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條:即書畫成堂的屏條,常見的有四條、六條、八條、十二條最多為十六條。不能單掛,多有四季景或臨摹名家的繪畫等。
屏條中國書畫裝裱的一種式樣,由於畫身狹長,為四尺或五尺宣紙對開,故能裝裱成屏條形式。屏條單獨掛的稱“條屏”(屏條),四幅並排懸掛的稱“堂屏”或“四季(春、夏、秋、冬)屏”。亦有四幅以上多至十二幅甚至十六幅,緊掛相聯,成雙數的完整畫面,稱“通景屏”或“通屏”。又稱“海幔”。
屏條最早從宋代開始流行用書畫裱成條幅來裝飾壁面,稱為屏幅分為獨景和通景兩類。張掛通景畫屏時,必須顧及次序。獨景數條,有的在內容上亦有聯繫。例如:春夏秋冬四景屏,雖各自獨立但卻有固定的次序。至明清時發展為4-12幅畫面,拼接成整體的一幅連屏。稱為“通景屏”。每一條屏條,要求裱的長短、寬窄、鑲料都一樣。一般都用一色淺米色或淺湖色綾絹裝裱,通常尺寸比立軸要短,並排掛在一起,中間不露出牆壁,兩端用色錦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