轡甲尾袋鼠(尖尾兔袋鼠)

轡甲尾袋鼠

尖尾兔袋鼠一般指本詞條

尖尾兔袋鼠(Onychogalea fraenata),又名轡甲尾袋鼠或斑紋距尾袋鼠,是一種瀕危的袋鼠,現分布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它們較為細小,在頸後有像馬勒的白色斑紋,有尖刺的尾巴。估計它們只餘下約500隻。

基本介紹

生活習性,體貌特徵,繁殖方式,滅亡經過及時間,分類學,特點,生活習性,繁殖,免疫,

生活習性

轡甲尾袋鼠轡甲尾袋鼠
紋兔袋鼠是袋鼠家族中一個特別的種,產於澳大利亞西部,包括沙克灣的一些島上。歷史上尖紋兔袋鼠也曾在澳大利亞南部生活過,在墨雷河下游,考古工作者發現了紋兔袋鼠曾經在那裡生活的足跡。

體貌特徵

紋兔袋鼠紋兔袋鼠
紋兔袋鼠體長在0.4-0.46之間,尾長約0.35米左右,體重2~3公斤。它的體毛較長,濃密且柔軟,體色呈淺灰,並因帶有黑色的條紋而著名。在澳洲大陸,紋兔袋鼠的主要棲息地為平原多刺灌木叢和沼澤地邊緣地區。在其他小島上,它們主要生活在刺槐林中。紋兔袋鼠屬於夜行性動物,每當夜晚降臨時,它們就會從灌木叢中鑽出來,四處搜尋各種植物和水果進食。

繁殖方式

紋兔袋鼠喜歡過群居生活。研究表明,它們的繁殖呈周期性,繁殖期因地而異:在澳洲大陸,紋兔袋鼠的繁殖期在每年的上半年;但在其他小島上,紋兔袋鼠的生育時間比在澳洲大陸有所擴展,可以從2月一直持續到8月。紋兔袋鼠的繁殖方式與其他種類的袋鼠相比顯得有些特別,它們能在一次生育以後立即再次發情交配,通常一胎一仔。

滅亡經過及時間

自從歐洲移民踏上澳洲大陸後,紋兔袋鼠就交上了霉運。因為歐洲移民不但帶來了家畜,還帶來了狐狸。前者從紋兔袋鼠口中奪走了食物,而後者乾脆以紋兔袋鼠為食。在家畜和狐狸的夾擊下,紋兔袋鼠迅速地走上了滅亡之路。
紋兔袋鼠在澳洲大陸的滅絕時間: 1906年分布於澳大利亞西部,包括沙克灣的一些島上。歷史上紋兔袋鼠也曾在澳大利亞南部生活過,在墨雷河下游,考古工作者發現了紋兔袋鼠曾經在那裡生活的足跡。

分類學

分類學中文學名:尖尾兔袋鼠尖尾兔袋鼠別稱:紋兔袋鼠紋兔袋鼠二名法:Onychogalea fraenataOnychogalea fraenata界:動物界動物界門: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綱:脊索動物門哺乳動物綱
尖尾兔袋鼠尖尾兔袋鼠
目:
雙門齒目
食:
植物、水果
科:
袋鼠科
屬:
甲尾沙袋鼠屬
種:
尖尾兔袋鼠
分布區域:
分布於澳大利亞西部,包括沙克灣的周圍島上

特點

尖尾兔袋鼠可長達1米,尾巴與身體一樣長,重4~8公斤。雌性較為細小。它們有像馬勒的白色斑紋,背部有黑帶,面頰像其他的袋鼠般有斑紋。尾巴上有尖刺,尖刺可以長3~6毫米, 部份被毛所覆蓋,其作用不明。新月甲尾袋鼠及北刺尾䶈也有這類尖刺,前者已於1956年宣布滅絕,後者仍生存在昆士蘭北部及北領土。

生活習性

尖尾兔袋鼠是夜間活動的,日間會在空心樹中睡覺。它們喜歡棲息在草原邊緣。它們是害羞及獨居的動物。它們在缺乏食物時會組成細小的群族,最多約有4個成員一同覓食。它們傾向避開爭鬥,會躲在空心樹或叢林中,若是沒有地方躲藏,則會躺在地上不動。幼兔袋鼠會在母親的育幼袋中約4個月時間來成長。

繁殖

幼兔袋鼠會在母親的育幼袋中約4個月時間來成長。它們每胎會產下一隻幼兔袋鼠,並會視乎食物的供應來決定生育的密度。妊娠期為23日。

免疫

尖尾兔袋鼠的免疫系統比其他有袋類更為緊密,可以免受多種寄生蟲、病毒及疾病的感染。
轡甲尾袋鼠
歐洲殖民的前,尖尾兔袋鼠已廣泛分布在澳大利亞東岸至大分水嶺西部。於19世紀,它們只分布在維多利亞州穆理河地區經新南威爾斯至昆士蘭的查特斯堡。
尖尾兔袋鼠於19世紀末及20世紀初開始衰落,於1937年至1973年間沒有確實的觀察報告,當時相信它們已經滅絕。後來有指在昆士蘭見到一群尖尾兔袋鼠。
由於再次發現尖尾兔袋鼠的存在,有計畫重新引進及培育它們。在愛達利亞國家公園、陶頓國家公園及馬爾堡一個私人的保護區都有培育尖尾兔袋鼠的計畫。現時估計它們有400~600隻。尖尾兔袋鼠的主要威脅是野貓狐狸等入侵物種的掠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