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尚書孔氏傳
- 又名:孔安國尚書傳
- 創作時間:魏晉
- 內容:十三卷
即為《孔安國尚書傳》。共十三卷。舊題西漢孔安國撰,經後人考證,實系魏晉時人偽造。東晉時,豫章內史梅賾奏獻朝廷,立於學官。南朝齊姚方興又獻《舜典》孔傳...
《偽古文尚書》,儒家經典《尚書》的一種,由東晉時豫章內史梅賾所獻。全書共二十五篇。與偽《孔安國尚書傳》(一作《尚書孔氏傳》)同時出現。南朝齊姚方興又上...
後世學者多疑此書即為梅賾所獻偽《尚書孔氏傳》,認為王肅為與鄭玄學派一爭高低,不惜託名孔子後裔製造偽書,後為梅氏所得,經重新整理後進獻朝廷,如清代學者王鳴盛...
南宋紹熙年間,兩浙東路茶鹽司將單疏本的《正義》部分散入《尚書孔氏傳》的相應位置,遂編成所謂“註疏本”,即正文、【偽】孔傳、孔疏俱全的本子,因此本半葉...
孔安國(前156年-前74年),字子國,魯國人,孔丘十世孫,孔滕字子襄之孫,孔忠字子貞之子。著有《古文尚書》、《古文孝經傳》、《論語訓解》等作品。經典序錄...
梅賾(zé),字仲真。東晉汝南(今湖北武昌)人。曾任豫章內史。獻《古文尚書》及《尚書孔氏傳》立為官學。但被宋以來的考據家指為偽書。...
《尚書精義》 《尚書孔氏傳》 《明詩歸》 《易林》 《忠經》 《周禮》 《周易》 《周髀算經) 《周易輯說明解》 《鄭注孝經》 《學海類編》 《詩序》...
東晉 人 枚賾 (一作 梅賾 )獻偽《古文尚書》及偽《尚書孔氏傳》,後因稱這些書為“枚文”。...
相信偽《尚書孔氏傳》,並偽造《連山易》、《魯史記》等;所提出《春秋》規過之論,對後世影響大。所撰《尚書述義》諸書,已佚,清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有...
1. 《尚書孔氏傳》說:“帝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時之官,使人、神不擾,各得其序,是謂‘絕地天通’。”這就是說,“絕地天通”的關鍵在於:天地相分,...
尚書孔氏傳 監本論語 有楊守敬跋 春秋胡氏傳 慶元年五年刻 禮記鄭注 附音釋 禮書 樂書 說文 史記 晉書 通鑑紀事本末 宋嚴陵本 五曹算經 以下三種...
尚書孔氏傳 偽古三墳書 偽詩序 不偽子貢詩傳 偽申培詩說 偽周禮 不偽大戴禮 不偽忠經 不偽孔子家語 偽小爾雅 不偽家禮儀節第二卷 史類...
焦循又著《孟子正義》三十卷,疏趙岐之注,兼系近儒數十家之說,而以己意折衷,合孔孟相傳之正指。又作《周易王氏注補疏》二卷,《尚書孔氏傳補疏》二卷,《...
經部中,隸古定《尚書孔氏傳》十分重要,皇侃撰《論語疏》也引起學者們的注意。屬於國小類的韻書有二十餘件,其中有陸法言的《切韻》等。敦煌文書史 ...
古本尚書孔氏傳匯校不分卷(存目)殷禮徵文一卷(存目)重輯倉頡篇二卷(存目)史籀篇疏證一卷(存目)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一卷(存目)...
北敦〇二五〇六號背 尚書孔氏傳·周書·武成 三〇 北敦〇二五〇七號 正法念處經(兌廢稿)卷四七 三一 北敦〇二五〇八號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三二 ...
武帝時因研究《尚書》成為博士,官諫議大夫,臨淮太守。著作有《尚書傳》、《尚書音》《古文孝徑傳》等。今本《古文尚書孔氏傳》為晉梅賾所獻,題孔安國作,實為...
尚書孔氏傳 監本論語 有楊守敬跋 春秋胡氏傳 慶元年五年刻 禮記鄭注 附音釋 禮書 樂書 說文 史記 晉書 通鑑紀事本末 宋嚴陵本 五曹算經 以下三種均嘉定五...
尚書孔氏傳監本論語有楊守敬跋春秋胡氏傳慶元年五年刻禮記鄭注附音釋禮書樂書說文史記晉書通鑑紀事本末宋嚴陵本五曹算經以下三種均嘉定五年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