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村

范蠡村

范蠡村為春秋越國大夫范蠡的故里,即史書上所謂的“楚宛三戶”。春秋時期的宛城為著名的冶鐵中心,也是楚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范蠡,春秋末期的政治家和大商人。字少伯,楚國宛城三戶(南陽)人。曾扶助越王勾踐滅吳後辭官入齊、陶、盧等處,經商贏利巨萬,成了中國的大商人。每到一處發財後,都把大部分資財散發給好友和鄉鄰們,人們把他奉為財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范蠡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
  • 政府駐地: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
范蠡與范蠡村,范蠡村的由來,范蠡村里尋范蠡,歷代名人尋訪范蠡故里,碩果是累累的,范蠡村的歷史,范蠡村的現狀,范蠡村的風俗,范蠡村的方言,范蠡村的名人,范蠡村的風水,范蠡村的人口組成,范蠡村的教育衛生,范蠡村的傳說,范蠡村歷史上的寺廟,

范蠡與范蠡村

范蠡青年時和宛令文種入越後,深得越王重用,先任大夫後為重要謀臣,文種為相,越王兵敗投夷,文種守國,范蠡隨勾踐入吳為質。二年中,范蠡為勾踐倍受屈辱,忠心耿耿,出謀劃策使勾踐化驗為夷,獲釋返回後,與文種同心協力為越國共謀良策,促進越國強盛,范蠡訓練兵將,經過二十餘年的苦心戳力奮鬥,越王“臥薪嘗膽”把國家建設得強盛起來滅了吳國,吳國夫差自殺,報了會稽之恥,越國成了中原霸主,周策封為伯。范蠡為上將軍,范蠡以為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勾踐為人,只能與共患難,難與同安樂,向越王“辭呈”,勾踐不允,范蠡即攜帶重寶乘舟浮海入齊,一去不返。於是勾踐表會稽山為范蠡奉邑。
范蠡古墓范蠡古墓
入齊後改名換姓,自謂“邸夷子皮”,在海邊選了一片土地,父子們開荒種地,並引海水煮鹽,苦身戮力,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不幾年光景,致產數十萬,成為當地一名巨富。齊國國君獲悉此事,覺得此人有奇才,就任他為相。沒過多久,無不感慨地對周圍的人說“我本來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平民,當從事耕織積攢幾十萬家財,走上仕途,則官至將相高位,可謂達到頂點。若長期處於優越的地位,享受崇高的榮譽,並非好事”。停了不久,范蠡就把相印交還了齊君,把大部分資財散發給鄉鄰好友,一家人又重新遷居。
一天,他們來到了宋的陶邑(今山東定陶縣),看到這裡位置適中,交通發達,客商雲集,店鋪鱗次櫛比,十分繁華。這正是他們理想的好地方,就先定居下來,又改名“陶朱公”,這次除了耕作養殖之外,在城市就以主要精力從事商業活動,他特別重視物資信息,市場動態,採取薄利多銷的原則,一般不超過十分之一利潤。只要他看準了的項目,經營起來都是購銷兩旺。財源滾滾,生意越做越好,又只有幾年的功夫,創造出了奇蹟,靠商業經營積累了億萬家財。幾乎成了天下的大富翁。這下陶朱公真是名揚天下。生意人家一聽說陶朱公的大名無不敬佩稱讚,成了商人們的楷模。
相傳,范蠡這時覺得自己年歲已高想歇歇心,就把行店的生意交給長子繼續經營,隨帶上夫人和小兒一起游山玩景,飽覽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們順著黃河逆流而上,一路經過汴梁、鄭州、洛陽等各大城市,游游轉轉,停停住住,即觀風景又了解市場信息,再西行跋山涉水,好容易爬過了九嶺十八坡,又沿著羊腸小道上了十八盤坡,汗流浹背,身聳入雲,如上了西天一樣,站在青龍背上西望“啊,好大的一個湖呀!真是碧水青山,氣象萬千,太美啦”只見沿湖的周圍山上森林茂密,松柏蒼翠,下面顯露幾處村莊,靠南岸的房屋較多,像似一個集市,各種店鋪門前人們熙熙攘攘,大樹底下擺滿了雜貨小攤,有皮毛肉類,各種山貨,山區小吃,和城市相比,真是別有情趣。
他們進到一家飯店,喝過開水後隨便吃了點東西,又出來隨意游游轉轉,覺得這裡猶如人間仙境一般,不由得找了個較乾淨的地方店鋪住了下來,夫人和兒子休息,他即找老農聊天,或坐打漁小舟湖中游游,又覺得好象在江南湖上一樣,這裡很適合他們。經訪問老者,才知道這兒就是昔日洪水橫流時,大禹治水的熊耳山下古莘盧邑,那時禹王帶領民工在山的東北角處劈山開石,疏通河道,使洛水東流後水位下降留下這幾十里的大水湖,人們才在這裡安居樂業。他看到農夫們在山坡上耕耘,漁船在湖內撤網,湖邊有牲畜交易,集市上買賣秩序良好,人們勤勞樸實,好客厚道,心裡不勝歡喜。了解到當地盛產核桃、木耳、山珍野味、肉類皮毛,糧食藥材等等,土特產品,但是農民缺少食鹽,葛麻布衣,日用雜品等。范蠡的心動了,不如為這裡的人們辦點好事,倒也舒心,他和夫人、兒子多次閒談議論,大家都覺得這是個好主意,隨後說乾就乾,經過幾天的接觸了解,大多數人都說劉掌柜心眼好,人實在,買賣公平,講信用,到他鋪里來買賣物品人多,范蠡就和劉掌柜交談幾次,知道劉家缺少資金做不成大生意,范蠡表示願意承擔所有投資兩家合夥做生意,雙方達成了協定,買了一塊較大的土地,請工匠們蓋起了一座較大的山貨行騾馬店,雇用了幾個生意能手,買了十幾頭騾子,找到趕腳,就做起了收購山貨的生意來了。
范蠡還以陶朱公的面目出現,他和劉掌柜談的很投機,就讓兒子參與經營管理,並授意劉掌柜:“咱們收購各種商品的價格都要比以往收購的價格高一些,讓賣主多占點利益,生意就好一些。”劉掌柜照辦了,來賣貨的人都說新來的陶掌柜家行店收購價高,一傳十,十傳百,供貨人都往這裡跑,還不滿一個月時間,各種山貨就堆滿了幾個大庫房。夫人見貨越來越多,就主動到庫房找幾個有經驗的人指導著讓大家把每種貨物都進行挑撿分類打包,把上等貨另放。按陶朱公掌握的銷貨信息與各地商賈的需求,先把各類上等貨用牲口馱運出山,送往各要貨的地方出售,各處見到陶朱公的手信都給個好價錢收購。得款後,他們再到市場購回食鹽、葛麻布衣和各類日用雜貨等運回。陶朱公又授意劉掌柜:“出售時,要低於以往市場價”。這樣回來的這些貨很快地銷售一空。劉掌柜把這次往返一來回的利潤一盤算,驚喜若狂,獲得了想不到的收入,沒有買到鹽的人都找掌柜的再給進鹽,沒有買到布的人要求再給進布,劉掌柜忙的應接不暇。陶朱公深解民意,按著不同的需求進貨,儘量讓大家滿意。遠近的商販們聞風而至,供貨的,進貨的絡繹不絕,商販們到山區購回的大宗貨送來,按一般收購價再加價付款,提高了他們供貨的積極性。食鹽回來時優先批發給他們些食鹽讓他們到山區以鹽換貨,商販們見利更大,他們變成了行店的收購員一樣,也充實了人力,就這樣當地的農民也都紛紛來批發些鹽和日用雜品下鄉去賣或換貨,學著做轉運生意,漸漸地也都富裕起來。原來這裡的幾家收購行店的人們看熱了眼,見陶家的生意做得活道,生意興隆,也都用陶家的同等價格到遠處收購大批貨物運回交給陶家,陶掌柜和劉掌柜商意再給他們提價收存,他們也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貨源越多,光靠騾子馱運也不適應了,陶掌柜就和劉掌柜商意利用洛河有利條件採取水運辦法運貨,買了些木料請上游稍工下來給連木筏,用牛皮裝糧貨通過洛河運往洛陽等地銷售,加快了轉運速度,幾個月後,派人到洛河上游的龍駒、徐家灣一帶買了幾隻運貨大船,載貨量大更加合算,水陸並用,生意越做越紅火,陶朱公的名氣越來越大,又吸引了外地購貨的騾馬馱運隊,陶掌柜把各種中等貨都便宜供給他們,讓他們再來時帶進行店需要的商品貨物,如此又為行店增加了運貨力量和速度,店內常期掌握著大量存貨,洛河上游的人們收些大批貨物用木筏或木船運來後交了貨把木筏也賣給陶家,再批發些食鹽和各種雜貨,裝船逆水運回銷給農民,這個集鎮的生意做大了,來往的人多了,各家客店住客吃飯,各種生意都好做,有貨不愁銷,人人有利可圖,大家也都隨著漸漸地富裕起來,許多人家扒掉草房蓋瓦房,真正形成了一個各種商品的集散地,大集市。
陶朱公的經商有計畫,有預見性,他隨時了解農業生產和糧食價格的變動情況,他認為:“旱則資舟,水則資車”。貿易的物質以將來迫切需要者為最有利可圖,夏天要預測皮毛商品,冬天要預測葛麻商品,手中還要經常掌握著實物的積蓄,手內不要多存錢,要加快資金周轉,這樣才能獲取更多的利潤。見《南陽古今范蠡(陶朱公)的經商之道》,他經常和他經營的好夥伴講這些道理,要求大家薄利廣銷,大家都樂意靜聽,並跟著他學做生意。
住的時間長了,來為行里幫工的婦女們與夫人熟了,也都跟著她學縫衣服。夫人也下地教他們種桑養蠶,抽絲織布,男女老幼的衣著也有改觀,像個集市裝束,乾淨利落。
陶朱公父子們在盧氏經營了幾年收購轉運生意,為山區人民闖出了一條致富路,給商戶傳播了經營之法,又積累了幾十萬家財,他們把絕大部分資財都留給他的好朋友和鄉鄰,又散發許多錢給窮苦人,人們都感謝不盡。他臨回陶時,只帶了些盧氏的土特產品等裝了一船,來向他們送行的人在湖邊就約一二百人,有的送活雞活鴨,有的送煮熟的雞蛋,有的送臘肉,有的送核桃,還有的拉羊,鄉親們熱情歡送拿來東西不要也不行,大家只管往船上裝,都戀戀不捨,許多人感動地流下了熱淚。
當陶掌柜的船離岸時,劉掌柜說陶掌柜不姓陶,他的真實姓名是范蠡,就是當年扶助越王勾踐滅掉吳國的領兵大將軍,越王封他高官他不坐,給福他不享,卻來山窩幫助咱們做生意,使大家發財致富,要大家過好光景,范蠡才是咱們的活財神,大恩人,我們都要永遠記念不忘,大家齊呼“范財神一帆風順,平安富貴”。
從此,盧氏縣令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政治家、大商人,就把莘川村命名為“范蠡”,這個湖叫“范蠡湖”,載於清朝《盧氏縣誌》書上。雖然范蠡走後距今兩千四百多年啦,范蠡這個地方仍以范蠡的名字叫“范蠡街”、“范蠡鎮”,不論商戶和農民在過年(春節)時都要請財神,敬財神。祭祀這位范蠡財神,以求發財致富。

范蠡村的由來

為了更好地開發范蠡故里,在宛城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三十里屯村正式改名為范蠡村。該村位於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境內,西臨白河水,東接黃台崗,北達勾營村,南連羅莊村。村民近3千,分10個小組,南林北稼,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為豫西南濱水明珠。

范蠡村里尋范蠡

范蠡村相傳為春秋越國大夫范蠡的故里,即史書上所謂的“楚宛三戶”。春秋時期的宛城為著名的冶鐵中心,也是楚國的經濟和文化中心。著名的“五羖大夫”百里奚就是在宛城被秦穆公用五張羊皮贖回的。秦始皇一統六國後,始設南陽郡,宛城為南陽郡治。宛城只是南陽的一部分,至於用宛代指南陽,是後世歷史演進的結果,且時間未久。明清以降,爭名人之風漸起,至於民國,其風漸熾。有好事者以宛代南陽,以內鄉淅川境內各有三戶為名,遂言范蠡故里在彼。豈不知春秋之時,淅川乃楚國古都丹陽所在,風頭甚至蓋過宛城,宛淅互不統屬,何來宛轄淅川之說?且看東漢版圖,宛城為南陽郡治,淅川為南鄉郡屬。而歷史上公認的權威的范蠡籍貫的記載為“范蠡,字少伯,楚宛三戶人也。”明確說出這句話的人有《史記》的作者太史公西漢司馬遷以及《吳越春秋》的作者東漢趙燁。此二公乃兩漢人士,若范蠡故里在淅川,斷不會加宛字於三戶之上。內鄉為西周酈國所在,春秋為楚國酈邑,距宛數百里之遙,宛酈乃平級,亦非統屬。最有說服力的是南北朝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注》,詳細記載了內鄉淅川境內的三戶及其由來,卻始終不提范蠡一事,至於宛城境內,則大書特書,並肯定地說:“蠡,宛人;祠,即故宅也。”今日部分學者認為范蠡在三十里屯村住過不假,但他們認為那是范蠡得遇文種後應文種之邀而去的。且看《吳越春秋》的記載,當時的宛令文種尋訪的是“邑人范蠡”且第一次訪問即“少頃,種至”。這說明範蠡一開始就住在宛邑,且離宛城很近。淅川內鄉各近三百里之遙,宛令文種焉得少頃而至?且“文種得蠡而悅,”文武之才相伴去越,時間匆匆,怎得從容遷住址而留下如此多的記載和傳說?至今存於世間的“古范蠡鄉”石碑和康熙時期的南陽地圖,都是范蠡在宛城境內的鐵證。
范蠡祠故址在村西,舊國小之內,西望為古之碼頭。白水滔滔千年,一路東來,至該村曲折成灣。臂膀所抱,風水上佳;寶地貴人,不可勝數。詩仙太白留詩宛城尋范蠡,將軍范曾戎馬倥傯祭先祖。夏侯風雅,親建村內范蠡廟;酈公謹嚴,村內點點注水經。古詩云:“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功成名就的范蠡,在一個風淡雲清的夜晚急流勇退,蕩舟五湖,不管那絕色的佳人是否真的相伴左右,那份飄然,那份淡泊,卻永遠糾結在文人士大夫的心頭。二千多年來,無數的詩人騷客,在范蠡留下的足跡旁流連忘返,詠嘆不已。而三十里屯,那個春秋時期的宛城三戶里,作為范蠡出生的聖地,更是留下了無盡的詩篇。西晉著名文學家,親建范蠡廟的夏侯湛贊曰:“悠悠范子,求仁在己。進報危國,退弘妙理。身與勛偕,名與身否,逸群遠遊,永齊始終。”唐李白言:“陶朱與五羖,名播天壤間。”清人曹文萃在其《范蠡廟》一詩中感嘆:“扁舟飄泊五湖間,遺廟空存白水灣。剩有西風招不得,寒煙落日薴蘿山。”清人何晉錫在《范少伯廟》詩中也頌揚說:“霸氣蔥蘢見越封,英雄由此渡江東。廿年辛苦同湖水,片楫風波傍晚虹。三徙名高芬簡帙。半途身隱道天同。於今白水讀邊廟,黃石瞻依禮未終。”此外,唐代詩人張賓作有《經范蠡舊居詩》。清朝趙土麟有《范少伯故居詩》等。

歷代名人尋訪范蠡故里

後漢初司徒鄧禹衣錦還鄉途中路過此村,里人設宴,流連忘返,佳話頻仍。
後漢末大將軍范曾村內祭祖。
西晉夏侯湛親建范蠡廟,並賦詩。
大唐詩仙李太白賦詩南陽追慕范蠡的足跡。
南北朝酈道元注水經,記載村內甚詳。
1994年,時任南陽地區文化局副局長的王建中率社教工作組來村駐隊,經過考證他提出:三十里屯就是范蠡故里,
著名軍旅作家、范蠡研究界的權威夏廷獻先生力挺三十里屯范蠡說,不僅在其長篇小說《范蠡傳》里點明範蠡故里的方位和名稱,還寫了大量的論文,從各方面論證了三十里屯即為范蠡故里。
宛城區地方史志辦主任於金獻從數年前就不遺餘力地為澄清范蠡故里,開發范蠡故里而發奮著述,為澄清范蠡故里在三十里屯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南陽晚報》觀點碰撞的開通,給了於先生一個大展才華的舞台。此外,餘杭、高君平等人也在公開出版物上宣揚范蠡故里在宛城區三十里屯村。
南陽市宛城區區委書記馬瑞平在各種公開場所不遺餘力地介紹范蠡在宛城,介紹宛城區開發范蠡的決心和努力。在區委區政府的部署下,黃台崗鎮政府以及三十里屯村委積極行動,群策群力,為開發范蠡故里添磚加瓦。
大河報首席記者,南陽站站長郭啟朝勇挑重任,並一度擔任三十里屯村村委書記,他利用省市媒體的便利,用他的文筆和深情向社會各界推廣范蠡故里,用他廣闊的視野和淵博的學識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壯美的藍圖。
在此,范蠡村的村民深深感謝為開發范蠡故里而不遺餘力的社會各界人士。閣下的功績將永遠雋刻在村人的心頭。在范蠡村內部,無數的熱血兒郎,也早在數年前就開始為范蠡呼籲,比如鐵匠閆中文,吳波江,范蠡村(網名),鄙吧主胡某等。此外,尚不清楚籍貫的網友周知府也在網路上為范蠡故里熱情歡呼。

碩果是累累的

《南陽晚報》觀點碰撞欄目開通,經過層層的辯論,從源頭上澄清了范蠡故里在宛城區黃台崗鎮三十里屯。
黃台崗鎮在網際網路上打開輿論宣傳戰,取得了商聖范蠡故里的域名,廣泛而深遠地宣傳了三十里屯。
2009年7月10日,南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姚進忠在三十里屯宣布:“范蠡大道正式開工!”該道路北接中心城區伏牛路,南連三十里屯范蠡祠。
2009年10月25日,在南陽市第八屆張仲景醫藥節簽約儀式上,宛城區人民政府與河南恩大投資有限公司正式簽約,達成戰略協定,河南恩大投資集團決定投資2億元建設三十里屯范蠡故里旅遊文化產業項目。該項目分三期工程,其中一期為范蠡祠工程。
2010年5月28日,創意大師陳放在南陽市南陽賓館一號會議室為南陽2012年農運會激情陳詞,其中重點提到了開發范蠡故里,開發范蠡村,以項目所在地具體特徵為依託,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市場打造國內規模最大、品牌影響力最大的“中華商聖”—東方財神范蠡故里主題旅遊景區,向世界展示南陽“大商故里,財智聖地”的品牌形象。 打造國內首個以“商聖-財富-成功”為主旨和主線,匯聚中外財富故事和經典商業文化旅遊、體驗旅遊、生態觀光旅遊、休閒商務旅遊、精英教育培訓基地一體化的景區。]將范蠡故里打造成代表南陽市形象第一品牌的旅遊景區,使之成為涵蓋鄭州-武漢-西安金三角,輻射中西部乃至世界的重要旅遊目的地,吸引世界商界、政界等人士前來朝聖膜拜和觀光。

范蠡村的歷史

此村乃古楚三戶里,漢代三公城。唐時置鎮曰中雷,明本中雷堡,(明南陽十三太堡之一)後改曲水屯,又號白水灣,清朝寨名號永安。此地即《郡國志》所謂“南陽宛縣南就聚者也。”三十里屯名始明朝,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封地南陽,號曰唐王,因其護仗儀隊駐紮該地且距宛三十里,所以號稱三十里屯,至今村落內部尚有唐王橋等遺址。2010年,三十里屯村正式改名為范蠡村。解放前,范蠡村的地位一直是鄉鎮級別,李崗亦在其管轄之列。解放後,行政區劃調整,范蠡村作為行政村,隸屬於黃台崗公社(後改名黃台崗鄉,黃台崗鎮。)除村本部外,尚轄一個自然村,即新村。

范蠡村的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村民外出打工成風,村南耕地大都改作林地。空巢家庭日漸增多,以至於“守家者非老即少,年壯者謀生四方”。其外出目的地主要有一南陽城區,此類外出做生意者甚多;二廣東深圳廣州惠州等,此類打工以服裝繡鞋電子為主;三浙江溫州湖州,江蘇蘇州一帶,此類打工以模具、車床為主。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此類打工以高學歷者為多。

范蠡村的風俗

村內有大事,輒搭戲台,請名班,不唱數天誓不罷休。至於家庭之事,則以書帖為重點。婚喪嫁娶,無不修書,古風至今傳承。
嬰兒出生後家人會廣發傳貼,於出生第十二天大宴賓朋。周歲時,家人放嬰兒於滿置物品比如秤砣、書本、鋼筆、直尺、雞蛋等等的地方,以預測嬰兒將來的成就。
結婚還是以舉辦婚禮儀式為重,這是村人承認婚姻合法性的重要一環。結婚前請司儀安排好一切,買好該買的東西,寫好喜貼,必須送至其家,不得有漏。然後有擅筆墨的人士寫好喜聯,於婚禮前一天貼上。另外,還有喜字,除貼於家中的大喜字外,還有無數的小喜字,貼於婚車必經之路,謂之迎親喜,有指路的意味。是日,一撥撥的人前來幫忙,至夜不休。迎親、放炮、洗臉、壓轎的人俱在此日安排得當。迎親的一般是能說會道的婦人,嫂子居多,村里新郎一般是不親自迎親的,此外,還有個說法叫“姐不迎姨不送。”迎親的另有數個男人,負責抬嫁妝讓喜煙放喜炮之類。本地風俗,迎親時有一小孩相隨,俗稱壓轎娃,其所收之禮應比他人貴重,一般是他人兩倍。洗臉的人一般是最小的兄弟,如果有輩分更低的小孩,也可以。另外,此日夜,由已生育過的嫂子鋪新床置新被,下面放有棗、桂圓、核桃、筷子之類(喻早生貴子、快生貴子)鋪好後有數人睡於新床之上,但不能有新郎本人且輩分應比新郎低,謂之壓床,雖盛夏亦不能免。結婚當日,迎親人持方形豬肉一塊,掛於女方門下,謂之敲門磚;黃豆一小袋,送至女方家,謂之金豆。女方需回禮。女方辭別娘家,過去需要哭哭啼啼,如今雖說少了,但兩行熱淚卻難免。女方母親一般留守家中,有女方父親、舅父、姑父等長輩陪同,這是要坐尊位的;此外還有從人,即古代的馬夫隨從角色。座次之分,事關酒席能否成功,需謹慎對待。新娘至婆家後稍事休息,即在司儀的安排下舉辦婚禮儀式,主婚人證婚人家長相繼登場,新郎新娘需跪拜家長或者鞠躬。在儀式上,新娘需喊男方父母爸媽,而男方家長會給新娘一個紅包,俗稱:“改口費”。古俗:姑娘至婆家三天不食婆家飯,如今通常是折中的做法,在書帖里放一些錢,寫上乞食,意思是還算是吃娘家的飯了。新婚三天內晚上要鬧洞房,俗稱“三天無大小,越熱鬧越好”。一般是新婚第三天回門,稱小回門。
喪葬以土葬為多,在政府的要求下實行火葬。喪帖也得寫,親屬不能有漏,對死者跪拜時應先手仰天再向下合什。子孫守夜時香燭不能滅,另外不能讓貓狗等寵物接近靈堂。出殯前一天晚上要報廟,蓋棺時有德高望重之人手持烙餅,在棺蓋上滾一個來回。孝子孝孫親戚朋友依輩分相繼送行,頭戴孝巾,手持哭喪棒,一路痛哭,跪拜於所經過的每一個路口。孝女孝媳則跟坐靈車,哀慟達於上天。鞭炮哀哀,嗩吶淒淒,人聲嗚咽,先人已遠,相會只在夢中。近葬坑時要快速奔跑,孝媳孝女,各兜一鏟土。人生百年,轉眼已逝,唯余荒冢一堆、黃土一抔,靜穆在天地之間。頭七為六天,五七、一二三十周年要分別待客。這是范蠡村內的喪葬習俗。
端午節:每年農曆五月五日,紀念我國先賢屈原。習俗有繡香袋,吃粽子雞蛋蒜瓣,戴五色線,塗雄黃於耳中等。
小滿會:端午節前後,村人或坐船或淌水(近幾十年白河水淺)穿越白河,達於河西陸營鎮,大約是冢頭境內,購買農用品等的一次盛大集會。歷時數天,熱鬧非凡,熙熙攘攘。

范蠡村的方言

賣慌:別慌的意思,疑是古漢語“莫慌”的方言。
氣門緊:即書面語氣門嘴的方言。在村內,緊卻念二聲。
雞皮:並非吃的雞皮,村內方言指氣門芯下的橡膠部分。
晌午錯:已過中午的意思。
堅莊:東邊一村子,書面語是金莊。同樣,羅莊村蔣莊組被村民稱為景莊。
簸起:即簸箕。
笤豎:即掃帚。
妗子:即舅母。
魏爺魏婆:即外公外婆。不知道是否是偽,假的意思。但音魏,四聲,某些地方民俗專家說是和漢獻帝晚年在魏國當安國公時的經歷有關。
村里街或者屯裡街:對外村人說本村時的稱呼,此外,還對河西岸的人說姊妹街。
寨外:古寨牆之外的地方。清朝時村名一度叫永安寨,比較知名的有東寨門和南寨門。
上崗位:尊位,酒席座次的尊位,一般為北方左邊之位,但根據大門朝向略有不同。
抓哩:乾什麼。

范蠡村的名人

范蠡村名人輩出,代表的如商聖范蠡;漢末靈帝何皇后;大將軍何進;南海太守孔嵩;著名玄學家、曹操養子、曹魏駙馬何晏(何進之孫);清道光時期陝西西鳳營參將閻(同閆,下同)丕敏;少年烈士閆耀東,優秀共產黨員閆寄超等。以上都是出生於村裡的名人。此外,周得標烈士的故鄉亦很可能就是這裡。何晏母尹夫人也是從三十里屯走出去的。
正史有明文記載在這裡留下聖跡的村外名人有:越國大夫文種;東漢二十八星宿之首的司徒鄧禹;後漢末大將軍范曾;三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一代梟雄魏武帝曹操;西晉著名文學家夏侯湛;唐朝詩仙李白,唐代詩人張賓,南北朝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酈道元;清朝詩人趙土麟;中共中央巡視員郭樹勛;中國開國將領陳賡;當代著名作家二月河等。此外,村內口頭代代相處清朝道光皇帝曾駕臨本村。三國趙子龍的衣冠冢在村南。
未證是否來過但筆文明確涉及本村的還有近代著名的國學大師王國維。此外,臭名昭著的日本將領岡村寧次在他的日記里明確提到三十里屯。
旅遊資源
三十里屯的旅遊資源可以概括為名人故里,文化聖地,紅色熱土,自然風光等。
名人故里:此地為商聖范蠡;漢末靈帝何皇后;大將軍何進;南海太守孔嵩;著名玄學家,曹魏駙馬何晏(何進之孫);清道光時期陝西西鳳營參將閻丕敏;優秀共產黨員閆寄超;少年烈士閆耀東甚至周得標烈士的故里。
文化聖地可分為以上將軍范蠡大夫文種為代表的吳越文化;以商聖范蠡和清朝山陝會館為代表的商業文化;以何皇后、何進、尹夫人、何晏、趙子龍為代表的三國文化;以范蠡為代表的道家文化;以何晏為代表的玄學文化;以歷代詩人詠嘆為代表的詩歌文學;以閆家大院為代表的建築文化。(可惜毀於上世紀60年代末)
紅色熱土可分為中日大決戰遺址和中共抗爭熱土等。
1929年5月,中共中央巡視員郭樹勛(郭述申)在南陽縣三十里屯主持召開各縣代表會,將南陽特委改為中共唐河工作區中心縣委(亦稱唐河健全委員會),郝久亭任書記。機關設在南陽縣三十里屯,領導豫西南各縣黨的工作。
1930年4月,三十里屯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反捐稅鬥爭,激起來駐宛楊虎城部的譁變,槍斃了南京國民政府委派的南陽縣公安局長耿純和三十里屯分局長鬍正元,推動了農民革命鬥爭的深入開展。
1945年3月,日軍騎兵旅團和炮兵第4聯隊欲從這裡下白河向南進發卻遭到中美空軍的襲擊,全軍覆沒。
自然風光主要是沿白河風光帶,尤其是三十里屯勾營村萬灣交匯處的自然風光,為近郊所罕見。規劃中將建橡膠大壩,把白河遊覽區延伸到這裡。
名詞大字典:
三戶里
今南陽市宛城區三十里屯村附近,見《南陽地區志》
三公城
今南陽市宛城區三十里屯村,見《南陽地區志》、《水經注·卷三十一》
南就聚
今南陽市宛城區三十里屯村,見《郡國志》、《水經注·卷三十一》
三十里屯反捐稅鬥爭
1930年3月,南陽縣三十里屯黨組織發動附近52個村的民眾,在黃台崗召開大會,宣布成立農民協會。4月,農民組織輪流打更護青,胡正元藉機向老百姓攤派護青捐,引起農民民眾的強烈憤怒。南陽黨組織決定發動民眾,開展反捐稅鬥爭,組織當地民眾搗毀了三十里屯公安分局,並捉拿分局長鬍正元進城請願。當農民請願隊伍行至城南白河岸時,遭到縣公安局長耿純的開槍鎮壓,打傷民眾數人,10餘名共產黨員和農民積極分子被逮捕。三十里屯黨支部遂發動農民數百人到縣政府請願。南陽中心縣委及時組織宛中、五中、女師等校師生和印刷工會職工及市民2000餘人遊行示威,予以聲援,強烈要求嚴懲耿純、胡正元。在這種形勢下,楊虎城和南陽縣政府(縣長米暫沉,系楊的秘書,地下黨員)藉助公眾氣勢,釋放了被捕人員,槍斃了耿純和胡正元,抗捐稅鬥爭取得了勝利。三十里屯農民反捐稅鬥爭的勝利,在豫西南產生了巨大反響。
三十里屯四縣代表會議
1929年4月,中央巡視員郭樹勛主持召開,決定恢復整頓各縣黨的組織。
中共唐河工作區中心縣委員會
1929年5月,作為中共信陽中心縣委的派出機關,該組織在南陽縣三十里屯成立,下轄5個縣委、3個特區委、2個支部、3個小組。
中共南陽中心縣委員會
1929年9月,由中共中央巡視員郭樹勛主持,在南陽縣三十里屯召開南陽各縣(4個縣)黨員代表會議,將中共唐河工作區中心縣委改為中共南陽中心縣委員會,下轄5個縣委、直屬兩個特支、1個支部。1933年6遭破壞。該會議遺址在三十里屯國小內部,現有革命先烈紀念碑一通。上書:中共豫西南黨員代表會議舊址
水經注關於三十里屯范蠡故里的原文
《水經注·卷三十一》淯水之南,又有南就聚。,《郡國志》所謂南陽宛縣,有南就聚者也。郭仲產言宛城南三十里,有一城甚卑小,相承名三公城,漢時鄧禹等,歸鄉餞離處也。盛弘之著《荊州記》以為三公置。余案淯水左右,舊有二澨(音室 ),所謂南澨北澨者,水側之漬,聚在淯陽之東北,考古推地,則近矣。城側有范蠡祠。蠡,宛人,祠,即故宅也。”

范蠡村的風水

中國文化向來稱頌紫氣東來,喻吉祥之兆。中國地勢西高東低,河流大多自西向東流,而白河水卻是例外,是自東向西流,此紫氣東來之兆也。
風水學上是非常忌諱“鐮刀割”的,也就是說弧形弓形的地物背對(箭頭射向)的方向是非常兇惡的,認為它散氣,而與之對應,被弧形弓形地物所環抱的地塊卻是非常吉利的,為養氣之地。而范蠡村就坐落在白河的臂彎里。如果說白河是母親,那么范蠡村就是母親臂彎里那睡得香甜的嬰兒。

范蠡村的人口組成

范蠡村近三千人,漢族居多。現任村委書記郭啟朝,村長苗明星。歷史上曾經擔任村支部書記的還有劉辛德、胡振全、閆金中、閆文停、閆天順等;村長還有郭長明、閆天順等。村內第一大姓是閆姓,該姓自清初遷來,族內曾出武狀元之類的名人,家族勢力甚大,為附近一等一的大地主。據《南陽地區志》記載,解放前,三十里屯的閆姓大地主坐擁一千多畝良田(好田,上等田地)。此外,村內還有郭、范、王、吳、胡、黃、張、韓、秦、趙、宋、龔、蘇、董、苗、陳、余、賈、周、楊、薛、孟、尚、齊、呂、裴、李、喬、盧、代、謝、馬、許、聶等姓。據考證,范蠡村的村民同今日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區一樣,明清山西移民後裔較多,至今仍流傳著:“誰家的小腳兩瓣瓣,誰就是大槐樹下的孩。”

范蠡村的教育衛生

早年不僅有三十里屯國小,還有三十里屯國中,附近很多學子求學三十里屯。三十里屯衰落後,只余國小一部。在八十多歲的老人間,還流傳著高小和初小這兩個名詞。外公說,初小就是初級國小,國小三年級以下;高小就是高級國小,國小三年級以上(含)五年級以下。他本人就是高小畢業的。村內無幼稚園,入學最先上的是育紅班。國小鼎盛時期,每個年級都是兩個班,包括育紅班也分大班和小班。通常是先上小班後上大班,但也有隻上一個育紅班就升一年級的。據不完全統計,三十里屯的校長先後有陶文進、閆運堂等。曾執教鞭於三十里屯講台的老師有:陶文進、王華芝(蒙古族)、尹應蘭、閆運堂、閆保朝、閆振林、閆振壟、閆振芳、閆振梅、閆文虎、閆玉敏、周建澤、龔天榮、胡振付、胡連傑、胡連海、張書奇、張文華、李文閣、畢守印、薛顯發、薛金華、陳風梅、劉東玲、郭金霞、呂國忠、賈志玲等。音樂教育以木風琴為主。笨重的木風琴,需要四個人抬四邊,發聲時還需用腳踏。經典的教學歌曲有《賣報歌》、《月亮灣》、《王二小》等。
二十多年前,六一兒童節是學校的一大要事。一進五月,各個年級都被迅速動員起來,進行為期近一個月的訓練。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個高大的男生,負責扛大旗,緊跟著一個健壯的男生,負責敲大鼓。再後面是兩個打鑔的。一個年級一個隊,各有一色旗,兩個同學負責敲小鼓。此外還有很多小旗,分散於各年級小隊之間。學生們唱著《打靶歌》,服裝都是統一的,上白下黑,步伐整齊一致。六月一日那天,浩浩蕩蕩的隊伍奔向黃台崗鎮,同各路諸侯一決雌雄。
國小三年級(不含)以前,是沒有早自習和晚自習的。三年級到五年級則需要上早自習。時間大約是早上六點到七點。晚自習則是五年級的專利,升學的壓力,使得學校選擇了晚自習。那時間村里雖然家家用電,但學校卻似乎稀缺。汽燈是最亮堂的,沒有汽燈,學生會自帶煤油燈或者蠟燭。通常是用一個玻璃小瓶,如藥瓶,裡面盛一些煤油,用廢棄腳踏車輪胎的氣門嘴(去掉氣門芯)穿過金屬瓶蓋,再把一團棉線擰緊,穿過氣門嘴,煤油燈就成了。蠟燭剛開始是直接用蠟燭油熔接在桌上,後來出現了用蠟燭座的風潮。此外,還有點松木,甚至有人用鐵絲穿了一長串的花生米,直接點火了。
作弊是可恥的,也是學校明文禁止的。但那些愚頑的學生,將作弊的手段發揮到極致,倒也令人匪夷所思。記憶中印象中最深刻的作弊手段是94年左右,有學生臨考前,在牆上(未及桌面)布了數枚鐵釘,用繩子作傳送帶,用瓶蓋作容器放作弊用的紙張,還配有一個特別小的簡易的鈴鐺(用繩子連線螺絲帽,螺絲帽墜在一金屬瓶蓋下做成的)。有問題時,放問題於紙張之內,傳送至所需問的學生身邊,再一拉鈴鐺。回答問題的學生寫完問題後再用同樣的方法傳送至有問題的同學。往事如煙,當新的國小在村東拔地而起的時候,舊國小的一切都淹沒於歷史的潮流中。
舊國小有一株千年老柏樹,當年黨組織就是那老柏樹下指點江山,建立了中共豫西南中心縣委會組織,指導了三十里屯人民的反捐稅鬥爭。上世紀90年代初,國小院內立革命先烈紀念碑一通。這裡是南陽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多年來,無盡的熱血兒郎在這裡緬懷革命先烈。學校則會把牆壁刷的雪白,望之如玉。
范蠡村內部有三個診所,分別是南頭的聶家,北頭的董家和張家。其中以董家最為出名。但村內條件有限,頭疼發熱小毛病尚可,稍大的毛病一般到黃台崗鎮和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治療。村內缺乏文化大院,一個可以學習各方面知識的小型圖書館,村民對文化衛生各方面了解有限,對治病的認識還僅限於有病治病的初級水平,很多老人一發現得病已到晚期,藥石無力。百歲老人鮮有耳聞,,但九十多歲老人以及八十多歲的老人也不少,七十多歲的老人更是司空常見,但也有一些人英年早逝,於四五十歲的壯年撒手歸西。致命疾病主要有食道癌、肝癌等癌症以及腦溢血、偏癱、中風、心衰、心臟病、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另外村內缺乏有組織的鍛鍊和運動,甚至連可供鍛鍊的器材都沒有。但古語說:“百鍊走為先”,只要堅持每天多走路,就可收到良效。

范蠡村的傳說

范蠡村內世代口頭相傳的傳說有:
范蠡戲狗
王小砍柴(八百老虎鬧北京)
三橋灣,鬼門關
道光皇帝宿村北頭(很可能和閻丕敏有關)

范蠡村歷史上的寺廟

西晉范蠡廟至清朝仍有范蠡祠
唐朝文殊寺
宋代興國寺
范蠡村的村歌(未定,初稿)
詞:胡東偉,2010年3月10日
你可知道,我家在美麗的白水灣。悠久的歷史悠遠的讚嘆。
青青殘碑訴說著無言的滄桑,悠悠小巷勾起人無限的遐想!
牧笛橫吹,吹一片行雲流水;古柏蒼蒼,演一曲江山絕唱!
絕唱啊絕唱,你從吳越的風雲里飄過,你從抗稅的浪潮里翻來。多少痴情的兒女,已從這白水灣里走向四方! 啊!走向四方!
你可知道,我家在美麗的白水灣。深深的流水濃濃的思念。
大槐樹上開滿母親的期盼,護城河中飽灌兒女的熱忱。
魚躍龍門,躍一片金碧輝煌;寨外日升,譜億萬天地絕唱!
絕唱啊絕唱,你從三國的悲壯里奏來,你從烈士的歡笑中流出。不盡的熱血兒郎,正從這白水灣里奔向四方!啊!奔向四方!
啊絕唱,你從吳越的風雲里飄過,你從抗稅的浪潮里翻來。多少痴情的兒女,已從這白水灣里走向四方!啊!走向四方! 啊絕唱,你從三國的悲壯里奏來,你從烈士的歡笑中流出。不盡的熱血兒郎,正從這白水灣里奔向四方!啊!奔向四方!奔向四方!奔向四方!
印象▪范蠡村
歷史上南襄古道穿過范蠡村,村西為碼頭所在,船隻可以直達漢口(外公語)。為歷來水陸交通要道,街肆繁華,商鋪良多,筆者祖父、外祖父都有在村內經商的經歷。閆家大院為方圓百里內難得一見的集中國建築文化之精華而建造的民居,可惜毀於上世紀60年代末期。其故址在今村南麵廠一帶。在村北閆磊家,至今仍保有典型的小型化的清朝民宅。
二十多年前,鐵匠閆中文家,每天各地過往的趕馬車者總要將馬拉至門前,讓鐵匠給馬打鐵護蹄。這是歷史傳統在范蠡村內部的傳承,也是范蠡村交通樞紐地位的一種歷史延續。
村內遍布著石刻石碑,上年紀的人都在惋惜以往。很多石碑被鍊石灰了,一些石碑被拉往臨近的村莊,1994年左右筆者就親眼看到有人拉了南寨門一車的石碑東行。
二十多年來,村內的文化娛樂以看電視為主,隔一段時間上級會下放電影。變壓器和變電室都在麵廠,逢上沒電,總有人說老鴰頭掉了,那老鴰頭指的是變壓器上的那條形的金屬棒。然而很多時候也不是老鴰頭的事情,有人為了看精彩電視節目,就自己用手扶燒了汽油發電。看電影時更是熱鬧,村內十個隊,輪流放映,一般一個隊放兩天,一天是兩場。中間休息的間隔,總聽到一陣陣的噓聲。嗑瓜子是村民看電影時的一大嗜好,由此也帶旺了小賣鋪的生意。
總結
繁華的歷史總是過往的雲煙,輝煌還是需要今人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先賢已然遠去,作為新時代的兒郎,我們有著更高的追求,有著更久遠的目標,更火熱的鬥志。用一首詩來作結---《三屯兒女》:吳越風雲如逝水,英雄一夢不可回。兒郎屯裡三千在,勒馬整裝待號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