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彥頤

尹彥頤(1090年—1149年),高麗王朝中期大臣,字元老,號金剛居士,本貫坡平,高麗名臣尹瓘之子,憑父蔭入仕,後登進士科,歷仕睿、仁、毅三朝,曾參與平定西京之變,並出使過南宋和金朝。官至政堂文學,諡號“文康”。

基本介紹

  • 本名:尹彥頤
  • :元老
  • :金剛居士
  • 所處時代:高麗王朝中期
  • 出生日期:1090年
  • 逝世日期:1149年
  • 主要作品:《賀新納王妃表》、《廣州謝上表》
  • 主要成就:平定西京之亂
人物生平,早年生涯,反對事金,宦海沉浮,平定西京,晚年去世,主要作品,人際關係,歷史評價,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尹彥頤是尹瓘之子,乾統七年(1107年)憑父蔭入仕,曾隨父參加曷懶甸之戰。天慶四年(1114年)登進士科,此後歷任金吾衛錄事兼寶文閣校勘、詹事府司直、直翰林院、殿中內給事、禮部員外郎、知制誥、禮部郎中、全州牧等職。

反對事金

當時,東亞形勢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女真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大破遼軍。丙午年(1126年)三月,高麗王廷討論事金問題。時任全州牧的尹彥頤“應詔赴闕”,參與討論,持反對意見:“女真本我朝人子孫,故為臣僕,相次朝天,近境之人皆屬我朝戶籍久矣,我朝安得反為臣乎?”但權臣李資謙拓俊京兩人則說:“金昔為小國,事遼及我,今既暴興,滅遼與宋,政修兵強,日以強大,又與我境壤相接,勢不得不事;且以小事大,先王之道,宜先遣使聘問。”最後高麗決策事金。同年十二月,尹彥頤調任戶部員外郎、知制誥。

宦海沉浮

戊申年(1128年)六月,宋高宗所派的國信使楊應誠帶著“假道高麗、迎回二聖”的使命來到高麗,要求高麗“津發”宋使與金朝搭上關係,高麗君臣對楊應誠的反覆要求均予以拒絕,楊應誠在高麗待了兩個月,一籌莫展而還。隨後高麗仁宗命尹彥頤假禮部侍郎銜出使宋朝,上表謝罪。宋高宗聽說楊應誠出使失敗後,對高麗的“忘恩負義”感到震怒,不過最終還是在揚州行在所禮待了尹彥頤一行。
此後,尹彥頤歷任右司諫、起居舍人、東南海按察副使、起居郎、禮部郎中、知制誥、國子司業、寶文閣待制、知制誥、東宮侍讀學士、御史中丞等職。他曾與鄭知常在壬子年(1132年)高麗仁宗巡幸西京請求創建年號,但後在任御史中丞任上彈劾妙清、白壽翰,請斬其頭懸於開京城門。甲寅年(1134年)加禮部侍郎、寶文閣直學士。不久,遷右諫議大夫。

平定西京

乙卯年(1135年)正月,妙清在西京策動分司侍郎趙匡、兵部尚書柳旵等起事,隨即被金富軾統帥的官軍打敗,趙匡殺妙清投降,由於趙匡派去請罪的使者尹瞻等被朝廷囚禁,趙匡旋即在西京再舉反旗,推崔永為元帥,自己為副元帥。鑒於西京地勢險要,城池堅固,五軍會攻都無法攻克,所以金富軾不予強攻,而是安營紮寨,長期圍困,但如此高麗朝廷後勤負擔極重。當時,尹彥頤隨金富軾出征,任中軍佐,於丙辰年(1136年)二月催請速戰圍攻,提出火攻戰術,金富軾遂按其計,出動三路精兵共7000人偷襲西京,一舉平定,趙匡自焚,崔永等被俘虜後斬首,由妙清引起的叛亂至此平息。
金富軾此前因為代尹瓘寫大覺國師義天碑文時沒有謙讓以及在國王面前講解《周易》不如尹彥頤這兩件事而與尹家有隙,遂在凱旋後參了尹彥頤一本,說他曾附和鄭知常,提出建元之請,激怒金朝,尹彥頤遂被貶為梁州防禦。戊午年(1138年)權赴廣州牧使,兩年後實授,並上長篇謝表以訴冤。

晚年去世

壬戌年(1142年,皇統二年),金朝派人冊封仁宗,尹彥頤被派去接待,他“開懷與語,不以夷狄待之”。
皇統五年(1145年),授戶部尚書。
皇統六年(1146年),授集賢殿學士。同年,高麗毅宗繼位,將他從罪案中削除,並任命他為選軍別監,訓練軍隊二十餘萬人。
皇統八年(1148年),任翰林學士。同年十二月,拜銀青光祿大夫、政堂文學、判尚書刑部事。
皇統九年(1149年),加授中軍兵馬判事兼東北面行營兵馬判事,負責訓練軍隊。九月初三日去世。毅宗輟朝三日,贈謚“文康”,追贈銀青光祿大夫、守司空、中書侍郎平章事、判尚書刑部事、柱國。

主要作品

尹彥頤有《賀新納王妃表》《廣州謝上表》《門下侍中平章事金起孫乞退表》《圓應國師碑銘》四篇文章傳世,另有一首偈語“春復秋兮,花開葉落,東復西兮,善養真君,今日途中,反觀此身,長空萬里,一片閒雲”(一說其弟尹彥旼所作),他還著有《易解》一書(已失傳)。

人際關係

  • 父親尹瓘
  • 妻子:金氏(金若溫之女,封光陽郡大夫人)
  • 兒子尹鱗瞻、尹子讓、尹子固、尹孝惇(出嫁為僧,法號宗重)、尹惇信(官至兵部侍郎,朝鮮王朝貞熹王后貞顯王后章敬王后文定王后的祖先)、尹惇義、第七子早夭
  • 女兒:四人,皆早死

歷史評價

尹彥頤精通儒學,尤通《周易》,但同時因為晚年佞佛而受到批評。朝鮮近代民族主義史學家申采浩則稱他為代表朝鮮半島固有傳統的“郎”家的代表,認為他支持稱帝北伐但反對遷都西京的主張是“卓見”,因代表佛家的妙清的輕舉妄動而使金富軾所代表的儒家得勢,葬送了“郎”家思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