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花鼠尾草

少花鼠尾草

少花鼠尾草(學名:Salvia pauciflora)為唇形科鼠尾草屬下的一個種。多年生草本,根莖粗短,外表紅褐色,主要產雲南西北部海拔2800—3400米林下或林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少花鼠尾草
  • 學名:Salvia pauciflora Stib.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管狀花目 Tubiflorae
  • :唇形科 Labiatae
  • 亞科:野芝麻亞科 Lamioideae
  • :鼠尾草族 SALVIEAE
  • :鼠尾草屬 Salvia
  • 亞屬:弧隔鼠尾草亞屬 Subgen. Salvia
  • :寬球蘇組 Sect. Eurysphace
  • 亞組:多年生亞組 Subsect. Perennes C. Y. Wu
  • :少花鼠尾草
  •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
  • :短冠鼠尾草系 Ser. Brachylomae
形態特徵,整體,莖葉,花果,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整體

多年生草本;根莖粗短,分枝或單一,密被宿存的褐色鱗片;根簇生,條狀,徑約7毫米,有時為胡蘿蔔狀增粗,直伸或斜向,外表紅褐色,鬚根絲狀。

莖葉

莖2-4自根莖生出,纖細,上升或近直立,不分枝,疏具葉,密被長柔毛或變無毛。
少花鼠尾草
葉片寬卵圓形或卵圓狀三角形,長2.5-6(7)厘米,寬1.2-5厘米,先端短尖或鈍至圓形,基部心形或呈戟形,邊緣具圓齒,草質,兩面被剛毛或粗伏毛,上面深綠色,下面較淡,具銹褐色腺點;基出葉及下部莖葉葉柄最長,長約為葉片2-2.5倍,向上漸短至近無柄,葉柄扁平,密被長柔毛或變無毛。

花果

輪傘花序少花,通常2花,疏離,組成長2-8厘米的總狀花序,總狀花序有時具分枝,呈總狀圓錐花序;苞片位於下部的葉狀,較上部的卵圓形,比花萼短,先端銳尖,基部漸狹,全緣,略被粗伏毛,邊緣具緣毛;花梗長2毫米,與序軸被褐色開展長柔毛及具腺疏柔毛。
花萼鐘形,長5-7毫米,外被具腺疏柔毛,內面被極細微硬伏毛,二唇形,上唇近半圓形,全緣,先端具短尖頭,下唇比上唇稍長,半裂成2齒,齒卵狀三角形,先端近銳尖。
花冠淡紫紅或紫白色,稀紫色,下唇具白斑點,長1.3-2厘米,稀超過2厘米,外面略被疏柔毛或近無毛,內面離冠筒基部2.5-3毫米有斜向連續的小疏柔毛毛環,冠筒向上漸膨大,稍向上彎,比花萼長約2倍,至喉部寬約6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近圓形,長約5.5毫米,寬5毫米,先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扇形,長3毫米,寬5.5毫米,邊緣波狀,側裂片近半圓形,寬2.5毫米。能育雄蕊伸至上唇片之下,花絲扁平,無毛,長約4毫米,藥隔長約4毫米,彎成弧形,中部關節處略被小疏柔毛或近無毛,上下臂近等長,下臂較瘦小,先端橫生藥室,藥室先端聯合;退化雄蕊短小,長約1毫米。
花柱略伸出花冠,先端不相等2淺裂,後裂片不明顯。花盤前方稍膨大。
成熟小堅果未見。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800-3400米林下或林緣。

分布範圍

分布於自雲南西北部;模式標本采自雲南德欽。

繁殖方法

種子繁殖或扦插繁殖。
可在春季和初秋播種。播種前為提高出苗率以及早出苗,可先將種子用50℃溫水浸泡,待溫度下降到30℃時,用清水沖洗幾遍後,放於25~30℃恆溫下催芽或用清水浸泡24小時後播種。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由於鼠尾草種子小,宜淺播。播後要覆蓋薄土,並要經常灑水,以保持土壤濕潤。
少花鼠尾草
在5~6月,選枝頂端不太嫩的頂梢,長5~8厘米,在莖節下位剪斷,摘去基部2~3片葉,按行株距5厘米×5厘米,插入苗床中,深2.5~3厘米。插後澆水,並覆蓋塑膠膜保濕,20~30天發出新根後按行株距(45~50)厘米×(25~30)厘米的密度定植。
定植後應及時鬆土除草,乾旱時應適當灌溉,雨後必須及時排水。生長季節根據情況追肥2~3次,每次每畝可追尿素5千克左右。在長江以北,冬季需培土越冬,一般在地上部收穫後、冬凍前灌水後即培20厘米高的土,翌春終霜後扒開土澆水,使萌芽生長。華南地區不需覆蓋也可安全越冬。

栽培技術

日照充足通風良好,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或土質深厚壤土為佳,有利生長。種子直播,每穴3-5粒,發芽一周后或獲株高達5-10cm時須疏苗。間距20-30cm。成株後可再次疏剪,增加距離,生長的較旺盛。不同品種的鼠尾草需要的光強度不盡相同,在栽培前需多加確認及了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