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繼賢

尤繼賢

尤繼賢(1913-1986),河南陝縣人。1930年參加楊虎城部隊,先後任楊部軍教導隊副排長、學生隊區隊長。1937年2月,調國民黨38軍17師任連長。部隊駐紮三原縣西陽鎮期間,尤繼賢與紅軍經常接觸,受到共產黨的教育,同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七七事變後,他隨軍北上,在保定漕河、山西娘子關等地抗擊日軍。

1940年,尤繼賢隨38軍駐防鄭州邙山,守衛黃河防線。1944年,調任17師參謀室主任。是年8月,尤繼賢秘密回到故鄉陝縣,開展黨的地下工作,被任命為陝縣國民兵團副團長。他按照黨組織指示,控制陝縣南川通道,與中共豫西二分區溝通聯繫,積蓄力量,策應國民黨17師成功起義。

1947年8月,陳謝大軍挺進豫西,尤繼賢指揮17師一部從晉南茅津渡強渡黃河,解放陝州各縣。1948年4月,尤繼賢調任九縱26旅副參謀長,先後參加解放洛陽、鄭州、開封等戰鬥。渡江作戰進軍江南後,調任15軍後勤部副部長,先後參加了進軍大西南和川滇黔邊區剿匪戰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尤繼賢榮獲二級解放勳章。1950年調南京軍事學院學習。1951年,任15軍後勤部長,赴朝鮮戰場,負責該軍後勤供應,被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授予二級國旗勳章和二級自由解放勳章。

1954年,尤繼賢從朝鮮回國,調任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指揮系副主任,負責教學工作。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1961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5年後,先後出任人民解放軍第三和第七醫科大學副校長等職。1986年11月在北京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尤繼賢
  • 別名:尤國璋
  • 國籍中國
  • 籍貫:河南陝縣(今河南三門峽市陝州區)
  • 出生日期:1913年5月
  • 逝世日期:1986年11月
  • 性別:男
人物生平,後世紀念,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尤繼賢,又名尤國璋,1913年5月17日(農曆4月12日)出生於陝縣(今陝州區)老縣城陝州城的一個貧民家庭。尤繼賢家境貧寒,12歲才入縣立東街國小讀書。1930年,楊虎城的部隊在陝州徵兵,他報名參軍當了文書。1935年,他被選送到楊虎城開辦的西安綏靖公署步訓班學習。步訓結束,先後在楊部任軍教導隊副排長、學生隊區隊長。
1936年,在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中,時任西安綏靖公署幹部訓練隊區隊長的尤繼賢,奉命率所部官兵迅速占領了國民黨陝西省警察總局,繳了警察總局武裝力量的槍,並親自參與了抓捕局長馬志超和教育廳長彭紹賢的行動。1937年2月,尤調任國民黨38軍17師97團3營7連連長,駐紮在與陝北接壤的三原縣西陽鎮,與紅軍經常接觸,受到共產黨的教育。3月,由步訓班同學、中共地下黨員宋振華和中共陝西省委特派員申敬之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七七事變”後,尤繼賢隨軍北上,在保定漕河、山西娘子關、平陸縣等地抗擊日軍。1938年冬,任38軍特務連少校連長。
1940年,尤繼賢隨38軍駐防鄭州邙山,守衛黃河防線。1942年,國民黨向38軍派駐特別黨部,在軍部安插特務,查取中共地下黨情報,被尤繼賢發現,追至鞏縣,將該特務處決。是年,尤繼賢調任51團團副。1944年,尤繼賢調任17師參謀室主任,後任50團1營營長,在虎牢關與日軍作戰。是年冬,蔣介石使調虎離山計,任命38軍軍長趙壽山為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到甘肅任職,派親信張躍明任38軍軍長。張躍明到任後揚言“清共”,以遲到為由,撤銷了尤繼賢的營長職務。中共地下黨工委決定尤繼賢離開38軍,到西安接受新任務。
1944年8月,尤繼賢按黨組織指示,秘密回到故鄉陝縣,開展黨的地下工作。經38軍新35師(後改編為55師)師長孔從周介紹,國民黨河南第十一區專員和陝縣縣長任命尤繼賢為陝縣國民兵團副團長,團部駐紮在店子鄉栗子坪村南疙瘩自然村。他按照黨組織指示,利用職務之便,吸收進步青年為骨幹,將當地的地主武裝整編為兩個大隊,把在38軍難以隱蔽的共產黨員接來組建了警衛中隊,控制了陝縣宮前區店子南川通道,與中共豫西二分區溝通聯繫,積蓄力量,策應國民黨38軍起義。
1945年初,黨中央派周仲英張西鼎到38軍整頓黨組織,協助38軍起義。尤繼賢負責周、張的接待聯絡和安全保衛工作,他還多次從38軍籌集子彈、藥品,轉送豫西二分區,有力地支援了解放區。因來往頻繁,引起了國民黨當局懷疑。1945年6月,國民黨陝縣縣長派保全團圍攻尤繼賢部,尤部內兩個大隊倒戈叛變。尤繼賢率部向東突圍,與豫西二分區部隊會師。之後,豫西二分區將尤部與洛寧游擊隊合編為陝洛獨立團,尤繼賢任團長。
1945年7月,國民黨38軍17師在洛寧起義,經陝縣到達豫西二分區。尤繼賢任17師參謀室處長,隨17師渡河北上,參加了上黨戰役老爺山戰鬥。1946年5月,38軍55師(原新35師)在鞏縣起義。中央決定,將55師與17師合編為西北民主聯軍第38軍,歸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序列,尤繼賢任17師參謀長。後又參加了邯鄲、白晉兩戰役。
1947年8月,38軍隨陳謝兵團(陳賡謝富治領導的兵團,也稱陳謝大軍)挺進豫西。尤繼賢指揮17師一部,協同22旅,從晉南茅津渡強渡黃河,突破陝縣會興防線,後又率部西進,解放了閿鄉縣(已併入今靈寶市)。為阻止國民黨胡宗南部東進,陳謝兵團前委組建了豫西第一軍分區,尤繼賢任軍分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陳謝兵團主力南下後,豫西第一軍分區部隊與國民黨軍隊在豫西展開了拉鋸戰,牽制了國民黨兩個旅兵力,有力地支援了解放軍在其他戰場的戰略反攻。
1948年4月,尤繼賢調任9縱26旅副參謀長。他協助旅長向守志,在密縣圍殲國民黨127旅,解放了密縣,受到劉伯承鄧小平嘉獎。後又參加了解放洛陽、鄭州、開封等戰鬥。淮海戰役中,尤繼賢升任旅參謀長,率領26旅一部,突入黃維兵團雙堆集炮兵陣地,繳獲榴彈炮32門、美式山炮24門、化學炮12門。是年底,26旅改編為第二野戰軍兵團第15軍44師,尤繼賢任師參謀長。
1949年3月,44師到達安徽省望江邊,開始渡江作戰的準備工作。4月21日,44師用12門化學炮向敵猛發燃燒彈,敵人陣地一片火海。尤繼賢與師長向守志率一梯隊乘木帆船強渡長江,30分鐘突破敵人江防天塹,奪取了香山、黃山陣地。進軍江南後,尤調任15軍後勤部副部長,隨所部進軍大西南,追殲白崇禧,參加川滇黔邊區剿匪戰鬥。新中國成立後,尤繼賢以軍功卓著,榮獲二級解放勳章。
1950年,尤繼賢調南京軍事學院速成系學習。1951年,任15軍後勤部長,赴朝鮮戰場,負責該軍後勤供應。在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中,他負責15軍和李德生12軍兩個師的後勤供應工作,帶領同志們冒著敵人的炮火,衝破一道道封鎖線,把從國內採購的26車皮食品供應部隊,運送彈藥4600多噸,出色地完成了後勤供應任務,使後勤官兵成為前線部隊戰勝敵人的堅強後盾,中央軍委通令全軍學習上甘嶺作戰及後勤供應工作經驗。韓戰結束後,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授予尤繼賢二級國旗勳章和二級自由解放勳章。
1954年,尤繼賢從朝鮮回國,調任解放軍後勤學院指揮系副主任,負責教學工作。他認真總結實踐經驗,積極探討理論,很快成為該院第一代優秀教官。1955年,被授予上校軍銜。1956年,他負責總結編寫上甘嶺戰役後勤工作經驗和韓戰後勤工作基本經驗。1959年,他組織後勤學院部分人員,編寫教材《以毛澤東思想為指針的後勤工作》,為人民軍隊後勤工作經驗的理論化、系統化付出了很多心血。1961年,他被授予大校軍銜。1963年,尤繼賢調任紅軍後勤歷史經驗編寫辦公室主任,編寫《紅一方面軍後勤歷史經驗提綱》。1965年後,他先後出任解放軍第三和第七醫科大學副校長。1977年,他出任解放軍後勤學院領導小組成員,重建該校,1979年建成。1981年10月離職休養,享受正軍級待遇。1986年11月在北京病逝,終年73歲。

後世紀念

秦基偉洪學智、李德生等領導參加了遺體告別儀式,稱他“戰功卓著,是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

人物評價

劉進社:滔滔黃河水,悠悠赤子心。在幾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尤繼賢驍勇善戰、丹心向黨,在兇殘的敵人面前沒有退縮過,在重大的挫折面前沒有動搖過,顯示了黃河兒女英勇無畏、質樸、堅韌的特質;形成了立場堅定、矢志不移,任勞任怨,不計個人得失,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革命事業的寶貴精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