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尼羅河馬賽克畫
- 所屬年代:埃及
- 類別:馬賽克壁畫
- 發現地點:義大利東部古城
命名,鑑賞,
命名
由於畫面場景被認定為是埃及,所以被學者們稱為尼羅河馬賽克畫。其本身繪製的年代,也被判斷為公元1世紀左右。
鑑賞
因為主要是為羅馬貴族們介紹埃及,所以全畫有近50%的比例被用於描繪自然風景。藝術家故意擺弄觀眾的欣賞視角,從而借用曲折的尼羅河道走向,拉長整個畫面的寬度。這樣的手法無疑更利於發揮,儘可能多且自然地展現當地風貌。後人也可以從中尋覓出獅子、野豬、大象、河馬、犀牛、鱷魚、蟒蛇、水鳥和駱駝等非洲常見物種。對於當年的義大利貴胄而言,這些珍奇異獸也很難在鬥獸場之外的地方見到。
此外,埃及雖然由具備希臘血統的君主統治了幾個世紀,依然是歐洲人眼裡的蠻荒之地。所以,作者為自然場景所安排的刻畫比例,實際也符合觀眾的心理認知。哪怕埃及在實際上已成為羅馬等主要城市的口糧來源,也難道各類基於政治觀念和文化優越感的自發鄙視。
另一方面,托勒密王朝的統治者們,也在實際上非常“享受”自己的蠻族定位。這幅馬賽克壁畫的右側,就出現了規模碩大的古埃及神廟風格建築。考慮到當地曾多次被努比亞、亞述和波斯等外部勢力攻陷,這類形制純正的復古工藝,就應該是希臘化君主們刻意保留和出資修繕的。雖然整個上層都源自地中海對岸的希臘或馬其頓,卻為現實需要而不得不表現出政治親善態度。不僅以根正苗紅的法老自居,還要在個人形象與行事做派上都盡力做到復古。至於世代耕作在尼羅河兩岸的本土老農,就無福享受希臘式公民待遇,反而要繼續為法老們進獻各類稅收。
當然,法老的權勢與威懾力是從不仰賴嘴炮。為了能確保埃及和周邊地盤的長治久安,他們會不斷從外部世界招攬僱傭兵充當暴力機器。所以在這幅馬賽克壁畫的底部,能看到一處希臘建築風格的軍營與正在整隊的士兵。隨著軍官吹響號角,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番兵開始拿起裝備,似乎是要去某處執行巡邏任務。
儘管托勒密王朝在歷史上不乏使用凱爾特蠻族或臨時整訓的本土炮灰,但大部分主力軍依然是從希臘或周邊地區招募。他們大都是在家鄉完成訓練的重裝步兵,為追求土地、金錢和名譽而來到埃及,也將自己熟悉的軍事戰術引入那裡。由於都城亞歷山大港就毗鄰地中海,主要的糧產區都分布於尼羅河兩岸,所以法老還需要維持一支規模不小的海軍。因此,在這座靠著河道建立的軍營附近,能看到滿載士兵的古希臘戰船。
關於這些亡命之徒的結局究竟如何,不妨來看看馬賽克畫的中間部分。那裡有一座孤立的河間小島,上面豎立著非常明顯的臨時搭建棚屋,邊上則是幾位穿戴希臘風格服飾的漁民。由於托勒密時代的大部分希臘移民都具有軍事背景,所以這些人就極有可能是退役老兵或他們的後裔。
由於失去了軍餉收入,他們不得不依靠法老賜予的土地過活。至於土地本身的肥力如何就全憑天命。但還要作為後備役人員,隨時準備著接受君主徵召。至於日常的打漁收穫,也要按律令規定的比例繳稅,以便國家能繼續招募新的僱傭軍服役。顯然,前代老兵們的實際地位並不算高,生活水準也未必能達到家鄉水準。這或許是他們的後代迅速垮掉,無法成為武裝力量支柱的循環要素。
不過,法老雖然依賴說希臘語的僱傭兵作戰,也無時無刻不提防他們犯上噬主。作為必要的補充手段,就是用購買來的奴隸承擔部分防務職責。如果你將目光轉向馬賽克畫的上半部分,或許就能注意到一些正在狩獵的黑皮膚形象。有些人直接使用弓箭射擊,餘下的則會運用希臘式步兵裝備。雖然個體戰力可能並不突出,但卑微的人身依附關係卻讓法老對他們格外放心。在沒有強大外敵威脅的情況下,這些主要以治安戰為主的武裝奴隸或許更為管用。縱使希臘老兵們的後裔,也必須對他們敬畏三分。
值得一提的是,托勒密王朝對治下所有人的瘋狂壓榨,還是能給少數上層以充足的生活保障。所以在這幅馬賽克壁畫上,到處都是肉眼可見的奢靡與高雅。既有攜女伴在尼羅河畔聚會的青年貴族,也有泛舟水上的豪華遊艇。當位於畫面左側的某處官邸主人,正在向新來的傭兵隊長介紹情況,另一頭的祭祀們還在進行土洋結合的宗教儀式。這樣其樂融融的井井有條,無不建立在王朝所秉持的高稅收基礎上。
正因如此,托勒密王朝雖然起點最高且資源存量豐厚,卻是所有希臘化王國中衰退最早的那個。僅僅是靠著重金賄賂、糧食納貢和渾水摸魚式的外交站隊,才一次次被人從死亡線上給拽了回去。這幅堪稱埃及版清明上河圖的畫作,無疑就是此等潰而不崩現象的最佳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