“聚寶天下”。
實物煉成之日,流光溢彩,直衝霄漢,第二天,
陶朱公最後一次散盡了自己的百萬家財,最終“懷其重寶、升仙而去”。從那以後,天下就有了
財神。
近二千五百年來,人們拜神祈願,希望能像
陶朱公、像
財神那樣擁有能生財、保平安、求風調雨順、聚福納財的
聚寶盆。
一代代求福者曾百般努力,但是,由於自古只能為皇室工匠所掌控的中國古法
琉璃工藝,在一次次改朝換代的戰火中失傳,所以重現
陶朱公之寶(也是
文財神之寶)--
聚寶盆的願望始終無法重現。
財神與
聚寶盆的傳說在中國由來已久,今天,人們所請、所拜的財神一般有三位,三位騎黑虎、持銀鞭,頂盔貫甲的,是
武財神趙公明,一位則是人所熟知的
關帝。
不過,每逢年節,人們請得最多的往往是
文財神,文財神
錦衣玉帶,冠冕朝靴,白臉長須,溫文而雅。手執“如意”,身攜“
聚寶盆”,常有“招財進寶”相隨。這也是從古至今,出現年代最早、供奉的人最多的
財神形象。
但是,三位
財神究竟源起於何時,應該如何供奉,香火鼎盛的
文財神的名議以及
聚寶盆、玉如意的由來,包括家中供奉財神的方法與禁忌等,人們卻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