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第(福建省泰寧縣尚書第)

尚書第(福建省泰寧縣尚書第)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尚書第俗稱“五福堂”,在福建省泰寧縣城內勝利二街福堂巷,為明朝 兵部尚書兼太子太師 李春燁建於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的府第。建築布局嚴謹合理,是福建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居民日常飲水,也使用明代的水井,水井井圈上刻著“隆慶”、“萬曆”等年號字樣。 尚書第里設有蠟像館、民俗館。整個府第布局嚴謹合理,宏偉壯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尚書第
  • 地理位置:福建省泰寧縣城內勝利二街福堂巷
  • 景點級別: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之一
  • 別稱:“五福堂”
風格特點,建築布局,相關人物,相關記載,簡介,故事,相關建築,旅遊指南,交通指南,風俗,其他,相關景點,

風格特點

是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之一,是明代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面積達四千多平方米(南北長87米,東西寬52米),主體建築為五幢,輔房八棟,分五道門一字排列,除廳堂、天井、迴廊外,有房120餘間,均系磚、石、木結構。甬道、庭院、走廊、天全用花崗岩石板鋪設,廳堂是方磚地,天井有石柱花架和石水缸。庭院前的甬道,分南北二門進出,北端有儀仗廳、接客廳。甬道設五重門樓,橫匾分別有尚書第、柱國少保、四世一品、禮門義路、曳覆星晨、依光日月、都柬等石刻。尚書第建築布局嚴謹、合理,對於研究明代建築具有較高價值。現“尚書第”內還辟有“明代蠟像館”等。 。庭院前的甬道分南北二門進出,北端進門設儀仗廳、接客廳。甬道設五重門樓,全宅門額都嵌有石匾,從南端起分別題刻著“尚書第”、“柱國少保”、“四世一品”、“禮門”、“義路”、“曳履星辰”、“依光日月”、“都諫”等字樣,匾額的枋檁柱頭雕刻著各種精巧圖案。在門斗的石階列一對抱鼓石,高2米,寬0.92米,鼓座雕著雙獅戲球、雲龍花卉。門墩牆基刻有荷墀托、蓮裙座、竹節襯柱等精美圖案。
尚書第內院尚書第內院
俗稱“五福堂”,在泰寧縣城內勝利二街福堂巷,為明朝兵部尚書太子太師李春燁建於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的府第。建築布局嚴謹合理,是福建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尚書第座西朝東,南北長87米,東西寬60米,占地面積5220多平方米。庭院前的甬道分南北二門進出,北端進門設儀仗廳、接客廳。甬道設五重門樓,全宅門額都嵌有石匾,從南端起分別題刻著“尚書第”、“柱國少保”、“四世一品”、“禮門”、“義路”、“曳履星辰”、“依光日月”、“都諫”等字樣,匾額的枋檁柱頭雕刻著各種精巧圖案。在門斗的石階列一對抱鼓石,高2米,寬0.92米,鼓座雕著雙獅戲球、雲龍、花卉。門墩牆基刻有荷墀托、蓮裙座、竹節襯柱等精美圖案。
主宅5幢,輔房8棟,分5道門沿甬道一字排列,除廳堂、天井、迴廊外,有房120多間,全為磚石木結構。主宅每幢均為三進,中廳堂用減柱扛梁造法,木柱粗大,直徑0.45米,柱頭挑出二抄斗拱撐托枋梁,礎石八角形,雕刻著麒麟、錦象、蓮瓣等圖案,柱礎間還墊著雕刻的扁鼓石。甬道、庭院、走廊、天井全用花崗岩石板鋪設,廳堂是方磚地,天井有雕刻的石柱、花架和石水缸。
尚書第所在的勝利二街是城裡唯一留存的古街,保存著大片明代住宅建築群。這裡居民日常飲水,也使用明代的水井,水井井圈上刻著“隆慶”、“萬曆”等年號字樣。
尚書第里設有蠟像館、民俗館。

建築布局

主宅5幢,輔房8棟,分5道門沿甬道一字排列,除廳堂、天井迴廊外,有房120多間,全為磚石木結構。主宅每幢均為三進,中廳堂用減柱扛梁造法,木柱粗大,直徑0.45米,柱頭挑出二抄斗拱撐托枋梁,礎石八角形,雕刻著麒麟、錦象、蓮瓣等圖案,柱礎間還墊著雕刻的扁鼓石。甬道、庭院、走廊、天井全用花崗岩石板鋪設,廳堂是方磚地,天井有雕刻的石柱、花架和石水缸。尚書第所在的勝利二街是城裡唯一留存的古街,保存著大片明代住宅建築群。
尚書第尚書第

相關人物

明末天啟年間兵部尚書泰寧城郊際溪村人(一說泰寧城西放坑尾村人)字侯質,號二白。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16歲的李春燁中秀才,36歲時考中舉人,明萬曆四十四年中進士。春燁登第後,被選任行人司行人,專受皇帝差遣。曾奉詔存問楚王、岷王,再奉節祭葬益藩。任行人四載,不辭辛苦,不負使命,在京官的統一考選中,考績列為第一,被任為工部給事中。明天啟二年(1622年),轉任戶部給事中。明天啟三年調任刑部給事中,所到之處皆有建樹。同年,升任吏部給事中,正值楊連、左光斗、萬火景忠諫熹宗,要求嚴懲魏忠賢而遭迫害。李春燁挺身而出,為楊、左、萬3人仗義執言上諫,應寬萬火景而治魏的不忠之罪,因而受貶斥外任湖廣參政。明天啟五年,李春燁應召回京,晉升為太僕寺少卿。次年又提升李為兵部右侍郎左侍郎。李從擔任工部給事中起,就曾上奏要充實府庫,精訓兵員、淘汰老弱,加緊京城防衛,以使京營防衛無虞。明天啟帝一一採納,並令李付諸實施,收效不淺。下半年升李為兵部尚書,並協理京營戎政。明天啟七年七八月間,李春燁晉爵為少保太子太師,準其回家奉母。明天啟帝特囑大學士張瑞圖代皇上書“孝恬”二字贈與春燁。明天啟七年八月,熹宗去世,崇禎即位即開始處理閹黨群凶。明崇禎三年(1630年),李春燁被認為是閹黨同夥,但被列為第五等寬大處理行列,即論徙但恩準交款而不必去流徙處。明崇禎十年,李春燁去逝,享年66歲。
尚書第尚書第

相關記載

簡介

“尚書第”俗稱“五福堂”,建於明朝天啟末年,是明代天啟年間京營戎政兵部尚書太子太師李春燁的府第。其通面闊90米,進深60米,占地面積5400平方米,建築面積4500平方米。主體5幢,輔房8幢。平面呈長方形,座西朝東一字排列。
尚書第門尚書第門

故事

尚書第:為明朝兵部尚書兼太子太師李春燁建於明代天啟年間的府第。建築布局嚴謹合理,是福建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是2006泰寧民俗文化節的分會場(梅林戲擂茶)。陰井:以前女子地位低下,出門不能往正門走,只能往邊門走迴廊,就連洗臉水、洗腳水都不能往外潑,要往廂房裡的陰井裡潑,簡稱倒香湯、倒香玉水的。聽音閣:因李春燁讀書時都由舅舅培養,為了回報舅舅,凡李春燁回家來都要陪同舅舅看戲、聽曲子,表示孝道之心。所以我們泰寧現在還流傳了一句老話:“天上有雷公,地下有舅公”,舅舅最大。
尚書第
孝恬:坐在床沿上的老太太,她就是李春燁的母親,鄒氏,享年九十三歲,拿筆畫畫的這位小姐,她是李家大小姐,站在地上的這位小男孩是李春燁的孫子,也就是老太太的曾孫子。對面頭上有一根絲帶的這位婦人,是小孫子的奶媽。跟奶媽站在一起的是李家小丫環。這間主要是展現李春燁的母親逗小孫子玩的情景。我們抬頭往上看“孝恬”這塊匾,它是天啟皇帝口御,大學士張瑞圖書寫給李春燁的。這塊匾的來歷是這樣:在李春燁母親九十大壽那一年,李春燁曾三次上請皇上,要辭官伺奉老母盡孝道。皇帝被他的孝心所感動,準了他的奏本,並在一次上早朝時,當著眾大臣的面,讚揚李春燁非常有孝心,盡孝道。他希望在全國形成一種“孝恬”之風。最後由張瑞圖撰寫其匾,送給李春燁。
尚書第建於明天啟年間,府第坐西朝東,有主宅5幢、輔房8棟,分5道門沿甬道一字排列。除廳堂、天井、迴廊外,120餘間房屋皆為磚石木結構。每幢主宅均為三進,甬道、庭院、走廊、天井全用花崗岩石板鋪設,廳堂是方磚地,天井有雕花的石柱、花架和石缸。庭前甬道分南北二門進出,北端進門設儀仗廳、接客廳。甬道設五重門樓,門額都嵌有石匾,分別題刻有“尚書第”、“柱國少保”、“四世一品”、“曳履星辰”、“依光日月”、“都諫”等字樣,匾額的枋檁柱頭雕有各種精巧圖案。
尚書第門庭尚書第門庭

相關建築

緊鄰尚書第東面的世德堂,為元末明初古建築精品,占地7000多平方米,具有500多年的歷史。其主房是一列六幢座西朝東的封火山牆硬山式木構架建築群,它面闊79米,進深40多米,建築面積3200多平方米,尤其是第五幢,其建築風格古樸,用材粗放、年代久遠。該堂完整地保存了“三廳九棟”的明代民居建築模式,用材粗獷、風格古樸、廳堂連片、安全舒適,集中展現了明代民居的建築藝術,具有重要的歷史、科研和藝術價值。2001年6月,世德堂併入尚書第建築群被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德堂與尚書第、李氏宗祠共同構成尚書第建築群,總面積達12000平方米。該建築群中含有古代官居、民宅祠堂、客廳、輔房、大庭院等多種功能建築,重現了古代的部分生活場景,是江南最典型、最完整的古代民居精品建築群落之一。尚書第所在的勝利二街是城裡留存的古街,保存著大片明代住宅建築群。
尚書第尚書第

旅遊指南

交通指南

尚書第
尚書第售票口旁的李氏宗祠除了有古建築可看以外,也可以看泰寧特有的梅林戲,體驗泰寧獨有的人文氣息。這裡現在已經改建成了演藝館,是泰寧縣梅林戲劇團的駐地。在有遊客來訪時,這裡一天會上演8次梅林戲的片段。交通:從三明汽車站乘車至泰寧縣,再轉乘當地計程車或摩的到達景區。開放時間:08.30-16.30。
尚書第尚書第

風俗

當地風俗:三明流傳的“偷南瓜”習俗:至今還流傳著中秋“偷南瓜”的習俗。這天夜裡,男女後生們把“偷”來的南瓜送到當年新婚的夫妻家裡,主人必須把南瓜煮熟和大家一起吃,並拿出好酒好菜招待。送瓜者必須把帶蒂的那塊南瓜留給新娘子吃,因為南瓜蒂象徵生男孩的標誌。這一天被“偷”了南瓜的人反而很高興,因為這意味著他是“有福之人”。美食推薦:夏茂芋包獨具特色,名聞遐邇,這同夏茂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水源充足、出產的芋子特別嫩有關。

其他

俗稱“五福堂”,在泰寧縣城內勝利二街福堂巷,為明朝兵部尚書太子太師李春燁建於明天啟年間(1621~1627年)的府第。建築布局嚴謹合理,是福建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尚書第座西朝東,南北長87米,東西寬60米,占地面積5220多平方米。庭院前的甬道分南北二門進出,北端進門設儀仗廳、接客廳。甬道設五重門樓,全宅門額都嵌有石匾,從南端起分別題刻著“尚書第”、“柱國少保”、“四世一品”、“禮門”、“義路”、“曳履星辰”、“依光日月”、“都諫”等字樣,匾額的枋檁柱頭雕刻著各種精巧圖案。在門斗的石階列一對抱鼓石,高2米,寬0.92米,鼓座雕著雙獅戲球、雲龍、花卉。門墩牆基刻有荷墀托、蓮裙座、竹節襯柱等精美圖案。
主宅5幢,輔房8棟,分5道門沿甬道一字排列,除廳堂、天井、迴廊外,有房120多間,全為磚石木結構。主宅每幢均為三進,中廳堂用減柱扛梁造法,木柱粗大,直徑0.45米,柱頭挑出二抄斗拱撐托枋梁,礎石八角形,雕刻著麒麟、錦象、蓮瓣等圖案,柱礎間還墊著雕刻的扁鼓石。甬道、庭院、走廊、天井全用花崗岩石板鋪設,廳堂是方磚地,天井有雕刻的石柱、花架和石水缸。
尚書第所在的勝利二街是城裡唯一留存的古街,保存著大片明代住宅建築群。這裡居民日常飲水,也使用明代的水井,水井井圈上刻著“隆慶”、“萬曆”等年號字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